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2023-06-03李锐
李锐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期间有目的地创设具有情绪色彩且生动形象的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借助情境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达成的共识.小学数学作为基础科目之一,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而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文章详细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的意义,以及在融入过程中的瓶颈分析,最后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法
引 言
学生接受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往往从出现认知冲突开始.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会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并引发认知矛盾,教师借助情境中各种元素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可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要全面研读教材内容,认真分析学生学情,并在此基础之上创设有效情境,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一)情境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类型的情境,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不断调整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状态,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多种多样的情境表征形式也能让教师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有针对性地搭建任务支架,提供内容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渠道更加广泛.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更多,内容更广,这样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黏性,也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从不同角度分析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借助各种活动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相对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情境教学法可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整,完善学生数学知识储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真正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首先要关注情境构建的有效性.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读,挖掘背后的知识体系,再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情境创设方法,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学生在情境中会掌握多种多样的数学学习技巧,不仅可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了解数学对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教师还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社会时事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多样的情境创设不仅可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宽知识来源渠道,更有助于学生在情境中形成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学生在情境中也可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历,进一步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完善数学知识储备.
(三)情境教学法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内驱力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尤其是在讲解一些概念、定义、公式等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应借助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感,锻炼学生的符号应用能力,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解答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生本理念的要求,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为主要教学目标,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情境教学法可融合多种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情境创设完成之后,教师应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讲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学工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常用的教学工具有多媒体、板书、实物教具等,教师整合应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可让学生不断变换思维方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合适的工具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例如,用口头讲解与板书书写结合的形式快速梳理本节课程的重点以及难点.再如,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动态视频和静态文字,以动静结合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的瓶颈分析
(一)教师认知有待提升
教师的教学理念会从根本上影响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离不开教师对情境的解读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更加前沿的学科思想.但观察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创设可发现,一些教师并没有全面了解情境教学法的创设意义,创设的情境过于形式化、固定化,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不重视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认为课堂上主要应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采用情境教学法会浪费课堂时间.由此可见,如此片面的理解必然不利于情境教学法的实施.
(二)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以及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参考方向.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注意到,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使用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也是如此.但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只将情境教学法看作知识呈现的另一种形式,并没有将情境中的各类元素与学生的能力提升建立联系,如此一来,便无法体现教学目标中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情境教学法作为一个载体,是为学生展示知识、展示素养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中,若教师没有融入相关元素,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将受到阻碍.一些数学教师设置的情境与教学目标完全脱离,二者之间无法产生连贯性、系统性的教学效果,只关注学生的智力锻炼,并未关注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一问题需要引起相关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学习任务脱离教学内容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意识到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并乐于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但这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如情境创设的频率过高,数量过多,导致学生对情境教学法无法持续产生参与兴趣,使情境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但一些数学教师并未真正做到这一要求.情境创设时出现断层,教师在导入环节借助情境创设为学生引出新知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但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并未回到情境中,讓学生再一次解决问题,或者创设的情境均是为了解决同一目标.如此一来,情境创设就会出现烦冗等弊端,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无法连贯,影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的策略分析
(一)不断丰富情境资源,创新教学情境设计
情境的创设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累相关情境资源,这样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才能持续保持新鲜感.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学情、教材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成长需求的情境,以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按照以下形式创设情境.首先,创设实物情境.教师提前让学生收集家中的购物小票,再在课堂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观察小票上物品的价格,初步了解什么是小数,并掌握商品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这一生活常识.教师还可让学生讨论小数与整数的乘法和整数与整数的乘法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学生通过观察购物小票还会发现数学以外的知识,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市场中售货员计算物品价格的过程,学生看到这一视频之后会引发对小数乘法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继续让学生分享自己陪爸爸妈妈购物的经历,说一说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创设相关情境.在教材上,学生可看到购买风筝的案例,风筝的价格分别是8.6元、9.5元等,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购买2个风筝、5个风筝等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借助自己的能力探寻小数乘法的规则.上述情境的设计立足不同角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融入多种趣味元素,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小学生受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的影响,对事物的理解并不完善,这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引导.通常情况下,学生对生动形象的元素比较感兴趣,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时就可有意识地融入各种趣味元素,使学生提高注意力,认真听讲,仔细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融入趣味元素时,应当时刻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避免为了过度娱乐而忽略情境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时,如果教师直接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为学生展示大数的含义和案例,学生难以快速理解,为此,教师就可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大数,让学生了解大数的特征.如先让学生回答一年有多少天,接着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多少小时,学生计算之后便可得出一年有8760小时.教师继续让学生把小时换算成分或者秒,学生必然能够想象到这一数字是非常巨大的,但也会在较强的兴趣驱使下进行计算.最后,教师选择若干学生说一说答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一数字的认识.其次,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情境,这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例如,一些学生喜欢天文,教师就可为学生展示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或月亮到太阳之间的距离,通过天体引出大数吸引学生注意力.还有一些学生喜欢地理,教师就可以为其展示我国国土的面积、人体内的细胞数量、大西洋的面积等,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数字应用的广泛性.最后,教师可借助问题构建趣味情境,如让学生思考每个人有多少本书,整个班级会有多少本书?整个学校会有几本书?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便能深入理解大数的相关内容.
(三)理论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举一反三
情境实践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关注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实践情境还有助于学生深层次探索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数学问题需要借助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从而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简易方程”的相关内容时,该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字,教师可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以家庭成员的年龄为例,让学生了解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奶奶比我大53岁、妈妈比我大25岁、爸爸比我大28岁、我比弟弟大3岁等.教师可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人物间年龄的关系,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字间的联系.学生通过观察题目会发现,所有人的年龄都在与“我”相比较,因此可以先将“我”的年龄假设为a,依次写出其他成员的年龄,即奶奶是(a+53)岁,妈妈是(a+25)岁,爸爸是(a+28)岁,弟弟是(a-3)岁.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2年之后,上述的式子仍然成立吗?学生思考后发现,不管年龄如何变化,上述公式都可继续使用.整个过程中,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互相结合,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还能快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意识到在课堂上借助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避免情境设计单一化、形式化等各种问题,并要重视学生在情境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最后不断解读先进的教育政策和学科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真正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岩峻.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策略[J].知识文库,2023(5):109-111.
[2]王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互联网+”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2(12):79-81.
[3]何金霞.基于情境教学模式的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生兴趣培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2):50-52.
[4]郭禹铮.创设课堂情境激活数学思维: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知识文库,2022(18):46-48.
[5]侯晓玲.情境体验下的数学思考: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2(3):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