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健康管理师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全程健康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2023-06-02万仁娟
万仁娟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且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缺血性卒中后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及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同时受原发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卒中复发率较高[3]。因此,寻找健康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预防卒中复发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旨在让脑心健康管理师在护理管理中对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开展全程健康管理服务[4]。研究显示,脑心健康管理师的介入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管理趋于规范化、标准化、个体化[5],但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积极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是否可降低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等,还需要临床进一步探究证实[6]。本研究结合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我院诊治的74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脑心健康管理师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全程健康管理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74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7 例;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58.19±2.05)岁。观察组男18 例,女19例;年龄43~77 岁,平均年龄(58.45±1.90)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7];②均经MRI 或CT 诊断确诊[8];③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者;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护理干预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管理:①常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用药等;②遵医嘱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③及时发现并发症,给予对症干预;④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针对性疏导。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脑心健康管理师参与的全程健康管理干预:①建立健康管理小组:神经内科高年资护师作为脑心健康管理师,护理管理前参加中国脑卒中健康管理师培训项目,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国卒中健康管理师证书。同时脑心健康管理师担任组长,成员由营养师、心理师、责任医生组成;②规划全程健康管理内容:缺血性卒中知识、饮食管理、用药管理、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血脂管理、康复管理、卒中急救治疗、心理干预、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制订健康宣教计划;③护理管理:脑心健康管理师与责任医生沟通,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用药史、病史、危险因素等基本情况,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并制定管理计划。与营养师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和患者病情,拟定个体化饮食计划,并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同时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依据患者营养饮食状况,强化患者生活及膳食干预;与心理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依据存在的不良心理,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计划。同时告知患者良好心态对病情转归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关注患者情绪变化;与康复师评估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脑心健康管理师监测患者康复训练过程血压、心率,合理把控患者训练强度;依据患者、家属文化程度、职业等特点,采用多形式、多方法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加强其缺血性卒中相关知识普及,重点对危险因素、发病机理、并发症预防内容进行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知识水平。同时每周定时开展1 次病房访谈,通过访谈方式答疑解惑,了解患者上周健康情况,并讲解告知患者下一步健康管理护理内容,增强家属、患者的护理积极参与度;出院后脑心健康管理师通过微信群督促患者按时复诊,通过每个月卒中知识知晓度调查,了解患者的健康管理现状,并进一步调整健康护理管理方法。同时制定多样化的脑卒中健康教育内容,每天微信群定时推送,强化出院后患者健康知识水平。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水平、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日常生活能力水平(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复发率(治疗3 个月,电话随访)。
1.4.1 健康知识水平[9,10]采用自制健康知识水平评定量表,包括疾病认知、禁忌事项、治疗知识、护理知识4 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25 分,评分越高表明认知水平越高。
1.4.2 ADL 评分[11]包括日常进食、修饰、厕所等日常活动,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独立性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3 NIHSS 评分[12]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定,总分0~42 分,评分越高表明缺损越严重,评分小于6分为恢复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健康知识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禁忌事项、治疗知识、护理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健康知识水平比较(,分)
表1 两组疾病健康知识水平比较(,分)
2.2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2.3 两组ADL、NIHSS 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NIHS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ADL、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ADL、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3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8.11%(3/37),低于对照组的18.9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4,P=0.027)。
3 讨论
缺血性卒中致残率、复发率以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和生命质量[13]。缺血性卒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不仅给家庭带来一定负担,也增加了社会负担[14]。因此,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规卒中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无统一标准,护理管理不规范,临床护理干预效果不显著[15]。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管理是一个连续、多维的过程,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实现全程管理、监督,并涉及生理、心率、营养、康复等多方面[16]。目前,脑心健康管理师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全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其健康护理管理价值更是存在差异,具体的价值还需要临床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认知、禁忌事项、治疗知识、护理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心健康管理师参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全程健康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进一步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和治疗,为良好的预后提供有利条件。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脑心健康管理师通过专业的培训,从缺血性卒中疾病特点入手,结合患者病情,开展个体化、针对性地健康宣教,利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进一步不断促进患者自身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17,18]。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脑心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健康护理管理,可促进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指标的改善,进一步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卒中的复发。脑心健康管理师依据营养师评估结果指导患者饮食计划,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从而可确保患者科学合理饮食,进一步避免血脂升高[19]。随着脑心健康管理师的指导,患者自身认知提升,自身饮食行为趋于健康,也一定程度促进血脂水平的改善。两组干预后ADL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NIHS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心健康管理师的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生活水平的恢复,该结论与潘鑫等[20]的报道相似。分析认为脑心健康管理师护理管理利于患者血脂水平控制,从而改善血管内皮上脂质沉积,促进脑血流量改善,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此外,观察组随访3 个月,复发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18.92%(P<0.05),表明脑心健康管理师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脑心健康管理师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全程健康管理中作用显著,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