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芾研山文献汇参与研山流传续考(下)

2023-12-25李守亮北京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5期
关键词:流传米芾

◆李守亮(北京)

曾落何方?

5.米芾研山流传续考

关于米芾宝晋斋研山和海岳庵研山的历史流传顺序,已有多人做过研究和论证。有分歧,也有统一。现归纳补充并进行续考。

5.1海岳庵研山(前耸三十六峰,前后五十五峰)

米芾海岳庵研山,为苏仲恭之弟(苏仲恭学士之弟者,才翁孙也)以庵基相易者,前耸三十六峰,前后五十五峰,可称研山,亦可谓之山砚。其流传又有几个版本。

5.1.1(元)揭傒斯原考

揭傒斯原考海岳庵研山的流传顺序:

李后主→(……)→米芾→(……)→台州戴觉民→(……)→后归其族人(贾似道求之不得)→大都太乙祟福宫张真人(张秋泉,本戴氏子)

(元)揭傒斯《研山诗(并序)》序曰:“山石出灵璧,其大不盈尺,高半之。中隔绝涧,前后五十五峰,东南飞磴横出,方平可二寸许,凿以为研,号为研山。在唐已有名,后归李后主。主亡归于宋米芾,元章刻其下,述所由来甚祥。宋之季,归于天台戴运使觉民,后又归其族人。宰相贾似道求之弗与,携持兵乱间,寝、处与俱,乃获全。大都太乙祟福宫张真人,本戴氏子,今年春,贻书得之,请予赋诗。”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元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著有《文安集》《秋宜集》。

戴觉民,南宋台州人,景定三年(1263)进士,曾于当涂刻《李白集》。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秋壑,宋台州天台人,贾涉子,以荫补嘉兴司仓。姊为理宗贵妃,遂诏赴廷对,官至拜参知政事。开庆初,元兵攻鄂州,私向元军称臣纳币,诈称大捷,右丞相入朝,权倾中外。元兵破鄂,出师溃败,革职贬徙婺州、循州,为监送使臣郑虎臣所杀。

张秋泉:生平不详,有真人之号,能诗善画,曾在京师活动。袁桷《次韵张秋泉盆梅三首》、杨载《次韵张秋泉真人碧桃》、刘敏中《次韵吴闲闲张秋泉所和潜庵诗》,均是与张秋泉次韵之作,相关作者都是文坛名家。

5.1.2(清)翁方纲原考

翁方纲《宝晋斋研山考》原考海岳庵研山的流传顺序:

李后主→(流转数十家)→米芾→苏仲恭之弟→宣和御府→(……)→台州戴觉民→(今不知何处)

5.1.3(清)陈寿祺原考

陈寿祺《砚山考》原考海岳庵研山的流传顺序:

李后主→(流转数十家)→米芾→苏仲恭之弟→宣和御府→(……)

5.1.4(民国)邓之诚原考

邓之诚原考海岳庵研山的流传顺序:

李后主→(……)→米芾→王晋卿→宣和御府(……)→台州戴觉民→(……)→新安许文穆→秀水朱文恪→(家族流传数世)→朱彝尊→高士奇→(至今尚在当湖)。

(近代)邓之诚《骨董琐记》卷六“砚山”云:“《尖阳丛笔》云:米海岳砚山,本南唐李后主物,宣和中索入九禁,后流落人间,为台州戴氏所有,明季新安许文穆公得之,又归于秀水朱文恪,流传数世,至竹垞以馈高澹人,至今尚在当湖。”后又有按云:“海岳以砚山与王晋卿易海岳庵地,不能中悔,所谓‘泪滴玉蟾蜍,向余频叹息’也。”

邓之诚所考与前人所考有多点不同:

(1)邓之诚所考,与米芾交易海岳庵地的人是“王晋卿”,将王诜借研山之事与米芾易地之事混淆;

(2)邓之诚所考,将米芾“海岳庵”和“宝晋斋”两方研山混淆;

(3)邓之诚所考,认为高士奇之后,此研山至今尚在当湖。

综上,邓之诚所考并不严谨,属小众之说。

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号文如居士、明斋、五石斋,祖籍江苏江宁,中国历史学家,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著有《骨董琐记》《骨董续记》《骨董三记》等。

王晋卿:王诜(1037—?),字晋卿,绘《西园雅集图》,详见前节。

5.1.5 海岳庵研山流传续考

笔者在前考基础上,补充流传顺序如下:

【南唐】李后主→

【北宋】(流转数十家)→王安石→米芾→苏仲恭之弟→宣和御府→

【南宋】(……)→陈顺之→(……)→台州戴觉民→后归其族人→

【元】大都太乙祟福宫张真人(张秋泉,本戴氏子)→张秋泉从子戴士安→(……)

【民国】(……)→疑归曹锐→(……)

续考如下:

(1)流传于“王安石”“陈顺之”之处考

(南宋)楼钥《攻愧集》有 “陈顺之灵壁石砚山”诗,其序云:“陈顺之吏部灵璧石研山,中有双涧,低处为研,下米元章题云:‘唐弘文馆校书李群玉有诗,南唐李重光故物也,米芾。’蒋教授文会有诗次韵。”其诗云:“名画法书环四壁,中有米家真宝石。群峰森耸外涧流,他物虽奇敢争席。旧属半山老仙人,佛印乞之如乞邻。阿章有力负之走,一时攘取成纷纶。此石天然非琢磨,是时有水生岩阿。至今研池尚余润,岁月既久惜不多。几年徒见士夫说,一旦喜看形偃月。傍连玉立两於菟,主人照映冰壶澈。陈侯之富可敌国,会有宝光惊四塞。呼童吸尽研中水,更为轻翻玩奇刻。不堪回首江南李,空唱多愁似春水。不如此石千载传,玉砌雕栏等糠秕。宝晋得之真不易,身后宁知亦轻弃。只今传玩知几人,当日琐窗空自秘。端歙争名南北部,勿向雷门扬布鼓。相台渴瓦更不须,只合觚棱荫风雨。”

楼钥(1137—1213),字大防,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人。孝宗隆兴元年进士,调温州教授。干道间,为敕令所删定官,修《淳熙法》。历太府、宗正寺丞,出知温州。光宗朝,擢起居郎兼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后为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升同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有《攻愧集》《范文正年谱》。

李后主、南唐李重光: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自称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嗣位。开宝八年(975),宋军陷金陵,煜被俘,次年至汴京,封违命侯,改封陇西公。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被毒死,追封吴王。

李群玉(约808—862),字文山,唐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工书能诗,不乐仕进。大中八年,襄休、令狐绹为相,荐之。入京,进诗三百首,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请告东归,复东游,卒于洪州。有《李群玉诗》三卷、《后集》五卷。

李群玉有诗赋,详述研山由来,未见原诗。

半山老仙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宋临川人。

阿章:米芾(1051—1107),字符章,故称。黄庭坚《戏赠米元章》诗之二:“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符晖继阿章。” 昵称阿章。

陈顺之,生平不详。楼钥《攻愧集》有诗“陈顺之灵壁石砚山”。

(2)流传于“张秋泉从子戴士安”之处考

(元)顾瑛编《草堂雅集》收录(元)张伯雨诗二首,其一题为“次韵虞奎章怀秋泉真人短歌赠其从子戴士安,元章研山其家所宝”,诗曰:“曾见研山如见画,苍龙一泓在其下。真人气岸雄且坚,此石精英可方驾。掉三寸舌帝者师,入不言兮出不辞。手把琼芳迎太乙,江南草木回春姿。更借龙泓涓滴水,天藻亭中笔新泚。题诗何必见安道,从子风流政如此。”

(3)流传于“曹锐”之处考

(民国)周肇祥《琉璃厂杂记》云:“米元章砚山,与吴氏易海岳庵地业,宋入御府,元在台州戴觉(民),此后声息久绝。今闻已归曹锐(1868—1924,字健亭,曹锟四弟),石之灾也。不知何年复得与子墨客卿为侣,伤哉。旡补老人赵尔巽(1844—1927,字公让)于其客座见之,恨不为鹿岩(周肇祥自称,别业‘鹿岩精舍’)有。”

周肇祥这段文字写于1920年代。虽然周肇祥记述了“海岳庵研山”最后的去向,但仍有疑问:一是,“海岳庵研山”自元代在戴士安处之后直至民国,不再见有文献记录,时间跨度较长;二是,周肇祥未亲眼所见,只是记述旡补老人赵尔巽曾在曹锐处见到;三是,周肇祥没有关于此研山的任何形态描述。

又,基于前人易将“海岳庵”和“宝晋斋”研山混作一谈之说,以及高濂称后世有伪造“宝晋斋”研山之说,因此,周肇祥所述的最终线索,需辩证参考。

周肇祥(1880—1954),号养庵,别号退翁,无畏居士,室名香岩阁、石桧书巢、水流云在之居、婆罗花树馆,有退谷别业“鹿岩精舍”。籍贯浙江绍兴。清末举人,肄业于京师大学堂。在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从政,担任过各种职务,曾任奉天劝业道、临时参政院参证、代理湖南省省长、清史馆提调、故宫古物陈列所所长、国学院副院长等职。擅书画,工诗文,精鉴藏,通文史,著述甚丰。此篇为最后(1920—1924年)记载米芾“海岳庵”或“宝晋斋”研山下落的古文献。

曹锐,字健亭,明末民初天津人,系曹锟之四弟,清朝监生。幼年在大沽钰盛号米庄学生意,曹锟发迹后,弃商而仕。1916年曹锟任直隶督军,1917年借讨伐张勋之机,向段祺瑞保荐曹锐任直隶省省长,兄弟分掌一省之军政大权。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曹锐任直系军需总监,凭借省长之职,攫取大量公产。1919年经营恒源纱厂,任董事长兼总理。1922年去职,仍在幕后操纵各方势力,为其兄曹锟贿选大总统而进行活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锐与其兄共同被囚于北京延庆楼,吞鸦片自杀。

扩展资料:1946年,曹锐之孙曹郁文任恒源纱厂经理,并经营天津蕴宝斋古玩店等。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曹郁文将店里珍玩玉器装了一百余箱携逃香港。

5.2宝晋斋研山(六峰,小翠峰研山)

米芾宝晋斋研山,为薛绍彭道祖所易,高下六峰,称为研山,而非山砚,米芾交易后思砚心切,笔想为图。其流传也有几个不同版本。

5.2.1(清)王士禛原考

◎王士禛《居易录》考薛绍彭易去之宝晋斋研山流传顺序:

米芾→薛绍彭→宣和御府→台州戴氏家→今在朱竹垞太史所,上有“宝晋斋”三篆字及“襄阳米氏世珍”印。

◎王士禛《香祖笔记》考海岳庵研山的流传顺序:

李后主→(……)米芾→苏仲恭学士家→宣和御府→(后四百年不知易几姓)→新安许文穆家→嘉禾朱文恪→(家传三世)→朱文恪曾孙朱彝尊→昆山徐司寇(徐干学)→今不知何存

5.2.2(清)翁方纲原考

翁方纲《宝晋斋研山考》原考海岳庵研山的流传顺序:

【南唐】李后主→(流转数十家)→

【北宋】米芾→薛绍彭→(后又四百余年,不知更易几姓)→

【明】新安许文穆→秀水朱文恪(朱国祚)→(家传四世)→

【清】朱彝尊(朱竹垞)→徐司寇(徐干学)→[又五十年(1790年),翁方纲借留]→(……)

5.2.3(清)陈寿祺原考

陈寿祺《砚山考》原考宝晋斋研山的流传顺序:

李后主→(流转数十家)→米芾→薛绍彭→宣和御府→(……)→天台戴觉民→太乙崇福宫张真人(戴氏子)→新安许文穆(国)→嘉禾朱文恪(国祚)→文恪曾孙朱彝尊→昆山徐尚书(徐干学)→(无考)

5.2.4 宝晋斋研山流传续考

笔者在前考基础上,补充流传顺序如下:

【南唐】李后主→

【北宋】(流转数十家)→米芾→薛绍彭→

(后四百余年,不知更易几姓)→

【明代】(……)→顾从义?→新安许文穆→秀水朱文恪→(文恪子朱大定欲赠黄道周,黄不敢受)→(家传四世)

【清代】→朱文恪曾孙朱彝尊(竹垞)→清吟堂高氏高士奇→昆山徐司寇(徐干学)→(乾隆庚戌1790年,翁方纲借留)→(……)

【民国】(……)→疑归曹锐?→(……)

续考如下:

(1)流传于“顾从义?”之处考

黄宗羲《明文海》收录(明)陈所蕴所撰《明文林郎大理寺左寺左评事研山顾先生墓志铭》:“先生姓顾氏,讳从义,字汝和,松江之上海人也……先生性尤好石,尝得米元章砚山而宝之,遂以砚山为别号。”

陈所蕴(1543—1626),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子有,万历十七年进士,仕至南京太仆寺少卿。工诗文,有《竹素堂藏稿》。

薛绍彭,宋河中万泉人,字道祖,号翠微居士,薛向之子。哲宗元祐元年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历少府监丞,累官秘阁修撰、知梓潼路漕。工书,擅行、正、草诸体,取法晋唐,格度严谨,自成一家。与米芾为书画友,书法并称“米薛”。

顾从义(1523—1588),字汝和,因得米元章砚,自号砚山,斋名砚山斋,明松江府上海人。嘉靖中选端行善书,名列第五,授中书舍人,直文华殿。顾从义得宋宣和内府所藏紫玉泓砚,遂在肇嘉浜南祖传南溪草堂筑“玉泓馆”藏此砚。又购得米芾砚山,遂自号研山山人(一作砚山山人)。本篇记录顾从义曾收藏米芾砚山一事。顾从义与王世贞(1526—1590)善交。曾用皇帝御赐的黑苍石制砚一方,参阅石鼓文古拓本,镌刻为石鼓砚。有《研山山人诗稿》《荆溪唱和集》等。

顾从义与王世贞交好,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宛委余编》曾复述《砚史》中的青翠叠石和正紫叠石两方研山,后者称之为天然砚。但并未谈及顾从义所藏研山。

王世贞(1526—1590),明苏州府太仓人,字符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谥文简。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顾先生墓志铭》中也未注明是米芾哪方研山?但顾从义和许文穆是同时代人,且比许文穆略长四岁,早逝六年。从逻辑上推断,许文穆的研山得自顾从义的可能性较大。

(2)流传于“许文穆”之处考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南唐李主研山,后归米元章。……而至新安许文穆家,已而归嘉禾朱文恪。予戊辰春从文恪曾孙检讨彝尊(1629—1709)京邸见之,真奇物也。……后二年复入京师,则研山又为昆山徐司寇购去矣。今又十五年,不知尚藏徐氏否?”

许文穆:许国(1527—1596),明徽州府歙县人,字维桢。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检讨。万历十一年,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首辅申时行善。曾与言者相攻,时行颇右之。后为言官所劾,上疏求去,语愤激,以是为士论所不附。其门生万国钦论申时行,时行之门生给事中任让亦论国庸鄙。国遂请谕诸生各守职业,勿务攻击。其疾言者如此。十九年致仕。卒谥文穆。有《文穆公集》。

孙克弘(1532—1611),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今属上海市)人。

顾从义(1523—1588)、许文穆(1527—1596)与孙克弘(1532—1611)又有时空交集。顾从义和孙克弘又同为松江人,故孙克弘《云林石谱图卷》所绘宝晋斋研山图或有实体参照。

(3)流传于“朱文恪”→“朱彝尊”家藏四世续考

除(清)王士禛《香祖笔记》所记之外,又见(明)黄道周《黄漳浦文选》附录朱辰鹰《记黄石斋断碑砚后》:“先太傅文恪公旧藏米海岳砚山,阅三传至公曾孙竹垞太史,携至京师,王尚书阮亭见之,叹为奇物,赋长歌焉。先时公少子尚宝公(讳大定)曾出以赠公门下士石斋黄公。公以先师所宝,不敢受,祗题断句四章而去。”记朱文恪少子尚宝公(讳大定)曾以此研山赠黄道周(1585—1646),但黄道周不敢受,只题断句四章而去。

朱文恪:朱国祚(?—1624),明浙江秀水人,字兆隆,号养淳,万历十一年进士。授修撰,进谕德。二十六年擢礼部右侍郎。曾寄书巡按御史曹楷,令揭发湖广税监陈奉罪状,楷几被逮。旋摄部事,数十疏争国本,神宗终于立太子。光宗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天启三年,改武英殿,乞休归。卒谥文恪。有《介石斋集》。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浦铜山人。天启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因抗清失败被俘殉国。

(清)朱彝尊《曝书亭集》亦有《宝晋斋研山》一诗,此诗为他与周青士联句。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别号小长芦钓鱼师、金风亭长。清浙江秀水人。少时痛心明亡,志在恢复。旋客游四方,声名渐广,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值南书房,与修《明史》。兼工诗、文、词、经学考据。有《曝书亭集》《经义考》《日下旧闻》《明诗综》《词综》。

(4)流传于“高士奇”家续考

1691年,康熙三十年(辛未),高士奇得之。(清)陆煊《梅谷偶笔》称:“米海岳砚山,余获见于清吟堂高氏。”又见邓之诚《骨董琐记·砚山》云:“至竹垞以馈高澹人,即高士奇,至今尚在当湖。”

高士奇《归田集》卷十二有《宝晋斋研山(并序)》一诗,记录其收藏宝晋斋研山之事。此诗写于康熙辛未年,即1691年。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江村,堂号清吟堂,详见前节。

(5)流传于“徐干学”家续考

1708年,昆山徐司寇购得。王士禛《香祖笔记》云:“后二十年(1708年)王世贞复入京师,已为昆山徐司寇购去。”

徐司寇:徐干学(1631—1694),清江南昆山人,字原一,号健庵,顾炎武之甥。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历官至刑部尚书。曾总裁《一统志》《明史》《会典》等书。与高士奇、王鸿绪等互相标榜,其家人门客子侄亦受贿营私,横行乡里,因而屡遭劾奏。然罢官之后,帝仍命将书局自随。

考高士奇《归田集》有《再题朱竹垞》诗,又有徐干学为高士奇的书作序,说明高士奇与朱竹垞和徐干学的关系比较密切。而米芾研山的流传顺序:朱竹垞→高士奇→徐干学,也是符合逻辑的。

(6)翁方纲研山未记述借于谁家

1790年秋,即乾隆庚戌年,翁方纲(1733—1818)作《宝晋斋研山考》,文中记:“予自壬辰岁(1772),门人谢蕴山出守镇江,托其访此石,并觅好手与海岳庵共写为图,讫未得遂。”可见翁方纲知此石当时流落在镇江。但遗憾的是,本考并没有注明翁方纲是从何人手中借留了宝晋斋研山。至于为什么没有记录,也不得而知。

(7)民国期间或流传于“曹锐”之处

同前节所述,前人常将“海岳庵”和“宝晋斋”研山混作一谈,且周肇祥没有关于此研山的任何形态描述,只是转述他人所见。因此,这并不能排除其所记“海岳庵研山”实为“宝晋斋研山”的可能性。

5.3 前两方研山流传顺序的分歧点

5.3.1(元)张伯雨的两首研山诗

张伯雨有两首研山诗,一首写的是研山,一首写的是图。一首写的是海岳庵研山,一首写的是宝晋斋研山图。《次韵虞奎章怀秋泉真人短歌赠其从子戴士安,元章研山其家所宝》写的是海岳庵研山,《题元章研山图》和淮阴龚圣予题诗,是宝晋斋研山图。后人也常将两首诗描述的研山混为一方。

5.3.2(明)王守谦《灵璧石考》

王守谦《灵璧石考》将海岳庵三十六峰和宝晋斋六峰研山混淆,将苏氏易宅以及与彭绍公易研山之事也完全混淆。

《灵璧石考》云:自米颠酷嗜而声价益重。其为杨次公攫去者,乃所谓“天划神镂之巧”者也。后得李后主所宝“灵璧研山”,径长才逾尺,前耸三十六峰,高者为“华盖峰”。其参差错落者,为“月岩”,为“玉笋”,为“方坛”,为“上洞”,为“翠峦”;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少许在池内,则经旬不燥”。米老甚珍之。及其归丹阳也,爱甘露寺下并江一古基,多群木,唐晋人所居,则苏氏之宅也。时,米欲得宅,而苏觊得“研”,于是竞相易。米后号“海岳庵”者是也。公终惋惜,乃云:“此石一入渠手,不得再见。每同交友往观,亦不出示。彭绍公真忍人也”。

又有(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和(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则均作宝晋斋研山“二十六峰”,也属于小众记述。

王守谦,字道光,号肖周,明代灵璧(浙江奉化)人,宫廷画家王谔之后裔。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进士。擅长山水花鸟画,并以擅画群雁得名。博览群书,多所著述,有《灵璧石考》。

5.3.3(清)王士禛《居易录》和《香祖笔记》

原文参见前面章节。翁方纲在《宝晋斋研山考》中考证已详,王士禛已将两方研山混淆在一起。且目前所见(元)周密《癸亥杂识》中并无此研山的铭文记录。王士禛记述的信息,只能择出参考。

5.4三十二芙蓉砚山

李宗颢《宝晋斋三十二芙蓉砚山》写于光绪丙申(1896),考证此研山的流传顺序:

米芾(守涟水所得)→(……)→赵雪松→(……)→项元汴→(……)→李宗颢→(……)

项元汴:项墨林(1525—1590),原名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等。于敏中《西清砚谱》:考墨林居士,即明项元汴。

5.5米芾叠石砚山

米芾《砚史》记,收有青翠叠石和正紫叠石两方砚山,后者称为天然砚。(清)施闰章《学余堂文集·天然砚铭》卷二十五考其流传顺序:

有宋仁宗御书玺文→米芾、黄庭坚题识→(……)→李山人→顾见山→(……)

5.6米芾远岫奇峰砚山

乾隆《西清砚谱》有“宋米芾远岫奇峰砚”,即“天然砚山”,但此天然砚山与米芾《砚史》和施闰章《学余堂文集》所记天然砚不同。《西清砚谱》考,此砚山为米芾所制,又为赵孟宝藏,后传入清宫。

5.7米芾眠石砚山

《苏米志林》有“眠石”一则:“僧敄周有端州砚石,屹起成山,其麓受水可磨,号砚山。米后得之,抱之眠三日,属子瞻为铭。”

僧敄周→米芾→(……)

5.8 明末再现宝晋斋研山的四点疑问

笔者通读历代砚文献后,指出以下四点疑问,供探讨。

5.8.1 王士禛首次记述宝晋斋研山的铭文特征

1688年,康熙戊辰春,清王士禛在朱竹垞京邸古藤书屋见之。翁方纲《宝晋斋研山考》云:“新城王渔洋观于古藤书屋,为赋七言古诗,附以绝句寄竹垞。谓倘有好手,仿梅道人重作一图,当以吾辈唱和诗附后。盖此图亦不果作,然吴仲圭为图者,实即此石。《居易录》亦云:有‘宝晋斋’三篆字及米氏印信,渔洋此语不误也。” 同时,王士禛《居易录》也是首次记述宝晋斋研山上有“宝晋斋”三篆字及米氏印信特征的文献。

翁方纲罗聘等人有《合作砚山图卷》,现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其中砚拓一面有“宝晋斋”三篆字及“米氏平生珍玩”印,与王士禛《居易录》相呼应。而在之前的文献中,不曾有此记述。为什么没有记述?不得而知。

5.8.2 翁方纲《合作研山图卷》与原《研山图》中的研山有明显区别

《合作研山图卷》中的研山,无论绘本还是拓本,与(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宝晋斋研山图》及回归研山图有较明显的差别。一说,是由于宝晋斋研山图写意非写实,而《合作研山图》尤其拓本是写实图,因而有差别。一说,这是两方不同的研山。

陈寿祺《砚山考》亦云:“是此石藏朱氏四世矣,然未知:即南唐故物耶?抑米氏之芙蓉峰耶?”

5.8.3 高濂《遵生八笺》称明末有伪造宝晋斋研山式者

因宝晋斋研山归薛绍彭后四百余年,不见其流传顺序文献记录,其中历经兵火战乱。又见(明)高濂(1573—1620)《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有伪为者,将旧砖雕镂如宝晋斋式”的记录。而宝晋斋研山销声匿迹四百馀年后再次面世时间,也恰恰是高濂的生活时代。

5.8.4 苏轼欲随葬米芾的紫金砚

苏轼借走米芾紫金砚,一个月后病逝常州,病危时苏轼曾想将紫金砚随葬,米芾得知后,紧急追回,并写下《书紫金研事》记其事:“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瞩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可见北宋文人有随葬生前文房的习俗。而宝晋斋一入彭氏之手,四百余年不再面世,此谜或有一解。

5.9孙承泽砚山斋之疑问

民藏版《研山铭》最早收藏者为(明末清初)孙承泽(1592—1676),因民藏版字迹有疑,不多考证。

孙承泽曾收藏有米芾诸多字画,如《学书帖》,后来很多入清内府,为石渠宝笈所收录。其故宅寓号“研山堂”,其文集、鉴赏集等多以“研山斋”命名。本文的疑问:孙承泽的“研山堂”“研山斋”缘何取名?与米芾研山或研山图、研山铭是否确有关联?

孙承泽,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一号退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山东益都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明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先投降李自成大顺政权,清顺治元年(1644)又投降清朝,历任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富收藏,精鉴别书画,过目、收藏有晋唐及宋代米芾书画。著有《庚子销夏记》《砚山斋珍赏历代名贤图绘集览》《研山斋珍赏历代名贤墨迹集览》《研山斋珍赏历代名贤法书集览》和《闲者轩帖考》等。又有《研山斋集》等四十余种。其故宅寓号“研山堂”,内有“万卷楼”。

6.米芾研山文献汇参索引

已知的米芾研山相关古文献资料,正文参见《中国砚文化古文献集成》之“附:米芾研山文献汇参”。因篇幅有限,本文仅列出目录,以供索引,以时间为序,排列如下:

(1)(唐)庄南杰《寄郑碏叠石砚歌》

(2)(宋)苏轼《与钱穆父五十七首(之四十五)》

(3)(宋)米芾《砚史》《书史》(王献之送梨帖、林希送余诗)《致景文隰公尺牍》《竹前槐后诗帖》《钟山帖》《书紫金研事》《宝晋英光集》《研山记》《研山铭》《宝晋斋研山图》《研山诗》等

(4)(宋)蔡绦《铁围山丛谈》

(5)(宋)陆游《避暑漫抄》

(6)(宋)楼钥《攻愧集·陈顺之灵壁石砚山》

(7)(宋)冯多福《研山园记》

(8)(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

(9)(宋)岳珂《玉楮集》米元章砚山诗帖赞、获砚帖赞、甘露诗帖赞

(10)(宋)贾似道《悦生随抄》

(11)(宋)渔阳公《渔阳石谱》序

(13)(元)周密《云烟过眼录·廉端甫藏》《癸辛杂识·水落石出笔格》

(14)(元)揭傒斯《研山诗(并序)》

(15)(元)张伯雨《次韵虞奎章怀秋泉真人短歌赠其从子戴士安,元章研山其家所宝》《题元章研山图》并龚圣予题研山图十首

(16)(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宝晋斋研山图》

(17)(明)杨仪《骊珠随录·研山铭》

(18)(明)孙克弘《云林石谱图卷》第二、三、五、十方并《文窗清供图》

(19)(明)陈所蕴《明文林郎大理寺左寺左评事研山顾先生墓志铭》

(20)(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宛委余编》

(21)(明)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器用 灵璧砚山》

(22)(明)王守谦《灵璧石考》

(23)(明)陈继儒《妮古录》

(24)(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 砚山》

(25)(明)林有麟《素园石谱》宝晋斋研山、海岳庵研山、永宁石、峨眉石

(26)(明)张丑《真迹日录·研山铭》

(27)(明)陈仁锡《潜确类书·砚山》

(28)(明)许如兰《香雪庵·美人镜》

(29)(明)包衡、张翼《清赏录·砚》

(30)(明)黄道周《黄漳浦文选》附录朱辰鹰《记黄石斋断碑砚后》

(31)(明)孙承泽/孙烱《砚山斋杂记》

(32)(明)毛晋《苏米志林》

(33)(清)许楚《青岩文集·研山亭小跋》

(34)(清)余怀《砚林》

(35)(清)尤侗《西堂余集·筠公贻予石砚赋此酬之》

(36)(清)施闰章《学余堂文集·天然砚铭》

(37)(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宝晋斋研山》(联句)

(38)(清)潘永因《宋稗类钞·古玩》

(39)(清)张英等《渊鉴类函·砚》(砚匣附)

(40)(清)朱昆田《笛渔小稿·英石砚山歌》

(41)(清)王士祯《居易录》《香祖笔记》

(42)(清)王士祯《米海岳研山歌为朱竹垞翰林赋》

(43)(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砚山》

(44)(清)张玉书、汪霦《佩文斋咏物诗选》

(45)(清)陆煊《梅谷偶笔》

(46)(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47)(清)(康熙)《御定骈字类编·器物门十五砚山》

(48)(清)陈元龙《格致镜原·砚》

(49)(清)曹寅《楝亭诗钞·砚山歌》

(50)(清)陈浩、周于礼《砚山帖》题跋

(51)(清)周于礼《听雨楼法帖·研山铭》

(52)(清)孔继涑《玉虹鉴真帖·研山铭》

(53)(清)爱新觉罗·弘历《西清砚谱·米芾远岫奇峰砚》《御制诗集·米芾天然端石砚歌》

(54)(清)翁方纲《宝晋斋研山考》

(55)(清)翁方纲等《合作研山图》

(56)(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砚史》

(57)(清)张燕昌《金石契·朱辰应记》

(58)(清)朱栋《砚小史》

(59)(清)黄钦阿《端溪砚史汇参·端溪古迹第十二》

(60)(清)谢慎修《谢氏砚考》灵壁石、天然砚、宝晋斋砚山

(61)(清)铁保《惟清斋全集》研山、米老砚山图歌为罗两峰赋

(62)(清)朱珔《小万卷斋集·宝晋斋第二砚歌(并序)》

(63)(清)陈寿祺《黄石斋先生画石记》《砚山考》

(64)(清)冯登府《石经阁文集·渡江后寓海岳庵》

(65)(清)曾元海《击钵吟偶存·砚山》

(66)(清)李宗颢《宝晋斋三十二芙蓉砚山记》

(67)(清民)胡朴安《奇石记》

(68)(近代)周肇祥《琉璃厂杂记·米元章砚山》

(69)(近代)邓之诚《骨董琐记·砚山》

(70)(1978年)上海书画出版社《米芾墨迹三种·研山铭》

(71)(2012年)〔回归〕研山铭

猜你喜欢

流传米芾
宋 米芾 行书道祖帖
北宋·米芾《白帖》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宫调声情说”流传考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米芾学“字”的故事
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上)
软、硬笔临写宋米芾《方圆庵记》
颠人舍命为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