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夫克拉夫特小说中克苏鲁原型

2023-05-31仲华华

今古文创 2023年12期
关键词:恐惧

【摘要】美国恐怖文学与幻想文学代表作家H·P·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克苏鲁形象丰富,为人熟知。克苏鲁大致有类人类、章鱼、恶龙三部分形象,从神话原型分析它,可知它是欲望、生殖崇拜、自然畏惧的多重复合,是洛氏“宇宙恐怖观”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Cthulhu形象,一窥洛氏的去人类中心化思想和宇宙冷漠主义。

【关键词】克苏鲁;洛夫克拉夫特;恐惧;宇宙恐怖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12-005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2.016

随着网络发展和多种文学形态的产生,现代中国社会对于恐怖文学与幻想文学接受度越来越高,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逐渐兴起,并借此产生了大量二次创作的文学作品、电影或游戏等,现存“克苏鲁神话”二次创作作品来自欧美亚非各个地区,可以说在整个世界都具有极大影响力,而自从“克苏鲁神话”传入中国,日渐兴盛,更在近十年成為多种传播媒体的宠儿。

H·P·洛夫克拉夫特(H·P·Lovecraft,1890-1937),美国现代恐怖文学与幻想文学代表性作家,是西方恐怖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著名作家,与埃德加·爱伦·坡、安布鲁斯·布尔斯并称为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因其个人敏感、阴郁性格,以及复杂心理和身世经历,他的作品常常充满暗黑、恐怖、怪异等描写,再加上他喜爱运用多定语和修饰语的长句,文章晦涩难懂。但洛氏自创了一个现当代“克苏鲁神话”体系,并且将其与科幻结合,想象独特丰富,充满“冷漠宇宙”哲学观,有独特的魅力。他的作品也影响了后来的很多作家。美国著名恐怖小说作家斯蒂芬·金对他评价甚高,称他为“二十世纪古典恐怖小说最伟大作家” ①。

“克苏鲁神话”是什么?关于这点,洛式的小说中并没有详细地对其进行说明。1933年,洛夫克拉夫特还活着的时候也只是将基础性构想阐释给好友詹姆斯·F·摩顿过,小说中并不成系统,各个元素也呈散乱式分布,“克苏鲁神话”是后人所提炼出来的。人们发现洛式作品中的设定充满恐怖和狂野,可以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并触及了人类精神中难以形容的未知的恐惧,便用一个文化符号对其进行概括,那就是“克苏鲁神话”。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克苏鲁神话的研究并未像其他恐怖幻想小说研究那般关注,国内相关著作、文献和论文屈指可数。本文试图对洛式小说中著名的克苏鲁形象进行原型批评,为了解洛式神话特色和思想提供更多的资料。

一、克苏鲁简介

洛氏小说国内译本当中,对克苏鲁进行较为详细介绍的有《克苏鲁的呼唤》,包括《陶像中的恐怖》《莱戈拉斯巡宫的故事》和《来自大海的疯狂》三篇。对克苏鲁描写的还有《敦威治恐怖事件》《黑暗中的低语》《疯狂山脉》等篇。

在《陶像中的恐怖》一文中,洛氏对“克苏鲁”名称的来源有明确而详细的介绍。“脚下深不可测的地方传来很难算是声音的声音,那是一种混沌的感觉,只有靠想象才能将它转化为声音,他在其中勉强捕捉到了一些几乎不可能发音的杂乱的字母‘Cthulhu fhtagn(克苏鲁——弗坦)。” ②小说中频繁出现克苏鲁的声音,却不见其人。因此对于这种未知的生物,人们称呼它为“Cthulhu”,国内音译为“克苏鲁”。

据洛氏1934年7月23日给Duane w·rimel的信中所说,他创造这个名称是为了说明“人类不可能掌握这种语言的发音”,他旨在陌生化克苏鲁形象,为主题——未知的恐惧服务。

在《陶像的恐怖》中有介绍克苏鲁的外形和基本情况。原文写道:“它似乎是某种怪物,也可能是符号化表现的怪物,那个形象只有病态的想象力才能构思出来。”③洛氏小说中的各个设定,外形都奇特怪异,让人乍一看惊恐万分。而克苏鲁的外形让人感觉看见了“章鱼、恶龙和扭曲的人类” ④,并且它“头颅质地柔软、遍覆触须,底下的躯体奇形怪状,覆盖着鳞片,长有发育不全的翅膀。最让人感到惊愕和恐怖的是它的整体轮廓。这个形象的背后能隐约看见蛮石堆砌的建筑物。” ⑤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明确克苏鲁的原型是章鱼、恶龙和扭曲的人类。

洛氏将多种要素集合在克苏鲁身上,从而创造了这样一个伟大的邪神。那么,克苏鲁为何这样设计?克苏鲁的原型又有什么内涵?

二、原型批判

在具体分析扭曲的人类外形原形前,先了解一下洛氏的“宇宙恐怖观”。洛氏利用超自然的奇特生物、未知和黑暗的环境、混淆难辨的事物发展情况和无限或无形事物,制造出强烈的刺激感,让人产生极高的恐惧反应。这些超自然的强大生物有来自宇宙、古早地球,他们被人们所知,却理解不了该生物的特性。

洛氏经常采用这种叙事结构表达他的“宇宙恐怖观”:主人公先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事件——展开奇特事物和事情阐述——主人公在疑惑的心态下探索——发现自身或人类的渺小、无知,很难按照之前的认知生活,最终疯魔或死亡。简而概之,洛氏的“宇宙恐怖观”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延伸,从人类世界延伸到宇宙之中,认为宇宙是机械的,无目的的,漠不关心的。并且在他看来,人类是有限的,宇宙是无限的,有限的人类怎么也无法理解这个宇宙,而人类去探索这个宇宙,最终只会导致疯魔或死亡。

洛氏的“宇宙恐怖观”是一种十分超前的去人类中心化思想,当时并不被人理解,但是放在现在,却具很大前瞻性。宇宙冷漠主义是洛氏恐怖的核心和灵魂,克苏鲁这一形象就是洛氏“宇宙恐怖观”的象征。

(一)扭曲的人类外形:洛氏“宇宙恐怖观”的体现

扭曲的人类血肉集合体,这是洛氏克苏鲁神话中对于“神”一般都有的描写。这样的外形是人类熟知却又陌生的,让人类本能感到不舒服和恐惧,而洛氏又赋予未知的克苏鲁强大能力和破坏力,从而强化人类对它的害怕和恐惧感,给人带来无限沉思。再将其和洛氏的“宇宙恐怖观”结合,可以得知克苏鲁这一形象具深层次的内涵:人类只是所有时光和空间中最渺小的存在,人性善恶是临时性的存在,人类视角具有很大局限性。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世界是未知的,宇宙是无情的。现今道德体系不足以批判克苏鲁,哪怕克苏鲁通过梦境杀害人类,人类也不可能对这种强大的生物进行道德批判,因为它对人类漠不关心,并无恶意,只是人类无法理解它的行为。人类对它的追求和探索,受它影响产生的诸多反面情感和事物,也是人类本身的问题。

洛夫克拉夫特通过塑造克苏鲁这一形象深刻又鲜明地表达对人文主义的反讽和批判,在20世纪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抹奇诡的印迹。

(二)章鱼:欲望、自然畏惧、生殖崇拜的三重复合

洛夫克拉夫特并没有对克苏鲁形象进行整体详细描述,而是散落在《克苏鲁的呼唤》各个短篇中。《陶像的恐怖》中指出克苏鲁头部质地柔软,无数触须从它的脸部蔓延出来。《来自大海的疯狂》:“它拖着庞大的身躯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内,凝胶状的绿色身躯挤出黑色巨门。” ⑥同样是这篇短篇小说中,洛夫克拉夫特还提到克苏鲁是一种“章鱼头龙身怪物” ⑦。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克苏鲁肥胖丑陋,是个像章鱼的绿色怪物。

章鱼,在欧洲和亚非等国家中都有相关的神话传说。北欧神话中存在一种深海怪物克拉肯(kraken),人们通常称它为“北海巨妖”,它外形可怖,似一只巨大的乌贼或章鱼,让人视之畏惧。并且在传说中,克拉肯重达三百多吨,可翻天覆地,轻松摧毁坚硬物品。幸运的是,它一般呆在海里,偶尔才会露出水面,此时它常常会攻击路过的船舰和人群。

希腊神话里也存在半人半章鱼的怪物,即斯库拉(schlla),它是典型的海中霸主形象。

在欧洲国家的绘画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章鱼通常都是一种恐怖的怪物,它對于人类的态度是轻视,对待人类通常也是施暴,这本身就反射出当时欧洲大众对大自然和世界的恐惧感。这些神秘的软体动物神秘、危险,是海底的巨人,哪怕经常呆在海底也有足以推翻人类世界的能力,让人类感到恐惧和自身的渺小无能。

在亚非国家,有关章鱼的神话传说也流传甚广,日本是发源地。日本《浮世绘》中的《海女与蛸》记载了一则这样的故事——龙王偷走了日本从大唐迎来的珍宝,日本大臣中臣镰足自告奋勇去夺回珍宝,于是他引诱海女玉取姬,二人生下一子。中臣镰足设计,使海女为了自己的孩子冒险潜入深海夺回珍宝。海女最后将珍宝送出水面的场景,称为“玉取姬下海夺宝”图。后经过演变加工,“玉取姬下海夺宝”图中的龙王和鱼虾蟹将变成了章鱼,与美貌女子(通常是裸体女子)缠在一起。日本是一个近海国家,他们对神秘未知的章鱼本身就怀有恐惧,而经过江户时代浮世绘这种新兴市民艺术形式的流行,章鱼又与性欲和生殖崇拜结合在一起。

日本明治维新后,东西方交流日盛,奥地利、法国、荷兰等国家都受日本章鱼生殖崇拜影响。同时代的弗洛伊德,同样将章鱼的触手视为生殖器的象征。从脸部衍生出的无数触须,似阴道结构的外形,这本身就具备高度的象征意味,具有很明显的弗洛伊德式生殖器崇拜。

斯蒂芬·金曾指出,洛氏的许多著名文章都可以解释成“关于性和其他东西”,例如模仿·弗洛伊德术语般讲述的性实体,阴道造物克苏鲁。

(三)恶龙:传统形象的继承和改写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文学作品都假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情感。在西方,龙是一种邪恶、充满攻击性的残暴的存在,不同于中国保护神的象征。《约伯记》中记载了一种海怪利维坦(Leviathan),它全身布满鳞甲,密不可透,身材高大,并且实力极高,人类难以抗衡。他是混沌之龙,是耶和华创造出来的巨大怪物,只有杀掉它,那时一切混沌才可归为有序。利维坦的形象是危险、混乱不安,并且它是多变的,外形不是固定的。

与克苏鲁外形对比之后会发现,克苏鲁的形象和利维坦很明显具有多方面的共同点:同样是“覆盖鳞片的身躯”和“有着橡胶的质感” ⑧;克鲁斯苏醒之后,世界会陷入混乱直至倾覆,而《以赛亚书》中的利维坦也是混乱不安,可以扰乱整个世界秩序的形象;最后,克苏鲁形象具多变性,大概《以赛亚书》也是来源之一,洛氏通过克苏鲁能力的具象化外形,表现克苏鲁的非接触性思想沟通能力,从而增加它的神秘感,为洛氏“宇宙恐怖观”服务。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西方学术作品中的龙是可以被人砍杀的,但是克苏鲁是无法战胜的,并且人类反而不停被异化,服从于克苏鲁。在《印斯茅斯小镇的阴霾》中,洛氏写道:“深潜者永远不可能被摧毁,就连早被遗忘的古老者的第三纪魔法也只是偶尔能镇压它们。它们目前在休养生息,但迟早有一天,只要它们没有丧失记忆,就会再次浮出水面,获取伟大的克苏鲁渴求的祭品。” ⑨洛氏将克苏鲁塑造成了一个伟大又超能的生物,又通过内化、神秘化其形象,增加人们对未知的恐惧,最终表达人类渺小这一主题⑩。

三、结语

克苏鲁是洛夫克拉夫特笔下十分出众的一个邪神,他似恶龙,似章鱼,又似人类,形象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和希伯来神话等,有欲望、生殖崇拜、自然畏惧等多重复合原型,洛氏利用多样原型塑造出克苏鲁,为他的“宇宙恐怖观”服务。因为克苏鲁形象的丰富性和象征性,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化和对宇宙的探索增多,克苏鲁和洛氏小说也就随着宇宙恐惧一同回归了。

注释:

①H·P·Lovecraft著,熊瑶译:《克苏鲁神话Ⅱ》,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封面页。

②H·P·Lovecraft著,姚向辉译:《克苏鲁神话》,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8页。

③H·P·Lovecraft著,姚向辉译:《克苏鲁神话》,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5页。

④H·P·Lovecraft著,姚向辉译:《克苏鲁神话》,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6页。

⑤H·P·Lovecraft著,姚向辉译:《克苏鲁神话》,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6页。

⑥H·P·Lovecraft著,姚向辉译:《克苏鲁神话》,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0页。

⑦H·P·Lovecraft著,姚向辉译:《克苏鲁神话》,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39页。

⑧H·P·Lovecraft著,姚向辉译:《克苏鲁神话》,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4页。

⑨H·P·Lovecraft著,姚向辉译:《克苏鲁神话Ⅱ》,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41页。

⑩王宇翔:《扭曲的崇高感:洛夫克拉夫特作品中的宇宙恐怖》,《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福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郝振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朱伟之.古希伯来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H·P·Lovecraft.克苏鲁神话[M].姚向辉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

[4]H·P·Lovecraft.克苏鲁神话Ⅱ[M].姚向辉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

[5]H·P·Lovecraft.克苏鲁神话Ⅲ[M].姚向辉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

[6]H·P·Lovecraft.克苏鲁神话Ⅱ[M].熊瑶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7]古斯塔夫·施瓦布.古希腊神话与传说[M].高中甫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

[8]张方.洛氏“克苏鲁神话”人物形象析论[J].大众文艺,2019,(13).

[9]孔潇逸.恐怖文学体系“克苏鲁神话”初探[J].枣庄学院学报,2018,(6).

[10] 王宇翔.扭曲的崇高感:洛夫克拉夫特作品中的宇宙恐怖[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1).

[11] 田中贡太郎.日本民间故事:浮世绘[M].潘郁灵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

仲华华,女,汉族,江西赣州人,西安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恐惧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创作帮我忘记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
催产素有助消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