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视域下的《韩熙载夜宴图》色彩分析
2023-06-01丁霄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
丁霄/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
1 研究背景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作者在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画院待诏,与董源、巨然、徐熙等同时代大师的地位差距较大,然而这幅画的风格在当时独树一帜,人物绘制和色彩讲究写实,与中国画“重意不重形”的普遍追求大相径庭,因此在当时这幅画被当成一副普通的作品,不受世人重视。元代评论家汤厚在《画鉴》中提到该画因过于写实而失去雅致,不值得收藏。直到后来西方绘画传入中国,人们对写实风格有所了解,这幅画的真正价值才逐渐得到世人的认可。[1]
这幅画描绘了1000年前,南唐首都江宁府(南京)城里一场夜宴拉开帷幕,南唐名臣韩熙载在家设宴邀请新科状元郎粲的情形。《韩熙载夜宴图》是典型的故事长卷,讲究“步移景异”,像放映机一般,一格一个故事,画面分为听乐、观舞、休憩、轻吹、送客五个部分,巧妙地以屏风为间隔,画面虽各自分离,但结合起来观赏时又不失整体性。
《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背景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政权动荡,北方来的大臣韩熙载在南方贵族的猜疑陷害下,为了保全自己故意纵情享乐,掩饰自己的才干。该画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俗,表现了服装、家具器物、乐器等的色彩,对于学生了解真正的中国传统色彩艺术有极大的帮助;而且《韩熙载夜宴图》经历多位收藏者,最终被故宫博物院所收藏,因此在画上可以看到各种时代的印章,为其增添了更深厚的艺术价值。
2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服饰色彩分析
2.1 男子服饰色彩特点
画家以高超的写实技法再现了古人的服饰特点,画中的男子大多头戴幞头— 一种古代男子用的头巾。以丝绢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长带,用来裹发,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在画卷第一幕听乐场景中韩熙载头戴自己设计的高帽,号称“韩君轻格”,引领了当时的服饰风尚。纵观整个画面,宴会上众人的服饰色彩皆稍显黯淡,而韩熙载旁边坐着的当朝新科状元郎粲却身着红袍,醒目非凡,与他新科状元的身份十分匹配。其余男子皆身穿黑灰色圆领长袍。在第二幕观舞场景中,韩熙载脱去外袍,露出了一件淡黄色长袍,与之相呼应的是身着土黄色僧袍的德明和尚;而后,在第四幕“清吹”场景中,韩熙载换上了白色便服,袒胸露腹地坐在众人面前。画面中的男子服饰皆以黑灰色、土黄色、白色为主,衣着沉稳大气。《韩熙载夜宴图》揭露当时男性服饰会随礼仪而变,形式上稍显单调一些。
2.2 女子服饰特点
五代十国处于唐宋之间,女性的服饰正处于由唐的华丽繁复到宋代的“窄、瘦”等特点的转折时期,十分具有特色。《韩熙载夜宴图》中,一类侍女身穿紧身窄袖上衣,腰间系着各种颜色的绦带;第二类侍女穿开衩圆领窄袖长衫,腰部系着淡粉色腰袱,抱肚外有一条类似于武将腰间的黑鞓带,这是一种皮质镶玉的腰带,原本是唐朝武将的标配,后来演变为民间装饰;第三类侍女身穿窄袖的短儒衫,拖地的长儒裙,腰间用丝带系束,衣服以浅红、淡绿为主,肩部披着披帛(图1)。
图1 《韩熙载夜宴图》观舞 (图片来源:网络)
3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乐器色彩
《韩熙载夜宴图》中绘制了各式各样的乐器,譬如琵琶、羯鼓、笛子、筚篥、拍板、扁鼓等。这些乐器的出现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千年之前古人对美妙音乐的欣赏,也丰富了画面的细节(图2)。
图2 《韩熙载夜宴图》听乐 (图片来源:网络)
3.1 琵琶
第一幕中,画面左下角李姬正在演奏琵琶。琵琶是来源于西域的弦乐器,由名贵的硬木等材料制成。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当中的颜色运用注重素雅沉实和浓烈明丽之间的相互结合。尤其是注重在用色的明暗、轻重等方面形成沉着和鲜明的对比。在画卷之中,顾闳中常常运用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互相之间进行融合,虽然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相当艳丽,但是不会过分耀眼,能够形成美丽与雅致并存的画面表现。李姬的穿着相当明亮大方,衣着衣饰都非常鲜亮,深色的乐器与她的衣着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十分沉重、浓重。颜色上的鲜明对比,使得画面的层次感更为清晰,进而显现出一种独特的华丽的观感。
在第三幕“休憩”中也出现了琵琶:一位侍女将琵琶扛在肩上,身穿交领长裙,身上挂着绫罗绸带,姿势优美,宛如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丰富了画面的色彩表现。
3.2 羯鼓
“观舞”这一幕里,韩熙载在郎粲的身后敲着红色大鼓,身型曼妙的王屋山随着鼓声起舞,这种鼓叫做羯鼓,是由少数民族羯族发明的。鼓面由公羊皮制成,通体红色置于牙床之上。
羯鼓与状元郎的服饰皆为朱砂色,红衣用了饱和度较低的色调,羯鼓则使用了饱和度较高的色调。画家在处理颜色的细微变化方面十分细腻,在调配羯鼓的色彩时适量加入朱红,使其与状元郎的大红衣着有所区分,增强了空间感。
3.3 笛子、筚篥
“轻吹”环节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演奏的五个侍女,两个人横吹着笛子,三个人竖吹的乐器是西域的管乐器筚篥,筚篥同样源自西域,是古代龟兹牧人发明的一种簧管乐器。在新疆的许多石窟中都有关于筚篥的描绘。五位侍女造型相似,服饰色彩不同,但整体搭配和谐。其中四个侍女座位紧靠,最左边的侍女与她们相对而坐,构图疏密对比得当,凸显画面动感。
画面中的乐器大多历史久远,更有甚者有着不凡的千古传奇。除了帮助我们研究乐器的历史文化价值之外,这些乐器在画面中更像一个个小的色块,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分割了画面中一些沉闷的大色块,大片的冷色色块与小面积的暖色色块之间形成了冷暖对比,色彩稳重且清丽。
4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家具的色彩
家具在《夜宴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家具断代提供了图片形式的佐证,堪称一幅家具的百科图谱,学生在赏析学习时,也可以侧面地了解我国古代家具的色彩特征。
《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绘画作品虽然是以呈现歌舞和声乐作为主要内容,但是整体的画面氛围却是古雅而沉厚的。这种感觉主要是诞生自色彩之间的巧妙组合,尤其是绮丽多彩兼素雅高华的用色方案,让《韩熙载夜宴图》在色彩方面给人的观感更为厚实。在这幅绘画作品之中,家具都是以黑色为主,深沉的用色让夜宴上的家具显得相当古朴和华贵,进而让整幅画卷都显现出与众不同的厚度以及质感。画家强调了韩熙载家中夜宴的时间变化,全卷为表现宴会中时间的流逝,在色块的明暗布置上开合有度。家具的浓重色彩与衣服的鲜艳明亮形成突出的对比,再点缀以小的暖色色块,使得画面的各种层次一目了然,起到了稳定画面的作用。画中大小不同、明暗有别的冷暖色块相互映衬,前后呼应,形成起伏有序的节奏,贯穿所有画面。
5 《韩熙载夜宴图》结合重彩装饰画的课程教学
5.1 《韩熙载夜宴图》与重彩装饰画的艺术教学
重彩装饰画一直是美术特色校本课程,不同于我国的传统画法,强调笔墨表达意境和品格,儿童重彩装饰画更倾向于色彩和物象的自由使用。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美术团队从学情、技法等因素出发,对儿童重彩装饰画进行了改良,利用学生熟悉的勾线笔代替毛笔进行线描造型,有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运用高丽纸、水粉颜料、重彩油画棒等工具表现重彩装饰画特有的肌理感和多变性。而墨汁、彩墨、板刷则用来为画幅着色与渲染。[2]作为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传统重彩人物画的巅峰之作。画家顾闳中的观察能力卓绝,不动声色地记忆了韩熙载家中当夜往来的宾客以及活动的状况,进而把韩熙载觥筹交错、夜夜笙歌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本人在参加完宴会后回到宅邸中立即挥毫作画,思路流畅,一挥而就,显示出其绘画水准的高超。呈现出来的作品墨彩兼施并且对比和谐,显现出大家风范。
近年来,学校美术团队根据《艺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每个年段设计了相应的重彩校本课程主题。低年段儿童用重彩油画棒来创作。重彩油画棒色彩鲜艳,比水粉更加易于涂色,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受重彩装饰画绚丽的色彩,感受水油分离。主要以点线面为创作主题,比如苏少版美术课程中的《新花布 新衣服》《画声音》等。中年段采用油画棒+彩墨的创作形式,增加了趣味性。主要以动植物、建筑为主题,如课程中的《动物装饰画》《老房子》等。而高年级主要以人物创作为主,采用水粉、彩墨、黑墨的综合形式。《韩熙载夜宴图》的画面特点与学校的特色重彩装饰画课程要求不谋而合。该作品的画面中人物丰富且写实,色彩鲜艳有趣,有相当充裕的内容值得深入探索,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注意在创作时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也非常适合分小组对其进行再创作。因此学校选择了《人物装饰画》一课进行延伸,设计了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主题的大单元课程,并以重彩装饰画的形式进行童趣再创,得到了一些不错的作品(图3)。
图3 《人物装饰画》(图片来源:笔者拍摄)
以下是根据前文分析对教导学生围绕《韩熙载夜宴图》各个部分进行再创造的建议,挑选了服饰、乐器两个方面进行举例。
5.1.1 重彩装饰画服饰色彩绘制教学
女性的服饰往往会随时代的潮流改变。从色彩上来看,晚唐到五代时逐渐向清秀淡雅的方向发展。我国古代服装的款式多种多样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韩熙载夜宴图》的服饰绘画时,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画面中人物的服饰特点,找出当时特有的一些装饰并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物的造型特点。然而,古画中的人物衣纹的组织严谨流畅、利落洒脱,勾勒人物形体犹如屈铁盘丝,柔中带刚,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所以进行再创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人物衣装轮廓的形状而非线条的穿插细节。
色彩方面上,重彩装饰画强调浓墨重彩的颜色运用,因此学生的用色也不能过淡。装饰画的色彩绝不是单纯的写生色彩,客观的色彩属性只是创作时的用色依据之一。创作重彩装饰画时应淡化写实性,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和装饰性。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应在了解《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服饰配色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主观理解进行创作。
我国的学生在汉服方面并不陌生,现在也有不少学生非常热爱汉服文化,《韩熙载夜宴图》犹如一场时装秀,为众人揭秘了1000年前古人所流行的穿搭。学生可以在观赏画面的同时,品味其中人物服饰的特点,课后还可以将其与各朝代的服饰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朝代的服饰之间的区别,这样的美术课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汉服的真正魅力,也可以让他们了解不同时代服饰的发展变化。使学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在海量图像充斥视野的今天,学生对于图像信息往往一扫而过,对自己看过的画面只会留下一个淡淡的印象。为了让学生对《韩熙载夜宴图》产生深刻记忆,美术老师需要在课堂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先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再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审美感知需要让眼睛专注下来,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进行发现,锻炼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审美感知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5.1.2 重彩装饰画乐器色彩绘制教学
《韩熙载夜宴图》中所描绘的乐器也是魅力无穷的,并且有很多古乐器流传到现代也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还和西方乐器非常相似,如画中侍女横抱的琵琶就与现在的吉他类似,看到羯鼓学生会联想到在旅游景点售卖的手鼓。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在再创作时将古代的这些乐器替换成相似的、更加熟悉的现代乐器。而且,当学生在给乐器上色时,可以根据他们主观意识给这些乐器搭配适合的色彩,可以与弹奏者的衣服互为对比色,也可以是和谐色,这样一来,创作出来的重彩装饰画因为加入了学生的想法使得其装饰效果更加丰富有趣。
《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价值不光体现在美术方面,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中华美育精神和民族审美特质,加强文化自信。除了《韩熙载夜宴图》,我国还有很多关于美术与音乐相结合的珍贵文物,比如陶彩绘弹琵琶女俑、《唐人宫乐图》、三彩釉骆驼载乐俑等。在进行重彩装饰画课程时也可以让学生将这些作品纳入参考。
5.2 重彩装饰画课程教学成效
中国画把涂色称之为“设色”,“设”也就说明画作中的色彩是由画家主观意识形成的。图3画卷色彩艳丽和谐,卡通形象的五位身着汉服衣裙的少女正在演奏古乐器,鲜亮大胆的用色完全符合重彩装饰画的要求,也可以看出该重彩装饰画的设色并非对物象色彩的完全再现,而是充满学生的奇思妙想。总结出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进行《韩熙载夜宴图》结合重彩装饰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运用色彩而非照抄原画,启发他们寓色于景,借颜色抒情。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还可以简单地介绍中国服装、乐器、家具等的发展史,从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工艺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也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6 结语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创意实践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韩熙载夜宴图》这一幅作品十分精绝,从颜色或者构图而言,都是开一代之先,顾闳中精通用色和构图之精妙,作画暗合君主之意,其创作之作品的确为传统中国绘画当中的杰出经典的代表,值得后人玩味揣摩。并且,《韩熙载夜宴图》中包含了当时人们的人文、生活、艺术的各个方面内容,虽没有专业书籍介绍的那么全面,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去了解当时的文化。学习《韩熙载夜宴图》不仅是学习美术的知识,而是重视知识内在的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并形成深层次联接,实现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意义建构的发展,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