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交通类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2023-06-02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政课大思大思政

赵 静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206)

0 引 言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出台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其中具体阐述了“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课程教材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学校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有的课堂教学与现实结合不紧密”[1]等当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目前思政课教学实践,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必然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1 思政课教学体系创新的现实意义

“大思政课”建设强调立足新时代背景、树立协同合作意识、凝聚多方育人合力,把思政课和育人工作延伸到课外、校外乃至广阔的社会天地。围绕教育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展开,切实发挥出“大思政课”建设最广泛、最深刻的育人影响[2]。

1.1 增强学生技能报国的使命担当

在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契合当前我国交通强国建设需求,结合职业院校教学特色,培养出与交通强国建设需要相吻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横向推进交通类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协同建设,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合力育人,形成具有交通行业特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从根本上将思政课与现实相结合,与国家发展战略接轨。在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的纵横比较中把思政课讲透,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时代课题中把思政课讲活,在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的发展变化中把思政课讲新[3]。通过挖掘引入鲜活的交通行业典型案例切实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知”的阐述与“情”的共鸣,“意”的深入与“行”的引导相统一。通过教学体系创新,切实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使学生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相衔接,自觉成长为堪当祖国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2 提升职业类院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按照教育部要求,思政课建设需要在完善课程标准、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具有相同行业背景的职业院校可以加强交流、统筹推进思政课建设体系。如遵循教育部规定教材,结合各学校的行业发展特色,加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在课程建设上,做好资源挖掘与内容梳理,结合各专业课程中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打造思政教育资源库。通过教师间的集体教研、合作备课打造优秀的教案资源、课件资源、案例资源[4]。发挥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协同育人的主体作用,探索三师协同育人管理和运行机制,共同探讨交通类职业院校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挖掘和提炼教育教学中的典型经验,使其成为助力同行业职业院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有力助手。

1.3 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教学体系创新,探索建立思政课评价体系,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以后的政策导向提供参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并强调开展校企合作的多元评价。以打造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于一体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全方位测评[5]。在思政课教学评价中,应积极探索全面客观多元的评价体系,使思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于课堂建设中,投入于课堂教学改革中。客观的评价结果有利于思政课教师不断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2 思政课教学体系创新的困境问题

笔者对全国32所主要从事道路运输和(或)水上运输高等职业教育的交通类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均由各校思政课专任教师填写,能够真实反映所在学校思政课建设情况。

2.1 “大思政课”育人主体尚未广泛调动

根据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具体要求,需要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交通类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应围绕这一共同的教学目标,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展开教学研讨。根据调查,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交通职业教育援疆、援助六盘山片区职业院校中,互派思政教师共8人,占32所交通运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总数不足1%。近三年,院校之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组织开展线上和线下经验交流活动共6次。可见,交通类职业院校思政课校际交流平台面临诸多问题,如校方合作交流主动性不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少,思政教师大多忙于本校教学工作未开展校际间思政课教学交流活动等。

2.2 “大思政课”育人资源尚未有效挖掘

“大思政课”强调要充分挖掘并有效整合所有育人资源。目前交通类职业院校各类育人资源的挖掘还不充分,存在彼此分离的割据状态,未实现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导致育人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合力育人的作用不能充分实现。根据调查,32所交通运输高职院校分布在全国各省份,68.8%都具有体现当地交通文化特色的红色资源和现实资源,如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提炼的“大道文化”、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两路精神”的实践探索等。但85.4%都存在对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背后的英雄人物、感人故事、中国精神等挖掘整合不够深入的问题,在全面性、深刻性、系统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3 “大思政课”育人模式尚未完全形成

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各领域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进入思政课堂,以身示范开展教学。根据调查,32所交通运输高职院校中,有5所学校开展过交通工匠、行业专家走进思政课堂活动,占15.6%;4所学校思政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占12.5%;2所学校思政课教师将思政课搬到企业项目工地开展实践教学,占6.2%。可见“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社会协同支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意愿不足、动力不够,从而影响和制约 “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的构建,合力育人的效应也难以充分发挥。

3 思政课教学体系创新的实践探索

基于当前交通类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创新实践的困境,做好“大思政课”文章,落实思政课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开展思政课教学体系创新的实践探索。

3.1 党建引领建立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平台

通过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搭建的交通高职思政课交流群平台,联合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运输高职院校资深教学经验的思政骨干教师,成立教学共同体。针对32所交通运输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开展调查,分析交通运输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建立学校间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全面推动交通类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校内建立“党建+思政”育人机制,形成“党总支+党支部+教师”的“三级联动”组织领导体系,推动党建与思政协同共进、实现组织育人和课程育人“双线推进、一体融合”。

3.2 协同开发交通强国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

建设交通运输高职院校集体备课平台网络支持系统,成立以思政课教师为核心、专业课教师为助力的“创新型思政课教学团队”。通过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互派顶岗等形式,强化交通运输高职院校间创新型思政课教学团队的“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组织教师团队协同开发“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中国高铁”等主题的交通强国建设成果案例,深入挖掘专业教育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突出交通强国建设,建立“两路”精神、“桥文化”等研究会。打造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案例库、重难点问题库、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优质立体化教学资源[6]。开发实践教学基地,利用交通运输高职院校现有基地(场馆),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通过现场教学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侧改革,为交通运输高职院校开发立体化、专业化的教学资源。

3.3 创新“理实一体”全链条思政课教学模式

确立“四统一、三结合、二突出、一渗透”的“4321”思政课教学理念。分专业协同制定人生价值、职业道德、法治素养、企业文化、行业精神等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组织实施“1+X”模块化教学,其中“1”是思政课堂,“X”是思政课堂结合不同专业的拓展和延伸,在实训场所和实习岗位进行“理实一体”教学。一年级进行行业渗透,在人生价值、职业道德、法治素养模块,将全国交通劳模工匠、专业课教师请进思政课堂,用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省思人生价值。二年级延伸课堂链条,在学生实训实习期,将思政课搬到项目工地,充分挖掘交通行业思政教学资源,讲好“两路”精神、挑山工精神、航标灯精神等。三年级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共同结合《形势与政策》课,实施课程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解决思政课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的问题,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

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需要基于不同的对象主体进行针对性地设置,对于学生来说,在评价体系上要重点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应用效果。要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思政课程学习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重点考查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在对学生进行考试考核时,要融入开放性、个性化考核,并将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衔接。过程性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网络学习情况以及实践应用情况。在针对教师的考核时,要逐步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教师素养、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思政优质课评价标准要点。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要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校外督导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方式,更加全面地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鼓励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于课堂教学中。

4 结 语

结合当前“大思政课”的现实背景,需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建设质量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紧密关系。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院校特色,基于思政教育要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交通运输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平台建设、团队建设、资源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评价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政课大思大思政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