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心理为引

2023-05-31陈超刘燕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准备级新生入学

陈超 刘燕

摘要:一年级新生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其不仅需要面对崭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还需要学会与人为善,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从家长和学生两个角度加以深度思考,并对其做好相应的心理辅导,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环境,体验更加充实的小学生活,为其后续美好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心理准备一年级新生

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所要承担的教育任务较为繁重。为此,教师需要加以多角度的思考,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充分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进行思考,制定更为完善的心理辅导计划。

一、小学生做好入学心理准备的意义

(一)培育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心理

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心理准备,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心灵互动;另一方面则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使学生即便没有教师的硬性要求,也会积极自主地融入学习生活中。良好的入学心理准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未来校园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色彩性,其对学生的心理帮助是无法忽略的,能够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入学期待,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体验,迎接崭新的起点。

(二)强化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

小学生相较于幼儿的一大优势就是小学生具备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让其可以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分清各种事情的主次关系,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逐步强化时间观念,也能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珍惜时间。

(三)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步入一年级以后,除了改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还需要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地保持乐观态度、良好兴趣和健康意识。良好的入学心理准备工作可以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成长和发展。

二、教师帮助小学生做好入学心理准备面临的挑战

(一)家长方面

1.对入学心理准备的认识不足

大部分家长认为入学心理准备等同于知识准备,没有意识到心理准备是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有些家长自身存在严重的焦虑心理,认为只要具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孩子就能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占据优势,因此,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类超前班和学前班,提前让孩子学习一年级知识。然而这一系列行为,严重违背了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例如厌学心理、专注度差等,甚至还会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得学生很难融入一年级正常的学习中。另外,由于家長错误的入学心理准备,孩子对小学生活、班级生活与同伴生活会出现害怕等负面情绪,担心小学教师会严厉批评自己、大量作业无法完成以及考试不及格等,此类消极的感知最终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2.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多数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包办的,自己将孩子送进学校后就可以完全“放手”。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就会归因于学校。这种错误的教育心理从本质上割裂了家校的关系。家校协同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家长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全程参与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撑。做好新生入学准备要求教师寻求家长的协助,从细节、行为等方面充分了解新生情况,和家长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然而,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给入学心理准备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极易造成学生成长教育的脱节。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对入学心理准备没有清晰的认识

经过大班的学习,幼儿对今后的小学生活充满了期待,知道物质准备、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的必要性。相对于能力准备和物质准备而言,其对心理准备的认识较为模糊,如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和同学老师交流、主动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上课专心听讲等,对于这些一年级新生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在刚入学时经常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自身融入班集体。

2.对小学教师存在畏惧心理

部分学生对小学教师非常畏惧,在其看来,小学教师会经常处罚不听话的学生,平时不会和学生玩,和温柔的幼儿园教师有明显区别。这种心理误区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发紧张的师生关系。另外,还有学生认为,很多科任教师只是负责上课,并不关心自己。新生存在这样的心理误区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给教师对学生进行入学心理准备提出了严格要求。

三、教师帮助小学生做好入学心理准备的途径与方法

(一)家长指导方面

1.亲子互动,转变家校协同理念

转变家校协同理念是建立科学的家校协同育人体系的必要前提,也是开展关系嵌入性实践的应有之义。因此,教师在入学心理准备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创设亲子互动项目,引导家长结合孩子兴趣、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

以亲子阅读为例,在这项交互式活动中,父母的参与陪伴会使孩子的阅读专注度更高,对于培养其分析、观察与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好斗的公鸡》的绘本阅读为例,家长应引导孩子观察插图的细节,并利用情景演绎的方式带领孩子阅读文字,鼓励引导孩子思考什么才叫美,让孩子明白热心帮助他人是一种优秀品质。

2.家校联系,有效拉近师生距离

刚刚入学的学生在许多方面都存在陌生感,此种陌生感不仅体现在环境上和周边同学身上,也体现在教师身上。因此教师不妨从家长心理工作着手,以家长心理工作的成功带动家庭教育的成功,以家庭教育的成功拉近师生心灵间的距离。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家长空余时间的交界

针对性地展开家访工作,了解学生此前在幼儿园期间的学习状况以及在家的生活情况,同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这种彼此间的信息交换,既能加深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又能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形成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信任。

3.科学辅助,帮助家长合理指导

家长是执行入学心理准备工作的重要力量,因为家长与学生的日常接触更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更加深刻。所以,充分发动家长的力量是教师需要重点完成的工作。

比如,认真倾听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同时也是核心支撑,倾听的对象既有老师也有自己的同学。但是许多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并未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会给小学阶段的学习带来负面冲击。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家长积极地利用睡前故事培养孩子認真倾听的习惯。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家长在为孩子讲述故事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而后让孩子带着问题倾听,在听完故事后要求孩子回答此前的问题。通过此种方式,孩子可以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明白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必要性。

(二)学生教育方面

1.前期测评,清晰定位心理特征

前期测评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完成具体事项。一年级学生无论是在自主判断还是在信息辨别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教师依托自己的认识展开测评非常关键。

教师在进行实际评测的时候,可以从如下视角切入:

①学生在平常是否爱发脾气?

②学生是否存在乱动、乱坐、坐立不安的情况?

③学生是否经常顶撞老师?

④学生是否存在与其他同学完全不同的特殊表现?

⑤学生是否经常受到负面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出现痛苦或流泪等表现?

⑥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否良好?

⑦学生在做事的时候是否存在犹豫不决或选择困难的情况?

⑧学生是否对上学充满负面情绪,包括悲伤、愤怒等?

每个问题都设置三个选项,即“没有”“有时候”和“经常”,通过测评结果的判定,迅速找到问题的来源:确定为心理问题则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指引,确定为能力问题则需要更好地给予学生学科指导,确定为态度问题则需要积极地和家长进行合作……

2.巧妙指引,科学促进习惯过渡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时刻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寻找适合的契机对其实施巧妙的教学指导,同时舒缓其负面的情绪,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环境。

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述一些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询问其与幼儿园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激励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自信心,意识到小学领域知识是以往学习内容的延伸,消除学生对各种新知识的陌生感,引导其与以往的学习内容做好衔接。

3.方法衔接,精准舒缓学生压力

许多学生在步入小学以后,面临的压力几乎成倍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身边的环境陌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自己所不认识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未来学习生活的认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做好方法衔接的工作,借助幼儿园经常开展的游戏活动或者开放性交流深化学生对当前学习生活的认识,减少不确定性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展开“采访高年级”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寻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答案,如:“哥哥姐姐,你们在小学后有没有接触过种植、绘画等活动?”“能不能在教室里或者在操场上玩自己想玩的游戏?”“大哥哥,我们以后可以带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来学校吗?”这些问题都由高年级学生提供解答,让一年级新生明白即便是进入小学,仍然有很多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室内游戏和户外游戏,仍然可以带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来学校,甚至还能体验到更多幼儿园中从未接触的游戏。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可以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存在的负面情绪将会逐渐得到缓解。

4.强化德育评价,陪伴学生成长

小学入学心理准备工作的实施需要全面多维评价作为支撑,“双减”政策下,应围绕课程内容所体现的德育元素并结合学科素养展开评价。以《奥运精神》为例,教师可以从为国争光、国家荣誉等维度塑造学生价值观,具体需要将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整合,例如能力评价和知识评价,以及课后评价与课堂评价,从而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与创造力,因势利导,让学生能够通过各项评价查漏补缺、各个击破,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知识评价通常是借助随堂监测来完成,和常规的测验有所区别。随堂监测的知识聚焦性更加显著,以便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比之下,能力评价更多监测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设置课外微任务,每次课前由当值的学生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想法,并予以奖励。这样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面对一年级新生的时候除了需要不断精进自身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该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强化时间观念,合理利用时间提升学习能力,切实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教师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在入学后能够真正放下心理负担,强化学生心理,完善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牛润婷.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22.

[2]杨柳.小学新生入学适应与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初探[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1(04):14-16.

[3]陆秀祝.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4]郭德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课程,2021(05):210.

[5]常琦.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现状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心理准备级新生入学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小学班主任与一年级新生沟通的策略
浅谈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入学面试
神回复
二宝妈坐月子 要有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