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3-05-31丰则临
丰则临
摘要:在中国传统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工业转型压力日趋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创意行业迅速兴起,成为政府重视并大力培植的新兴产业。而西安近年来也建成了一批重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此过程中,由于人们缺乏行业意识、园区管理经营水平落后,而造成的一系列弊端也在文化创意园区建设中越来越凸显。本研究借助于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就目前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总结与分析,并研究提出发展的具体措施意见,以进一步推动西安市文化创意园区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园区;产业转型;运营管理
一、西安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产业规模化以及细分领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规模化效益,并且对国家和城市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持续发展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提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西安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的相关支持政策
西安市政府于2017年制定了《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试行)》,同时制定了一批优惠政策,主要用于支持对文化产业发展有重要带动和示范性引领意义的重大文化產业建设项目。
如西安高新区就相继制定了《西安市加快文化旅游方案》等政策,以更好促进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西安市高新区将参考国内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并借助西安市在文化发展、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根据高新区在软件、互联网、信息通信等方面已经建立的行业基础和技术实力,研究并确定将建设以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持的、具有中国文化创造价值的高端创新产业基地,以促进文化创意园区的建立与发展。
(二)西安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现状
按照《西安市加大文化内涵工程建设推进传统文化业态融入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相关政策内容,截至2022年,拟认定长安唐村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等23家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西安不倒翁企业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等25家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西安市所确定的23家文化创意相关园区中,既包含像大华1935等老牌文创项目,也在不断涌现出类似于浐灞区的丝路创意梦工厂这样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华1935通过对重要制造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运用,并经过创新改建,已形成了一座综合现代工业社会都市的综合功能,包括文化管理中心、制造业遗留博物院、小剧院群体、购物社区等;同时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功能,既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还可以满足生活要求。
二、西安文化创意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西安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人文资源十分丰厚,但由于部分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对人文古迹和自然风光的利用程度不够,以及招商引资时较多引入大型连锁餐饮及名创优品等百货品牌,园区内具有原创文化特色的店铺较少,因此营造出的园区内文化氛围并不浓厚。很多像园区的部分建筑也过于注重社会经济用途,而忽略了社区的人文用途;注重硬性条件建设,忽略了企业人文环境的建设。如丝路创意梦工厂的企业人文环境不是很浓厚,无法给游人带来深刻印象。同时,出现人造景点过多的现象,不能发挥本区域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
(二)文化产业集聚和创新不足
大多数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功能定位雷同,没有各自特点和相对优点。纵观西安的多个历史文化工业园区,基本上各个文化工业园区均以盛唐时期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予以积极发展。与之对比,上海地区则有M50春明创新园、天地软件园、E仓、创邑、金沙谷、谈家二十八信息港、上海市半岛电视台文艺中心、国家动漫游戏文化振兴产业基地、上海市长风生态公园等历史文化创新园和产业基地,从其名字中也可以了解各个文化产业园区之间的不同特点与发展走向[2]。
(三)高端创意人才缺乏,特色创意不足
西安多数文化创意园区在文化产业园区游客的参与度还不够高,园区内的景观大多停留在供游人观赏的阶段,真正让游客参与其中的娱乐项目很少,因此在国内众多文化产业园区的竞争中处于下风。第一,在于地方政府的统筹管理以及多方面的协调;第二,包括缺少文化创意产业中设计文化、文化创意及艺术管理的专业人才;第三,由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对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巨大吸引力使得西安市的创意人才纷纷涌向了东部城市建设较为发达的地区,这加剧了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困难。
(四)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从法制保护方面考虑,其他地区的文化行业往往都做得很到位,立法非常完善,但目前西安市关于文化创意行业著作权保护的法律系统没有形成。整个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盗版、侵犯等社会问题也时有发生。如疫情蔓延时,为了提高市民做核酸的积极性,各地区防疫部门推出的秦岭四宝贴纸在网络上被设计者本人曝出未经授权的消息引发了网友热议。所以根据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及产品设计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深入研究和探讨著作权法律制度建设问题,是当前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在其文化产业创新园的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三、西安文化创意园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西安市产业发展环境尚不成熟
通过分析目前发展比较好的文化创意园区发现,目前比较知名的文化创意园区通常分布在经济发展比较好且文化资源丰富的一二线城市。且该类城市除了文化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具有优势之外,其人文社会环境以及气候等也需要适宜。但是目前西安市虽然注重对以上几方面的开发,但是相比于国内外一线都市还具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目前西安市文化创意园区对文化资源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产业链缺乏,园区自我定位僵化
我国现已形成了上千家的国内优秀文化艺术创意工业生产建设项目,但不少优秀文化制造业服务项目的建设都存在着问题,这里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完全没有文化产业链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传统的产业链结构比较,文化创新产业链体系中并没有单纯的上下游关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价值,技术创新流程具体分为内涵创作、内容设计与复制、为内涵设计输入与复制提供的设备,以及营销等四个环节。而目前在西安项目中,都缺乏相对清晰的产业链体系。除此之外,西安部分文化创意园区的管理人员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仅仅定义为“服务者”,工作内容定位过于单一,在这一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就难以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从而影响了园区的整体发展。
(三)相关人才缺乏
高层次培养是我国社会文化艺术创意服务行业兴起的重要前提与基本,但就目前我国社会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发展园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许多服务行业高层设计培养不足。而西安市对社会文化艺术创意服务行业培养的短缺不仅体现在规模数量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结构上的失衡。同时,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设计、文化以及数字媒体运营方面的优秀人才要求较高,但是目前该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难以满足现有需求,使得因为人才的缺乏影响了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
(四)低成本投资将带来运营压力
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需要以大量的资产作为资本,若是缺乏足够的资金,则在其设计、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成本的压力下,管理者往往会尽可能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从而使得园区的建设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创意元素的设备投入不足、区域功能不足以及空间面积严重受到压缩等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将直接导致文化创意园区整体水平的下降,从而造成投资方不喜欢、顾客不买账等难题,给整个园区的后期运营造成巨大的压力。
(五)西安市标准体系缺失
近几年,西安市政府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要求進一步做好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建设,积极探索并建立国家级的园区和基地标准,并强化了认定管理等工作。目前,西安市已经有了像老钢厂这样的文化创意园区,群众对于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创意园区的建立也需要及时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相关人才的缺乏,导致西安市发展文化创意园区缺少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发展体系作为指导,从而导致了西安市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的滞后性。
四、西安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充分发掘西安的文化资源,加强园区文化氛围的营造
借助西安的兵马俑、大雁塔等历史景点,进一步发挥其人文价值,对景区附近的民俗以及生活区进行开发利用,营造社区生活场所,进一步深化游人的体验,并尽力将周围建筑物以及其他服务设施与之相配套,从而形成整体的文化氛围,以便吸引更多游人和投资者。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做好对场地内文物古迹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对其实施必要的整治。严格土地的合理利用,以提升用地的节约利用率,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严格限制发展非文化和非环保产业,并建立入园标准,以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防止因园区发展而损害国家文物古迹的情况[3]。
(二)健全产业链建设,发挥园区的创新能力
一个园区的发展若是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则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工业生产园区建设内应该形成完善的艺术创意产业链体系以降低工业生产园区建设市场竞争力内耗。形成完善的艺术创意产业链体系,必须提高在园区建设内公司间的分配合作能力和规模推动艺术创新产品向传统文化产品的渗入,更有效地通过融入和扩展文化产业链把艺术的创造成果转变为优秀企业家的经营资源,实现艺术创新市场性和产业化发展。西安各个园内可实现错位发展,建立完善的文化创新生态圈,以降低竞争内耗。在考虑园区整体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对加盟的商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核,引入和保护符合园区定位特色的小众原创品牌并予以积极的支持,在园区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需对园区内的商家及店铺进行调整,营造健康、积极的园区氛围,避免对外产品的同质化以及不良竞争的风气弥漫。针对工业园区中还处于发展规划初级阶段的区域,政府应当大量吸纳与行业关联度大的民营企业,着力发展规模经济和区域经济建设,以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园区创新能力
依托在西安的交大、陕师大、长安大学等专业学校,着重培育创新型人才。加大同各地方文化创意团体的交流协作,并实施相应的政策,着力吸纳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文化创作人员和创作队伍。在园区运营模式上也可参考依托高校转型发展模式,为文创园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技术支持以及创新动力。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当引导和帮助文化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并形成创新补偿机制,使文化集群保持发展的巨大潜力。
(四)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政府虽然在西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中从资本、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均给予了支持,但目前对于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在文化创意保护、企业认定、项目支持、园区建设等方面还是明显地较为盲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从而导致产业扶持对象不确定、发展路线不清晰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并没有一定的规范管理体系。所以,应该促进文化创意行业规范制度的形成,加快制定基础标准。经过对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研究与参考以及对各类标准规范的要求,建议先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术语和概念、项目划分、园区评估等标准规范的建立。提高对专利权的保护,引导申报专利权,登记注册企业商标。结合实际,建立和健全与著作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打击各类侵害创新产品著作权的活动。支持企业构建专利维护制度,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专利宣传教育,增强整个社会维护专利的保护意识。
五、结束语
本研究主要分析当前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已取得的成绩,在获得上述成果的同时,园区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西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文化整合与创新不够;高端创作人才培养质量不够,地方特色创作能力不够;市场监督管理出现漏洞;知识产权保障亟须完善,立法制度亟须健全;面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倡充分挖掘西安的人文资源,做好园区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完善产业链建设,激发园区的创新活力;强化人才培训,增强园区的创新能力;政府做好监督和带头作用,加强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对策,促进西安文化创意园区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西沐.艺术金融博士研究生教材中国艺术金融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
[2] 卓想,高黄根,岳波.5C战略背景下古城边缘区保护与发展探索:以深圳市大鹏所城文化创意园区为例[J].城市规划,2020, 44(6):83-89.
[3] 张江.新时代文化创意园区旅游发展方向探析: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区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189-19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