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向情感障碍并高血压患者互动达标理论下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3-06-01李素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向障碍血压

李素云

(泉州市第三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血压是典型心血管疾病类型之一,表现出病程长、易迁延、无法彻底根治等特征。近年来,在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背景下,其发病率呈显著升高势态,对老年群体的健康、生活水平造成极大影响。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指情绪异常低落或高涨,同时伴有躁狂、抑郁等2 种状态,交替性间歇发作,表现出躁动不安、精力不足、睡眠变化、社交畏缩等情况,严重者出现自杀、自残倾向,对自身安全及社会安定造成一定影响[1]。高血压患病群体较广,部分往往伴有双相情感障碍,大大提高临床治疗,且患者在长期病痛折磨、治疗经济压力等影响下,存在巨大精神压力,加重病情,且用药依从性下降,导致血压水平控制不理想,患者预后不良[2]。因此,对于双向情感障碍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强化疗效,改善患者病症。本次研究对收治的80 例双向情感障碍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收集时间:2020 年2 月至2022 年2 月,选择80 例伴有高血压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为样本对象,均经严格纳排标准筛选。纳入标准:(1)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患者均与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相符;(2)并伴有高血压,具体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血压水平超过140/90 mmHg 的范围;(3)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正常,对研究可配合。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并发症;(2)心肝肾功能器质性障碍;(3)特殊阶段女性,如妊娠和哺乳;(4)存在相关用药禁忌;(5)并发恶性肿瘤疾病;(6)有长期酗酒及药物滥用史;(7)脑器质性疾病;(8)严重躯体病变。纳入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0 例,组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此次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机构审批,且获取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确保病房环境安静整洁,合理休息;加强病房巡视,提供规范用药指导,对患者病情严密监测;给予患者疾病知识宣教及有效心理疏导。

观察组实行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具体流程如下:(1)综合评估:对患者实施综合评估,对其各项情况充分掌握,加强护患交流,建立高度信任、高度依赖的护患关系。(2)明确计划及目标: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基于患者实际需求、具体病情,制定并完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稳定控制血压水平,改善社会功能。(3)护理计划实施:①强化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双向情感障碍、高血压相关知识,介绍各种治疗药物、具体用法及用量,简要说明治疗注意要点。强化患者用药管理,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遵医嘱用药的益处及必要性,采用小药盒、用药提醒卡等方式,确保用药安全,注意加强用药不良反应监测,一经发现及时处理。认知宣教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以正确方式应对疾病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机体血压水平稳定,并避免精神障碍疾病反复发作;并利用随访对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情况予以观察。②社交及职业能力训练: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在血压控制良好、病情稳定的前提下提倡外出上班,具体情况由家属跟踪记录;以患者个体特征、兴趣爱好为基准,鼓励参与娱乐活动,培养爱好,以便于身心良好发展。③生活能力训练:鼓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由家属协助其完成并记录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参与社交活动,例如打牌、下棋等,建立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④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动态、关注点、根源等充分了解,开展个性化心理疗法,提供典型治疗案例,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指导家属给予患者精心照护及关心,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其行为,提供社会支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以防病情反复。⑤饮食管理:提供合理饮食指导,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加强营养,加强饮食管控,合理控制血压。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

(2)社会功能:于干预前后,实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实施测评,涉及维度有婚姻职能、职业职能、自我照顾、家庭职能、关注社会等10 项,0-2 分3 级评分法,评分越高代表社会功能越差。

(3)躁狂、抑郁程度:采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患者抑郁程度,涉及罪恶感、早、中、末段失眠、自杀、躯体性焦虑、一般躯体症状等24 个项目症状,评分低于<8 分表示无抑郁;8-20 分表示可能抑郁;20-35 分表示存在明显抑郁;>35 分表示严重抑郁。采纳躁狂评定量表(BPMS)测定患者躁狂程度,涉及精力旺盛、性欲、活动增多、情感高涨、易激惹性等12 个方面,评分≤5 分表示无躁狂;6-10 分表示可能存在躁狂症状;11-22 分表示存在狂躁症状;>22 分表示严重躁狂[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Hg)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Hg)

?

2.3 两组社会功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社会功能即SD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社会功能(SDS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社会功能(SDSS)评分比较(,分)

?

2.4 两组抑郁狂躁程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HAMD 评分、BPM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HAMD 评分、BPMS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HAMD 评分、BPMS 评分比较(,分)

?

3 讨 论

老年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易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早期高血压症状不明显,但在疾病持续进展下,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现象,至疾病中后期,持续高血压状态促使全身小动脉痉挛、硬化,致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双向情感障碍属于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与遗传、社会心理、生物学等因素存在相关性[4]。近年来,高血压合并双向情感障碍发病率呈明显升高势态,患者病情严重,致残风险大,且病程周期长,在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社交等同时,甚至出现自杀、自残倾向,危及生命,故临床需及时开展治疗[5]。对于双向情感障碍伴有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以药物方案为主,但患者在病情影响下,其治疗依从性低,且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且精神障碍病情反复,产生严重不良后果[6]。因此,在治疗中需辅助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实现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疾病发作几率,稳定血压,促进康复的目的[7]。

互动达标理论最早提出于1981 年,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活动遵旨是护患互动,通过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活动、沟通、交流,从而准确判定、感知患者反应、行为,充分掌握其需求,基于实际情况实施最佳、优质护理干预[8]。本次研究结果:较对照组,在互动达标理论指导下实施护理干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下降,且社会功能SDSS 评分明显降低(P<0.05)。可见,基于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患者血压稳定控制、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升高具有突出价值。分析如下,基于互动达标理论展开护理干预,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并重视不良心理情绪对病情进展及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有效措施,使患者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同时,在有效心理指导以及充分的社会支持、家庭支持下,规避各种诱发因素,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稳定控制病情[9]。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增强患者及家属疾病认知度,使其充分掌握自身病情,解决心理问题,维持心态乐观,同时改善生理状况,促使其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回归家庭,增强社会功能并提升生活水平,进一步缓解精神症状,促使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10]。

综上,对双向情感障碍伴发高血压患者,开展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更为稳定地控制血压水平,同时对提高其社会功能发挥显著作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及生活质量提升。

猜你喜欢

双向障碍血压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稳住血压过好冬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