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力量

2023-05-31柳文茂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家庭教育

柳文茂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但部分家长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同频共振,导致育人工作成效不大。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奠基作用,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要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功能,助力家校协同育人。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科学育人观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6-002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除了学校在办学中存在着“太短视太功利”的做法之外,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加重学生负担的现象,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和“双减”政策的先后出台,校内外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中小学生的负担有所减轻,但仍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从根本上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改变某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功利性做法。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实现横向协同,形成育人合力,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

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儿童在与家长相处、师生交往、学业压力等方面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是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也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氛围、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等都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儿童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实践证明,儿童在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更易形成开朗、自信、热情等性格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尊重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儿童的自理自立能力,家长每天都在示范、传递信息给儿童,因此,家长要发挥榜样作用,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二是学校因素。学校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校风班风、教师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深远影响。三是儿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影响。儿童自出生伊始,就会在社会的作用下逐渐成长,开始了其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环境是家庭、学校以外的其他外部社会条件,如社会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社会舆论、社会传媒等,这些对儿童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不经意间渗透到儿童心里,影响儿童的思想和行为。

二、家庭教育的作用无可替代

儿童自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从家庭出发一步一步走向社会的。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奠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这段话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家庭是人生的最初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特别是在18岁之前,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他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发生在对话中、示范中,无论是有意和无意、自觉和不自觉,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重视家庭建设,培育良好家风。“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涉及到了家风。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家风具有上辈的传承性和几代人的延续发展性。家风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家风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家风在立德树人中实际上是一种强大的、无言的教育方式,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灵,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是重视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讲,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更侧重于如何做人的教育。因此,家长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家长要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每个儿童都有其特有的天赋与潜能,对每个儿童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合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一是家长要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生态位理论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一个生态位只能有一个物种,如果同一生态位出现两个物种,则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生态位,科学分析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潜在资质及缺点不足,因材施教,量才培养。二是家长要全面了解儿童的优势智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承认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存在7~9种智能。每个人必然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所以,家长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分析,尽可能开发儿童的多种智能,帮助儿童发现适合自身智能特点的兴趣爱好,并发展优势智能,扬长避短。三是家长不能替代儿童。在父母的心中,孩子永远长不大,多数家长往往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人生,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长此以往,父母替代儿童的后果就是儿童逐渐失去兴趣,缺乏自信心。家长要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空间,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这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四、建立家校协同横向衔接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强调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儿童受益终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有机的教育整体,家校之间要密切合作,协同共育,真正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在家校协同育人中发挥着奠基作用,因此,要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功能,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推进家校协同育人。一是要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的功能无可替代,家长的言行深刻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家长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幸福感,以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此外,家长要把握亲子游戏、亲子谈话等契机,让儿童在亲子游戏、亲子沟通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与生活的乐趣,培养儿童的情商。二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家庭中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陪伴儿童,家长要学会倾听,为孩子答疑解惑,传递解决的良策。比如,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自己单独在一个房间写作业而家长却在其他房间看电视、使用手机时,儿童通常会找出各种借口来逃避学习。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较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家长看电视、玩手机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儿童的注意力,影响了儿童的学习效率。为此,家长要多陪伴儿童,可经常性地开展亲子阅读,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共同交流,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三是培养劳动意识和锻炼习惯。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习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的交往受到一定的限制,也不能随意外出旅游,儿童的心理健康日益引发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家长要高度重视儿童科学的饮食习惯和体育健康鍛炼意识。劳动教育在培养儿童形成劳动意识、创新思维、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让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房间、收拾碗筷等,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家长在做家务时,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培养其团队协作的精神。四是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不同,因此,二者要保持经常性沟通,双向发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层面要建立家长委员会,班级层面要设立班级家长委员会,以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角色,为了保持家校良好沟通,班主任要充分掌握比较艺术的谈话方法,切忌用教育学生的话语与家长交流。家长要设身处地为班主任着想,提前考虑好要了解什么情况、达到什么目标、寻求什么帮助。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家长要从自身找原因,要站在对方立场充分理解对方的情绪和意见,要学会理性沟通,同时,家长要掌握教育技巧,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对方、否定学校及教师,要正确处理家校矛盾。

新时代需要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思维,家长要围绕儿童的健康成长,把儿童视为变化中、成长中的独立个体,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需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关注个性、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更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上下功夫,以此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发力,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创新思维、健康体魄、良好审美、热爱劳动的学生,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家庭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