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05-06莫仲宁

桂海论丛 2018年2期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了习近平“三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我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要建立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要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使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成果;要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要构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要重视农业农村人才资本的挖掘,为农业农村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2-0027-05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共同意志、共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2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了习近平“三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在全面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为此,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这一决策部署,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会给我国农业农村的發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了习近平“三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中央连续14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都以“三农”工作为主题。习近平同志长期心系“三农”,对农业农村农民感情深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三农”思想涵盖了以农民富裕为核心的强农富农目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建设与治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扶贫开发与精准扶贫等等方面,鲜明地回答了新时期“三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理论,成为新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关于“三农”工作的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个必须”深刻地阐明了“三农”强、美、富与国家强、美、富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全局性问题[3]。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三个不能”从历史维度深刻地阐明了“三农”的发展规律,表明了我党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明确了“三农”工作的宗旨和使命。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三个坚定不移”从全局的角度明确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和政策目标[3]。习近平“三农”思想中的“三个必须”“三个不能”“三个坚定不移”集中体现了我党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基本遵循。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22,并且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丰富了习近平“三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大战略,是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新的顶层设计,表明新时代我们党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以及超常规的力度扎实做好“三农”领域的工作。

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和重大创新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党从国情农情出发作出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的改革进程中,农村最早引入了市场机制,农村的率先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给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稳步推进,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及多种因素的制约,曾经改革先行一步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进展缓慢,仍处于体系不完全、机制不健全的状态,农村现行体制离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有不小的距离,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亟待解决。例如,我国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业农村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仍待破解;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无序的农业生产,难以抵御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巨大风险,在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符合国际规则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体系;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发展等多方面缺乏公平和平等的地位,如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形成的各种藩篱;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问题突出;我国农村仍然有约四千万贫困人口,且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深度贫困农村地区,极端贫困的现象仍然突出,脱贫攻坚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等等。可见,农业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的短板。上述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为此,迫切需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解决好“三农”领域的问题。党的十九大适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非常重大,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满期待。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党在“三农”领域的重大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作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是新时代我党在“三农”领域的重大创新。我们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定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做出过多次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选择了“农村支持城市、农业养育工业”的方针和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农业农村的发展,解决工业化初期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所需的大量资金和原材料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開始对“三农”实行“放活”的政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作出了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阶段的判断,提出实施“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重大方针[4],我国农业养育工业的政策开始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在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新变化以及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农业农村发展定位作出的重大调整和创新。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形成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合理调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深层的利益结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5],补齐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农业这条短腿,努力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农民与市民的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与核心权益。要建立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制度性安排,使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得到制度的保障。关于土地承包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1]22。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积极开展农村土地“三项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办证,落实农民更多的土地权利,如土地使用权、收益权、自由转让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积极推进集体成员资格界定、清产核资、资产折股量化、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发放股权证工作。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要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核心,要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制度保障,盘活农业农村资源,充分调动农业农村内部各种要素和农民的积极性。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期以来,受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的困扰,我国的农业发展政策重心主要是提高产量。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我们不懈努力,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多农产品生产总量已是世界第一,农业生产已经基本解决了农产品总量不足的矛盾,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结构性的矛盾。为此,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发展要从增产导向转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减少低端无效农产品生产,增加销路好、品质高、市场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二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的产业支撑。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组织方式管理经营农业,改变农业粗放经营的状况,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三要树立大农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力促农村产业兴旺。发展农村的特色种养、农村加工业、物流保鲜、农村电商、服务业、休闲农业、乡村生态旅游、乡村养老、乡村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农民就近就业,在壮大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吸引资本、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农村,最终把产业、人气和利润留在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6]。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改变长期以来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走城乡融合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子。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调控作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将城市和农村统筹规划、统一发展,积极推动城乡在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统筹融合。二要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把“三农”作为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推进各类涉农资金整合形成合力。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三要破除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以及人才制度,打破城乡之间的界限,转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形成农村向城市、城市向农村双向开放的格局,使城乡各种生产要素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充分自由流动,提高城乡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充分发挥城市先进生产力的外溢效应和辐射作用,增强城乡产业联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稳固的产业基础。通过城乡双向开放,形成城乡优势互补、互动、互促机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

第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成果。平等享有公共服务,是农民的基本权利,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新增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经费要向农村倾斜,推进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使全社会成员平等地享受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一要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继续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农村教育事业投入,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逐步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上好学校难的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二要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完善乡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升乡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要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各项养老保障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缩小城乡养老保障的差距,逐步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农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实现全覆盖。健全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以医疗救助等专项制度为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四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关爱服务经费投入力度。五要构建农村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让农村老人分享更多改革成果。

第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一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系统保护,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和消费方式绿色化。二要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优质生态农业,加大耕地保护的力度,加快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土壤分类分级防治,加强分类管控,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采取预防管控和治理修复措施,防范土壤环境风险。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度。三要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和退耕还林,保护好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地,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推进耕地、草原、河湖的休养生息,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7]。四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污水净化排放系统,尽快改变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扔、乱烧农作物桔杆的脏乱差状况,推进农户改水、改厕,不断改善优化农村面貌,促进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

第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构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吃、穿、用、住、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水平才能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才会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不仅仅是广大农民自己的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城鄉和谐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依靠科技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业效益。大力发展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推广先进的种植模式和适销对路的品种。要发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作用,推动农村产业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质量安全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二是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农民工外出就业,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环境,支持企业发展,构建多层次劳动力市场体系,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建立健全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遏制恶意拖欠、克扣工资行为。三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实现农民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是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要完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通过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落地以及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增加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民政策性增收提供保障。

第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重视农业农村人才资本的挖掘,为农业农村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基础。要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强农兴农的根本,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配齐配强农村基层干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22。鼓励人才留在乡村,投身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要加大力度培养更多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注重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生产经营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8],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把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农民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掌握现代生产经营知识,提高对市场风险的应变能力。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鼓励农民创业创新,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落实支持农村双创的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税收、用地用电、社会保障、创业培训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农民创业和经营成本,提高农民创业的成功率,鼓励返乡人员回到农村创业创新,吸引城市各类人员下乡创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董峻,等.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六大新信号[EB/ 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230/c64387-29737423.html.

[3]韩长赋.新形势下推动“三农”发展的理论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J].求是,2017(2):34-36.

[4]张合成.推动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N].学习时报,2017-11-29(7).

[5]张天佐.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N].农民日报,2017-11-28(1).

[6]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6):82-88.

[7]叶兴庆.多措并举做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N].农民日报,2017-11-16(1).

[8]张红宇:新常态下的农民收入问题[N].农民日报,2015-04-03(3).

收稿日期:2017-12-20

基金项目: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大咨政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研究》(2017ZDZZ009)。

作者简介:莫仲宁,女,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出版工作。

猜你喜欢

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助力青春梦
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美丽”力量
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个“新”字贯始终
准确把握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