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入思考与探究
2023-05-31苏英乾
苏英乾
摘要:近年来,教育话题成为了每一位家庭所关注的重点也是难点。优质的教育成果也需要严格且有效的管理,恰当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随着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教育体制也逐步有条不紊地迈向标准化与成熟化。其对新时代下中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本文将基于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重点思考、探讨并分析中学生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缺失与不足,为其提供可行性管理建议。从而更好地完善中学生日常管理中的缺失,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推动学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与此同时,也为当下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可行性管理建议,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
关键词:教育管理者;中学生;管理制度
中学阶段的管理工作繁杂且涉及范围较广,这对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要求也较为严格。这一阶段的学生正身处于青春期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化。但是,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所差异,这对学校及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于学校而言,好的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好的管理体系可以简化自身工作,便于学生管理;对于学生而言,好的管理体系可以纠正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足之处,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构成
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相关管理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并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并且采用特定的方法与手段,带领管理对象,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来完成所设目标的活动。
学校管理有着其独特的性质。首先,学校管理有着浓厚的教育性,其目的以育人为中心,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学校管理有着专门的服务性,主要為师生而服务。换而言之,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即为教师与学生;最后,学校管理充满了文化性,其主要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管理,深化育人。
一个完整的学校管理主要由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的有效结合形成了完整的管理机制。
(一)管理者。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其具有领导作用。一般而言,校长、副校长、主任以及各个下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等均为学校的管理者。
(二)管理对象。管理对象则为在管理活动中被管理的人,也可看作是管理活动中的承受者。在教育教学中,多指学生群体。
(三)管理手段。管理手段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与其相应的规章制度。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管理手段多指学校的校规校纪以及班级中的班规。
二、中学管理工作的不足
管理方法的采取与实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效果。对正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值青春期,身心发展较为敏感。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加难以管理。恰当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与学生的专业发展。但是,在中学生的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学生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会出现一些不足与缺失。
(一)教师管理不到位
对于教师而言,丰富的管理经验便于更好地管理学生,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丰富的管理经验需要教育管理者长时间的亲身实践与积累。在以往的传统教学管理中,教师只注重于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者往往会因为以下方面的忽视而错失学生的最佳管理期。
首先,教师未能及时全面深入了解学生,不知采取何种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于教育管理者,深入了解学生可以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很难通过外部行为表达自身的想法与需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管。与此同时,深入了解学生也更有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加深。
其次,教师未能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在当下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仅仅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使学生在思想方面得到发展。以致于中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难以继续进行。对于教龄较长的教师而言,在数年的传统教育观念熏陶下难以意识到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和教师的思想高度不一致。并且这一阶段的中学生正身处青春期与叛逆期阶段,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最后,教师未能及时加强班级管理。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下,一个班级中有50甚至60多位学生,然而教育管理者只有一位。这就使得教师的课堂关注度不能全方位投入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的管理方面也在逐步地优化。学生数量规模从最初的50人甚至60人优化至40人左右。但是,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虽然班级学生人数优化,但是仅仅只靠教师个人的管理,很难达到理想状态。教师有时未能够及时确定核心成员(班长、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劳动委员等),很难进行班级与学生的有效管理,导致班级管理失控。
(二)学生因发展阶段不同而难以管理
发展一词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发展是指从幼小胚胎初始直至最终死亡这一阶段变化的过程,这种广义上的发展持续了个体的一生。然而,狭义上的发展则是指个体从出生直至成人的整个过程的变化。这两个层面的区分实质性在于发展过程的不同。
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发展。其主要包括了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的发育,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生理功能方面的不断完善成熟。心理发展指个体认知方面的发展,其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心理方面的发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完善与成熟。社会发展主要包括社会的经验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习得与掌握。这三个方面发展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个体完整的发展。
这一阶段学生的发展是独特的。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只表现在学生身体的外部特征,更表现于学生内部的心理特征。不同学生的表现也是不同的。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因此,教育管理者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如下:
1.顺序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顺序性,这种顺序性不仅体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过程,也体现在个别过程。学生的身心发展一般根据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成长。显著表现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形象向抽象方面不断发展。此时,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会随着身心的不断成长而增强。
2.阶段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也会出现一定的阶段性。此时,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是由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在这一阶段下,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均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前后衔接的阶段。从心理学方面来分析,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阶段概括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早期、中年中期、中年晚期等。每一阶段下的身心表现都有其独特的表现。
3.差异性。差异性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极为显著。由于学生受到遗传、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身心方面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即使学生在同一年龄、同一年级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也会有所差异。那么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方面对中学生管理方面影响较大。
4.不均衡性。即使在同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均衡的。一方面较低的年龄学生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另一方面却在较高的年龄达到了成熟的水准。
5.整体性。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样也具有整体性。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并不是只侧重于某一单独的方面进行发展,而是全方位的发展,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网络的不良影响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日常学习、交流与娱乐也离不开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更加依赖于互联网的使用,沉浸在互联网的世界中,逐渐不愿与他人交流与沟通。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学生有时出现生活及学习方面等问题,会先通过网络平台来倾诉,而不愿尝试与同学或者老师进行沟通与解决,这给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学生只看到了它有利的一面。然而,它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
(四)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学生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队伍也需要新鲜血液的不断灌输。管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班级中的学生因为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而变得难以管理。如果教师采用合适且恰当的管理方式方法,那么学生的管理工作也会变得輕而易举。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于教师的招纳仅限于教龄、学历和职称等方面的要求,以便于学校的发展。而不是吸收年轻教师,为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学校逐渐呈现出重教学轻管理的倾向。这就使得学校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学业指导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管理。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在高校中不仅习得专业性知识,也会习得学生的相关管理方面理论。在相关专业实习期间也会在中小学进行教育实践,有过相应的管理学生经验。他们与中学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有着较多相同的话题,更容易与学生达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年轻教师教学方法新颖多样,敢于探索创新,更贴切于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相比于教龄较长的教师来讲,年轻教师更便于学生的日常管理[2]。
(五)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工作是由管理者、受管理者及管理手段三部分有效构成。其中,管理手段主要指管理的相关制度章程。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受管理者的行为举止。然而,在中学管理中管理制度仅仅只注重学生群体,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举止而忽视了对教师的管理。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阶段,教师的行为举止稍有不当便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效仿。如果学校管理制度不被完善只注重于学生管理而忽略教师管理,那么学生管理工作将难以继续开展。除此之外,一些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不当采纳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自身的发展也会受限。因此,不完善的教师管理评价体系对教师的管理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3]。
三、中学管理工作的可行性策略
面对上述有关中学管理方面的不足,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可采取一些可行性相关措施来改善目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和加强中学阶段学生的管理,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
(一)因材施管
一个班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身心发展表现也是多样化的。恰逢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变得较为敏感,对于教师来讲是难以管理的。因此,在进行管理之前,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洞察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成长[4]。
(二)学生参与管理
对教师而言,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开展管理工作是较为困难且效率低下的。并且,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不仅要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也要进行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因此,教师很难平衡两者的工作,更难全身心投入学生管理工作。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通过民主票选的方式评选出班级核心成员(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组织委员等),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学生管理,减缓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个健全的教师队伍更有助于学生的日常管理。教师队伍不仅需要资龄较长的教师参与,也需要年轻教师的新鲜血液注入,这样才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首先,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在高校中习得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方法进行教学;其次,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也曾习得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最后,这些年轻教师的年龄与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相差较小,有着共同的话题和兴趣,能够较好地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健全的教师队伍与学生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管理之前,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思想政治达标,思想高度一致,那么学生的管理工作会更加顺畅,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管理制度的制定不仅要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学生,也要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举止方面。管理制度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学生管理方面,也应注重教师的管理。除此之外,将教师的管理评价体系纳入相关的制度来考核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完善学校管理制度[5]。
四、结束语
一个好的管理体制离不开教师的管理、学生的配合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中学阶段而言,任务较为繁杂,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因此,需要学校及教育管理者不断地进行分析、深思、积累并总结相关管理经验,探究更多中学管理的相关解决路径,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学生的管理质量,促进学校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艳春.中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 2020,6(2):248-249.
[2] 赵洪良.中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探讨[J].赤子(上中旬), 2017,(4):161.
[3] 张汝冰.浅谈中学生班级管理工作[J].考试(理论实践), 2014,(8):14+16.
[4] 熊强.新时期我国中学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神州,2012,(36): 243.
[5] 熊强.论中学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神州,2012,(35):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