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青团创建的哲学根据、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3-06-01陶廷昌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3年3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共青团群体

陶廷昌

(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度阐释了共青团在推动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巨大作用,对共青团在百年历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辉煌业绩作出高度评价,强调作为中国青年运动先锋队的共青团“不愧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1]。百余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号召、组织与凝聚广大青年,为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的完成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为协助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立足新时代,审视和反思共青团创立的哲学根据、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对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无疑内蕴着深刻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共青团创建的哲学根据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青年运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生成的先进政治组织,因而其创建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先锋力量、发展与形塑青年的教育进路、青年培养的根本任务与目标指向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青团创建的哲学根据。

(一)青年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先锋力量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就是强调青年群体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先锋力量,尤其是工人阶级中的青年群体,是战胜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最活跃的革命力量。恩格斯曾在其文章《最近发生的莱比锡大屠杀。——德国工人运动》里面提到,德国即将引爆的“光荣革命” 与“1688年那样的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的政变,在其历史书上称为“光荣革命”)不同,实现这一光荣革命的并非资产阶级,而是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德国的青年”[2]。同时指出,德国社会主义的主要革命力量并非选民(选民需达到二十五岁及以上)的人数,而在于士兵(士兵需达到二十岁及以上)的人数,虽然现在只有五分之一的士兵,但为“党提供补充人员最多的正是年轻的一代”[3]。列宁在《孟什维主义的危机》中着眼革命政党的创建问题,明确强调“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青年具有“革新”的思维与特征,而且由于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4],因此我们作为“革新者”的党,必然深受青年的青睐与追随。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立足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对青年的先锋力量作出全面的阐释。在毛泽东看来,青年是摧毁旧势力、建设新社会的先锋力量,尤其是在战争中,“青年乃国家之精华,进步青年尤属抗战之宝”[5]723,作为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力量,广大青年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为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到底”[6]。这种先锋力量,在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得到毛泽东的进一步肯定。他强调,“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起着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什么叫作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5]565。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科学技术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明确提到:“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7]95江泽民也强调,社会中活力蕴含最充足的部分是青年一代,实现我们伟大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8]。胡锦涛指出,当代青年是伟大时代的召唤,他们必定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创造更加壮美的青春业绩”[9]。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把青年的先锋力量置于更加显著的地位,指出作为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10],因而青年最富有朝气、力量与创造性。青年是新时代的先锋分子,在新时代培养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期待,因此“党中央殷切希望共青团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1]。

(二)发展与形塑青年的教育进路

注重运用教育的方式对青年进行情怀熏陶与思想引领历来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曾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提到,工人阶级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11]。在这里,“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指的就是青年群体。之所以要对青年群体展开教育,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在青年时期是上下波动的,即他们在此时期做出重大功勋与自我牺牲的同时,也可能“干出最卑贱的盗窃行为和最龌龊的卖身勾当”[12]。在如何教育的问题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式教育持批判态度,认为资本主义式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13]48。针对这种“把人训练成机器”的异化教育,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式教育,此种教育将会使人彻底“摆脱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14],因而是“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的综合。马克思也指出,对青年群体进行这种综合教育,不但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5]。列宁也十分重视教育对青年群体发挥的巨大作用,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只有对劳动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青年群体方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否则“共产主义仍然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16]287。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教育观为基础,着眼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提出了与中国现实社会发展相符合的青年教育思想。毛泽东认为,对青年群体的教育是思想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统一。他在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延安的青年们在学习革命理论的同时也“在实行生产运动,开发了千亩万亩的荒地”[5]247。毛泽东指出,对青年群体的教育应当强调全面性,也就是在德育、智育、体育三个维度展开全面教育,从而使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7]385。德育、智育和体育联结在一起从而与劳动密切相关,即“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18]。对于教育与劳动相渗透的原则,邓小平也有相似的论述。他指出,经济与技术迅猛发展的境况“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7]107。步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直接受到青年的素质与本领的影响。在新时代,直面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础上,着眼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立足世界发展大势与国家发展全局,结合时代特征与实践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观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等,充盈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教育观,为新时代青年群体的全面发展以及青年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路标导向。

(三)青年培养的根本任务与目标指向

“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关于青年培养的核心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应该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青年培养的根本任务与目标。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培养青年是为“资本增值”“个人私利”“少数人利益”而展开的,因此资本主义的青年培养任务与目标,“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13]48,把人与机器捆绑在一起,从而使其成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及手段。与此相反,马克思、恩格斯所致力于实现的青年培养任务,就是突破资本主义狭隘性、片面性的藩篱,把青年培养成为“为人类谋利益”与“全面发展”的真正共产主义者。列宁在关于“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的问题上同马克思、恩格斯一致,也主张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青年培养的根本任务与目标。他认为,必须致力于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青年,因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16]281。基于此,列宁要求团组织认真执行教育、培养和发动整个青年群体的任务,在促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者的“领头羊”的同时,积极引领青年群体成为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者。否则,如若不能引领“全体工农青年参加共产主义建设,你们就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6]288。

中国共产党立足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培养任务与目标的重要论断,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境况,对青年的培养任务与目标作出更为具体的阐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到,共青团的任务就是教育、培养和发动整个青年一代参加救亡运动,“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民主共和国”[19],因此全国青年在此时期都应当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工农民众,“变为工农民众的宣传者和组织者”[5]560。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青年培养的任务与目标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新中国在几十年时间内的发展全靠包括青年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17]385。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时代条件变化与国内外实践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培养的任务和目标与时俱进,如提出“四有”新人、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等的培养任务与目标。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青年培养的根本任务与目标,并郑重提出要把青年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青年的培养要在坚持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20]等六个维度上下功夫。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年培养的根本任务与目标指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中国共青团创建的百年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青团的诞生及其职责践行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和共产主义预备学校的共青团,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支持下创建的。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对如何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从而解决培养与扩大中国共产党后备新生力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与探讨。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团员数量及团员章程上也作出初步安排,如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中就提到,全国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更名之前的称谓)必须在明年七月以前超过二千团员”,并强调“‘青年团’及‘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及章程日内即寄上,望依新章从速进行”[21]。共青团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2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对团组织的性质与目标作出清晰的界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即为完全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的组织”[22]。这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但此时名称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确立的标志。

共青团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履行其职责。在理论教育工作领域,共青团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团的二大通过的《教育及宣传决议案》对共青团的职责作出界定,强调共青团的最重大责任在于“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和国民革命的理论教育青年工人、农民、学生群众”[23]。以此“决议案”的举措与方略为原则,共青团制作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单与小册子,在各个地方、各个群体中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宣传,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工人阶级内部的青年群体中得到广泛而普遍的传播。共青团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与宣传,为之后全国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团员数量的扩充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在实践工作协助方面,共青团全力发动广大青年群体投入革命活动。在土地革命期间,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就是为完成中国革命任务而努力争取“更多的青年工人,争取团结更广大的劳动青年在中共周围”[24]。在国民党反动派全面封锁与围剿的态势下,共青团在全国各地展开动员青年投身革命的工作,持续不断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输送强大的后备力量。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于此,共青团在全国范围内发动青年团结一致抗日,在极短时间内凝聚了成千上万的青年踊跃参加抗日战争,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坚实的后备“动力源”。在解放战争时期,共青团与时俱进转变职能,根据《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议(草案)》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先锋作用”[25],在各大解放区的青年群体中拉开反内战的序幕,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军、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注入强大的新生力量。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青团工作开展的三重维度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转变成“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26]9。与此中心任务相适应,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先锋队的带头作用,组织与凝聚广大青年群体,为党的各项工作开展动员新生力量,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最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具体而言,共青团在此时期发挥的重大功效主要表征在三个维度。

其一,发动青年参与国家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朝鲜战争爆发。为确保政权稳定与国家安全,党中央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把“抗美援朝”“加强国防建设力量”作为共青团的主要政治任务之一。紧紧围绕这些任务,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深入青年群体,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对青年进行国际主义教育,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行径,号召青年积极参军、保卫国家、抗美援朝。与此同时,共青团积极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的《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引领广大青年参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爱国捐赠运动,并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入生产工作,鼓足干劲超额、超前完成各类生产任务,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二,发动青年参与全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1953年,刘少奇在团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当前由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开始进入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建设的新时期,逐步地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此时期的主要任务。因此,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就是要积极号召与引领全体团员听党话、跟党走,“站到为国家工业化而斗争的最前列”[27]。大会之后,共青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全国各地组织团员、发动青年,调动青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超额、超前完成国家工农业生产计划而不懈奋斗。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突击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深厚地基。

其三,开展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1949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出台,对共青团的基本任务作出重要指示,即深入青年群体广泛而系统地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教育,帮助“每个团员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与工作上,不断地提高自己”[28]。1954年,针对当时一部分青年思想道德出现异化的现象,团中央把《关于加强对青年的道德教育、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请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向中共中央报送。按照此《报告》相关要求,共青团统筹当前新形势与青年群体的现实需求,把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的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地位,持之以恒地在团员与青年群体之中宣传与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958年6月,共青团三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组织广大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决议》,在共青团的组织与引领下,截至1958年底,全国有约1000万青年参加了学习[29],培养了相当数量的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的青年,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先锋力量。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青团的恢复及其职能转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及全国各地共青团各级组织的工作机制严重瘫痪,全国的青年群体缺乏统一组织与领导。“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共青团开始着手开展“共青团改革”与“共青团制度化”两方面工作,但由于当时复杂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工作还只是以调整团组织内部关系的方式“来达到适应青年变化的目的”[30]。直到1978年,共青团系统瘫痪的局面才得以逐步扭转。此时,被停办十多年之久的中央团校正式恢复,《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等核心报刊也逐步恢复。共青团的地位及贡献也在团的十大上得到肯定:“经历过暴风洗礼的青年,思想根基更加坚定,是值得党和人民信任的。”[31]共青团恢复正常运行之后,其工作开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而不断进行调适,总体而言,其工作重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方面,从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两方面协同推进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各级共青团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将“以四化为中心,进一步把全团工作活跃起来”作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全国青年群体“五讲四美”“学习雷锋”“尊老爱幼”,从而达到改善社会风气的目的。同时,共青团把思想教育工作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青年群体主动参与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共青团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出台了《关于在全国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定》《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意见》《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等多种文件与方案,号召与引领广大青年群体把青春和才智奉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共青团的号召与引领下,广大青年群体以高度的热情与责任主动参与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实践活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技术进步以及“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32]。

另一方面,共青团重视对青年群体利益的维护。共青团根据1988年第十二次共青团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于198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指导的通知》的相关精神,对青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在此之前,共青团工作主要是号召与引领青年在各条战线上为改革开放建功立业。但在改进工作之后,共青团明确地把“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作为此阶段共青团的社会职能。在进入21世纪初期之后,共青团联系青年和服务青年的工作更趋完善和具体。例如,2003年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团章就在共青团总则中加入了新内容:“坚持把致力于服务青年作为共青团的工作重心。”[33]根据联系青年和服务青年的工作要求,共青团立足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青年创业行动与青年就业培训,把青年群体的生产潜力激发了出来,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青团的困境面向、奋斗主题与实践方略

进入新时代,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目标任务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引发的新变化,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出重大挑战与严格要求。

一是新时代共青团面临的时代困境。新时代高度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给人们的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带来积极转变的同时,也蕴含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年群体,其自身欠成熟的心理特征与思维方式更易于被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所裹挟。例如,一些团体为获取自身利益而借助各类传播平台及新兴媒体抢占“流量高地”,向青年群体传播大量博取眼球的各种信息资源,利用青年群体欠成熟的心理特征与思维方式展开信息推送。但网络信息的自发性传播对主流文化形成冲击,占据“流量高地”的快餐文化、娱乐文化良莠不齐,其中夹杂着负能量(如极端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信息误导了青年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无疑成为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开展必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二是新时代共青团号召与引领青年奋斗的时代主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关注青年工作,鼓励青年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究要在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35]。在纪念五四运动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强调广大青年应当胸怀理想、志存高远,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36]5。这就要求作为党的“后备军”与得力“助手”的共青团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作为新时代组织与发动青年全面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主题,持续增强自身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筑牢共青团与青年之间的联系纽带,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与青年的前列。

三是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实践方略。着眼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共青团始终与党保持同频共振,使其组织与引领青年的实践方略在新的视域中实现与时俱进的变化。在理想信念方面,共青团号召青年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教导铭记于心,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引导青年时刻听党话、跟党走,做到在逆境中不消沉不“躺平”,在顺境中不骄傲不急躁,树立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37]。在品德锤炼方面,共青团引领青年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导铭记于心,在现实生活中着力锤炼高尚品质,促使青年把加强自身修养作为日常行为准则,争当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不断为新时代社会文明新风的形塑作出重大贡献。在本领历练方面,共青团组织青年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事业靠本领成就”的教导铭记于心,在实践中持续增长自己的能力与才干。为消除青年群体的“本领恐慌”,共青团引导青年把学习摆在首位,“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38],使之坚持在学习中打牢扎实的知识根基,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本领才干,使自己成为本领高强、素质过硬的新时代青年。

三、中国共青团创建百年的历史经验

共青团创建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与号召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一百年来,共青团始终坚定理想、矢志不渝,在往前走、向上攀的过程中形成了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总体而言,这些历史经验主要表征在四个维度。

(一)立身之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百年来走向辉煌的“立身之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青年团”[1]。百年来,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从其创建的那一天开始就紧密围绕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工作,主动积极团结带领一代代有志青年“用事实和行动庄严宣告了‘永远跟党走’的初心”[39]。在百年历程中,共青团正是通过坚持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主张号召、组织与凝聚青年,不断推动实现青年群体的政治社会化和“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40]。

共青团协助党完成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表征。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制定的中心任务各不相同,因而共青团对青年的政治引领也体现出内容和方式的与时俱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彻底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共青团按照此任务的精神及要求感召与组织青年,引领青年培养崇高的革命精神,积极投身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共青团此时的工作便转向引导青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扮演的生力军与突击队,为国家发展奉献青春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使人民从贫困走向富裕,共青团据此号召和引领青年开拓进取,争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英勇闯将,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建功立业。进入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转变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新时代的任务要求,共青团积极引领与号召青年传承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传统,发挥新时代青年先锋队、突击队功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二)政治之魂: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青团在百年历程中塑造的“政治之魂”, 它是“共青团最根本、最持久的凝聚力”[1]。共青团正是运用此“政治之魂”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心中点亮理想信念之光,使广大青年团结一致、为实现共产主义矢志不渝地奋斗终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与政治灵魂表征为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也始终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教育青年群体的核心内容,坚持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融入共青团工作之中,补足青年群体的精神之“钙”。

百年来,共青团从其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视为自己的“政治之魂”。对青年来说,理想信念是引领自己不断前进的灯塔。青年唯有坚定理想信念,把共产主义理想楔入自己的人生规划,方能“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41],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在百年历程中,共青团的名称虽然历经数次更改,如之前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或“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至抗日战争时期“改造为‘青救会’等抗日青年组织、1957年又改回共产主义青年团”[40],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团的一大明确提出来之后就一直是共青团号召与组织青年奋斗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理想与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严格的区分。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旧世界中开出的新世界,它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实践能够变成现实,而空想社会主义却是没有途径实现的彼岸“天国”。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性与现实性考量,百年来共青团才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矢志不渝,并在群团工作中形成最有战斗力的组织,从而“始终把青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之下”[1]。

(三)奋进之力: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投身民族复兴是共青团在百年历程中矢志不渝的“奋进之力”。百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奋斗主题,党的奋斗主题就是共青团的工作与行动的方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共青团组织与带领青年投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为推动中华民族“站起来”提供磅礴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根据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向,共青团团结带领青年开拓进取,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中扮演突击队、先锋队角色,为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作出重大贡献;步入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兴,其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为己任,积极引导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36]6,为支撑中华民族“强起来”继续赋能。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依然是新时代共青团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奋进之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与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密切相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8]。青年的使命担当、理想信念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所在,因此广大青年需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肩挑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42]。基于此,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必然要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运动主题,教育与引导青年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好,号召与组织青年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43]。“青年强,则国家强”[44],青年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共青团的工作需要转变理念与创新方法,从而深化对新时代青年群体特征变化与心理现象的认知,因为“只有把握好青年这个前提条件才能有效开展青年工作”[45],才能引领青年同国家命运、人民命运紧密融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释放生力军与突击队效能。

(四)活力之源:扎根广大青年群体

扎根广大青年是共青团在百年历程中始终保持旺盛斗志的“活力之源”。善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共青团工作中的表征就是深入青年群体,把最广大青年组织和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形成党的强大“后备军”从而使之时刻成为党吸收新生力量的“活力之源”。

在百年历程中,广泛组织与凝聚青年为党的各个历史阶段任务的完成而奉献青春力量,是共青团作为后备军的重大功能之一。也就是说,共青团巩固与拓展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工作,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现预设政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共青团根据党的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积极扎根青年群体,向青年群体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与党的革命理论,最大范围地把青年群体凝聚与组织在党的周围,从而“使团充分发挥其作为党的后备军的作用及使团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向党和国家输送干部”[46]。进入新时代,做好筑牢群团关系的工作既是共青团的根本性任务,也是党的奋斗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它“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7]。共青团作为党的忠诚“助手”,它是连接党委政府与青年的桥梁,应当把巩固与拓展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扎根青年、贴近青年、关爱青年,把各族各界青年组织在党的旗帜下,“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26]74,使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共青团群体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