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学理念中“白”的色彩概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2023-06-01张丹秋邓康妍林圣皓江西财经大学
张丹秋 邓康妍 林圣皓/江西财经大学
“白”不仅仅是一种色彩,同时也是一种美学理念。“白”在东亚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避开了颜色体系,“白”突出的是物体本身的素材和特质,甚至体现了“虚无”“禅”等抽象概念。著名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著有《白》一书,他认为“白”是生命的原始形式,他将自己工作的原始形式视为现象白从混沌的灰中跳脱,升至崇高的高度。[1]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平面设计快速发展,其可以表现的载体逐渐从书面和纸质文本转化到电子与显示屏,也逐渐从静态二维空间转变成了动态二维空间,表现形式逐渐多元化,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1 “白”的色彩概念
1.1 中国的“白”
中国人对白色的运用很是谨慎,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白色代表丧事,年长一辈甚至很忌讳女子胸前或头发上佩戴白色的装饰物。这一切都源自上古时期便开始的对于颜色的崇拜,好比红色是太阳初升的颜色,意味着一切的开始,万物复苏、充满生命力;华夏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因此黄色象征着生命、生存、财富;相比之下,大雪覆盖时,世界一片皑皑,意味着外物肃杀、寒冷缺食,而人若脸色煞白,则意味着恐惧、疾病或濒死。因此,古人畏惧、讨厌白色。久而久之,华夏民族便形成了以白色表示死亡和恐惧等心理。
然而,中国传统美学的“白”很少指代色彩上的白,而是构图形式上的“留白”。在东方传统艺术中,除了线条造型的特点之外,就是大量空白的积极参与。“虚”和“真”在中国古代美学中也是一对经常被提到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美术的各个流派中都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中国绘画中的“虚”和“实”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同时还有疏与密、略与详、隐与显、白与黑等对立关系。画面上大大小小的“留白”正是虚实关系的直接体现。[2]
“白”是中国画中一门很大的学问,其精髓在于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空间和再创造的机会。以南宋杰出画家马远绘制的《寒江独钓图》(图1)举例,画面中可见一个渔翁坐在小舟上垂钓,马远并没有刻意去刻画水,但欣赏者却可以感受到船周烟波飘渺,望不尽头的水。画家吴道子曾说:“意造境生”,以此来形容留白的美感。中国“白”是将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的哲理和当代的美学思潮相融合,会根据大到时代背景、小到作品需求来更改“白”。留白的面积、位置、构图,也直接决定了一幅作品境界的高低。
图1 马远《寒江独钓图》
1.2 日本的“白”
相比之下,日本美学十分崇尚“白色”本身。提到日本的传统颜色,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白底红日的太阳旗帜,日本人称之为“日之丸”。对比中国人对于中国红的偏爱,日本民族最崇敬和尊重的色彩是白。白色是代表着美好、生命力、光明、尊贵,也是天皇以及皇室的象征,是能够体现天皇神性统治的色彩。在日本文化中,“白”从平安时代就被给予更多的偏爱,比如古日本的《衣服令》,就以服饰的色彩来表示社会阶级高低,而以白为尊。[3]由此可见,白色在日本色彩美学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同时,日本人对“白”的崇拜在某种程度上源自中国文化对其的熏陶,日本的传统画作和中国的一样,都很好地利用了大面积的空白来引发观者对其的思考和想象,达到共同创作的目的。极具代表性的有日本17世纪画家俵屋宗达的《风神雷神》屏风、江户时期作品《彦根屏风》以及日本画家长谷川等伯的《松林图》,都很好地体现了日本人对“白”意境的理解。
1.3 中日美学中“白”的异同
日本传统审美观念上的“白”与中国审美观念上的“白”,根本上的差异是观念上的差异。虽然它们在绘画作品上有共通之处,但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却不尽相同。这是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意识形态,长年累月形成的观念和精神文化差异。在中国审美中,“白”主要是指在书法和绘画中,为了使整个画面更加协调、平衡,而故意留出与之相对应的空白处。以“白”衬“黑”,以“虚无”衬“实有”,虚实相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受到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影响的、极为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4]这种“白”被极为广泛地应用在中国绘画、戏曲、诗歌、音乐等领域中。在日本的传统审美中,“白”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具有神圣性的颜色,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不可亵渎的颜色。这种对颜色的崇拜,在日本社会的不断继承和演化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传统的审美理念。传统的日本美学中追求“空”“素”与“秘”,擅长用“白”来制造朦胧感和暧昧感。日本人对“白”的应用体现在方方面面,日本的设计更是把“白”应用得淋漓尽致,比如著名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田中一光等,都有诸多的作品来诠释“白”的美学理念。
长谷川等伯的《松林图》(图2)被誉为日本一级国宝,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5]作者在创作时,在绘画风格等方面,有一定的借鉴,这是一种从中国古代著名画家梁楷那里学来的技法。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是一幅南宋山水画的经典之作,此画以簇状的点,勾勒出一片浓密的森林,并用少量的线条勾勒出一片苍茫的雪景,在淡墨色的天色衬托下,呈现出一片雪花般的景象。这幅画以高耸的雪山为背景,表现出巨大的山水空间,给人以一种萧瑟荒凉的感觉。这幅画被日本画家推崇,因此画风和画法也被沿袭。《松林图》画面中的松柏的笔法粗犷,相互之间留有大量空白,体现了松柏之间的空间感,用“无”来表现“有”,以及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强调了“白”的延伸感觉。可见,中日画家对“白”的意境表达有相似的体悟,但中国人注重画面中意境和情感的表现,而日本作品对意境的执着已经超越了画面本身内容,这也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影响下的产物。同样的“白”,在不同的精神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两种相似而又不同的感觉。
图2 长谷川等伯《松林图》
1.4 “白”的美学理念
日本审美意识讲究“素”和“秘”,这两种审美意识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在作品中保留一定的“白”,一方面体现其本身质感的自然之美,一方面留以激发受众的想象力,实现一种受众和创作者互动的效果。日本著名设计大师原研哉说:“设计包含着对差异的控制。”这种控制是十分主动的,它操控着差异的量值,并使其获得某种意义上的美感,从而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更有效地传达。[6]以此为前提,原研哉提出了一项绝佳的设计理念:白。他说:“‘白’不仅是一种颜色,而必须被称为一种设计理念。”[7]“颜色仅仅是‘白’的一个单独方面。只要它避开颜色,并因此更强烈地唤醒物质性,他就是一种材料,好比一种空的空间边缘,孕育着时间和空间。甚至含有‘无’和‘绝对零’的抽象概念。”
很多时候,人们所说的“白”只是给“白”赋予了一个颜色的属性,而“白”不作为色彩考量的时候,是一个更广义的属性,一个物质的存在状态。其中所蕴含的禅意,也就是一种“空”与“寂”之间的微妙境界,正是通过这种对比,才使他获得了这种境界。“白色”的审美观念,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产品的创造上。虽然提倡不用颜色,不用元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放弃了对设计的考虑。“白”的设计,讲究的是对所涉及的对象,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
2 在平面设计中“白”
2.1 平面设计中“白”的作用
“白”在平面设计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指代“留白”而非“白”这一颜色,其作用在于拓展欣赏空间、突出作品主题。留白在画作中大多是以背景存在的,这并非一种空间上的浪费,而是用“无”来衬托“有”,这是一种和谐之美。在平面设计中,有效地留白可以增加作品中元素堆砌的秩序感,消除冗余元素对于设计的影响,从而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传递主要信息的目的。在整齐划一和富有余味的平面设计空间中衬托出的主题,有助于吸引受众的眼球。
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往往极具秩序感,设计师按照审美原理,运用设计的技巧,将不同形状、颜色的元素,进行了合理地组合,并将它们进行排版整合,以达到丰富作品层次、鲜明凸显主次的目的。留白,在某种程度上与简约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理念。[8]当代人对“极简”生活理念的追求日益提高,这一点体现在生活中大大小小事物中。当今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青睐于简约的设计风格,这与人们现在的快节奏生活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东方精神文化深受禅、佛教等的影响,西方有近几年大热的“北欧风”,无一不促进了简约风格设计的快速发展。这种现象在平面设计作品,比如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网页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中有所体现。留白无疑就是这样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存在。
设计往往是为了传递信息。平面设计作品中,设计师需将不同的信息相互组合形成联系,达到一种和谐、协调的效果。当空间被信息和元素填满的时候,“白”反而起了连接整体的关键作用。留白避免了冗繁的文字以及图形内容给受众引起的视觉不适,有着优化整体的艺术效果,在展现画面美感和意境的同时轻松地将作品信息传递给受众[9]。
2.2 “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的任何一种表达方式都是为了传达,设计更是如此。设计师往往需要通过在满足设计作品基本需求和原则的情况下引导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提高设计作品的吸引力。在平面设计中,艺术元素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艺术风格,适当地应用“白”,能够更好地平衡作品画面的层次感和艺术感,也能更好地传递信息,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10]。
留白的艺术语言也必须服务于设计本身。设计师在应用“白”的时候不能盲目,要注重整体的协调与平衡,达到文字、图形、“白”合理协调地排版,让消费者的视觉得到放松。“白”在颜色表达上并不是只用白色,而是在色彩关系上做到简洁扼要,在色彩对比上做到以少见多。在标志设计中,将多余的视觉符号、华丽的装饰和复杂的形式去除,是其设计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包装设计中,由于包装的效果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大众对包装设计的艺术效果要求很高,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大众对于产品外观的接受程度。过于拥挤的画面会给人带来忙乱、压抑的感觉,过于简单、空白又在信息传达和艺术效果层面上有所欠缺,“白”的程度是设计师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11]广告设计中运用“白”,可以明确地凸显出主旨,有着更直观传达重要信息的效果,同时在视觉呈现上更富新意和感染力,让创意效果更加突出,让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如一则在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设计中,对空白进行了有效地利用,不管是清澈见底的河水,还是蜻蜓和莲花,都与白色的主调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留白。在此广告中,“白”的运用,更能凸显出主题,激起观众的想像力,引起观众的情绪共鸣,进而引发观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12]
“白”的运用在海报设计中应具有创意,海报设计作品在其形式美上是和谐、简洁和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海报设计的目的主要就是通过图形来传递主题内容和思想意义。设计师在设计海报的时候,可以使用极少的元素,来将画面的深层内涵和审美特点凸显出来。又或者,设计师可以使用具有鲜明个性的留白来进行补充,在虚实结合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独特的审美意境,从而体现与众不同的创意。海报中的“白”应具有创意,例如,电影《云水》海报(图3),画面正中间是竖向排列的“云水”二字,表达形式是中国书法,画面下方有一个站在小岛上的蒙眼的人微微仰首,左下角和上方以灰色罗列了电影获奖、演职员表等信息。海报的背景是淡蓝色渐变淡橘粉色,整个画面中没有白色,却用大量的空白来完美展现了中国“白”的美学理念在海报作品设计的应用[13]。
图3 电影《云水》海报
“白”能给一个图形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但是“白”不能随意使用,更不能过度使用,而是要有一种虚实相生,虚实相映的美,要依靠人们自身的美学素养与感性来创造。在平面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将画面中的每一个组成元素都与“白”的“气场”融为一体,增强作品的风格和内涵,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图像表达效果[14]。
3 结语
“白”的美学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对现代设计以及审美具有深远的影响。今天,很多国外设计师也将目光聚焦在了“白”的艺术手法上。作为本土设计师,应该广泛了解新的设计作品,丰富自我的知识积累,对“白”的理念灵活应用,使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共同进步、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