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高数课 一亿播放量

2023-06-01高塬

环球人物 2023年11期
关键词:弹幕老师课程

2023年5月,宋浩在济南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高塬 / 摄)

在你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的主人公——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教授宋浩,可能在教一名澳大利亚的计算机老师学线性代数,或在指导一名学生考数学教师资格证,又或者作为“背景声”高效催眠一位失眠症患者,同时,出现在全中国3000多所高校的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宿舍里的一块块屏幕中……在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累计已有一亿人次观看过宋浩的《高等数学》视频,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40余万的速度增长。与此相关的,是一个乍听下来有点匪夷所思的新闻:5月12日,在上海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大会上,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透露,高等数学已成为B站上播放时长最长的内容。

5月中旬的济南,在酷夏来临前的凉风里,《环球人物》记者见到了创下亿级播放奇迹的宋浩老师——纵是身高1米8的胶东汉子,用他自己的话说,“扔到院里180位数学老师里头,也找不见。就是一名普通的高数老师”。黑框眼镜、蓝衬衫,在宋浩面前,每一个试图探寻“流量密码”的提问都会落空。从2014年在优酷上传教学音频,再到微博、B站上的系统课程,看似每一步都踏上了互联网发展的浪头,实则“都是被学生推着往前走”。9年间,他可能因为流量“开心过一阵子”,但“给学生上好课”,始终大过天。

“被学生推着走”

“最早那还得扯上人人网的事。”宋浩努力回忆首次触网的时间,“估计是在2007年。”他在学生的建议下,注册了账号,平时发发动态,传些照片,“教课谈不上,更多的是和教的学生、和本校的老师交流”。

直到2014年,一名教过的学生找他诉苦,说《线性代数》太难了,课上听不懂,课下学不会。恰巧宋浩当时正在教授这门课程,心想:要不把自己讲课的过程录下来,让大家可以反复听。于是,他先买了一支录音笔,可才用两周发现不对劲儿——看不见板书,音频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一咬牙,干脆淘了個二手DV,架上三脚架放在教室后面,边讲边录。

他在视频平台优酷正式“出道”。只需一面黑板,一盒粉笔,一块抹布,360P的画质太渣,看不清老师长相不重要,只要看得清板书,听得到声音就行,主打一个知识的“原汁原味”。最开始这些“粗糙的视频”只是传给他教的100多个学生看,随后其他系的同学也来要,视频下载量一下达到几千。

下载量只是一个数字,课到底讲得怎么样,外班的同学们什么反馈,宋浩还是无从知晓。2015年,微博流行起来。这时,又有同学建议他在微博上发课,学生能在下面留言,还能转发给更多人。宋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最新录制的、更清晰的《线性代数》课程汇总整理,做成一个叫做“让妈妈放心”的系列课程,放在微博上。

“这个名字源于很多学生对我早期视频的评价,就是妈妈放心吧,这个老师教的课我不会不及格的。”这下,全校学生一到期末考试前就都开始看他的视频恶补知识点。评论区里,有人把他的照片做成海报,“转发这个宋浩,期末线代高分过关。”“我的线代全靠这两天看视频了。”还有人考完来报成绩,“90分以上很难吗?”

为什么学生听宋浩的课一学就会?定理容易记:圆柱体的体积是V,等于它的底面积s乘以它的高h,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个公式,宋浩开玩笑地说:“这个定理是我发现的,为什么呢? s、h不就是宋浩的拼音首字母吗?” 概念好区分:函数中自变量X确定,因变量Y有且只有惟一一个值与之对应,这叫“一夫一妻制”,一个X不能对应多个Y,因为“一夫多妻”是违法的。

用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廓清难搞的知识点,是宋浩的杀手锏,偶尔他也用土味情话,提醒学生注意教材里的细节。“说方程组有惟一解,这里的‘惟一学生通常会记错成口字旁的‘唯一,其实教材都是竖心旁的。但不管是这个‘惟一还是那个‘唯一,你都是我的唯一。”

“出道”不到一年,宋浩的微博浏览量冲破百万,成了“山东财经大学的小网红”,去食堂吃饭、走在校园里、到外校办讲座,呼啦啦一群人围上来拍照合影,他都欣然答应。不过,这一切都没有打乱他录视频的节奏,《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一直在录。2018年到2019年,又是在学生的反复建议下,他进入“二次元模式”,将最好状态下讲的4门完整数学课程先后上传B站,由此创造了所有视频累计播放量2.5亿次的奇迹,545万人关注了他的账号,成为宋老师的“云学生”。

“故事会”插播高数课

在B站,打开宋浩《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一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屏的弹幕,五颜六色的“梦开始的地方”将屏幕糊满。接着大家开始报专业:化学与材料科学、土木工程、生物制药、经济学、工商管理……然后报学校: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中南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

打开宋浩的《高等数学》视频课程,弹幕糊满屏幕。

录制课程、剪辑视频等工作全部由宋浩一人完成。

这么多弹幕刷屏,看不见老师和黑板怎么上课?不用担心,前半个小时还在“故事会环节”,青春恋爱、他乡求学、人生遗憾,都是宋老师的往昔岁月。至于什么时候正课开始,会有“指挥部”在弹幕中提醒,当然你也可以直接“空降”到对应的时间点,进入学习状态。

但谁也不会错過一个经典选段,它讲的是宋老师一段无疾而终的青涩校园恋爱:2003年的某个傍晚,济南下了第一场雪,上研二的宋浩走在山东大学幽静的校园里,准备向心爱的女同学告白。他满怀期待,一边想象自己和她在雪中漫步的美好场景,一边向她家的小区走去。他提前打探好了女孩今天会和同学出去吃饭,因为感冒所以她很有可能会早早回来,于是他就站在小区门口等待一次“偶然的邂逅”。谁知一等,就是7个多小时。天上下着鹅毛大雪,他哆哆嗦嗦站在雪地里。故事的结局是,宋浩终于在12点左右看到了女孩,却因为“冻得跟孙子似的”,将原本准备好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幻想的美好邂逅终未成真。

这个悲催的故事被称为“宋浩立雪”,现在是500多万“云学生”都知道的“经典老番”。“一节课90分钟,我一般是在30分钟、60分钟的时候稍微调剂一下。不管是讲一个我的小故事或开开小玩笑,都是为了让学生稍微放松一下,休息一下再集中精力学习下面的知识。”他解释道。

为了讲好段子,他研究过郭德纲的相声,琢磨抖包袱的技巧。他发现,讲故事首先要勾勒出真实生动的场景,让学生沉浸其中,跟着叙事情节走,才能讲得精彩。“故事会”的话题也要斟酌,“清楚年轻人关注什么,有老师爱讲家长里短,这很难让他们有共鸣。还有老师讲我们都是凡人,吃喝拉撒早晚一死,这种消极的东西我从来不说。”

“一堂美好的课”

“数学是很枯燥的,跨界学习、课程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得开心一点,因为上课是一件欢乐的事情。”反观他自己从小开始的数学学习,却一直“谈不上欢乐”。

1979年,宋浩出生于威海文登的一个小镇,父母都是农民。成绩优异的他本有机会去市里的重点中学,却因为减免学杂费,上了附近的中学。当年家里买拖拉机时,他还贡献了500块钱奖学金。或许是因为哥哥嫂嫂是高中数学老师,1997年,他考上山东大学,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数学系,后又到中国科学院,在华罗庚带过的课题组里读博。

“没什么秘诀,就是天天做题,那时候衣服都顾不上洗。”提起校园生活,他坦言那时的数学教育是“传统的、死板的”。“有一位习题课老师,总是背对着学生埋头写板书,一学期过去,我们一直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只能凭背影认人。”

“一堂美好的课应该是,学生喜欢听,老师讲得嗨。”从2004年以助教身份第一次站上讲台,如今快20年过去,他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主打寓教于乐的授课风格,也因此获得了500多万“云学生”的喜爱。他说“一节课只要你班上的学生爱听,大概率这个学校的学生就爱听,这个学校的学生爱听,全国高校的学生都会爱听”。

如今,把一堂“美好的课”搬到线上,这件事他坚持了9年。9年里,将近20斤重的双肩包从不离身,里面装着三脚架、摄像机、平板电脑、2张储存卡、4块电池、一盒粉笔、几块抹布,“都是上课必需的东西”。有的老师U盘拷个PPT再拎上水杯就进教室了,他每次都要背着包扛着三脚架,奔往下节课的教室,一到夏天,衬衣总被汗湿。

“现在一到期末季,B站播放量前十的实时榜单中,我的4个数学视频都在。”站在流量的浪头,他最开心的还是看到更多人通过视频学习爱上数学,“体育系、中文系、国外留学生很多给我留言,说自己每天都学高数。”

学生喜欢学,他就“有动力一直讲、一直录”。宋浩曾带过一个小班,期末结课时,他动情地说:“同学们,如果现实世界是一个童话故事,你们可以一直是学生,我可以永远不下课,不用回家做饭,我就一直讲,我们永远上这堂美好的课。”

宋浩:

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教授,1979年6月出生于山东威海,后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2011年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2014年开始把自己讲授的《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等课程上传至网络平台,所有视频播放量现已累计突破2.5亿次,拥有545万粉丝。

猜你喜欢

弹幕老师课程
弹幕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HOLLOW COMFORT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弹幕”防御大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