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的五名英文翻译

2023-06-04水新营

红岩春秋 2023年5期
关键词:黄华英文翻译外交部

水新营

1964年3月30日、31日两天,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周恩来总理作《关于访问十四国的报告》,介绍他不久之前出访亚非欧14国的情况。周恩来在报告中专门谈到:“我还要提到翻译人员,翻译人员不仅是翻译,还可以做政治工作。”接着,他动情地历数与自己共事过的翻译:“与我共事的翻译有五代:第一代是黄华,第二代是龚澎,第三代是章文晋,第四代是浦寿昌,第五代是冀朝铸。这是讲的英文翻译。他们都是向政治方面发展,这个是必然的。”

黄华、龚澎、章文晋、浦寿昌、冀朝铸是周恩来外事活动的主要英文翻译代表。在周恩来的关心和培养下,他们都成长为著名外交家。

黄华:陪伴埃德加·斯诺

到陕甘宁苏区采访

黄华原名王汝梅,1913年1月出生于河北磁县。1932年秋,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5月,当选燕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后参与组织指挥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1月,黄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担任中共北平市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

1936年6月,经中共北平市委同意,黄华担任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翻译,陪同其秘密赴陕甘宁苏区采访。7月中下旬,黄华到达陕甘宁苏区的前沿白家坪,见到崇敬已久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并在周恩来与外国友人谈话时担任翻译。同年11月,黄华被分配到红军总部工作,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司令部秘书兼英文翻译。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黄华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等职,为抗战培养了大批青年骨干。后兼任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参与党的对外交往的各项工作。1944年6月,参加接待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7月,为接待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中央军委成立外事组,黄华任外事组成员。

抗战胜利后,黄华任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天津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处长、南京市军管会外事处处长,负责处理有关对外事务。1949年4月中旬,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平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周恩来见到了黄华,对他说:“这几天南京就要解放了。你还可以作为燕京大学校友同司徒雷登进行私人接触,看看他有什么要求和愿望。”这样,黄华在南京解放后两天,面见留在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司徒雷登告诉黄华,解放军打到青岛、上海之前几个小时,美军即会撤走。这一战略性情报很重要,后来事实证明就是如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华历任朝鲜停战政治谈判中方代表和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司长等职。在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他多次参加重大外交活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两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黄华都作为代表团的顾问和发言人,参加会务领导工作。

由于黄华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周恩来赏识,很多开拓性工作都委派他处理。20世纪60年代初,他出任中国驻加纳首任大使。1966年3月,黄华担任中国驻埃及大使。1969年7月,黄华奉调回国。1970年6月,为接待斯诺访华,经周恩来安排,黄华参与接待工作。

1971年7月,黄华出任中国驻加拿大首任大使。同时任中央三人小组成员,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参与接待秘密来访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同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后,黄华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赴纽约出席大会,并担任首任常驻联合国及安全理事会代表。

1976年12月后,黄华历任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在任外长期间,黄华完成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外交成就,如实现中美正式建交、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2010年11月24日,黄华因病在北京逝世。

龚澎:被誉为燕京大学

最出色的学生

龚澎原名龚维航,安徽合肥人,1914年10月出生于日本横滨。其父龚镇洲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后因被袁世凯通缉,迫不得已才带全家前往日本避祸。

1933年秋,龔澎考取了燕京大学历史系。在校期间,优雅美丽且英文流利的龚澎成了公认的校花。她胸怀革命理想,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夏,龚澎从燕京大学毕业。不久,踏上了她早已向往的延安之路。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期间,龚澎不但成绩优异,还担任毛泽东的英文翻译,后被分配到太行山《新华日报》工作,不久到八路军总部担任彭德怀的秘书。她与同为彭德怀秘书的刘文华相识相知。

1940年新婚后一个月,龚澎被调往重庆工作。她被分到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担任周恩来的外事秘书和英文翻译,公开身份是《新华日报》记者。此后30年,龚澎一直是周恩来身边得力的外事工作助手。

龚澎和刘文华约定,鸿雁传书,每十天便通信一次。可1942年,她接连几个月,都没收到丈夫的信件。原来,刘文华在前线征战途中,患了急性盲肠炎,病魔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1943年9月,在周恩来的撮合下,时任《新华日报》国际新闻主编的乔冠华和龚澎结为伉俪。

在重庆期间,龚澎深得周恩来的赏识。她热情活泼、机智幽默,不仅外文极好,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成为周恩来与外国使节、外国记者打交道的联络员和新闻发言人。她为向世界宣传介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当时在重庆的中外人士的广泛尊重和好评,被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誉为“环球新闻界一个最出类拔萃的妇女”。重庆谈判时,她担任毛泽东的翻译,并具体安排毛泽东与外国友人会面。司徒雷登在和毛泽东会晤时,满脸赞赏地对他说:“这是我以及我们燕京最出色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仅35岁的龚澎成为中国外交部首位新闻司(时称情报司)司长,是当时外交部正司级干部中唯一的女性。1954年和1960年,龚澎两次出席日内瓦会议,1964年跟随周恩来出访亚非欧14国,担任新闻组长和首席发言人。

1970年9月20日,龚澎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56岁。

章文晋:让基辛格改变

对新中国外交官的看法

章文晋,原籍浙江三门,1914年7月出生于北京。1927年秋,章文晋在外公资助下到德国柏林学习,在马克思的故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启蒙。1929年1月,未满15岁的章文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与中共旅德支部活动。

1930年4月下旬,在柏林菲得利西林公园的一家普通住宅里,章文晋目睹了途经德国到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会议的周恩来的风采。1931年秋,他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在学校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七七事变后,在清华大学南迁长沙途中,章文晋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组织指示,他考入国民党军队机械化学校,准备经过半年训练潜入国民党军队。不过,当他毕业时,出现了一个新情况。1938年6月,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南迁长沙。考虑到红十字会的掩护能更好地开展党的活动,章文晋到救护总队工作。1944年冬,章文晋根据党组织安排赴渝,到南方局外事组工作。当时,一直兼任周恩来英文翻译的龚澎提出,自己负责联系外国记者,事情太多,能不能让章文晋接替她的翻译工作。经周恩来同意,章文晋成了他的秘书兼翻译。重庆谈判期间,章文晋也为毛泽东做过翻译。不久,参加了周恩来与马歇尔等三方谈判全过程,在三方或中共方面与美方谈判时,都由章文晋担任主翻。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章文晋随董必武最后一批从南京撤出。离开南京前夕,经周恩来撮合,董必武作证婚人,章文晋与张颖结为伴侣。张颖到周恩来身边工作比章文晋要早5年。1937年,这位15岁的广州姑娘到了延安,次年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她来到位于重庆曾家岩50号的周公馆,具体工作是为周恩来联络文化界人士及担任文委会秘书。解放战争期间,章文晋任中央外事组翻译处副处长等职,随中央机关从延安转移到西柏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章文晋先后任天津军管会外侨处副处长、天津市政府外事处处长等职。20世纪50年代初组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时,曾就读清华大学机械系,抗战时期又在红十字会做过汽车队长的章文晋想去干老本行。周恩来知道后,专门把他找到西花厅谈了两个多小时。总理从世界大势讲到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性,说明外事干部十分缺乏。听了总理的分析和循循善诱,章文晋愉快地留在了外交战线。

1954年,章文晋被调到外交部,随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出发前,外交部组织了一次外语考试,包括口试、笔试。章文晋英语考了总分第一,唯一不足之处是他的英语发音略带德国口音。最后,代表团让他担任翻译组组长。不久,章文晋负责亚洲司事务,代表中国参加了中缅、中印和中巴等边界谈判。1966年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后下放到农场劳动。1969年10月,周恩来借中苏边界谈判将他调回外交部,后出任外交部欧美司司长。

1971年7月,周恩来派章文晋等人秘密赴巴基斯坦,迎接秘密访华的基辛格。基辛格曾感慨地说,章文晋使我改变了对新中国外交官的看法。章文晋后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改革开放后,章文晋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党组书记,并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年2月18日,章文晋在北京逝世。

浦寿昌:周恩来让他

给各部委的报告提意见

浦寿昌,1922年1月生于江苏无锡。1942年6月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1944年5月加入美国共产党。194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

在美国学习结束后,浦寿昌留在美国负责留美中国学生工作,曾任《文汇报》驻美国特约记者,为赛珍珠的东西文化协会担任讲解员,到美国各地巡回演说。同时,协助冯玉祥在美国开展反对内战、反对独裁、反对美国援蒋的活动,并任冯玉祥的英文翻译。1947年,在美国参与组织中国和平民主大同盟,任该同盟组织部长。

1949年11月,浦寿昌回到祖国,直至1962年,一直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外事活动担任英文翻译。其中,1950年至1954年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秘书,1952年至1953年作为中国志愿军谈判代表团成员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起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秘书。

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日子里,浦寿昌感到得益最多的地方是逐步学会从全局、从战略考虑问题。在原来的机关,他只是一个科长,不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就连看文件、参加重要会议的机会也不多。突然让他一个年轻人对各部委送来的报告提意见,过去想都不敢想。但是周恩来却坚持这一做法。有时文件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总要追问是否看过,为什么不提意见。

浦寿昌刚到周恩来身边时,主要给他作英文翻译。周恩来对翻译人员十分理解体贴,总是对浦寿昌说:“我们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在重要谈话、会谈之前,他常常讓浦寿昌知道大概内容,有时甚至提前个把小时就让浦寿昌拿上有关文件和讲话稿去作准备。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浦寿昌精心准备材料,悉心领会周恩来的意图。周恩来的发言没有慷慨激昂,更没有一些人想象的电闪雷鸣,他谦恭有礼、心平气和的语调,加以浦寿昌纯正、柔和、清晰、准确的现场英语翻译,为发言增色不少,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会后,会议主席、印尼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对周恩来说:“您的讲话太好了,将整个会议气氛扭转过来。”

1965年,浦寿昌调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74年,在周恩来的关心下,浦寿昌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外事局局长。1979年1月,作为邓小平访美代表团特别助理随同出访,同年11月任外交部副部长。198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2019年12月14日,浦寿昌在北京逝世。

冀朝铸:担任周恩来

英文翻译17年

冀朝铸,1929年7月生于山西汾阳。1938年为躲避战火,跟随父母去了纽约。1948年,进入哈佛大学就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冀朝铸毅然放弃学业,回到祖国。

1950年10月,冀朝铸就读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4月赴朝鲜开城参加中国代表团工作。抗美援朝胜利后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6年开始,担任周恩来的英文翻译,在此岗位上工作了17年,亲历了新中国外交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

虽然冀朝铸的英文水平堪称一流,但他第一次给中央领导人当翻译时,也着实有些紧张,因此出现了纰漏。1956年9月,在周恩来为尼泊尔首相阿查利亚举行的国宴上,冀朝铸被临时调派,为周恩来祝酒致辞做翻译。中间,周恩来忽然脱稿,加了几句即席讲话,而冀朝铸由于精力不集中,没有翻译周恩来的插话。周恩来当即发现,严肃地对冀朝铸说:“不对,小冀你太紧张了。换一个翻译吧。”

谁知第二天,周恩来再次接见外宾时,仍然要冀朝铸当翻译。冀朝铸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思想上再也不敢有任何松懈。

周恩来对干部要求极为严格,要求翻译人员忠诚、老实,翻译要绝对忠实于原意,不能只顾译成一些华丽的辞藻。一次周恩来作报告时指出:“为人一定要老实。特别是对待工作,绝对不能欺骗。如果欺骗,小则害了自己,大则危害国家。”周恩来的这些话,使冀朝铸受到深刻教育。17年中,冀朝铸跟随周恩来出访了许多国家,参加了无数次重大会谈、会议。每次翻译工作,他都不忘周恩来的教导,出色完成了任务。

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3月1日,冀朝铸随周恩来出访亚非欧14国。周恩来回国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联席会议作访问亚非欧14国的报告时,特地提到了担任翻译工作同志的功劳。周恩来说:“这次访问如果没有齐宗华(时任法文翻译)和冀朝铸二人当翻譯,就很困难。”

周恩来对冀朝铸十分关心。1970年,一次谈话中,当周恩来得知冀朝铸已届40岁时,就对他说:“口译在40岁后就应该转行……口译工作非常辛苦,年纪大了,身体也受不了。另外,当了一段时间的翻译,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然而,时值中美关系有了突破,冀朝铸先后参与了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一阶段,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翻译工作,都由冀朝铸担任。1973年,在周恩来关怀下,冀朝铸离开翻译岗位,成为了一名外交官,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联络处参赞。

1975年回国后,冀朝铸先后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美大司副司长,中国驻美国使馆公使衔参赞,中国驻斐济群岛共和国大使兼驻基里巴斯共和国和瓦努阿图共和国大使,中国驻英国大使,联合国副秘书长等职。2020年4月29日,冀朝铸在北京逝世。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委党校

编辑/吴金明

猜你喜欢

黄华英文翻译外交部
巧用“微科技”元素促进“品质化”教学
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95后小伙火『出圈』
古诗词英文翻译,一起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英文摘要
Digest
“非典型”外交辞令及其翻译——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粮农丰则品种兴:优质稻“黄华占”在湘推广纪实
·更 正·
黄华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