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研究分析
2023-05-31高丽
高 丽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
一、审计服务与审计人才需求偏好现状分析
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从财政审计扩展到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金融审计、民生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涉农审计和涉外审计等领域,涉及的审计范围更宽、更广[1]。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自身,促进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强化企业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的制度设计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实现增加企业价值的发展目标。社会审计服务于投资者及相关利益者,规范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制度的完善,对经济的发展起关键作用。我国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审计体系,服务于国家、社会、企业等各领域,充分发挥着审计的职能,为保障经济良好运行、企业合规经营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等技术的研发与投入使用,对财务与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2]。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审计人才不但要具备充分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流通能力、合作能力,还要具备协调与应变、创新、资源利用、自我学习与提升等综合能力;此外,还要求审计人才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方法高效完成审计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现实结果与需求。
二、审计高等教育层级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发展科学文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与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科教评价网的数据统计结果,近5 年开设审计专业的院校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2018—2022 年开设审计专业的院校统计 (单位:所)
通过表1 可知,近5 年开设审计专业的专科院校数量在逐年下降。全国本科院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是主要培养层次,体现审计人才的供给趋势。我国由2012 年的首批16 所院校到2021 年的41 所院校开设审计硕士专业,审计高级人才的培养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审计专业随着社会对审计人才需求的增加与对审计人才的重视,审计人才的培养层次在逐步提升,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深理论、高技能、强专业的高知人才。现阶段我国形成了以专科人才培养为基础,本科人才培养为主体,硕士人才培养为方向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三、审计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本文利用Python 技术随机抓取国内主要招聘网站信息,随机收集了2022 年第三季度审计岗位的8 205 条招聘信息作为研究样本,对审计人才的社会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审计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3]。
(一)审计高等教育学科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分析
通过对招聘数据分析整理,现阶段财务审计岗位需求5 632 岗,约占总样本量的68.6%,是现阶段的主体需求;税务审计、破产审计、金融审计、信息系统(IT)审计、预算审计等其他专项审计岗位与内部审计岗位共需2 426岗,约占总样本量的30%。通过对比发现,虽然财务审计人才的需求占主体地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复杂化、综合化,内部审计及专项审计的岗位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目前大多数高校审计专业培养方向偏好财务审计为基础的专业培养,采取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学科定位与知识结构搭建较合理,可以满足财务审计的社会需求。但内审与专审的需求在逐渐凸显,其知识结构复杂综合,除需具备管理类知识外,还需具备工学类、财政学类、环境学类、专业法学类等相关知识。如何加强内审与专审人才知识能力水平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审计高等教育精准学科定位与学科设置,合理搭建知识结构。
(二)审计高等教育人才层级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分析
通过对招聘数据分析整理,社会对专科层次人才需求数量4 068 岗,约占总样本量的50%;社会对本科层次的人才需求数量6 812 岗,约占总样本量的83%;社会对硕士层次的人才需求数量241 岗,约占总样本量的3%,分析发现,社会对审计人才层次的需求仍以本科为主体需求。根据中国科教网的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开设审计专业的本科院校占主体地位,结合社会对审计人才需求分析,本科层级人才的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较高,这充分说明审计行业也在不断提升人才综合素质需求。
在分析学历层次的基础上,再分析对人才工作经验层次的需求,对经验不限的有1 789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21.8%,要求经验在1 年以内的有356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4.3%,要求经验在1—3 年的有2 703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32.9%,要求经验在3—5 年的有2 523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30.7%,要求经验5—10 年的有1 300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15.8%,要求经验10 年以上的有144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1.8%;综上可以看出,审计经验的社会需求较高,高校在注重提升学历层次培养的同时,如何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现阶段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三)审计高等教育人才知识能力与职业能力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分析
通过对招聘数据分析整理,现阶段社会对具备会计、审计等知识能力的人才需求5 467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66.6%;对精通财税、法规等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能力的人才需求2 482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30.2%;对熟悉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等职业能力的人才需求2 519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30.7%;对具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等职业能力的人才需求962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11.7%;对具备独立编制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职业能力的人才需求2 276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27.7%;对熟悉运用办公软件、熟悉使用数据库与数据分析工具等职业能力的人才需求1 624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19.8%;另外,对具备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需求2 722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33.2%。
综上可知,现阶段社会对审计人员专业与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占主导地位;对具备流程、风险与内控管理等管理能力的需求量较大;对软件操作能力与职业资格的要求较高,这给审计高等教育的审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即在审计高教过程中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管理能力、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审计高等教育人才综合素养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分析
通过对招聘数据分析整理可得,我国现阶段要求具备沟通谈判、职业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的人才5 291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64.5%;要求具备组织协调和承压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职业道德的人才5 378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65.5%;要求具备逻辑思维、推理与归纳能力、问题识别及解决能力的人才2 511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30.6%;要求具备表达与写作能力、学习创新与改进能力的人才1 324 条,约占总样本量的16.1%。
现阶段社会对审计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不但需具备良好的专业与职业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解决与分析、敬业与协作、学习与成长等能力,审计高等教育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是需要深入探讨的。
四、社会需求导向下的审计高等教育发展路径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精准学科定位与课程设置
首先,学科体系建设与社会需求要精准定位。我国现阶段要改变现有的学科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分学科、分层次进行审计学科设置,创建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审计特有学科体系。其次,精准定位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审计专业特性,以审计专业课程为核心,加大政治学、社会学、沟通学、理学、工学等课程的设置,合理设置知识结构[4]。现阶段社会经济、金融与技术环境下,复合型审计人才的需求是必然的,对人才的胜任能力要求更高,胜任能力包括政治能力、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国际化能力等等,审计课程设置中需要重视胜任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最后,审计高等教育需要持续完善审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持续强化审计人员信息化、数字化等技能储备的培养,持续提升审计人才沟通、协作、创新等能力素养的培养。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培养
在精准学科定位的基础上,现阶段必须抓实审计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好理论知识培育,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持续推动高校与企业的教学联盟、实习基地的共建合作,邀请企业导师走入课堂,传递审计实践经验与社会需求信息,推动审计专业人才教育与行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同时,持续推动高校与事务所的教产结合,拓展审计专业实习的渠道,开展多方位战略合作,通过高校与企业、事务所的共建模式的深入合作,不断探索专、本、硕等各阶段学历教育的有机衔接,畅通审计人才能力素质持续提升的渠道,不断提高审计人才的胜任能力。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多元化审计人才教育体系
我国现阶段需持续推进审计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提供移动化、自主化教育支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审计高等教育理念由规模化向个性化转变,切实提升审计高等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推动审计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适时引入多方参与的教育机制,切实增加审计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审计人才[5]。
(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抓师资素养建设
首先,深抓师资培训机制建设,现阶段要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协会与国家会计学院教育平台,参照其培训能力、培训资源、培训方式,建立健全内部培训制度与内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建立符合高等教育需求的梯次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实务经验,以更好地传授知识。其次,高校内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通过构建交流平台、教师培训、交流与合作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分层培养审计人才
首先,加大专科层次审计人才的培养。审计的社会实践需求表明社会对专科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国家应鼓励有资质的高职院校开设大数据与审计专业,为社会培养实践性强的审计基层人才。其次,扎实本科层次审计人才的培养。本科人才是社会需求的主体,扎实推进审计人才理论知识体系的建设,注重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中层人才。最后,深化硕士审计人才的培养,为审计前沿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提供高层人才,以推动审计专业与审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满足社会对不同审计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