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目的论视角看日本动漫标题的汉译
2023-05-31袁清岚
袁清岚
【摘要】 动漫作为日本第三大产业,是我们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途径。日本动漫标题的汉译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试图从功能目的论的视角对日本动漫标题的翻译方法展开研究,以期寻求科学有效的翻译策略,实现动漫标题的宣传价值,促进两国良好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目的论;日本动漫标题;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4-012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4.039
一、引言
以“动漫王国”闻名的日本,动漫作品遍布全世界,动漫早已成为国家的第三大产业。在这个大环境下动漫既是日本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的独特窗口。现如今日本动漫在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壮大,也越来越受国内年轻人的欢迎。由动漫衍生出的周边产品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动漫标题的汉译已成为不可小觑的一种翻译文化。动漫标题是了解动漫内容和传达动漫精神的窗口,一般短小精悍,在用词上虽然抽象却又耐人寻味。标题如果起得巧妙可以吸引观众兴趣,将会有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动漫标题的作用在于观众在看到标题时能够引发联想,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以此来吸引观众。因此,动漫标题译名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作品在异国文化市场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出色的译名不仅能吸引观众对动漫的观看兴趣,也能提高译者的地位。
二、功能目的论
(一)目的论简述
功能派翻译理论首先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理论是由学者凯瑟琳娜·赖斯首先提出,然后由其学生汉斯·弗米尔创造了核心理论—目的论。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有目的性,是一种交际行为。单一的翻译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各类翻译活动的需求。目的论主张以译文的预期目的为首要考虑因素,在这个前提下译者可以脱离传统的翻译理念,以预期目的为主,在考虑译语语境的同时,根据目的去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提高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功能目的论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目的为中心,所有的翻译活动都围绕目的展开,而译者首先要以目的为前提去进行译作翻译策略的制定,而不是单纯依据“忠实”或“不忠实”的翻译理论进行翻译。在这个理论下译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翻译策略是否符合所译的作品,是否可以实现作品想要达成的目的。以往的翻译研究都是关注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目的论开始关注功能和社会文化,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二)翻译原则
在目的论视角下,所有的翻译行为需要遵循的第一法则是“目的性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也就是目的决定方法。“目的”指的是译文的跨文化交际目的。其中译者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译者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译文的交际目的去选择翻译策略,以期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目的论还有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其中连贯性法则就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保持语内连贯,这里语内连贯指的是文章需要保持通顺流畅,意义表达完整,不能缺字少句,保证上下文衔接自然。最重要的是能够被目标语人群所理解,从而发挥译文的交际目的。忠实性法则也就是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必须尊重原文,在实现交际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再现源语的内容和形式。尽量按照原文来翻译,不可创译或增加作者没有表达出来的意义。由上可以看出,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都需遵循目的性法则,目的性法则在首位。在翻译过程中一切以译文的交际目的为主,在此前提下进行翻译活动。若出现由于译文的交际目的需要背离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的情况,则以目的为首要考量对象。
三、目的论对动漫标题翻译的启示
由上可知目的论中最重要的就是目的法则。翻译目的论通过“从翻译的预期目的分析原文,确定符合译文语境的翻译策略,摒弃单纯追求译文与原文对等的传统翻译观”,采用多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动漫标题翻譯中音译、直译、增译、减译、改译等翻译策略的推陈出新,都在可功能派理论中找到蛛丝马迹。为了实现商业目的,需要综合考虑文本信息、审美价值、文化差异、观众反应等一系列的因素并将其统筹兼顾,在翻译中摆脱传统翻译理念的束缚,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翻译策略处理。严格追求传统的“忠诚”“等值”等翻译标准不可取,适应不同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才是变通之道。在翻译允许的范围内,在实现动漫的文化艺术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将动漫的商业价值发挥出来,这一点十分重要。因此,在汉译日本动漫标题时,需要在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文化背景,在尊重原有标题的同时,也要考虑目标语观众的语言使用能力和目标语观众的接受程度,不能忽视动漫标题的翻译带给观众的感化力,以吸引中国观众为目的进行翻译,灵活地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
四、目的论视角下的日本动漫片名的翻译策略
(一)音译
音译即发音相似的原语用目标语再现,只保留了语音的部分。音译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翻译方法,特别是在翻译人名时使用频繁。鲁迅在《热风·不懂的音译》中说道:“翻外国人的姓名用音译,原是一件极正当,极平常的事,倘不是毫无常识的人们,似乎绝不至于还会说废话”。近代以来特别是在外国人姓名需要翻译的情况下,大多都以音译为主。同样,在动漫标题的翻译中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作品多被音译。如《NANA》(娜娜)直接音译为娜娜,故事讲述了从性格到经历都完全不相同的两个女孩,小松奈奈和大崎娜娜两人相遇并命运交错的故事。这两个女孩的名字在日语发音中都叫NANA。于是直接音译过来,音译过来的也是合乎中国起名文化的女孩名,同时也保留了原标题的韵味。《ドラえもん》(哆啦A梦)讲述一个猫型机器人有四次元口袋帮助小学生大雄的日常搞笑动画。ドラえもん原意是铜锣卫门,这只机器猫十分喜欢吃铜锣烧,而“卫门”是日本江户时代十分常见的名字,作者很多作品的主角也经常使用这个名字。如果直接翻译成《铜锣卫门》的话中国观众读起来不朗朗上口,同时又很难想象作品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直接以主人公的名字音译为《哆啦A梦》,既点明了主题,又能吸引观众兴趣。《AKIRA》 (阿基拉)讲述未来的日本东京,军方一直在秘密进行的“阿基拉”项目导致巨大灾难的故事。其中导致巨大灾难的元凶名字也叫阿基拉,直接音译过来最大程度上保存了作品的原汁原味。使用音译法的还有《どろろ》(多罗罗)、《鉄腕アトム》(铁臂阿童木)等。
(二)直译
在遵守目的性原则的前提下遵守忠实性原则,尊重原文,保持原标题的内容和原标题的形式,将源语文化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目标语文化,保留原文所拥有的神韵,使目标语读者能够感受到源语读者所感受到的情趣,实现文化交际的跨国之旅。直译是最传统的翻译策略之一,虽然在翻译界中关于直译的批判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不得不说目标语与原语在功能上想要达到一致时,最有效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比如动漫《名探偵コナン》采用的就是直译法,直接翻译为《名侦探柯南》。故事讲述的是高中生工藤新一被黑衣组织的人灌下神秘药物后变小成为小学生,并以小学生侦探柯南为名调查各种案件并破案的故事。根据故事内容采用直译法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保存了原标题的内容和形式,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原标题所想表达的神韵。《鬼滅の刃》(鬼灭之刃)讲述的是家人被鬼怪残忍杀害的主人公炭治郎立志成为鬼杀队一员铲除恶鬼的故事。根据故事内容采用直译法,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观众作品想讲述的主要内容,且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标题的韵味。除此之外还有《鋼の錬金術師》(钢之炼金术师)、《金田一少年の事件簿》(金田一少年事件簿)、《テニスの王子様》(网球王子)等。
(三)增译
即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文化意义的形成取决于语境,由于共同经历的缺失,不同语言所处的语境不一样,在源语语境人群共同经历的文化意义到了目标语人群中自然是不同,为了适应目标语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增译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翻译方式。如《cat’s eye》(猫眼三姐妹)讲述的是专挑艺术作品进行盗窃的三姐妹,她们作案时总会留下带有猫眼三姐妹字样的卡片。原标题意思是“猫眼”,如果直接翻译过来的话会让中国很多观众不明所以,有时候也会影响作品的口碑与传播。于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加上“三姐妹”,便于观众理解剧情,告诉观众这部作品讲的是三位女孩的故事,并推动作品的传播速度。《SLAM DUNK》(灌篮高手)讲述的是不会打篮球的樱木花道为了追求热爱篮球的赤木晴子而加入校篮球队,与队友们一起精进篮球技术一同成长的故事。原意是“灌篮”,如果直接翻译成《灌篮》会使观众不能理解作品内容或者理解出现偏差,看标题会误以为作品是讲打篮球扣篮的技巧,而在增加了“高手”二字后标题内涵完全改变了,从关注灌篮转为关注灌篮的人,点名了作品主要想讲述的是热爱篮球的孩子们,既让观众理解了作品内容又点明了作品主题。《かぐや様は告らせたい~天才たちの恋愛頭脳戦~》(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讲述的是高中生学生会副会长四宫辉夜与学生会长白银御行都想让对方先告白的恋爱喜剧。原标题翻译是辉夜大小姐想被告白,并没有说想被谁告白。而翻译后的标题中增加了“我”,表明了作品实际上的主人公有两个,而不只是辉夜一人,同时既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又能使观众产生兴趣。使用此译法的还有《おくさまは女子高生》(我太太是高中生)、《ドラゴンボール》(七龙珠)等。
(四)省译
与增译法相对,省译法为了防止译文繁复累赘,删除不符合目标语语境或过于冗长的词,使译文简洁明了。在保证原文原本意思的条件下,适当削减原文信息,使其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提高译文的可读性。日本动漫中有很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标题,其中包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才能够被理解的文化意义,这些文化意义是没有共同经历的中国观众无法理解的。为了不干扰中国观众对作品的理解,省译法也时常会用到。如《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千与千寻)将“神隠し”省略,译为《千与千寻》。在日本文化中,“神隐”是指孩子们失踪后突然被发现的这种情况,被认为是天狗或隐神等超自然力量所致。“神隐”这个词很有日本文化的特征,但中文里没有对应的词语,直接翻译成“神隐”可能会让观众无法理解,这种情况下还是省略比较好。《美少女戦士セーラームーン》(美少女战士)讲述初中生月野兔得到神秘力量变身少女战士,与其他少女战士一起打败恶人保护公主的故事。这些少女在战斗时都会身着水手服,主角额头上有小月亮标记,于是主角还有一个名字叫水手月亮。如果直接翻译为《美少女战士水手月亮》未免标题有冗长之嫌,观众不易记住标题。同时又可能让观众不明所以,无法明确作品内容到底是什么。这里直接省译为《美少女战士》,作品内容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标题简洁,观众也容易记住。《打ち上げ花火、下から見るか?横から見るか?》(烟花)从原标题来看的意思是升起的烟花,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这种标题太长不容易被观众记住,还可能使观众心生迷茫,直接翻译成《烟花》既保留了原标题的内涵还简化了标题。使用省译法的还有《マーメイドメロディーぴちぴちピッチ》(人鱼的旋律)、《宇宙の騎士テッカマンブレード》(宇宙骑士)、《太陽の勇者ファイバード》(太阳勇者)等。
(五)改译
改译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翻译策略。翻译是一种文化移位,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可译的情况,这时候改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品可以通过改译,将形式上的不可译变成意义上的可译,与目标语读者达成共情。改译的核心是通过阐释,然后进行改造。将无法直译的部分根据译者对源语文化的理解巧妙地用目标语再现。将不能与目标语人群引起共鸣的部分删去,增加目标語群体能够理解的部分,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将异域文化从一种文化语境转移到另一种文化语境中,不仅仅是文字的直接转换,更是相互协调相互交融的过程。有些动漫标题若是按直译的方法去翻译,将会使标题失去它原本的作用,动漫无法通过标题向目标语观众传达文化内涵,观众也无法从标题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含意。因此通过改写可以将源语文化更好地融入目标语文化中,将标题的作用发挥出来。《ONE PIECE》(航海王)讲述的是想成为海贼王的少年路飞出海,在旅途中不断结识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寻找宝藏的故事。原标题的原译是“一片”,在剧中指的是宝藏,如果直接翻译成“一片”,会让观众觉得莫名其妙,从而也会缺少观看兴趣,不利于作品传播。根据故事的内容将原标题翻译为《航海王》,可以使观众从标题上就能理解作品的内容,并提升观众好奇心,从而吸引观众观看。《NARUTO》(火影忍者)讲述的是被众人讨厌的下忍漩涡鸣人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同,目标成为火影的故事。原标题意思是“鸣人”,如果直接翻译为“鸣人”,那么标题的作用就不能体现出来,没有吸引力。翻译为《火影忍者》能够让观众从标题上就了解作品内容并吸引观众观看兴趣。《Chobits》(人形电脑天使心)讲述的是在拥有人形外表的电脑已被普及的世界里,一位隐藏着秘密的电脑少女与一位普通青年之间的恋爱物语。原标题在日语文化中有“小”的意思,即小东西。如果直接翻译为“小东西”的话太不文雅,而且会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根据作品内容翻译为《人形电脑天使心》,不仅展现了作品所讲的内容而且十分有吸引力。使用改译法的还有《fate /stay night》(命运守护夜)、《スキップビート!》(下一站天后)、《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交响情人梦)等。
五、结语
总而言之,动漫作品想要实现其价值,观众的欣赏是必不可少的。要获得观众的欣赏,首先必须确定有吸引力的标题。因此,动漫标题的翻译活动是一项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翻译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音译、直译、增译、减译和改译等,这些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要想译出有吸引力的标题,需要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根据原标题所想要表达的目的,在众多翻译策略中选择与其相应的策略,使动漫标题在目标语语境中也能够体现出原作的意图,并再现原标题在原语语境中展现的效果,实现标题所预期的功能和目的,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进而深化异国与本国良好的文化交融。
参考文献:
[1]刘樱.目的论视域下的日本影视片名汉译研究[J].文化学刊,2020,(08):186-188.
[2]陈亦炘.异国动漫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分析[J].海外英语,2018,(07):127-128.
[3]胡奇军,江青辉,王东平.英语新闻标题在功能目的论视域下的翻译策略[J].科技视界,2017,(01):140.
[4]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03):48-50.
[5]刘琴.功能目的论对于不同文本类型的翻译解读[J].海外英语,2021,(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