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形势下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助力经济发展探究

2023-06-01潘洁华

关键词:普惠金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潘洁华

【摘  要】论文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通过分析广西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并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普惠金融如何助力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并为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832.7;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5-0167-03

1 引言

2020年11月,在广西全区广大群众干部的努力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下最后的8个贫困县宣布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开始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以及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的新起点上。在新经济形势下,包括广西在内的各省市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二是缩小贫富差距,既要缩小区内城乡贫富差距,还要努力缩小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而普惠金融关注中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研究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况并找到进一步发展的可行路径,可以为广西的乡村振兴事业和实现共同富裕助力,对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2 广西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2.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创新财政金融联动,普惠金融贷款实现“增量”“降本”及“扩面”

2020年11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桂惠贷”支持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对财政贴息政策进行了创新,财政金融联动打造了“桂惠贷”产品体系,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桂惠贷”投放。在“桂惠贷”的引领作用下,截至2022年12月末,广西全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 237亿元,首次突破4 000亿元,实现了普惠金融贷款的“增量”。同时,“降本”达到了新水平——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仅为4.62%,为全国最低水平之一,共惠及11.55万户市场主体,实现了“扩面”。

2.2 全面发展普惠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除了银行业的融资支持外,广西配套推出了“桂惠担”“桂惠通”“桂惠保”“桂惠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服务产品,通过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增强融资增信功能,并匹配搭建高效融资服务平台,完善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建设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线上平台,加大针对普惠保险产品的扶持力度以强化民生保障。另外,通过建设资本市场六大证券期货基地等方式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促进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3 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帮扶工程,助推实现共同富裕

在全区开展“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四位一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提升行动,充分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增信、保险需求。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超670亿元,服务各类新型農业经营主体1万多户次,累计向76.74万户脱贫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82.3亿元;强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联合乡村振兴局试点免抵押免担保、利率低至3.75%的“富民贷”业务,为县域发展赋能;指导保险机构积极开发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持续推动“防贫保”扩大覆盖面,共计为7万户、52万脱贫人口提供224亿元防贫风险保障。

总体而言,在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各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下,广西在发展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3 广西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小微企业缺乏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企业融资方式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间接融资比重过高。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直接融资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中小微企业想要获得直接融资仍然存在不小的难度。直接融资发展缓慢,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微企业的管理者金融素质不高,对于直接融资方式不够熟悉,主动尝试的意愿不足;另一方面是对于广西的中小微企业来说,目前直接融资的门槛仍然比较高,企业未能达到要求。

第二,县级及以下政府部门对于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对本辖域的金融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充分使用,存在普惠金融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对发展普惠金融事业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认识不够。另外,基层干部的金融素养较低,不能很好地带动村民合理利用普惠金融产品发展生产、提振经济。

第三,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不足。目前,普惠金融产品的发展主要依靠财政贴息、税收减免和政策性担保等财政扶持政策,例如,上文提到的广西“桂惠”系列的各金融产品都是政府财政政策支持的产品。如何让金融机构在获得合理利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推进普惠金融产品,以此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普惠金融产品需要进一步创新。一是从服务对象来看,部分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需求未得到充分开发和满足。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就不能有缺漏。目前,普惠金融主要集中于为中小微企业助力,城镇低收入群体、农民、老年人、残疾人群体等弱势群体不应该被忽视,应该针对目前的普惠金融产品的目标市场进行查缺补漏。二是从产品形式来看,目前普惠金融产品以储蓄、小额贷款产品为主,其他金融产品如保险、期货等种类较少。此外,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科技企业等参与促进广西普惠金融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在普惠金融产品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方面存在缺陷,可以针对服务的行业与对象更灵活地进行设置与调整。四是普惠金融的商业模式比较传统,需要与时俱进,打造新的商业模式,找到新的发展增长点。

第五,普惠金融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较低。中小微企业、中低收入者、社会弱势群体和偏远贫困乡村人群等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这些对象往往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学习金融知识的主动性,对普惠金融产品不甚了解,很少主动前往金融机构寻求普惠金融服务,在接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且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容易被高利息、高回报等虚假宣传所欺骗。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偏低限制了普惠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第六,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较为缓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村金融机构配置不齐全、不完善,体现在农村金融机构以银行、信用社为主,且农村一般只有1~2家金融机构,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等基本上在农村未设置网点。部分银行采用建立村级普惠金融服务站的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但是存在设站缺乏全局规划、服务站点设置不合理等情况,且服务站点提供的服务简单,一般为代缴医保和小额取现等,同时,业务量较少,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收入微乎其微,甚至无法负担电费等成本。收入不足导致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网点的负责人缺乏维护网点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存在无法持续性提供服务的可能。二是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进度慢,很多县级政府没有针对本区域农村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整合,未建立相应的信用数据体系,即使部分县级政府已整合信用数据,也存在后期维护不当、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涉农信用数据不真实、不准确,难以为涉农贷款等业务提供信用支持服务。三是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民的金融排斥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和满意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推动广西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政府主导方面

第一,完善相关普惠金融政策。一是可以出台帮扶措施,积极推进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如发行股票、债券以及股权投资、风投等,降低对商业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的依赖度,同时,可倒逼商业银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发与转型。二是对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监督与考核,并限制乡村存款等金融资源的外流,从政策上确保乡村的储蓄存款资源主要为“三农”服务、为乡村振兴助力。三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当前,金融机构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利用金融新科技进行数字金融产品的创新,新的产品必然带来新的风险,监管机构也要提高监管水平,控制新型金融风险。

第二,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特别是优先利用政府的资源优势主导建立金融资源数据库,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数据体系、农村信用数据体系、弱势群体信用数据体系等普惠金融相关群体的信用数据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授信提供确实可靠的依据。二是加强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的覆盖率,实现互联网服务的提速降费,降低农村地区使用数字基础设施的成本;完善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支付体系,加强引导非现金支付方式,提高对非现金支付的信任度,使偏远山区的农户能够使用先进的支付方式从而提升支付体系的使用效率。

第三,地方政府要主导发展产业链金融,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一是认真分析地方资源优势,确定优先发展产业,与其他地方进行错位竞争并确保形成比较优势,打造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从而形成聚集效应,让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参与到产业链金融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构建产业链上中下游相互斜接的金融服务,利用产业链中的订单发放“订单贷”“经营贷”等小额信用贷款。二是完善财政贴息政策,联合相关部门、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推出更多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且符合财政贴息政策的贷款产品。三是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建立政府性质的融资担保体系和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在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中,一些符合要求但缺少抵押担保物的企业的大额贷款可由相应的信贷融资擔保公司提供担保。四是完善和执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全区农业保险快速发展,并推进利用“保险+期货”等模式保护产业投资者的利益,促进产业发展,降低金融风险。政府要做好政策的推广宣传工作,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积极利用金融资源促进产业链特别是农业优势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第四,政府要重视居民财经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工作。可由市级以上政府出台政策,由基层政府组织,鼓励金融机构、相关高等院校参与居民财经素养的培育工作。例如,由社区组织辖区内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参与金融财务基础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由县级相关部门组织乡村基层干部、乡村产业带头人等在乡村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员先进行培训,通过其财经素养的提高及感受普惠金融产品带来的好处起到宣传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让更多人积极了解学习金融知识,主动接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普惠金融风险,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2 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方面

第一,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应该合理布局金融服务网点。一是合理撤并原金融服务网点。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实施撤并营业网点、网点内减少人工服务增加自助服务及增加线上服务等措施来降低营业成本,这些措施对客户的金融素质、新科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这正是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所欠缺的。金融机构调整金融服务网点及服务形式的速度应该与客户的接受度相匹配,不能操之过急。二是合理布局新网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网点的设置,不能为了抢占市场盲目设置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应该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金融需求等因素科学设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可合理地使用移动金融服务工作站,在乡镇的圩日进行金融服务的宣传和教育、数字金融服务的演示及现场业务的办理等,这样既可以使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真正下沉基层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需求,增强金融服务的亲民性、便民性,还可以起到金融知识进万家的宣传作用。

第二,利用金融新科技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业务是各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蓝海,数字化转型一是可以有效降低普惠金融业务的成本,提高业务利润,增强普惠金融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二是可以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市场广度和深度;三是利用金融科技可以更好地开发适合弱势群体特别是偏远地区弱势群体的线上普惠金融产品,提高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及业务效率。普惠金融产品的设计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金融机构要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三农”、老年群体及其他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及特点进行研发,如普惠信贷产品的研发可针对弱势群体金融素养较低、缺少抵押担保、信贷期限需求多样化等特点设计操作简易、期限灵活的小额信用贷款;二是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为地方发展优势产业提供金融服务,设计与特定产业金融需求相匹配的产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三是针对业务下沉乡村的趋势,要提高乡村基层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充分融合当前的数字技术,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对普惠金融业务的动态持续监控,降低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5 结语

当前,政府要强化金融调控职能,金融业要牢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使命,大力发展和改进普惠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为完成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阮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视角下的普惠金融[J].福建金融,2022(3):70-74.

【2】陆岷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普惠金融生态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23(2):24-31.

【3】刘亦璇,卫香玉.数字普惠金融助力陕西省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J].山西农经,2023(1):180-182.

【4】陈世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探究——以贵州省为例[J].广东蚕业,2022,56(11):87-89.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