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知》音乐中的“留白”艺术研究
2023-06-05李飞洋
李飞洋
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历经千年传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时代因素。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无论是本就意蕴丰富的古诗词,还是独具匠心的音乐创作,都运用了虚实结合、以动衬静的“留白法”,引导观众进入诗词音乐所创造的情境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极具意境美。“留白”作为一种极具中国审美特色的艺术创作手法,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具有很大影响力,它常表现在作品的“虚”“无”“空”处,是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长相知》这首古诗词作品为例,以作品的三度创作为线索,探索其中蕴含的“留白”艺术内涵。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 《长相知》 音乐 “留白”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9-0045-0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民族院校中国古诗词歌曲教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ZL21007;本文为2021年第二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项目名称:高等院校中国古诗词歌曲教学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102581007;本文为2022年校级研究生质量提升项目[精品教材],项目名称:中国古诗词歌曲研究与鉴赏,项目编号:YJS22042。
留白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以及禅宗思想审美方式、审美意识,以及艺术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这一创作手法的基本内涵就是通过艺术媒介的虚实相生,以有限传达无限,从而展现出审美想象空间,是创造艺术空间感的一种重要手段。道家、禅宗两家思想都表达出有无相生、虚实相融的哲学思想,因此为艺术家运用留白技法提供了哲学基础。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要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了解作品背景,理解歌词含义,分析作品风格情绪,演唱技巧要细腻动人,情感表达才更具感染力,如此才能真正表现出古诗词作品的神韵。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知》①,通过三度创作使其“留白”意境内涵更加丰富,进而传达出艺术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一、汉乐府简介
乐府起源自秦朝,其主要职能是对乐曲进行优化整合,并对演艺人员集中培训,并负责整理收集民间乐曲。汉乐府则延续了秦朝乐府的基本职能,这里面的诗歌本就源自民间,只是通过乐府对其进行整理、分类、收集,这样有利于乐曲的流传保存,后期文人墨客通过借鉴此类手法创作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诗经》与《楚辞》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据记载,在东汉时期,朝廷设立了不同的音乐管理机构,在太予乐署,太予令是最高负责人,它同西漢时设立的太乐令相似,隶属太常卿所管辖。在黄门鼓吹署,承华令是最高负责人,隶属少府管辖。该机构自西汉就已设立,它和汉乐府的联系非常紧密。直至东汉,承华令所管辖的黄门鼓吹署都负责群臣宴会时为各臣子提供诗歌,其作用从本质来说与汉乐府一致,而汉乐府的诸多作品经由黄门鼓吹署完成收集和表演,最终才被完整保存。由于汉乐府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绝大部分曲子没有被完整保留,《长相知》的谱曲就是当代作曲家依据其内容新谱的曲,由此才产生了现在的古诗词歌曲《长相知》。
二、《长相知》作品背景
《长相知》出自古诗词《上邪》,而《上邪》取自《饶歌十八曲》②,是汉乐府《鼓吹曲辞》中的一个片段。据记载,长沙王吴芮的王妃毛萍是古时著名的才女。在战乱年代里,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但是感情却未曾变淡。夫妻二人为吴芮四十岁寿辰庆贺,游船于湘江上,吴芮眺望远处的山峰,怀念家乡的亲人与故土,忆起年少时在乡间河畔的甜蜜时光,夫妻二人相拥,即兴创作出这首千古佳作。吴芮听后激动不已:“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意思是当我死后将我的尸骨运回家乡,告诉我的父辈,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做他们交代的事,如今我可以安心地跟他们在一起,迎接旭日东升。石夫先生为其谱曲,旋律音韵极为婉约,感情刻画尤为悲壮,极具中华文化特色。作品的讲述方式采用第一人称,展现了女主角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长相知》以乐府诗《上邪》为其歌词的主要内容,在其基础上也做了些许改动。原词中,“我欲与君相知”改成“我欲与君长相知”,结束部分加了“长相知啊,长相知,长相知!”
《长相知》的唱词是男女在追求爱情对唱时的女声唱段,以对唱追求爱情的形式在我国少数民族之间甚为流行,这种形式一直流传至今。这首作品与中国委婉含蓄的传统表达方式不同,其中女子表达情感的词藻热烈大胆,敢爱敢恨。歌词中的第一句“上邪”表示“天哪”,意思是呼喊上天,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与强烈的感情,这首诗采用杂言体,从二言至六言错落相间,语句短长错杂,语言朴实,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如第一句“上邪”。在其后女主人公更是一连列举了“山峰失去棱角,江水干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一”五件违反自然规律且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来表明自己对爱情忠贞不变的决心,这首作品篇幅不长,却表现出震人心魄的感情与情绪,被胡应麟评价为“上邪言情,短章之神品”。
三、歌词意蕴的“留白”
《长相知》作为汉乐府诗集《饶歌十八曲》中的情歌,词中描绘的意象构思奇特、意境独特新颖。其中,“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是全诗的主旨句,也是感情与意旨的交汇之处。下面就伴随这一曲忠贞不渝的爱情誓言,探其歌词意蕴的“留白”深意。
汉代乐府诗中描写婚恋的诗歌,最常见的形象一般为花草、鱼虫或人物等,而取材则大多来自现实生活,意象写实性很强。《长相知》中虽然诗句结构简单,但是少女的情意层层递进,寥寥数句便把男女主角的热恋场景勾勒出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首句“上邪”,可译为“老天爷啊”。女主人公开篇言“天”,对天起誓,直抒胸襟。考虑到中国古人对“上天”的高度崇敬,可见这位少女接下来想要讲的故事是多么重要,可能暗示了主人公与爱情对象之间已经产生了不信任,严肃认真的意象也随之形成。接着,这位女主人公又进行打动心灵的独白:“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相知”“无绝衰”等词语将主人公的率真展露无遗,而主人公为了表现对爱的追求,以天起誓,足见其誓言之坚定、感情之深厚。前面一段描述的是主人公在宣誓时的态度,后一段描述的则是主角对爱情对象的忠贞。最后女主人公要与男主人公长久生活在一起,相识相知并相爱,从而奠定了全文的情境——热恋表白。主人公以难以出现的五种自然景象来反衬誓言的坚定,由“山无陵”到“夏雨雪”,直至“天地合”,才会出现“与君绝”的结局;“山、水、雷、天、地”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自然风景画,加之“为、震、合”等助动词,尤为奇特。
群山消逝不见,江水干涸枯竭,寒冬雷声翻滚,酷暑白雪纷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在自然场景中,这些违反常规的自然现象夸张且奇异,但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却几乎为零,更深切反映出主角们对爱情誓言的忠贞不渝。特别是一句“天地合”,寓意自然界的破灭,主人公是在设想自然界重回混沌状态,呈现出不可预知的灾祸图景,其思维奇幻无比。主人公将这五种自然奇象全部当作“与君绝”的前提条件,以正言之逆述,既增加了誓词的夸张性,也使女子心中的真情实感表现得更为浓郁且强烈,从而展现了荡魂摄魄的浪漫表白。这样夸张而又细致、强烈而又深刻的表现,使该词产生了非常特殊的美感。从这首词能够看到,不管人们处在什么历史阶段,对纯洁爱情的渴望程度都没有减弱。词句充分展现了女主角执着追求真爱,为爱奋不顾身,为爱不惜一切的态度,使广大读者为之感动,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爱是人类独具悲喜的生命赞歌,自然也是传播人性美的永恒话题,在《长相知》这首情诗中,各类意境多彩纷呈,在大小错落中,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被爱包围的独特意境。
四、音乐创作中的“留白”
作曲家石夫先生充分考察了乐府诗的格律、创作手法,以及《长相知》的爱情故事背景,站在现代音乐的创作视野,运用戏曲韵律将原歌曲重新演绎。为了充分展现戏曲韵味,使得调性和伴奏织体较为统一,作曲家意在用“留白”这一创作手法缓冲歌词中的激动之情,反衬出旋律的柔和与纯美。在音乐创作中没有受歌词张力局限,而是用质朴无华的旋律对词中的紧张感进行消解,短句歌词配置以长句旋律,意味深长且情感浓郁,颇有“有形化无形”的艺术魅力。
《长相知》的结构形式采用再现单三部曲式写成,以4/4拍子为主,2/4拍为辅,从整首作品旋律与调式看,C羽调式,共使用了do、降mi、fa、sol、降la、降si等六个音,最后结束在do上。其音乐部分吸收了古诗词吟诵的特点,音乐节奏走向与诗词吟诵的断句起伏完美结合到一起,通过拖腔与节奏的细腻处理,将这首作品的意境充分表现出来。在唱腔上,《长相知》采用昆曲中南曲唱腔,作品中一字多音和拖腔运用展现了昆曲的艺术精粹,行腔优美,歌词字数不多,但作品处理精细丰满,旋律与歌词配合紧密,使得女子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句“上邪”仿佛一声长叹,旋律织体由多种节奏音型调色,亦舒亦驰,加上断连结合的运动方式,使看似平缓运动的旋律中产生了巨大冲击力。曲中多处运用一字多音和拖腔的处理方式,板眼分明,十分巧妙。音乐与人物形象交织在一起,巧妙至极、活灵活现,将听者带到一定情感意象中,给吟唱者与观赏者酝酿情感的“留白”。“上邪”两个字的句法用三个小节十二拍的长度去表达,淋漓尽致地将内心真挚情感展现出来。旋律一开始就使用了八分附点节奏,连续两个三度音程的跳跃迅速攀升至高音区,经过短暂回落再次向上跳跃。这种旋律写作手法以及诗词与旋律的对应手法紧锣密鼓且极富张力,开篇点题的情感输出为歌曲情感环境的后期营设奠定基础。
渐而转入中声区进行诉说,节奏紧凑,借景抒情,“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伴奏声部的八度进行,使旋律进行更加深入人心。在节奏上,4/4拍与2/4拍交替进行,一拍中有平八音型和小附点音型,以一拍为单位完成一个或两个音节,整个节奏非常清晰、简洁。整首歌曲的速度较为平稳,仿佛是一个性格外柔内刚的女子在深情诉说,人物形象刻画得尤为突出。由于此段为情感独白首段,所以较之引子段落,歌曲旋律线逐渐呈现下行趋势,中低音运用得更多。尽管音乐是比较低沉的,但是对爱恋的渴求与忠贞却是丝毫不动摇的。随着旋律展开,女主人公的心中也渐渐产生涟漪,演绎出了六个排比短句,句句都让人充满想象空间,歌曲第二段的旋律织体形态延续了第一段的样态,但作为第二段的开始,旋律大致都簇拥在中高音区运行,与第一段后两句的低沉形成明显对比,因此也有转折的意味。而这里的音乐情绪也和第一段產生了强烈对照,随着语速加快,音调也变高。尤其是“乃敢与君绝”几句,成为对前面五个观点的概括,格外坚定有力,体现出女主人公誓守真爱的勇气,以及对完美爱情故事的追求。结尾三句“长相知”则是由作曲家后补的,由宫音落到徵音上,最后迂回到羽音上,该句作为结束句应在坚定中透露出一丝苦涩的心情,将女子外柔内刚的性格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通过三句“长相知”反复,进一步表达出男女主角对永恒相爱的向往,同时又给人一种回味无穷之感。这种令人充满想象、意境深远的创作手法,就是“留白”艺术产生的神奇效应。
五、演唱中的“留白”
作曲家王超在改编《长相知》过程中,首句与末句呈现遥相呼应的感觉,完整保留了作品本身的内在情感。该歌曲音域跨度对于女高音来说不具有难度,但是严谨的结构、富有变化的音程和节奏,以及丰富的旋律结构等都需要演唱者层层深入,仔细研究,进而表达出作品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演唱时,需要演唱者将情绪和原文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不提倡选择一味高亢,要留有余韵。恰似我国的国画,虚实相生、时隐时现、层次分明。把歌曲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精准地表现出来,让听者意犹未尽,渲染出古代女性对爱情的忠贞与命运的呐喊,让听众有一种“声音是从遥远时空传来”的错觉,缓缓徐来的歌声能够直入听众心底。
演唱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大多庄重而沉静,于是首句的“上邪”在演唱开始前应尽量保持静默,女主人公怀着一种对上天起誓的情怀,演唱者在意识上要寻找古诗词吟诵与演唱相结合的感觉,体会主人公所处情境,缓缓吸气,气息下沉,准备好之后开始起音,使气息均匀平稳地流动起来,起音的好坏关系到演唱者演唱过程中气息能否自如地流动。“上邪”的“邪”所占节拍数较长,有九拍时值,因此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共鸣位置统一,不能因为音高的连续变换改动共鸣位置,这会导致产生“捏”“挤”“卡”的声音现象,科学的声乐演唱方法听起来应是连贯而流畅的。
在第一句之后,演唱者开始诉说自己的想法,“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命运永生永世连结在一起,我们的爱情永远不会衰退。此句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进行,前句表明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后一句肯定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知”落在“F”音上,强调商音,“衰”落在“G”音上,强调角音。这一句中的“相”,字头为“x”,字腹为“i”,字尾为“ang”,演唱者在咬字腹“i”时应快速过渡到韵母“a”上,并将口腔打开,以哼鸣的状态保持“ang”,这样整个咬字状态听起来就圆了,“字正腔圆”符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审美要求,调整演唱状态时,演唱者首先做到“腔圆”才能实现听众耳朵中的“字正”。这一句中的“知”字在曲谱中有一个后附点的休止,处理这一休止符节拍时,演唱者不能在此处换气进行演唱,应做到声断气不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演唱意境不被破坏,在作品其他位置也有很多这样的后附点休止,需要演唱者熟练掌握好声断气不断的作品处理技巧。
其后,女主人公反面设誓,列出五件违反常理的事:山峰失去棱角,江水枯竭,指的是世上永恒存在的事物发生巨变;冬天打雷,夏天下雪,指的是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改变;天地合一,说的是整个世界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只有发生了这五件事情,才敢与君绝,字字千钧。由于设誓的五个前提没有一个会发生,于是“与君绝”这件事情也就无从说起了。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这几个乐句之间层层递进的层次关系和画面的真实感,从“山无棱”到“夏雨雪”,每一乐句第一小节的第一拍都使用了前八分后十六分的节奏型,在这当中还使用了前十六后八、全十六、大切分、附点的节奏型,通过节奏变换,表现演唱语句抑扬顿挫的语气,层层递进,最终推向感情巅峰,塑造了女主人公“外柔内刚”的人物形象。
末尾的三句“长相知”深意耐人寻味,要坚持情感适度原则,通过反復吟唱,进一步强调“相知相爱”。其中,第一句“长相知”咬字行腔以及气息把握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是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无限憧憬与期盼,第二句“长相知”由第一人称的叙述转化为第三人称,演唱者应当将自己融入歌曲意境中,是自己对女主人公爱情忠贞不渝地感叹,要用高位置轻吟的演唱状态;最后一句“长相知”在演唱时要从心底里感动自己,更要符合铙歌的情感基调,将情爱上升到家国大爱层面,速度逐渐变缓,声音做渐弱处理,由此引发听众的无限遐想。在情感表达上要遵循适度原则,需要理解、鉴赏原作,表达准确到位,不做作。此外在演唱时还要结合戏曲的演唱方法,在附点和切分节奏处稍作停顿,装饰音处增强语气、语调。将演唱与吟诵相融合,一咏三叹。作品的句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运用戏曲的拖腔和甩腔,那么演唱时要把握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感觉。如在第一句句尾“邪”,第二句句尾“知”,第三句句尾“衰”,第六句句尾“绝”和最后一句句尾“知”时,把握以上几点才能让人有“曲尽意无穷”之感。
六、结语
《长相知》作为我国古典声乐的典型代表,无论是从文化积淀,还是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均属上乘,其演绎难度较大。优秀的声乐作品应该是歌曲的一种三度创作艺术,深厚的文学底蕴、优美的旋律曲调、精湛的演唱技术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思考,以“留白”这一空间结构表现形式对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知》这部作品进行审美观照,使作品变得更加丰富,不仅要唱出歌曲中简单的音符和休止,而且要展现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进一步弘扬并延续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的精髓,让乐曲本身的魅力得以展现,也能让人更加深入地洞察作品内涵以及演绎技法,充分熟悉作品本身的风格,从而使得作品演绎时能够更加动人传神,给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听觉与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恒华.从《长相知》窥探汉乐府艺术特色[J].语文建设,2018(33):34-36.
[2]徐晓燕.古诗词歌曲艺术处理解读——以《长相知》为例[J].当代音乐,2018(05):82-83.
[3]胡俊贤.试述如何欣赏歌曲《长相知》的意境美[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82.
[4]曾诚.论歌曲《长相知》字与声“聚情散气”的共生关系[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4):176-182.
[5]罗平冠.略论中国声乐作品中的“留白”[J].艺术教育,2011(06):82-83.
[6]张丹.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知》创作和演唱分析[J].北方音乐,2018(24):2.
[7]吕相宜.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美学问题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5(22):86-86.
[8]王田.论民族民间音乐收集、整理的学术价值[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9]郭琳.汉乐府民歌《长相知·上邪》音乐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J].艺术评鉴,2022(24):51-55.
[10]郜天原.艺术歌曲《长相知》音乐创作及演唱探究[J].当代音乐,2022(1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