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方法探讨
2023-06-02朱建芳邹光华宋富美
朱建芳,邹光华,宋富美,李 楠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0 引言
价值引领是高等学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第一要务[1],决定着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能否贯彻落实,决定着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完成。课程思政是实现价值引领的主要手段,是“三全”育人最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高等学校,专业教师占比达80%,专业课程占比达80%,学生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也达80%[1]。如何在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思政工作,实现价值引领,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也是一个必修的课题。思政元素挖掘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2-4]。课程思政要求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无缝衔接,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显然从课程本身挖掘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结合的肯定更为紧密,融合得也更为自然。但是目前一些高校教师思政元素挖掘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5,6],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缺乏通用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事实上许多教师都从专业课程中挖掘了非常不错的思政元素,也有个别教师总结了一些挖掘方法。卓士创等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总结出伟人事迹追踪法、知识应用联系法、人文内涵拓展法、哲学内涵提炼法四种思政元素挖掘方法[7]。夏增民提出从七个维度挖掘思政元素[8],但没有给出如何挖掘。于歆杰等提出系统梳理学科、行业和院系发展史,来提炼思政素材[4]。穆志刚在外语技能课程中提出从训练主题、从汉语选材、从外语主题和从哲学原理四个角度挖掘思政元素[9]。邸振在集装箱运输课程中提出从知识点本身、教学内容蕴含的哲学思想、失败的教训和警示、社会热点讨论、学科发展史、大师成长史和教师个人经历等多方面提思政元素[10]。刘晓潺等在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中从名人轶事、行业实践、课程知识体系、时事热点、文化传承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11]。袁建立等梳理了自然科学课程中思政元素提取的四个层面,即课程内容、延伸内容、蕴含思想及应用领域[12]。
从上述进展看,许多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总体上给出的还是针对具体课程的挖掘思路,即从哪些方面考虑来挖掘思政元素,而具体怎么挖掘则没有明确给出。为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
1 课程思政元素
要想挖掘思政元素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思政元素。在教育部在2020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到“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2]。也有学者提出思政元素是指课程中所蕴含的能滋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元素或正能量[13]。可以看出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资源均可以称为思政元素,显然它的内涵明确,但外延广泛。为方便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对思政元素的外延进行界定。《纲要》明确要求“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2]。结合《纲要》要求和前人的研究[8,13,14],考虑专业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凡是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树立公民意识,培育职业精神,铸就家国情怀的素材都可以归类为思政元素,同时这四个方面的素质也是课程思政的目的,四个方面素质的大致内涵如表1所示。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的目的考虑。
表1 思政目的分类
首先,健康的人格是对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它包括塑造个人的自信、自立、开朗、乐观和豁达的性格,以及培养高尚、正直、善良、勤劳的品德修养两个方面;其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社会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应该具备公民意识。能够遵守和执行共同的行为准则、规范和价值标准,具备法制意识、劳动精神,关心公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第三,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要引导他们树立求真务实的职业态度、立志创新的职业意识和认真严细的工作作风。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要注意工程伦理;第四,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要有家国情怀,这是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初衷。理想信念坚定,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四个自信,是其主要内容。
2 思政元素挖掘方法
2.1 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方法
专业源自于学科,专业课程是在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考虑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于专业课程直接来自学科知识体系,同时它能够直接对接行业和用人单位,所以专业课程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实践性、历史性、时代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提出了知识体系挖掘法、发展脉络挖掘法、关联热点挖掘法和人格魅力挖掘法四种思政元素挖掘方法。
(1) 知识体系挖掘法
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课程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又可以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组成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知识点可以是一个定义,也可以一条定律或规律,又或是一种方法。通过梳理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得到这些知识点,把与之有关的代表性技术、代表性工程、典型事件挖掘出来,把知识点中所蕴含哲学思想、传统文化、职业精神等也挖掘出来。这些挖掘出来的技术、工程、事件、思想、文化、精神等素材,如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公民意识、职业精神和家国情怀,那么这些素材就是我们要挖掘的思政元素。这种通过梳理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再挖掘与之相关联的思政素材的方法就称为知识体系挖掘法。
(2) 发展脉络挖掘法
专业是根据社会行业需求逐步发展来的,所以说专业课程具有历史性。在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代表性人物影响了专业技术的发展,同样专业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会发生一些代表性事件。代表性人物对专业技术的发展有可能直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能相反。代表性事件可能是积极的事件,也是可能是消极的事件。这两方面的人物和事件我们都可以挖掘出来,起到积极作用的人和事是我们正面宣传的思政内容,起到消极作用的人和事作为应该吸取的负面教训,也属于课程思政的内容。在梳理专业发展脉络的同时,也可以梳理行业、自己学校、院系的发展史,挖掘其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利用身边事和身边人起到的教育作用往往更为深刻,更为入心入脑。这种通过梳理学科专业发展史、行业发展史、院系发展史来挖掘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事件的方法,可以称之为发展脉络挖掘法。
(3) 关联热点挖掘法
专业是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所以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社会上和行业内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往往与专业课程存在着关联。及时关注到这样的事件,及时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公民意识、职业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素材。由于是正在发生的且引起社会或行业广泛关注的事件,通过专业教师的正面解读,往往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教育意义。还有些虽然不是当时的社会热点,但在行业内影响深远且与专业课程高度关联的典型事件也可以作为思政素材。这种通过及时解读社会和行业热点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可以称之为关联热点挖掘法。
(4) 人格魅力挖掘法
所谓正人必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习近平总书记说:“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15]。教师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依靠自己的率先垂范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养成健全人格、树立公民意识、塑造职业精神、铸就家国情怀。这种方法可以称为人格魅力挖掘法,这是实现思想价值引领最有说服力的方法,远比普通的课堂说教效果好得多,也是真正体现“三全”育人的方法,且简便易行。应该注意,假如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而教师本人的实际行动与你讲得完全相反,那么该教师所有的讲解全部白费,不但起不到价值引领作用,而且还会起反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格魅力挖掘法是前面所有方法的基础。
2.2 思政元素的应用
从挖掘方法可以看出,主要挖掘的思政元素有典型人物、典型工程、典型技术、典型事件、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等素材。利用正面典型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在健康人格、公民意识、职业精神、家国情怀四个方面引领学生激励学生,也可以利用反面典型人物从四个方面来警示学生;利用我国建造的典型工程或发明的典型技术来激发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社会认同、制度认同等。典型工程的建造过程和典型技术的研发过程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对比国内外对典型事件的处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根据典型事件的具体情况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公民意识和职业精神,正反两方面的事件均可以利用;同时知识点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法,树立唯物史观。这些哲学思想也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专业知识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增强爱国热情,其中所含的道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公民意识和职业精神。图1是思政元素挖掘方法与思政元素对照图。
图1 思政元素挖掘方法与思政元素对照图
2.3 思政元素挖掘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挖掘那些真正有关联的素材,不要牵强附会。这样才能使提取的元素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如果是强行关联,难免让学生反感,起到反作用。
(2) 在挖掘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挖掘正面的素材,也要注意挖掘负面的素材。正面的人物和负面的人物,积极的事件和消极的事件,都是我们要提取的思政元素。正能量的东西是我们要弘扬的,负能量的材料作为反面教训,也是我们要挖掘的思政要素。但是负面素材不宜过多,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3) 不要喧宾夺主,挖掘的思政元素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专业课就是专业课,应该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为主,思政教育是融入到这些活动过程中的。如果在专业课堂上大篇幅开展思政教育,一方面专业知识的讲解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4) 平时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一方面思考需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或思政内容;另一方面思考我所讲授的专业课程中哪些知识点能和这些思政内容建立起连接;三要思考当前社会上或自己行业内的热点可能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己如何利用这些影响来开展思政工作;四要思考自己的言行可能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5) 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和你感情亲近了,才会相信你说的。如果学生对老师比较反感,他不可能好好学习老师讲授的课程,更谈不上对他的思想政治教育了。
3 挖掘方法应用
下面以安全工程专业的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挖掘思政元素。
(1) 知识体系挖掘法的运用
我们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出课程的知识体系图谱,由于原图过大,本文只选取其中一部分,如图2所示。考虑每一个知识点与我们前面所归纳的四项思政内容的联系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要素,这里我们选取4个知识点进行示范。①在梳理到自燃这个知识点上时,考虑到自燃是一个热量不断积累,最终导致着火的过程,我们自然就会想到量变质变原理。同时自燃过程也是生热与散热这一对矛盾的发展过程,所以其中还蕴含着对立统一规律。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法;②在梳理到热自燃理论这一知识点,我们想到一个典型人物——冯长根教授,它是我国安全领域的知名学者,也是热自燃理论方面的专家。他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其博士论文获得了利兹大学1982至1983年度最佳物理化学博士论文奖。毕业时其在博士论文封面专门用中英文写上“谨把此论文献给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6],爱国热情溢于言表。毕业后他放弃国外同窗的挽留,坚定地选择回来报效祖国,为我国在燃烧与爆轰、安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显然这样熟知的身边人的事迹对于引导学生的家国情怀效果更好;③在梳理到消防救灾这个知识点时,我们经常会想到美国加州森林大火,几乎年年发生。由于消防体制的原因,只要发生火灾,损失最大的往往是穷人和老百姓。还有火灾发生原因大部分是电气线路老化短路,引燃杂草枯叶所致[17,18]。由于成本原因,当地电力公司不愿意改造电气线路。相比我国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到2004年累计投入达2100亿元,不但降低了电价,还大大提高了电气线路的安全性[19]。通过这件事可以对比出中美两国消防体制的优劣,增加学生的制度认同感。④在梳理火灾监控这个知识点时,会提到图像识别火灾监测的典型技术,它是利用人工智能来监测火灾的。通过讲解这一典型技术让学生知道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图2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知识体系简略图
(2) 发展脉络挖掘法的运用
通过梳理我国消防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的古代的《春秋》《左传》等许多著作中都记载了火灾防范措施,突出了人本思想。这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加文化认同;在梳理燃烧理论发展史时,典型人物拉瓦锡的职业精神可以用来激励学生。拉瓦锡是法国科学家,他在燃烧增重、氢气和氧气的生成等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燃烧的氧学说,推翻了在欧洲流行近200年的燃素学说,大大促进了冶金等行业的发展。他做的这些实验都是其他科学家做过的,他重做了这些实验,并进行了严密的科学分析论证,就此提出了氧学说。而其他同样完成这些实验的科学家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实验结果的意义,错过了提出伟大理论的机会。这种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3) 关联热点挖掘法的运用
2020年8月,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因多次完成急难险重抢险救援任务而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消防正好是我们的课程内容,消防救援支队正好和我校同属应急管理系统,这样的热点与课程的关联性太强了。正好就可以把他们这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精神作为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用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职业精神和家国情怀。2021年11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也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肖文儒同志长期从事矿山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工作,从普通矿山救护队员成长为杰出的矿山救援指挥专家。他先后参加、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余起,多次冒险深入灾难现场,在多起重特大事故救援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名[20]。他的“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精神和“科学救援、安全救援”职业理念堪称安全工程专业的完美思政元素。
(4) 人格魅力挖掘法的应用
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职业,所以专业教师通过自己认真备课、细致讲解、遵守上课纪律等这些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当然教师还要通过展现自己的健康人格、公民意识和家国情怀等从多个方面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以达到培养学生和实现价值引领的目的。
4 结论
(1) 给出了思政元素的概念,并对思政元素的外延进行了界定。归纳出四个方面的思政目的,即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人格,树立公民意识,塑造职业精神和铸就家国情怀,即挖掘出的思政元素应该能够从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
(2) 提出了知识体系挖掘法、发展脉络挖掘法、关联热点挖掘法和人格魅力挖掘法四种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四种方法可以挖掘出典型人物、典型工程、典型技术、典型事件、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等思政素材,分析了这些素材可以开展哪方面的思政教育。
(3) 将挖掘方法应用于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课程,挖掘出了典型人物(冯长根、拉瓦锡、江西九江消防救援支队、肖文儒)、典型技术(图像识别火灾探测技术)、哲学思想(量变质变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传统文化(预防为主的消防史)等思政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