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角下河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2023-05-31武佳博赵艳霞高岩
武佳博 赵艳霞 高岩
摘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补齐共同富裕在农村的短板。同时,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环节和应有之义。在理论逻辑方面探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全面性”“共建共享性”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城鄉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农村人才缺乏、阻碍农村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农村公共服务顶层设计,探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发挥数字技术等建议,以期赋能城乡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人民的美好期盼。从春秋时期孔子强调要均贫富,认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再到孙中山先生提出“外国患不均,中国患贫”,应以解决“国贫”“民贫” 为第一位,以平均为第二位。这些都反映了人民对人人平等、生活富足的希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站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1]可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推动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理论逻辑:共同富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关联
(一)共同富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性”的基础
共同富裕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富裕。从共同富裕的内涵来看,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已经不再是财富的丰裕,而是涵盖物质、精神、文化、生态、社会、公共服务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2]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义务教育的普及、居民的住房保障、居民医保的普及、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等方面,也都体现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幸福程度在不断攀升,这与基本公共服务所倡导的“全面性” 特征紧密相连。进而可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全面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二)共同富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建共享性”的价值理念
共建共享性是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共建性和共享性是统一起来的,只有共同富裕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就是要从“先富带动后富” 发展到“共建共享共富”。基本公共服务遵循人人能够参与到基础物质的创造、生活产品的制造过程当中。用“把人民所需要的公共服务产品生产出来,才能由每个人分享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果” 来诠释“共建共享”。同时,通过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不仅可以保证每人分到蛋糕,还能更好发挥人人分好蛋糕的原则,在共建方面付出多的人,则可以共享更多的服务与资源;付出少的则获得的公共服务就稍少。在相对公平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二、河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
教育领域。农村教育仍然是河北省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尤其是义务教育,河北省农村教育具有乡村弱的特点。一方面,由于近些年来河北省“去农村化” 趋势加剧,大部分农村学生流入城镇,甚至父母会花高价把孩子送入城镇学校就读,这就导致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数量逐年降低。河北省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小班化”“空心化” 严重,公共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偏远,支教老师福利待遇低下。老师在缺乏专业性的前提下,身兼文化课、艺术课、体育课等职位,导致大量老师难以长期留在农村任教;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就读的孩子难以体验到先进的教学方式,导致相关知识获取不全面。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3]
医疗卫生领域。近年来,虽然河北省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未得到充分解决,不同级别的医疗资源调配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从农村卫生室到乡镇卫生院再到省市级的医院,每个层级都应有所重点开展医治。如果大量常见病也都由省级或市级医院来承担,则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因此,要遵从在基层首诊、及时转诊、基层医院与省市级医院进行联动,分清病症的轻重缓急。且在研究中发现,虽然河北省农村网点较多,但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且乡村基层医护人员学历较低,相当一部分人只有大专学历且未有执业医师资格证,致使乡村在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缓慢。
(二)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
河北省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完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府负责。当前,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主要承担者仍然是政府。但是不同区域之间城乡呈现出不同特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无法确定其成本,容易发生公共资源浪费现象,从而降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同时,由于政府部门内部权责划分不够清楚,导致相关部门之间协调度不高,导致政府资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降低。[6]这使得本就有限的资金难以高效投入到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中,使得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二,经调查,如今大部分村级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的支付转移来进行维持,但是支付转移制度的效率低下也成为了阻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障碍。例如,河北省政府对养老进行资金投放,同时,石家庄市到区级也在进行资金投放,这就导致上下级之间支付转移协调度不够,出现资金拥挤现象甚至是滞留。同时,未能构建相对成熟的支付转移制度监管机制,资金流出或挪用都会阻碍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4]
(三)农村人才缺乏,阻碍农村公共服务发展
人才是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更是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必要条件。随着近几年河北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大部分农民都去了城镇,为城镇带去大量的劳动力,在带动城镇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 现象。农村没有人才的流入,严重阻碍了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河北省在农村人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由于农村技术人员少、待遇非常低、对技能培训工作投入较少,使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少整体规划及精准规划,且农村人口素质偏低导致培训不能顺利进行。河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大部分在中专及以下。人才缺乏发展的空间,使得农村人才致富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流失。[5]
三、共同富裕视角下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优化建议
(一)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农村公共服务顶层设计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过程,制度匹配是共同富裕政策体系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6]根据河北省城市与农村发展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订出符合河北省城乡特色的公共服务规划。河北省大型城市相对于周边的北京与天津,缺少人才吸引力,所以省内城市在建设方面就需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对人口的吸引力,在保障城乡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城市规模建设。同时,要把优质良好的教育资源推向农村,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按照河北省新时代教育规划要求,城乡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建立更高层次的、更符合现代发展的教育模式。不同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吸引并留下更多的优秀教师。可以在优秀教师评比标准上增加农村任教经历一项,同时增加奖励措施,对于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城乡医疗方面,重点提高医疗基础设施及医护人员的素质;在政府资金投入方面,应有计划地对农村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帮助完善医院设备。这既保障了医疗程序的稳定与高效,也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7]
(二)探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方式
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承担者,也是相关标准的制订者,承担着公共服务的大部分责任。但是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仅靠政府一家之力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市场、社会的多方支持。通过三方面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城乡共同富裕。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根据基本职能,着力搞好政策措施制订执行、经费保障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顺政府、企业、社会机构三方间的关联,因地制宜扩大社会公共服务购买能力,进一步激活社会动力。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人民群众自主选择购买公共服务产品,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同时,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服务品质的需求。[8]
(三)合理分配资源,推进农村公共财政建设
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就必须注重协调发展,尤其在财政投入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农村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资金的投入力度,以分重点、分强弱的方式进行资金分配。投资力度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切不可出现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资金投入行为。以医疗为例,想要健全河北省医疗设施,就必须了解政府各个部分的资金去向,做到每一部分都透明。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加快乡村建设速度,确保城乡居民都可享受到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如果当地资金有限,就需要当地政府进行支付转移,将资金投入到当地各个部门中,由当地自由支配。但政府要注意把钱花到“刀刃上”,定期对投入资金的成果进行验收。
(四)以数字技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加强农村数字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的加入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更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加大农村5G基站覆盖率,保障数字化深入每家每户。同时,加大企业对数字公共服务的建设力度,保障农村数字公共服务建设能够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要重构农村教育资源结构,整合地区资源,使学生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够共享到各个地方的优质资源,以线下和线上相融合的教育方式,打造出河北省乡村独有的教育特色,推进现代化数字基础教育在农村生根发芽;在医疗方面,创新发展“数字医疗”,鼓励医护人员学习数字化设备,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健全医疗卫生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一方面,要对农民等重点群体开展精准化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使农村医疗水平更加高超。
四、結束语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发展中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善民生最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完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希望此研究能给河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引,以期推进基于共同富裕的城乡均等化研究,让广大人民增加收获感、幸福感,加快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J].中国总会计师,2022,(10): 42.
[2] 郁建兴,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J].政治学研究,2021,(3):13-25+159-160.
[3] 左停,刘路平.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乡村振兴[J].贵州社会科学,2022,(2):153-159.
[4] 顾严.关于发展基本公共教育的建议[J].行政管理改革, 2019,(2):23-27.
[5] 刘佳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探求, 2018,(1):116-12.
[6] 郑瑞强,郭如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障碍因子与实现途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6):780-788.
[7] 胡益民.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5,(27):100-101.
[8] 佘胜梅.共享发展理念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研究[D].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吉首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