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存在的差距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3-06-03王姣

辽宁经济 2023年3期

王姣

〔内容提要〕基于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将沈阳与全国性金融中心、领先的区域金融中心在综合竞争力、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方面进行比较,找出沈阳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上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并在提升金融机构聚集力、建设资本市场、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等方面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国金融中心指数;金融机构聚集力;金融资源配置

注:本文受2022年沈阳市科技创新智库决策咨询课题“推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创新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2YJ08)资助。

区域性金融中心集聚金融人才,汇聚资本力量,配置稀缺资源,是有力推动该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载体。当下沈阳市要建设高质量区域性金融中心,必须要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与差距,补齐金融功能短板,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唯有如此,才能将沈阳建设成为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金融服务有效、资源配置有力、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一、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当前的发展成效

目前沈阳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已纳入省市总体发展规划,基础不断夯实,前景持续向好。金融业作为沈阳支柱性产业和骨干型税源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截至2022年上半年,沈阳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76%;金融业税收实现60.5亿元,占全口径比重10.98%。

沈阳市金融空间布局较为合理。目前已形成了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与和平区金融街两大集聚载体,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金融集聚效应显著。沈阳金融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存贷款余额及其占GDP的比重、本地证券交易量、保险深度等指标均位居东北地区首位。金融组织体系持续健全,辽沈银行等重要法人机构落户沈阳,全市金融及金融服务机构目前已达1040家,持牌金融机构631家,法人机构总量达到18家。

二、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差距

根据2022年3月份公布的第13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可以看出,中国的31个区域性金融中心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十强和其他区域金融中心。沈阳位列第三层次,在31个区域金融中心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22位。单项排名看,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产业绩效排名第16位,金融机构实力排名第20位,金融市场规模排名第24位,金融生态环境排在第25位,所有排名均处于中后位,说明沈阳与全国性金融中心和领先区域金融中心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与全国性金融中心比较,存在巨大差距

全国性金融中心是指拥有全国性的金融交易市场,本地的法人金融机构业务活动覆盖全国,具备调配全国金融资源的功能,金融影响力和辐射力实现覆盖全国范围的金融中心。目前能达到上述条件的只有上海、北京和深圳三个城市。

与上海、北京、深圳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城市比较来看,无论是在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还是在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上,沈阳与这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都存在巨大差距,所以最终体现在综合竞争力上的巨大差距(见表1)。

(二)与领先的区域金融中心比较,存在不小差距

区域金融中心十强排名依次为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天津、武汉、郑州、苏州、西安。十强中,已经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共有7个,分别是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沈阳虽然目前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但一直致力于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有6个,分别是广州、杭州、成都、南京、武汉、西安。因为沈阳也是副省级城市,所以与这些领先的区域金融中心进行比较,更有助于了解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聚集和承载能力以及整体发展情况。

沈阳区域金融中心整体实力不足,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四方面全面落后,尤其在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市场规模上与这些区域金融中心相比差距更为明显,金融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具体来看,沈阳金融产业绩效水平不高,2021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到8%,而领先区域金融中心普遍在10%以上(见表2)。沈阳地方金融机构实力不强,本地法人金融机构数量较少,除盛京银行之外,本地法人机构資本实力和投资能力都较弱(见表3)。十强区域金融中心本地法人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平均在2万亿元以上,而沈阳只有一半的规模。虽然沈阳本地法人证券公司和本地法人保险公司在数量上与十强区域金融中心平均值基本相当,但资产规模却存在很大差距。十强区域金融中心的本地法人证券公司规模平均为1830亿元,沈阳却只有123亿元;十强区域金融中心的本地法人保险公司规模平均为1510亿元,而沈阳只有32亿。持牌法人机构种类不齐全,信托、公募基金、汽车金融等金融牌照尚存空白,这意味着沈阳引进和培育金融机构总部的任务面临更大挑战,尚需更多努力。这也是影响沈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水平能否再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金融市场规模上,本地A股上市公司数量、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本地A股市场累计融资额这三个代表性指标,沈阳市与十强区域金融中心相比差距巨大,均不及十强平均值的三分之一,占比分别为29%、26%、25%(见表4)。说明沈阳区域性资本要素交易市场交易规模有限,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功能较弱,参与者较少,资本市场对沈阳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足,对辽宁及整个东北区域辐射服务能力更是有限。

在金融生态环境上,沈阳在金融业发展促进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与十強不差上下(见表5),但在产业政策友好度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再提升;区域金融中心的对外开放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沈阳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不足,本地产业经济发展的金融有效需求不大,投资回报预期不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通道不畅。在区域交易市场方面,缺少全国性的交易市场。新兴金融业态发展不足,沈阳金融仍以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业为主,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型金融业态发展程度不够,体系不健全,机构实力不强,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最为滞后。

三、高质量发展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区域金融机构实力,提升金融产业主体支撑

1.做大做强法人金融机构

在沈阳,要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提升法人金融机构实力,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盛京银行高起点运营,增设理财子公司牌照,加快推动A股上市步伐,加强商业模式和产品创新,逐步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金融品牌。深化农信系统改革,聚焦提升服务三农、小微企业能力,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和风控体系,稳扎稳打增强区域品牌力和竞争力。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制定资本补充规划,用好用足现有市场化渠道,积极利用压降分红、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资本市场筹资等方式引进各类资本,并争取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申请中央专项借款等渠道依法依规筹措政府性资金,补充地方法人机构资本金,以此为契机,推动辽宁振兴银行、融盛财险、锦银租赁、盛银消费等法人机构发展壮大。积极强化金融招商理念,积极向上级金融主管部门争取政策,通过引进、设立和重组等方式,填补汽车金融、财务公司、再保险公司等牌照空白,逐步将沈阳打造成“金融全牌照”城市。

2.强化金融区域分支机构的服务功能

加快推动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沈设立分行,汇集三大政策性银行资源优势,支持本地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发挥业务渠道等优势,积极争取总部资金业务资源,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支持银行机构强化融资服务,协助引荐优质企业落户;证券业机构加大本地企业上市辅导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保险业机构提增保险收入,引进保险资金。加强与各金融机构总部业务联络,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高层定期互访等方式,争取总部加大对本地资源、资金投入及业务政策倾斜,重点引进总部级职能中心、业务板块。

(二)积极优化区域投融资结构,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1.扩大信贷市场规模优势

由金融主管部门牵头,重点开展项目融资专项行动,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授信机制,支持沈阳城市更新建设,引导重点银行机构加大投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涉农县域开展“银行+保险”新型融资对接模式。持续开展“助企纾困普惠直通”专项行动,对接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共享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指导金融机构“一企一策”提供针对性融资服务。开展政策工具推广专项行动,用好用足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扩大助保贷、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信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补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短板

巩固完善上市工作专班机制、重点企业服务秘书制及上市绿色通道机制,发挥三大证券交易所辽宁服务基地和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培育孵化功能,深入开展常态化路演、培训、宣传活动,持续提升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意识。强化梯次培育机制,将具备潜力的科技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上市企业后备库。推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纳入国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研究推动建立转板机制,为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奠定基础。加快构建“2+3+N”多层次投资基金体系,带动社会资本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形成覆盖全产业链、企业全生命周期、全种类基金的产业链基金群。

(三)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快优化区域生态环境

1.优化金融硬件环境

按照资源集中、差异化竞争、功能互补的原则,以“一区一街一城”为核心,加快建设沈阳金融集聚区。推动金融商贸开发区晋级国家级开发区,赋予市级管理权限,加大资源投入、政策倾斜和招商统一协调力度,形成发展合力,将金融商贸开发区打造成为沈阳金融中心的核心金融集聚区。发挥沈阳和平区作为沈阳经济核心区和东北金融发祥地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底蕴,挖掘新业态,突出新特色,将“沈阳金融街”打造成为东北区域重要新兴金融集聚地。以沈阳浑南科技城为依托,以满足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为目标,以风险资金池和政府引导基金为抓手,大力发展创投基金、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业态,促进浑南成为东北区域重要的科技金融发展基地。

2.优化金融对外开放环境

依托自贸区政策优势,全面加强和深化与日、韩、俄、蒙等国家经贸合作,大力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创新,探索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外债宏观审慎管理、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等试点,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将沈阳自贸区打造成为东北区域重要的金融开放窗口。

3.优化区域金融营商环境

通过加强业务合作、提供优质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密切联系,主动修复破产重整企业对金融机构造成的负面影响,定期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倾力协调金融机构遇到的经营和环境问题。积极促进金融机构向总部争取信贷规模。优化政策举措,通过完善奖励、补贴的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沈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