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革命老区南广河船工号子的传承研究
2023-06-03徐寒梅
徐寒梅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1)
南广河船工号子作为川南革命老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广河及沿岸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的典型体现,是船工智慧的结晶,滋养着世代劳动人民。为川南革命老区人民坚毅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奠定了基础。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有助于发扬老区民间文化、弘扬老区精神、培养地方音乐人才,在提升老区城市形象、促进老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南广河船工号子的传承现状
长久以来,南广河船工号子传统的传播方式以劳作伙伴之间的口传心授为主。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船工号子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今天能传唱南广河船工号子的人已寥寥无几。近年来,当地文化工作者进行了乐谱的记录和整理,并在一些民歌传承专题培训班、兴趣班中培训当地爱好者,但是以中老年业余爱好者为主的传承仍然缺乏新的生命力注入。南广河船工号子不仅需要生机勃勃的青年一代的加入,更需要一批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员的推动,这样才能为南广河船工号子的保护和传承带来新力量和新思维。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南广河船工号子仅仅依靠民间传承远远不能吸引当代人的注意,也难以顺应时代的需求。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淳朴的歌词内涵、深厚的文化思想都需要借助新时代新手段才能获得深度传播。根据传统的乡间传承方式架构出系统的校园音乐教育的传承形式,再加以使用新时代时尚的表达手法,才能完全呈现传统民间音乐的优势与美,才是培养南广河船工号子传承人、促进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二、南广河船工号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高校音乐教育应从多角度传播优秀的、传统的民间传统音乐,目的是让学生领略并掌握传统文化的美,培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一)融入地方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传承方式
目前针对南广河船工号子的传承缺乏以当地高校音乐学专业教育为前提的分析与研究。高校音乐学专业教育是培养音乐教师的关键环节,其教学质量、课程设置等决定着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也直接影响着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水平。所以,当地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对地方优秀的非遗传统音乐进行推广和传承。因此,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应从当地高校音乐学专业启动。
音乐学专业声乐演唱教学极少选用地方优秀传统作品,导致学生对当地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风格等认识非常局限,掌握数量也屈指可数,即对当地民间音乐不够熟悉,也缺少广阔的音乐文化视野。因此,声乐教学内容应当做相应调整。声乐教学以科学的发声训练为基础,以演唱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为主要内容,在课堂中,需要规范又灵活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对于发声训练、演唱歌曲、作品处理各个环节的时长应科学且系统地分配。具体而言,可以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的课程中加入南广河船工号子教学环节,在保证原教学计划不变的基础上,选择3—4 首南广河船工号子代表作进行特色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在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南广河船工号子的兴趣,培养爱好者和传承人,也能凸显地方音乐学教学的特色。
在南广河船工号子所属川南革命老区的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中,加入本土传统民歌文化,既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更是弘扬先辈优良精神的责任。把南广河船工号子作为特色教学板块设置在声乐教学课程中,以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为实践,16 学时,修订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从音乐本体、传承与发展角度作深度剖析,引发学生的思考、热爱与掌握。
表1 音乐学专业《声乐》课程“南广河船工号子”实践教学学期计划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发声训练完成后,应深入讲解作品的音乐特征,讲述如何细腻处理作品,并对演唱难点进行重点解析,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并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以下,针对三首南广河船工号子代表作品进行教学分析:
《起篙竿开船》以男声独唱为主,歌曲特点为多连音使用较多,如三连音、七连音。在密集的音符排列中学生容易忽视音准、忽略吐字咬字,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将旋律唱清晰、唱准,多处双倚音、波音应当弱处理,但音色不能虚,需气息饱满、音色坚实、音高准确。变音#1 大多处于长时值、以下滑音结束,配以衬词“哎、啊、喔”,音乐如此发展,意在突出船工叹息式的歌声,此段旋律具有诙谐感,应唱得自在且不失严谨,突出装饰音锦上添花的作用。第六、七小节分别有一处分双声部,第六小节6 与7,第七小节5 与b6,教学中强调各声部的音色融合,音色统一、淡化个性。
《走走挠》为一领众和式号子,教学中需强调领唱与合唱的配合,大部分时候,声乐教师既是演唱技巧指导者,又是指挥。合唱绝大多数以羽音配歌词“嗨”作为内容,需强调演唱中力度强化的符号标记,突出原作意图,展现音乐该有的风格。最后一小节进入散板,强调演唱潇洒、流畅,合唱部分运用铿锵有力的声音突出音效。
《顺水挠》是一领众和式号子,船只行至下水或平水时船工演唱。它以民间故事内容为唱词,在教学中应强调叙述与演唱的流畅性,把握故事发展与转调的衔接点,找出并掌握规律。领唱者突出抒情婉转的音乐风格,合唱部分突出整齐划一的劳动节奏特点。领唱以一句号召作为引子,引出呼喊吆喝式的虚词“吆哦吆 嗬!”由于这些虚词非常利于歌唱发声,演唱时注意力应放在情感的表现上,表演时以豪迈朴实的性格特征进行演绎。整首曲子中合唱部分的歌词几乎只有“嗨”字。而每一次出现都作为领唱乐句的补充和回应,下滑音的加入使得演唱语气更加生动,粗犷豪迈的音色整齐统一,描绘出船工劳动的画面。
(二)音乐剧专业课程实践
音乐剧是一种综合型艺术形式。演员需要通过歌唱、表演、语言、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特征,推动故事发展,传递思想精神。在高校音乐剧专业融入南广河船工号子的教学,无疑可以在现代舞台上再现船工的劳动和生活日常,将船工的音乐与精神思想以新颖的艺术形式传递,还能为南广河船工号子的传承探寻出一种全新的,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方式。
剧目排练课程是音乐剧教学的重点,通常分为经典音乐剧片段排练、经典音乐剧排练和原创音乐剧排练。在保证原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把南广河船工号子教学深度融入原创音乐剧排练课程中,将本科四年级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学生通过前期演唱、表演、台词、舞蹈形体等基础训练,能够具备一定的创编、排练、舞台呈现等综合能力。把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等按每学期16周(每周8 学时)科学分配。第一周对南广河船工号子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并构思剧本。第二周到第三周以南广河船工号子为音乐素材进行剧本创作及修改。第四周对剧本进行完善和深度剖析。第五周到第七周进行演唱处理、人物塑造分析。第八周到第十三周进行剧目排练。第十四周到第十六周进行剧目联排与舞台实践。
原创音乐剧的创编排演应尊重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第一,教师要对南广河船工号子的地理环境、文化内涵、人文思想等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为创作奠定基础,寻找灵感;第二,南广河船工号子作为创作的主题立意和中心思想,所有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都应围绕其展开;第三,注重唱段、台词以及肢体动作安排与布局的合理性,主要角色的人物特征应鲜明,人物关系需明确。
以南广河船工号子的代表性作品为音乐素材合理安排到剧目之中,教学应注重戏剧化的表演、人物角色的塑造和音乐风格的把握。
例如,《起篙竿开船》是船只启航离岸时船工独唱的号子,有提醒、鼓动的作用,其歌词诉说了船工劳动的艰苦与生活的辛酸,同时也表现出船工对生活充满着向往。在角色的选择上,表演者需要具备较好的嗓音条件,用明亮的音色高亢地进行演唱,并且运用肢体和表情的变化配合演唱的音调和语气,将人物刻画得更加鲜活真实。第一句歌词中的两个动词“爬”和“蹬”,需要表演者配合夸张的手部和脚下动作生动传神地凸显出来,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船工劳动的艰辛过程。而在第二句演唱中,表演者需要通过表情的微妙变化表现出船工虽然苦诉生活的不易,但一想到能养活家中妻儿,却有些许欣慰甚至骄傲的情绪变化。表演者需要在演唱时注意音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应当运用朴实自然的语气表现出船工单纯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懒龙号子》是船工上滩拉船时演唱的号子,表演者需强调句读,呼吸应当精确,前后句强弱对比要明显,这样才能妙趣横生地展现劳动号子的真实场面。由于需要展现逆水上行的情景,表演者需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模仿拉纤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其过程的危险和艰苦。此曲旋律简单、节奏感强。首句:“吆 嗬!”领唱者需振奋昂扬的对众船工进行提醒,接下来众船工合:“嗬!”船工们需积极回应,表示已经集中精力做好准备迎接急流险滩的挑战。此时表演者粗犷的音色仿佛回荡在山谷与河流之间。紧接着领唱者在船上喊唱:“天亮(里多)爬起来门打开(哎嗨!),一股凉风吹进来(欧幺爷儿欧嗬),这股凉风儿吹的怪(哎也哎),丈夫死了阴魂来(哎幺爷儿 嗬)。”歌词看似简单,通俗易懂,实则表现了船工们对往日在劳动中遇难同行的追念之情,此时领唱者需具备行动指挥和精神向导的人物特征,既要刚强有力,把握好紧密节奏,又要意蕴悠长,鼓舞士气。期间众船工合:“嗬!”,有声无词的演唱方式表现了船工们正集中注意力,全力以赴上险滩。表演者既要表现出船工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向前的势头,又要突出劳动过程中紧张激烈的气氛感。
总之,在剧目排练中,表演者的演唱应富有戏剧性,肢体动作应舞台化,语言应结合地方特色,以此生动形象地展现船工的人物特征,表现船工顽强拼搏的精神气质,再现川南革命老区南广河沿岸船工行船的整个画面。
三、结语
南广河船工号子作为川南革命老区非遗民歌文化象征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更传递了川南人民顽强勇敢、抗争自救的精神意志。而今,随着船工这一行业的消失,南广河船工号子这一传统非遗民歌应探寻自身新的生机与突破。南广河船工号子走进高校音乐教育,既是一种发展,又是文化传承的新途径,更是对川南革命老区精神内涵的发扬。本文着眼南广河船工号子,期望通过对其保护和传承方式的探索,助其找寻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