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旧嬗变时期女性的命运和出路

2023-05-31张丽婵

科学导报 2023年35期
关键词:娜拉新文化命运

张丽婵

关键词:《家》;女性命运;反封建

在巴金的《家》中,他用丰满的笔触描绘了鸣凤、琴、梅和瑞钰等性格鲜明的挣扎在封建家庭势力里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形象背后是属于她们独一无二的命运轨迹。其中梅和琴她们的出身相似,命运却截然不同,梅最终走向了死亡,而琴走向了属于她的新世界。这一耐人寻味的差异体现了二十世纪20年代新旧嬗变时期的非常典型的两种女性命运,一是受困于封建制度的被动的羸弱女性个体,二则是不断接受新文化新思想、反抗旧制度、勇于争取自己的幸福的新时代娜拉。故笔者想通过梅和琴二者的人生选择的对比,来分析新旧嬗变时期两种典型女性命运成因,进而探讨当时女性较为积极的人生出路。

  一、受困于封建制度的羸弱个体——梅

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她的悲剧既有时代成因:民国虽在标榜学习西方自由民主的观念和文明,但是整个社会仍然逃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掌控[1];但同时也有她自身的成因:她人生态度的消极和对新事物信心的缺乏,使她无法积极改造自己的生活,任由自己的人生充满着悲观色彩。

首先从梅和觉新的爱情和婚姻分析起,他们二人本来是一对令人艳羡的眷侣,所有人都觉得他们会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二人的母亲在牌桌上起了矛盾,梅的母亲为了报复觉新的继母,故意说两人的八字相克,他们被迫走入不同的包办婚姻。从这里也可看出包办婚姻的荒唐,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可以随意拿女儿的婚姻当作报复的武器,丝毫不考虑女儿真正的幸福,流传甚广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体现了旧社会父母对子女婚姻的绝对把控权,实质上是对子女人格的控制和对子女人生的不负责。

在和觉新分开后,梅继续悲惨着。她的婆家对她的态度恶劣,丈夫也在她嫁过去不到一年便死去。她再一次回到家中,在封建节烈观念的束缚下以恪守封建礼教为己任[2],陪着顽固的母亲过着尼姑庵似的生活。往事再次浮现在她心头,令她悲痛不已。新文化运动正从精神上解放着华夏大地受压迫的人民,看到梅如此伤感的人生,觉慧和琴等进步青年也积极开导梅,告诉她人可以改变恶劣的环境,要多接受新思想,积极争取幸福。但是梅消极地觉得自己结过婚,也无法和觉新过上本来该有的幸福生活,她的人生已经无法挽回了。并且认为“过去的事固然很使人伤痛,但是只有它可以安慰我”,她只能消极地沉湎于过去,放弃了未来。

梅内心还怀着对觉新深深的爱,但梅应该有自己的新生活,一个女人的人生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嫁给自己所爱的男人,婚姻更不是女人唯一的归宿。可是当时的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怀着消极人生态度的她放弃了带来希望的新文化,“读这些书,我只有心里难受。”她选择了对自己人生的不作为,放弃了自己的命运,“多活一天只是多受一天的罪,倒不如早死了好。”她不断地无声地顺从着被安排的命运,用自己的生命流逝为读者呈现了封建社会里悲惨女性的人生轨迹。

  二、勇于争取自己幸福的娜拉——琴

琴在思想上是跟梅截然不同的女性,她饱含对新文化的热情,并怀着积极的心态与勇敢的牺牲精神和反抗精神,在封建家庭里走出了一条光明之路,这也让读者看到,女性并非只能做旧时代的牺牲者,还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和新时代的引领者。

纵观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的妇女解放实质上是女性角色的文化解放[3],琴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琴是以一个受新文化影响的女子形象出场的,在争取进男学堂和男同学一同上课的事情上,她不顾所谓的“有失大家闺范”的闲言闲语,清醒而坚决地明白任何改革的成功都需要不少的牺牲作代价,努力争取自己的文化解放。遭到了母亲暂时的拒绝后,她转向《新青年》中寻找力量,她明白:“至少我要努力做一个人……一切事情都应该由我自己去想,由我自己努力去解决。”她的进步意识得以使她继续重整旗鼓,为自己的将来做努力和打算。

而女性的独立意识也是多面的,不仅体现在对压迫女性制度的反抗上,还体现在积极追求自己健康的人生目标上。琴是一个勇敢积极的人,她为了实现去男学堂学习的梦想,开始努力预备功课,还请求觉民为她补习英文;为了宣扬进步思想,她努力撰写稿子发表在进步杂志上……这样的积极有为使她慢慢摆脱旧礼教的束缚,还寻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更为可贵的是,在面对跟梅同样的人生困境时,琴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女性个体价值被封建制度吞噬的惨剧。琴的母亲因为琴想剪短发而怪罪于琴,想把琴嫁给没读过什么书的漂亮子弟,这给琴这样一个新式女性一个重重的打击,未来可能的无爱婚姻和精神上的痛苦正在苦苦地折磨着她。几千年来女性的悲剧厚厚地压在她的心头,她彻底地醒悟了过来:女性不是男人的玩物,也不是家庭的傀儡,女性必须反抗封建旧婚姻,必须走新的路,才能真正地做一个“人”。琴有着强烈的人格意识,对自我怀有清醒的认识,懂得发掘、发挥自身的价值所在。她选择将命运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不受任何人摆布[4]。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积极而勇敢,走出了一条进步女性的反抗道路。

  三、娜拉的困难与酬报

从梅和琴的命运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男尊女卑、父权意识占主导的旧社会,一个女性她个体的幸福是不被真正考虑在内的,她们必须积极进取,用新思想为武器,与旧制度中不合理的、压迫着女性的一切搏斗,才能争取到自己的幸福。或许会有牺牲和失败,但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因此不敢反抗、唯唯诺诺,终究会成为腐朽制度的牺牲品,就像小说中所说的:“跟着时代走的人终于会得到酬报,可悲的是做一个落伍者而抱恨终生。”

不过,在故事发生的二十世纪20年代,并不是所有女性对黑暗旧社会的反抗都会得到应有的报偿,鲁迅在《娜拉出走后怎样》中指出,娜拉出走后的结局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而想摆脱这种困境,女子必须掌握与男子平等的经济权。[5]当时女子平等经济权的争取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由于历史因素影响,女子受到严重的就业歧视;在家庭中育儿及各种琐事的牵绊,使她们不能把工作当成终生的事业;时代条件的不足也使她们得不到技能训练的机会,种种因素使她们无法在就业市场中获利,经济的自由更加难以谈起。[6]所以琴所代表的新时代女性的命运也并非会一帆风顺的,尚未掌握平等经济权的她们仍然是易受人摆布的,时代的娜拉未必会被当时的社会接受。但是她们积极有为的性格、勇于拼搏的作为、接受新文化洗礼的灵魂是最佳的武器,会帮助她们勇敢地去争取与男子所平等的、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权力,会帮助她们在漫漫的人生长路中无悔地发光,这些光汇合成海,终会帮助女性迎来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李玲.晚清民国婚姻家庭观念下女性自杀现象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1.

[2]胡永修,周芳芸著,巴金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09,第73页.

[3]刘光宇、冬玲.女性角色演变与中国妇女解放一个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透视[J].山东师范大学报,2000(2).

[4]周林晔.巴金《家》中三组女性形象对比[J].汉字文化,2020(15):56-57.

[5]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0,第271页.

[6]趙梅.从《妇女共鸣》看民国女性地位的转变[D].云南师范大学,2021.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娜拉新文化命运
命运的更迭
勇敢出走的娜拉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命运秀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