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2023-06-01邓燕
邓燕
在新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策略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样做可以减少财务风险,而且当盈利增长时,企业就会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国有企业要在现有的经济工作中,通过不断创新对其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以提高其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其持续、健康发展赋能。
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的核心问题,而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大力推进国企改革,新经济形势对国企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企财务管理创新的意义及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提出新要求新任务,给其各类经济管理活动都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当前,国有企业管理工作呈现出整体效率低下、财务管理未能有效发挥效用、与其发展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如何创新财务管理工作,完成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财务管理的理念未能及时有效更新和统一、国资管理体系与市场化运营要求存在差距、财务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进一步匹配和融合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国有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面临着较大财务风险。因此,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能够增强财务管理数据准确性、真实性,促进财务管理的创新性发展,是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新经济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在新经济时期,市场的发展速度相对于之前有了更快的进步,随着信息化、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对现代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只有通过提高经济管理中所采用的技术,才能避免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流程仍采用传统模式,信息化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高,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理念相对落后,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
(二)财务与企业战略不匹配
原有财务管理模式不能够满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造成财务与企业战略不匹配。面对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企业原有财务管理模式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混改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向外延伸,原有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要求。企业战略的长期性和高风险性要求进行财务调整,财务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协调,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工作效率不高
国企财务内部监控制度并不健全,在部分国企财务会计出纳岗位中,实际的岗位职责并不具体,存在工作岗位职责重复、部门监管方式不一样、工作岗位职责不科学、出纳担任簿记员与归档人员等问题,一些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之间不可以协同工作,也常常抛弃了自己的原则,在职能压力和经济发展利益的驱使下,对财务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审计与监督,导致工作人员没动力、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一些费用报销单据的财务审核不规范,等等。
(四) 全面預算管控乏力
全面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控和财会监督的主要方式,但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参差不齐,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业务部门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高,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在编报预算时往往在上年的基础上简单估计,甚至直接按一个涨幅比例预算。预算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预算指标执行偏差大。
(五)业财融合度不高
多数国有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财务部门多为企业价值信息的记录者,财务人员没有事前参与业务,不能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防控财务风险,得不到准确的财务分析信息,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也就难以成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同时,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存在人为操作空间,存在舞弊风险,误导企业决策。
三、国企财务管理的创新对策
(一) 完善财务体制建设,深化财务改革创新
一是转变财务观念,财务管理要从事后走到事前,要求各管理层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二是打好基础,完善财务体制建设。要强化顶层设计,以新经济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为统领,理清流程,健全制度,夯实基础。三是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之上,结合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需要和国企改革要求,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国有企业有其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在价值观念、制度规范等方面与其他非国有企业有较大差异,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中要充分解决融合问题。
(二)优化融资结构,促进财务与战略协同
为适应新经济形势,国有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抑或是经营模式的创新,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财物等资源,作为国有企业,其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具备相应风险意识,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其融资能力。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防控意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或尚存的风险,能够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有效减轻或避免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风险伴随着经济贸易,风险无法从根源上彻底根除,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规避风险,如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相关制度建设,以有效提高企业整体防范风险的能力,帮助企业建立起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引导企业科学调整生产计划和发展方向,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及时、科学、合理地评估和预测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管理危机的发生概率,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强化预算管控,促进财务管理提升
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投资转型离不开资金,费用开支离不开资金。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全面预算管理是有效手段。全年预算管理涵盖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管理活动及财务活动,涉及企业各方面,做好预算管控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在新经济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应充分借助新技术,采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分析、监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情况,将更有效发挥预算管理指导和监督作用。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应围绕经营目标,以业务活动为基础,以资金预算为核心,以财务预算为结果,形成全员、全方面、全过程的预算体系。在编制预算时,要突破传统期间限制,采用滚动预算方式,随着经营活动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对预算进行更新和补充,逐期向后滚动。为保证预算目标得以有效执行,应将预算指标纳入考核,并对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形成一个预算指标考核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预算考核评价办法,财务及相关人员对预算的执行进行客观的评估和考核,以达到绩效评估的目的,同时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四)采用新技術构建信息平台,提高财务创新效率
国有企业要与时俱进,加大资金投入,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强化财务风险控制。在新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系统化、网络化、动态化、智能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主体信息与企业内外部主体信息的全面融合,过去信息、现在信息与未来信息的全面融合,事后信息与实时信息的全面融合,原生信息与分析信息的全面融合,分散信息与集成信息的全面融合,结果信息与过程信息的全面融合,使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可以全面追溯至业务,从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和实现价值提供完整信息和全景分析。
(五)建立动态财务风控系统,保障制度创新
建立安全、高效的财务信息监管体系,是整合并强化大数据相关风险的关键。动态财务风控体系应与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同步,从顶层设计开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系统建设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把各财务模块的标准和风险控制点嵌入流程,融入财务信息系统,使内部控制标准化、流程化,并形成闭环管理,有效对财务风险、资金风险、经营风险、合规风险等进行风险管控。实施安全管理与控制,包括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合理使用数据,广泛收集数据,以达到数据挖掘的需要。由于数据的随机性,国有企业需要对数据的利用进行规范,并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使用授权制度。
(六)提升人员综合素养,保持创新原动力
国有企业财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业财一体化意识,不断提升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对财务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仅要培养财务从业人员的基本业务知识,更要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创新思维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国企的财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另外,由于国企的经济工作质量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选择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时,必须提高用人标准,以保证企业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能有效地适应国企的财务管理。新经济时代,财务人员不再是简单的记账员,而是需要既懂财务和业务,又懂金融和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财务人员的培训培养上,应注重财务与业务的结合,财务与市场的结合,财务与金融的结合,同时应注重对目前国有企业财务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更加自觉地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国企经营管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为此,应积极探索和运用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使之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