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如何理解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2023-06-01郝振省

科普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两弹一星科学技术弘扬

1 深入理解“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1.1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灵魂

“两弹一星”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把个人理想、个人志向与祖国命运、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祖国命运来框定个人理想,以民族振兴来调整个人志向。他们之中,有的放弃优厚条件,回到祖国,来到戈壁滩试验场;有的为此隐姓埋名几十年;有的甚至在年富力强时就献出了自己寶贵的生命。正是伟大祖国的强大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才引发他们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心血。

1.2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攻坚克难的路径。当祖国一项事业价值重大且方向明确时,其成功与否,就取决于她的儿女们有没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有没有绝不被困难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事实上,“两弹一星”的科技工作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甚至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1.3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基座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制度保障。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在中央的统一调配指挥下,全国各条战线、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服从调配,服从指挥,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科研能力质的飞跃,是量的有机凝聚促成了质的飞跃。科研民主推动科研创新、科研突破的模式具有特殊价值。

2新时代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必要性

2.1 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要求

进入新时代,伴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进入国际竞争博弈的前沿阵地,甚至具有了某种意识形态的功能,越来越成为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福祉。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从科学技术方面对我国进行封锁,试图阻止我国占领全球科学技术的高地。在这个背景下,更需要我们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发展高新科技,加快建成科技强国。

2.2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加强对党员和公民的“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对青少年一代、对大中小学生培根铸魂的思政教育,也特别需要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在纠正不良社会风气方面、在培根铸魂方面做出了战略性安排,采取了系统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价值偏离、方向不正等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在全社会各阶层、各领域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让追科学家之星、成人民之才、担国家重任成为宣传的主内容、主方向和主旋律。

2.3加强科普工作的要求

提高我国的科学普及率,也需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因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形成,不可能脱离科学技术攻关的具体过程,而科学技术难点的攻克,激发和锻造了“两弹一星”精神,两者相辅相成、相促相生。根据中国科协的权威发布,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2%提升到2021年的10.56%,我国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要达成这一目标,还需要切实的努力。我们应该结合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来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

在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宣传“两弹一星”对科学原理的突破及技术发明的机理(当然要做通俗化的变通),这有助于促进公众更加认可其精神的价值,同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普及的过程。“两弹一星”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和科学普及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新时代弘扬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路径

首先,弘扬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要与党和国家在“两弹一星”、国防科研工程方面的坚定意志与英明果断的决策结合起来,这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那种“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大国领袖气概,与“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的果断决策等,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巨大引擎和深厚源泉。

其次,弘扬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要与当时的生产与生活保障机制、体制结合起来。“两弹一星”的科研队伍是一个有机整体,主攻科研项目的科技工作者与保障主攻科研项目持续进行的行政后勤工作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家群体是这个整体的核心力量与标志,但他们不可能脱离保障机制、体制方面的群体而独立存在。

最后,弘扬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必须是真实的、全面的、有感情的、有温度的宣传。要注意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真实的爱情、亲情、友情结合起来,与他们真实的攻关过程、生活情趣结合起来,与他们所做出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核心内容结合起来。这种宣传更有感染力和渗透力,更能取得好的成效。

(编辑  颜   燕)

收稿日期:2022-12-04

作者简介:郝振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研究方向:出版编辑理论与实践,E-mail:haozhensheng2015@163.com。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科学技术弘扬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