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先生结婚记

2023-06-01陈燕广东深圳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5期
关键词:陈燕女博士交响乐

◆陈燕(广东 深圳)

王先生结婚了。这位王先生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位作曲家,今年八十有一。耄耋之年的王先生精神头不输年轻人,他走路带风,声如洪钟。很多人仰慕他,称他为音乐巨匠。可在结婚这件事上,他也得像普通男人一样,饱受爱情的风吹雨打。

王先生中年离婚后,住在北京惠新西里的一座旧式宿舍楼里,每天以钢琴相伴,作曲为生。除了吃饭睡觉,他满脑子都是“交响乐!交响乐!!交响乐!!!”王先生唯一的女儿在德国工作,二人聚少离多。他也常自叹孤寂难耐,期盼晚年有人陪伴,所以总有好事者为其张罗各式相亲,其中也包括我的钢琴老师谌薇薇拉着我策划的那场相亲。

那是十年前(2007年)的5月,王先生到香港演出,途经深圳,特地来看望他的老战友谌薇薇。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王先生,但对他并不陌生。因为谌老师的身边几乎无人不知,她有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至交。那几年,我就曾多次被谌老师派去给未曾谋面的王先生买书、寄书,到音乐厅录音、刻碟。这回王先生亲自来了,谌老师郑重其事地交代我一个新任务—为单身的王先生介绍对象。师命不敢违啊,几番冥思苦想,我终于记起我们学校有个单身的文学女博士,四十来岁。于是我和谌老师精心策划了王先生与女博士的“玫瑰之约”。初次见面,大家聊文学谈音乐,谌老师觉着他俩有戏,欢喜之情溢于言表。谁知好景不长,王先生和女博士的交往没几天就夭折了,其中原因不得而知。我私下嘀咕:这能怪谁?王先生的不近人情可是有目共睹啊!尽管如此,谌老师还是坚定地认为,此次姻缘不成,必是女方的巨大损失。

五年后,也就是2012年,谌老师因病故去。2013年,我去北大访学,登门拜见了王先生,一提起谌老师,王先生就难忍痛哭失声。从那以后,我开始跟随他学习音乐。2015年,我为他主编了《王西麟的音乐人生》一书,花城出版社出版。

是的,王西麟,就是那个被人称为“疯子”“狂人”“中国病人”,却享誉国际音乐界的作曲家王西麟。关于他的婚姻生活,曾有作家给他写下断言:“不可能有女人忍受得了他!”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2017年)王先生结婚了!这正如我在书中写道:“如同他的音乐作品一样,王西麟的生活也充满着戏剧性。”

这个新婚的王夫人我是认识的。那是去年(2016年)11月,我去上海参加王先生的作品音乐会,与王先生住同一家酒店,以便每天跟随他去观摩汤沐海指挥上海爱乐乐团的排练。跟我们同住一家酒店的还有两位专程从德国飞来听音乐会的王先生的友人。一天早上在酒店餐厅,我和其中一位高雅知性、开朗健谈的德籍华裔周女士碰巧在一桌吃早餐。我俩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不知不觉我就把在王老师身边的种种不适向周女士吐槽了一通。

背后议论人真不是个好习惯,很快,我便为此遭到了回击。12月底的一天,我正在深圳北站排队候车,准备坐高铁回老家长沙,突然接到王先生的来电,还没来得及问候老先生,耳边就响起他劈头盖脸的吼声:“陈燕!是不是你说的我脾气太坏,让身边的人都一个个离开我了?!是不是你说的……”

王氏咆哮在深圳北站候车厅轰然炸响,现在回想起还心有余悸。我傻愣在黑压压的队伍里,大脑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回答。还好,多年跟随王先生的经验告诉我,要冷静。于是,我调整好呼吸,快速回放:我在哪里说过这句话?跟谁说过这句话?会是谁在背后挑拨离间?这时,电话里又传来周女士的声音。原来,周女士和王先生正在海南度假,不幸发生激烈争执,周女士便引用我的话来“攻击”王先生,王先生显然拒不承认,气急败坏来电质问,于是引发了这场“吐槽风波”。

上了火车后,我在座位上给周女士发微信以示安慰。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写道:“跟王先生交往,需要的是智慧、勇气和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一般人很难做到。”我以为“知难而退”,是智者的人生经验。没想,两个月后,北京那边传来王先生与周女士领证结婚的喜讯。

2017年7月1日,上海市江苏路愚园路1039号,王西麟先生的婚礼在此举行。

周女士的亲友和老同学十余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王先生这边则有他女儿王颖和张晨、孔令伟、刘柳及我等几个弟子,加上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陆培教授、吕黄教授和指挥家汤沐海先生共十余人。

婚礼那天一大早,王颖就带着我们几个弟子提前来到愚园路1039号。那是一所旧式公馆,满眼绿植的小院子中的一栋精美二层小洋楼。我们自己动手,把蓝的白的粉的气球,还有粉色绸缎编织的绣球挂在院子的矮墙上,把大红的喜字贴满公馆的门窗玻璃,还在院门口摆了一个签到桌。婚典现场准备就绪,张晨带着新娘和新郎官的车也到了。

西式的婚礼总得有西方的仪式。没有音响,王颖就自告奋勇坐到钢琴前,左手即兴的柱式和弦伴奏,配上右手的八度旋律,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在客厅里奏响,简单温馨的婚礼仪式就这么开始了。

新郎官王先生发言:“西麟我一生坎坷,苦难重重,走到生命的这个阶段能和周晓霞女士结为连理,非常感激!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我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知识、品质、道德和人文关怀,这对我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的生命像是翻开了新的一页。感谢上帝把周晓霞女士赐给我,让她陪我走完生命中最后一段极其有意义的路程!我要好好珍惜,努力工作,做出更好的作品来感谢大家!感谢这个时代!言语失措,说不好!说不好!……”

一向骄傲的王先生那天的发言谦卑了许多,脸上还露出我从未见过的羞涩神情。我瞄了眼四周,有人在热烈地鼓掌,有人在激动地欢呼,而我,已是泪湿眼眶。

接着,汤沐海作为男方代表讲话:“……我回到中国,再看王老师的作品,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困难?因为他是个说真话的人。于是我萌发了一个愿望,就是一定要帮助他,而且让他的作品在一个比较认真的状态下去做,而不是因为任务或碍于情面随便应付!”

……

那几天,我们一行人与王老师夫妇同住上海的一家酒店。婚礼前的一天晚上,周女士来到我的房间,开启了闺蜜式长谈。周女士说,他们的交往的确太不容易,可以用苦大仇深来形容,争吵流泪是常态。我很好奇,问周女士,“这么难相处,为什么还要在一起?”她说,“因为我喜欢他。”“您喜欢他什么?您并不喜欢交响乐啊。”“我喜欢他这个人,完全没有老年人的暮气,他有活力,有力量,还有对交响乐创作的执着。而且,我们都有不堪回首的过去,都珍惜晚年相遇相知的缘分,觉得能相遇很神奇。”我又追问,“那以后怎么办?”她回答:“没想那么多,就当破釜沉舟了。我有我的社会价值,我跟他在一起不是藤缠树,而是两棵树。何况他一天比一天好,我们的争吵也越来越少,我很有成就感。我常开玩笑,我这是在做‘老城三期改造工程’呢!”

周女士是我国第一位器官移植专业的女博士,后定居德国。正如她所说,王老师选择了她,不但是添了个老伴,还相当于多了个保健医生、护理、厨师、秘书、翻译。依我看,或许还添了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好啊,王老师的幸福来得迟,但还是来了。衷心祝愿周女士的“老城改造工程”圆满竣工!

2017年8月30日

附记:

周二的下午,我一口气讲了四节课。下课铃响,也懒得起身,就靠在钢琴上刷微信。

一眼看到曹兴亮在王西麟弟子群里发来的一段视频,那是2016年11月,一行人在上海静安公园的欢庭茶苑品茗,听王老师同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音乐学院Robison教授讨论他自己的作品《动》和《吟》。视频里那个身穿墨绿色毛衣一脸无辜坐在王老师身旁的不就是七年前的我吗?正感叹时光无情,准备回复曹兴亮时,我就收到王西麟夫人周医生在群里的@:

周医生: 咱俩就是那次在酒店的早餐上认识的。对吧?

陈燕: 应该是的,当时有眼不识泰山。

周医生: 是我有眼不识泰山,那天咱们聊了好多,见识了老王的朋友的水准,说不定已经在下意识中加快了冒险的决心。

陈燕: 怪我没眼力见儿,以为师母只是王老师的粉丝朋友,以至于闹出一场吐槽风波。

周医生: 陈老师说得特别好,都被一一验证了。后来我的旧城改造工程才能事半功倍的。

陈燕: 师母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

……

群里的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时光倒流七年前。我忽然想起,2017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记录了那段“吐槽风波”。

于是一回到家,我就从电脑里搜出了这篇旧文。

此照片为2017年7月1日,本人摄于上海市江苏路愚园路1039号王西麟先生的婚礼现场。尽管当天他们有请专业的婚宴摄影师来,但周女士说她最喜欢的还是我用手机拍的这一张。

如今,王老师在德国家中墙上挂的正是这张照片。

2023年3月14日

猜你喜欢

陈燕女博士交响乐
一二三,变木头
《魔法交响乐》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陈燕作品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美妙的交响乐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
我是彻底“裸婚”的女博士
女博士还是和男博士结婚的好
女博士在家里首先得还原为一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