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3-05-31王倩张伟
王倩 张伟
摘要:近年来,研学旅行作为新兴行业发展迅猛,因此其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这个专业在高校应运而生。如何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高质量研学旅行人才已成为众多高校的新课题。本文对高职院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进行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发展规划和专业实际,探讨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形成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研学旅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一、专业社会需求情况
2013年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里首次提出来“研学旅行” 概念,研学旅行正式进入大众视野。2016年11月30日,国家教育部等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里程碑式的文件,明确提出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1]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个部门联合发文《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研学旅行至此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作为旅游行业的一个分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跟着课本游中国”“学在途中、研在游中” 的理念已深入中小学教育体系,研学旅行也成了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9年,全国开展研学旅行的机构约有1.2万家,涵盖了旅行社行业、教育性机构等多种类型,据初步统计,每人每次研学旅行的费用从2015年2500元上升到2019年3200元。市场发育迅速,前景广阔。截至2019年,全国中小学在校学生规模约为1.92亿人。按照2016年12月发布的《研学旅游管理规范》要求,每20名学生需配置一名指导老师,粗略估算全国需要9600万名研学旅行导师。但是从事研学旅行的专业人才奇缺。顺应市场需求,2019年,高校开始开办“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 专业,作为全新的专业如何办好,成为高校研究的课题。
二、高等职业院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2019年底,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的相关专业进行了调整。在此之前,我国在培养研学旅行方面专业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甚少,但有部分前瞻性的院校,已经意识到了研学旅行专业人才的匮乏局面,并逐步开始开展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主要培养方向以“旅游+教育” 为主。而有的学校先尝试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了研学旅行专业,培养研学旅行方面的专业人才。虽然课程设置了相关的基础认知课程,但是课时不多而且内容显得单薄,对于培养专业的研学旅行方面的人才的目的远远不够。[2]而在已经开设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中,课程设置虽然按照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教学大纲,主要课程开设了以研学旅行概论、旅行社计调实务、研学旅行策划、导游实务等以研学旅行项目实际运营与操作方面的课程。作为新兴专业,研学旅行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都缺乏相关的办学经验,因此需要不断摸索。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通过校企合作,将研学企业引入学校,借助企业的研学旅行实操运营经验来培养研学旅行专业人才。
三、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满足不了企业需求
研学旅行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而针对中小学生教育研学旅行更偏向于体验式教育,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活动中主要是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为研学旅行导师不仅要安排好学生相关的游览活动,还要掌握教育学相关的知识,以备能够带领中小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据了解,从现有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其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绝大部分还是偏向于“游”,相关教育学类的课程较为单薄,整个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偏向导游人才的培养,不能体现专业课程与教育教学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学生的技能训练同样还是偏向于导游服务技能,缺乏对中小学生相关教育教学技巧,[3]不能较好达成研学旅行的实践目标,因此无法满足研学旅行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师资队伍专业程度不够
由于高职院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其中专业教师大多是之前旅游大类的专任教师,对于他们而言对研学旅行的认知还不够,在研学旅行的知识储备上还比较欠缺,因此在专业教学上对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显得不足。同时,由于学校的专任教师对于研学旅行团的实践技能掌握不够,因此在教授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结合度不够,可能成为以后学生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三)校企合作的方式与内容存在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面向行业、企业与实际工作岗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让学生更好对接以后的实际工作岗位,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市场导向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岗位实践技能,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双赢” 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实践设施、技术优势互补,从而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节约了教育与企业的成本,因此双元育人校企合作的方式成为众多职业院校的首选。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学校通过学生现代学徒制和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提供相关实习岗位,并派出企业导师提供实践指导,这样能更好让企业参与到研学旅行的专业人才培养中来,实习过程中教授学生相关研学旅行的相关知识与技能。通过现代学徒制和顶岗实习的实践方式,学生能快速地了解真实的研学旅游团队的运作,对于实践经验方面的积累颇有收益。但是同时也有弊端,对于企业专家而言对教育教学的知识较为欠缺,这使得在传授实践经验过程中会有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现象存在,不能达成较好的学习实践目标。
四、人才培养改进建议
(一)完善课程内容与结构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培养的是跨学科复合型旅游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以旅游学和教育学为基础,课程设置以专业理论学习与职业能力实训相结合、与岗位能力相匹配。譬如研学导师、研学安全员、研学活动策划、研学营地运营这些岗位具备的专项能力其課程设置应该与研学旅行实施指导与评价、研学旅行安全管理指南、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研学旅行营地开发与运营等相应课程匹配。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行前准备工作,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项目,行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心得体会。同时进行行前安全教育,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进行安全提示与警示,策划并实施研学旅行的相关活动,从迎接客人到询问、介绍产品、营地的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研学活动的实施。通过实践应具备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制订或实施研学教育方案的能力,能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研学实践活动。能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随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具备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相应的户外急救技能。同时要有良好的沟通、应变能力及研学旅行产品策划能力、活动管控能力,相应的研学旅行业务接待能力并能够掌握销售技巧和活动实施能力,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二)校企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研学旅行从业人员的培养,需要强有力的教师队伍的支撑。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性极强,这就需要開办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不断完善该专业的师资队伍,理论架构方面不仅需要相关教育学、研学旅行理论知识背景,还需要譬如像研学导师此类充分掌握研学旅行团队实践技能,带领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运用于实际工作中。[4]而企业人员虽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应用,但却缺少相关教育学的知识。因此,校企合作双方教师的教学研讨显得至关重要,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探究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学习方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师的专业师资培训中加入“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 证书的培训,强化教师职业等级培训技能,成为“双师型” 教师。
(三)优化校企合作形式,形成良好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为了让学生在将来能够更好地完成研学旅行的工作内容,所以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参与度尤为重要。企业自身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而要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可以通过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对培养模式、办学方法、教学具体形式作出调整和优化,制定相应实习规章制度,确定相应奖惩机制,充分明确人才培养中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让企业把先进的实践经验与实操技能传授给相关专业师生,同时将行业新技术、新标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实训环节,[5]提高专业师生的行业接洽度。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互利合作、实现双赢的目标。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其应用型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职业技能。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结合企业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适当调整教学的工学时间配比及具体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现代学徒制和顶岗实习纳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积极开展校企双导师联合培养。校企双方应共同制订学生学徒制、顶岗实习实践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从学生入校那一刻开始,在开展校内理论学习的同时,企业应配备一线员工担任校外培养导师,负责学生每学期校外实践的指导与考核工作,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其职业技能素养。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办出专业特色,实行“岗学一体,工学结合” 的“三四五” 人才培养模式。[6]
1.“三阶段” 人才培养步骤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进校到毕业,将他们的职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以“产学结合、工学结合” 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省内外相关研学机构或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实行“识岗+助岗+顶岗” 的实践教学模式。
2.“四双” 培养措施
坚持“双证” 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主力军,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需取得的“1+X” 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导游、中小学教师三个职业技能证书,使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通,将学生培养成市场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制订“双级” 竞赛体系,把技能比赛常态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当借鉴技能竞赛的理念、方法的使用。贯彻“双轨” 教学,将日常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训教学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校企“双向融入” 机制,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企业专家进入课堂,指导学生实训。学校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承接企业业务,提供社会服务。
3.“五化” 人才培养途径
注重专业方向市场化,通过对本地研学旅行人才需求调研,结合旅游行业研学领域新发展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方向;加强课程设置岗位化,以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相应课程体系,并且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相应技能证书取证内容;营造教学环境职场化,教学过程中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营造真实的教学、实训环境,构建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倡教、学、做一体化,把理论学习、实践指导、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实现技能考核多元化,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专业人才考核,全方位检验后,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五、结束语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是应市场需要产生的新兴专业,其人才需求量较大,但专业度要求较高,从而要求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专业化、规范化等高标准。针对高素质研学旅行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其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适逢职业教育改革之际,高职院校应该紧扣机遇,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岗学一体,工学结合” 的“三四五” 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专业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全面提升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的系统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EB/OL].[2019-10-08].https://www.tech.net.cn/news/show-68286.html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3(10):31-32.
[3] 苑鑫,郇宜秀.高职院校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当代旅游,2021,19(28):85-87.
[4] 高艳.研学导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2,(32): 8-12.
[5] 应学凤.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35(7):59-64.
[6] 洪出山.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探索:以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J].教师,2022,(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