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现策略

2023-06-04邱晓茗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摘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共同富裕耦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人才队伍不足等关键问题,要通过加强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来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邱晓茗,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 250013)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2-0033-04

农业农村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因此,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分析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農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可行性发展策略,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其他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

农业农村现代化由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大部分组成,从过去的“农业现代化”到新时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并不是概念性的简单相加,[2]而是对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3]“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包括产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和生活现代化,涵盖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既要注重生产力和农业的发展,又要建设生态宜居、富有精神文明新面貌的美好乡村。要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现代化包含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以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它反映了经济变革的过程和文明结构重塑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中国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定义现代化,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从党的十六大集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体系,到党的十七大将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再到党的十八大融入“生态建设”理念,正式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这一进展过程体现了我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拓展和完善,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新要求重新部署我国发展规划。“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以经济建设为根本,同步跟进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随着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逐步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最基础、也是最艰巨的一环。想要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需充分发挥基石作用,乡村振兴需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三)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关键特征,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业农村是共同富裕的工作重点和着力点。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离不开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而这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不仅意味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更意味着城乡收入、就业、医疗、教育等差距的缩小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困境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五大振兴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但产业发展、人才建设、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突破的问题和挑战。

(一)产融结合困难,产业结构发展单一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是基础。农村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难题。

首先,传统农业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意识不足。传统农村产业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生产的大多为初级产品,有效价值较低且难以快速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一些可以提高效率的农业新科学技术还未全面推广,农村单一产业难以发展壮大。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足和广种薄收的现实困境影响了产融结合的成效。

其次,乡村企业融资困难,社会资本对农村单一产业的投资意愿较低,资金的短缺束缚了乡村企业的规模扩大、技术研发和成果产出,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人才引育政策有限,乡村振兴人才缺失

“人”既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的载体,又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根本。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人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专业型人才“回不来”。因城乡差异,农村地区对人才资源的吸引力较弱,大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年选择进城务工安家,以期享受更高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等。农村生活主体成为相对文化水平较低的老人。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农村人才仅有1.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3.4%。农村劳动力低学历的现状使得乡村振兴主体接受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能力较弱,与现代农业发展以及未来的产业融合不相适应。

其二,专业型人才“用不好”。一些农村基层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利用基层干部的工作特长,懂农业农村懂政策的专业人才未能安排在乡村发展岗位,没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其三,专业型人才“留不住”。与城市地区人才相比,乡村地区的人才普遍存在着待遇不高、晋升困难、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晋升空间狭窄成为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农村地域特色流失,传统文化传承困难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文化振兴是内在动力。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地域特色利用不够和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

首先,一些乡村原生态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得到有效保护,部分乡村特色文化未能继续传承,致使部分特色乡村失去地方发展特色。

其次,非遗传承和地方产业发展的结合难度较大。由于缺乏资金和人才,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民族服装、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得到有效挖掘,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风俗文化等未能得到有效开发。

(四)农村环境整治不足,生态保护面临挑战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振兴是根本。马克思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类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5]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环境治理,乡村生态问题已然得到明显改善,传统重污染企业也得到了有效的整治。但乡村生态振兴仍面临不少挑战,绿色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较高、环境整治意愿不强、农村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秸秆焚烧、化肥污染、耕地资源等也是农村生态治理的难点。

(五)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农村组织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领导作用。但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凝聚力、吸引力、组织力不足,未能在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态治理、农村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特别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足,对政策学习理解不到位,对形势把握不准确,未能带领农民找到振兴经济、加强治理、优化生态、振兴文化的发展新方式,未能很好地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力量。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策略

加快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振兴。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推动产业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基础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才能落实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推动产业整合。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產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要立足地方优势,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要以原有产业为基础,因地制宜建设多节点联动、专业化分工、全产业链构建为特点的产村融合示范项目,推动各个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实现产业增值。

二是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政府要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发挥调节作用,实现市场增进、分配优化与整体可持续增长。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资本和新型技术进入乡村的渠道,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完善扶持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大对投资成本大、建设难度大、投资回报低的项目的财政补贴,降低农业农村发展中产业融资筹资难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二)优化人才引育,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维度和关键要素,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一是要重视农民的主体作用。要组织和引导农民积极参加产业知识培训,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聘请科研院所专家定期为乡村居民开展技术培训。

二是引进人才。要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引进资金投入,通过政策和物质补贴等形式,吸引和鼓励高层次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三是用好人才。根据回乡人才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能发挥专长的岗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留住人才。要构建人才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人才“干实事”,以优惠的政策、积极的干事创业氛围为乡村建设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振兴乡村文化,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动力

文化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想保障。要做好乡村规划,把乡村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乡村发展整体规划。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来。要将地方特色文化与乡村产业相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业,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提升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吸引力。要积极培育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专业人才,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把保护、传承和发扬地方传统文化作为农村农民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要针对地方文化项目需求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专门人才,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效传承。

(四)加强生态保护,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保障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促进产业转型和发展、吸引人才留用、提高文化自信和乡村文化繁盛有着重要作用。

一是增强生态意识,提升生态素质。要强化基层干部生态意识,加强村镇间生态建设经验交流,提高农村生态治理能力;要积极组织开展生态知识培训,使农民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是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进政策的实施,促进农村生态治理向好。

三是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违反环境保护政策和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惩治。要通过土地流转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深化组织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强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6]要采取有力举措推动农村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引领发展的能力。

一是要选好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关键。实践证明,选准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就能建强一个班子,就能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抓好发展。要从乡村发展中发现能人,从回乡人才中挖掘能人,选出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中顶得上、群众中可带头的人担任党组织书记。

二是要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振兴的能力。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能力培训,强化其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的各项技能。要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知晓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地方真实情况,在实践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2022-10-26.

[2] 郭冠清.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5):2-14.

[3] 蒋永穆.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J].红旗文稿,2020(5):30-32.

[4] 金瑶梅.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视域中的绿色发展[J].现代哲学,2016(5):24-29+42.

[5] 习近平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致贺信强调,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J].吉林环境,2013(5):4-5.

[6]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扎实做好“三农”工作[J].资源导刊,2019 (3):6.

(责任编辑 何爱云)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