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期思政建设的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探
2023-06-01唐艳
唐艳
摘要: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已成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相关调查分析发现很大一部分医疗纠纷是医务人员不良的服务态度引起的,由此可知医疗事业发展与医护人员思想道德品质密切相关。作为培养医务人员摇篮的医学高校必须重视对课程思政的建设,明确医学生课程思政具体内容,分析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机制的建立、医疗案例的应用等方式完善思政教育体系,达成培养学生人文思想、职业道德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3-0025-04
高校医学生是我国医疗事业的坚实后备力量。想要促进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必须明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在拥有精湛医疗技术的前提下具备高尚情操以及良好的職业道德、人文关怀,从而更好地在岗位中发挥作用。新时期,高校应着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多优秀的医务专业人才输送到医疗卫生单位,促进我国医疗事业蓬勃发展。本文基于新时期医学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对新时期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新时期医学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进一步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抓手,也是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医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使医学生根植医学人文情怀,培养良好的医德,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有本领、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民群众健康守护者和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
二、医学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我们不应该将课程思政理解为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应是教师对自身思想觉悟、人文素养、关怀涵养的体现与表达,在此过程中首先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在提高对教师要求的前提下发挥思政教育的主导作用,将现实事件与思政理论课整合,端正医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未来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以正确的角度看待出现的困难并自主克服,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1.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医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诲人不倦的思想、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热爱学生,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行为作风的规范,即建设师德师风。高校医学生的教师要明确自身职业的崇高性,只有做到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向的影响,让学生明确“医生”这一职业的精神,向教师的一言一行学习,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展现自己更优秀的一面。为此,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自我规范,要始终以自我为表率,并且主动从行为、思想、知识、信念、实践等多个不同的方面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为他们道德素养、综合品质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思想政治觉悟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落实新时代教育改革方针的坚定基础。在“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战略下,高校不仅要摆正自身的政治立场,明辨是非,还要将“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等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有在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感的情况下才能更有效地在学习与生活中约束自我,步入社会后也不会被一些不良思想影响。此外,教师要将集体主义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体系之中,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团队之间的默契合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向学生强调集体的力量,消除学生的个人主义思想。对于医学生而言,在未来的工作中必须承担“生命相托”的责任,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高素养的医学人才。
3.“医者仁心”
新时代高校对医学生的思政教育还应该围绕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多元视角展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尊重、支持并理解学生,适当给予他们鼓励,高校医学生的思想已经成熟,他们的人格也都是独立的,为此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道德教育的开展都应该避免采取“灌输式”“高压式”的手段,“尊重”“平等”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条件,要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由探究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师还要关心、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既是他们的“良师”,又是他们的“益友”,在交流的过程中端正学生的态度,让他们可以真正敬畏、尊重生命,还能够对生与死产生更深刻的感悟。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还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将“医者仁心”四个字展现得淋漓尽致,用自己深厚的知识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帮助更多人。
4.职业精神、人文关怀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其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与专业的职业技能,还必须要具备高尚医德医风以及医学职业精神。为此,高校针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新制定目标、丰富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崇高的医德修养,并且帮助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必须秉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医德医风的原则,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实践分析中成长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的人,实现“医德双馨”的核心目标。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体系,在明确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育计划,重视职业道德、人文关怀,让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效融合,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能力、知识水平与仁爱之心的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高校医学生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不足
部分学生有错误思想,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能做好医务工作,且由于学业繁重,没有重视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由于部分高校还没有形成适合医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学生的思政学习有效性明显降低,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认知严重不足。
2.教学活动缺少科学性
部分医学高校的课程思政内容较少,教育存在片面性,无法发挥出课程思政的全部价值。课程思政内容设置存在随意性,教师在没有完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盲目进行教学资源配置,无论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主观角度上来看教学内容都不够完善,最终在没有精心筹备、组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不够明显。学生在参与课程思政实践的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仅仅以资料展示、案例点评、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对问题的思考存在局限性。
3.课程思政教育保障不完善
新时期,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包括课内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校园活动、社会活动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共同参与,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但是因为经费不足、教师专业度不足等问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定标准,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4.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教师在日常教研中将精力投入到知识探究、科研成果分析上,对“为人师表”“医者仁心”“职业精神”“人文素质”的认识不足,甚至呈现出意识淡漠、不以为然的态度。久而久之,教师自身存在师德师风缺失问题,即便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也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部分高校也缺少完善的课程思政考量体系,这也使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越来越不重视。
四、新时期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加大思政教育力度,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社会发展新形势、教育改革新时期下,医学类高校管理人员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教育体系进行完善,深化对医学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这样,教师也会在学校的重视下转变思想,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使学生明白思政学习对自身发展以及医疗事业发展的益处,主动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保障机制,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大对思政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各类教学活动都能在有充足经费支撑的情况下有效展开,并设立相应的岗位对思政教育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提高经费利用效率和质量,杜绝出现滥用、挪用等情况。第二,建设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医学類高校应在明确自身专业特色以及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开展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课程实践的价值,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第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展开专项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思政理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让教师可以及时且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新思想、新知识,引领医学生成才、成长。
2.创新思政教育方法,课程协同发展
针对高校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医学教学资源,保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关联性,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医学生除了要遵守基本道德准则外,还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思想觉悟、职业道德、人文关怀意识以及“医者仁心”,因此教育范围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教师还要构建“大思政”的格局,提炼教材资源中的思政要素、人文思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此,教师必须对教育形式进行有效创新,可以在课内组织辩论、模拟表演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并记录生活,或者基于主题对陌生人、朋友进行采访,此外还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在传递精湛医疗技术的同时传递正确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开展医学案例教学,实现多边互动
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来看,无论是知识教育、技能培训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离不开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教师将学生引入与知识内容相对应的情境之中能实现有效互动,从单方面传递知识、传输思想转换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在平等对话、深入研讨、模拟分析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正确的思想观念深深烙印于学生的内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案例教学法基于教材内容而展开,却能很好地打破教育局限性,让学生在轻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为他们成长为高素质医务工作者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向学生传递辩证思想应用范畴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将理论展示给他们,而是借助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医疗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以及对事件前因后果的了解说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自然而然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生在此过程中会认真思考医学职业道德规范,并且积极、主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与同学的辩论中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还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找到合理的问题处理方法,不仅能提高判断推理能力,还能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提升解决职业道德范畴内问题的能力。
4.善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思政价值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医学领域也不例外,需要医学生在灵活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工具的前提下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为此,高校在针对医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模式,不再仅凭教师口述完成对知识的讲解,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呈现理论知识,借助图像、音乐、视频素材提高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产生深刻记忆,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综合能力随之增强。基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生动课堂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我要做什么”,从而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自我教育,在辩证思考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教师应以激活学生丰富想象力、创造力为目标展开多元化教育,将枯燥、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图片、生动的故事、模拟训练,使教学活动更加直观、生动、简洁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5.設置师德评优机制,凸显正确“三观”
从事高校医学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不仅要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还应该具有创新思维,不应该故步自封,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将思政元素自然且高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行正向引导,在日常教学互动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助力。为此,高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价,还应该强化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机制建设,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如“教书育人奖”“道德模范”“最美‘园丁奖”等,从不同角度出发鼓励教师提升自我,引导他们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6.扎实教师业务能力,加强人文熏陶
对高校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递思想,教师在此过程中其实也同样扮演“学生”的角色。高校医学教师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拥有优秀的临床操作技能。而专业方面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经过不断学习、实践累积经验而得的。思政教育能力也是一样,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关于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相关理论知识,多听人文讲座、接受专业的人文艺术熏陶,才能真正明白身为“医者”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五、结语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要及时转变思想,明确培养医学生正确政治思想觉悟、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探索高效率课程思政教育新方法,在多边互动中加强人文熏陶,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解决职业道德范畴内问题的能力,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纪元,张桓,李秀媛,等.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机制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6).
[2]王晓斌.医学高校师生的道德养成教育路径探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1(03).
[3]迟鑫姝,邵春莹,范馨月,等.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对医学生培养的意义———基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J].卫生职业教育,2020(08).
[4]吴华.试论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职工思政教育的艺术性[J].科教文汇,2020(03).
[5]房群.课程思政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2022(31).
[6]欧阳静,吴永刚,张亚军,等.基于“大医精诚”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08).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ang Yan
(School of Haiyuan,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tens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increase in medical disputes have become the core issues fac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cal industry. Relevant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is have found that a large part of medical disputes are caused by the poor service attitude of medical personnel, indica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ndus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of medical staff. As the cradle of cultivating medical personnel, medical universitie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larify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r medical students, analyze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evant mechanism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al ca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humanistic thinking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medical students;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