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2023-05-30郭偲偲吕英莉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学习动机课程思政

郭偲偲 吕英莉

摘 要:文章基于课程思政,对北京某高校雅思英语写作课程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动机强度进行了整学期追踪。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及SPSS数据统计验证,融合课程思政的雅思英语写作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动机,及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当课程融入学生关注的新闻事实时,“社会责任”动机及学习动机强度提升最为显著。该实证研究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雅思英语写作;学习动机;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513(2023)-01-89-1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了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精神。紧随着总书记和教育部传达的精神,各大高校都纷纷响应号召,开展探索“课程思政”的研究。

英语学习动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于动机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纵观中外文献,还未有文章涉及课程思政对于动机的影响。本课题组从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视角,对某高校国际课程班(金融、会计、传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大二秋季学期的追踪,旨在丰富动机领域的相关研究,为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供实证研究参照。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英语“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文章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宏观方面,学者们论述了英语类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原则,例如黄国文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中,重点回答了课程思政“是什么”“怎么做”两个问题。徐锦芬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中,阐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属性为引导、以学校特色为依托”的总体原则。微观方面,学者们围绕具体英语类学科,论述其实践方案。如,唐慧利、郑志恒、杨婧分别论述了课程思政在“商务英语”“英语报刊选读”“大学英语”学科的实践,为广大教师们的课程思政实践提供了借鉴。

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趋势,一是探索动机内在结构,如Tremblay和Gardner的拓展动机理论模式,秦晓晴、文秋芳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中探究了动机因果关系模型,二是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及英语科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如何影响英语学习者,及用不同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等,如高一虹等探究了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Gan Zhengdong论述了学习动机如何影响中国大学生的反馈体验和偏好,Ha Phung探讨了利用不同技巧呈现词汇,增加学生学习动机。英语学习动机相关研究如李炯英、刘鹏辉所言,概括为8大类别,即综述、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建模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及教学策略关系研究、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研究以及学习动机本体研究。其中,外语学习动机本体研究主要从外语写作、阅读、听力、口语及词汇学习动机展开。

但中外文献,还未有文章涉及课程思政对于动机的影响。高一虹教授等对大学生的动机类型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大学生的动机具体包含七种类型,即“内在兴趣、成绩、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周燕教授等在此基础上对大一新生的学习动机及动机强度变化趋势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追踪,发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有着大一至大二下降,之后保持不变的趋势。周燕教授指出对于这样的趋势需要进一步研究。因而,本课题组从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视角,对某高校20级国际课程班(金融、会计、传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整学期追踪,旨在得出课程思政对研究群体的动机及动机强度的影响,丰富动机领域的研究。

二、课程思政模式

本课题组融入思政教学的课程为非英语专业(金融、会计、传播)国际课程班的英语写作课程。该课程以培养有爱国情怀,过硬英语和专业素质的金融、会计、传播领域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专业特色;写作话题涉及全球化、教育、政府投资、医疗、环保、法律、文化、老龄化社会等;写作任务以体现个人价值观的观点类任务为主。教师在授课时以各单元主题及写作任务为起点,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报告对其详细的阐述等,对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其文化自信,引领“尊重多元文化、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正确价值观。

在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模式为“双线-五式-七步”法。双线,即“线上、线下”“先隐性、后显性”渗透思政元素;五式,即“专题嵌入式、隐性渗透式、讨论辨析式、项目驱动式、画龙点睛式”;七步即“读、思、辩、写、寻、讲、评”七个主要教学环节。具体实施情况如图1所示:

这一模式,中学生所读、所思、所辩、所写、所寻、所讲均围绕教材内容及教师China Daily补充的语料。使学生在阅读、思考、思辨、辩论、练笔、互评练笔,寻找、讲解文章及互评过程中内化所学到的知识点,在教师批阅、点评、讲解、引导中深入理解单元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内涵。从引导学生自学到讨论、讲解,从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到写作输出、寻找文章、评价,教师先隐性后显性地达成了思政育人目标。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某高校20级国际课程班(金融、会计、传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动机强度。这三个专业学生处于同一年龄段、同一英语基础。课题组完成秋季学期前测,用SPSS对三个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方差分析,确定无显著差异后,在21-22学年秋季学期随机选择其中两个专业(会计、传播)为课程思政实验班,另外一个专业(金融)为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学期初、学期末,及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全体学生进行动机问卷调查。问卷沿用高一虹等(2004)的设计框架,并根据教授学生的特點和预测调整进行了修订。该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包括动机类型、动机强度、各范畴的名称、意义解释、题号及调整问卷后最终的信度值,见表1。

2.访谈法(辅以观察法、日志法)。将实验班及对照班学生分为动机强、中、弱等不同群体,每个群体中选取一位,对其进行访谈,收集主观信息。同时对其进行课堂观察、邀请其撰写日志,进行质性研究的“三角印证”信息补充。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思政教学实践前,实验班(会计班、传播班)及对照班(金融班)各动机类型及学习强度均无显著差异(表2)。

整学期追踪,发现各类型动机中“社会责任”动机、“学习成绩”动机有显著变化,动机强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表3)。

1.各类型学习动机及变化。整学期课程思政教学后,课题组发现在“内在兴趣、成绩、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这七类学习动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学习成绩”动机出现了显著变化,其余类型动机未出现显著变化(表4)。

单因素組内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5),课堂思政对实验班会计和传播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动机有显著影响。重复对比结果显示,Unit1结束时,会计和传播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动机显著高于未进行思政教学时。Unit10结束时,会计和传播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动机显著高于此前各教学单元。单元Unit6结束时,会计和传播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动机显著高于学期中Unit10结束时的“社会责任”动机及其他各教学单元。总体而言,随着课程思政教学的展开,“社会责任”动机在不断提高。

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5),对照班金融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动机无显著变化。重复对比结果显示,开学初至学期末“社会责任”动机呈上升趋势,但均未出现显著变化。

学习初Unit 1、学习中Unit10、及学期末Unit 6思政教学结束后,会计和金融以及传播和金融,在“社会责任”动机方面,均出现了显著差异。单因素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融入思政元素的英语课堂学生与传统英语课堂学生,在“社会责任”动机方面有显著差异Unit1,实验班会计专业学生与实验班传播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动机均显著高于对照班金融专业学生,但实验班会计专业学生与实验班传播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动机无显著差异(见表6)。

以上数据证明,课程思政教学在Unit1结束时,对实验班学生的“社会责任”动机开始有明显推动作用,这一推进作用一直持续到学期末。

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7),重复对比结果显示,Unit10结束时,会计、传播、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动机有了显著上升。总体而言,学习成绩动机从学期初至Unit2结束呈上升趋势,此后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在学期中Unit10结束时,有了显著上升,此后缓慢上升至期末。

单因素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8),Unit10教学结束后,会计、传播及金融班学生,在学习成绩动机方面,未出现显著差异,证明本课题中融入思政教学的英语课堂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显著影响。

2.动机强度的变化。本课题中课程实际授课顺序为“1、2、3、5、10、4、6”的单元顺序。整学期课程思政教学后,研究结果显示(表3),Unit1、Unit10及Unit6思政教学结束后,会计专业和传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均出现了显著增长,金融专业学生仅在Unit10结束后,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出现了显著增长。这三个单元结束后,会计和金融以及传播和金融,在学习动机强度方面,均出现了显著差异。

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9),课堂思政对实验班会计和传播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有显著影响。重复对比结果显示,Unit1结束时,会计专业和传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显著高于未进行思政教学时的强度。Unit10结束时,会计和传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显著高于Unit1结束时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学期末Unit6结束时,会计和传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显著高于Unit10结束时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总体而言,随着课程思政教学的展开,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在不断提高。

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9),对照班金融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有显著变化。重复对比结果显示,开学初至Unit5动机强度呈上升趋势,但均未出现显著变化。Unit10结束时,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显著高于Unit5及此前各单元的学习动机强度。本学期课程结束时Unit6与学期中Unit10教学结束时的动机强度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呈上升趋势,在Unit10结束时这一趋势较为明显。

Unit1、Unit10及Unit6思政教学结束后,会计和金融以及传播和金融,在学习动机强度方面,均出现了显著差异。单因素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融入思政元素的英语课堂学生与传统英语课堂学生,在学习动机强度方面有显著差异;实验班会计专业学生与实验班传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班金融专业学生。但实验班会计专业学生与实验班传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无显著差异(见表10)。

综合分析数据,课程思政教学在Unit1结束时,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强度开始有明显推动作用,这一推进作用一直持续到学期末Unit6结束时。虽然对照班学生在Unit10结束时,动机强度有显著增长,但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仍然存在显著差异,证明除课程思政教学外,存在其他因素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但此时课程思政教学对学习动机强度仍然具有推进作用。

(二)访谈结果

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动机强、中、弱不同群体中各选择1位访谈者进行访谈、并通过课堂观察及邀请其撰写日志的方式对其访谈内容进行印证,课题组得出学生各类动机变化及动机强度变化的原因。

关于“社会责任”动机变化的原因,在访谈中,实验班受访者均表示自己在学期初只认为学好英语有助于今后就业。Unit1结束后,他们通过学习西方个别国家将疫情爆发嫁祸于中国的英文报道,意识到学好英语不仅为了个人发展,同时也为了祖国。他们十分想在国外社交平台发声,用地道的英文告诉更多外国人,真正的中国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着强大的力量,有着大国担当。受访者表示这种爱国情怀一直存在于内心深处,但在Unit1教学中被极大激发。学习Unit10时,学生通过阅读关于老年人的英文报道,不仅积累了更多“老年人”写作话题语料,也更清晰地认识到现在祖国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实验班受访者均认为现在中国对于老年人更加关注,不仅社会保障更加坚实,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均有更加丰富的生活,由此感到祖国的日益强大,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实验班受访者均反馈Unit6结束时,通过学习迎“冬奥”环保理念相关报道,了解到祖国具有世界先进环保技术和理念,人民环保素质与日俱增,爱国情怀再次被激发,希望多读英文相关报道,积累表达,以便日后出国深造时,用英文和国外友人沟通,使其更了解中国,认识到中国的强大。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动机,实验班与对照班受访者对于学习成绩的态度较为相近。学期初至第2单元结束,学生英语学习劲头十足,英语学习成绩动机呈增长趋势,此后,由于各科学习压力增大,学生社团活动、实习等与学习时间冲突,英语学习成绩动机呈下降趋势;学生于学期中意识到学期已过半,参加四六级、国际性考试(雅思)的意愿愈发强烈,这种紧迫感甚至使他们甘愿放弃其他科目学习时间,增大英语学习时间。Unit10结束时,英语学习成绩动机有了显著上升,此后上升趋势一直持续到期末。访谈者的表述再次印证了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

Unit10结束时,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较之前均有显著提升。结合“社会责任”动机、“学习成绩”动机、“动机强度”的量化及质性访谈数据,得出“课程思政”對“社会责任”动机及学习动机强度在Unit10教学中均有显著促进作用。

因此,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动机、动机强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学习成绩动机的改变与课程思政教学无直接联系。

(三)研究结果分析

由量化(表3、4)和质性(表11)数据综合分析,得出“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动机,及学习动机强度有显著促进作用。当融合的思政元素素材为学生热切关注的当下新闻实事,思政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量化数据结果概括如表3、4所示,接受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验班在学期初1单元,学期中10单元,及学期末6单元的“社会责任”动机均有显著增强,对照班的“社会责任”动机均无显著变化,且实验班的“社会责任”动机均显著高于对照班,而两个实验班相比较,“社会责任”动机无显著差异,由于前测(表2)中实验班和对照班无显著差异,因而此量化结果证明“课程思政”对“社会责任”动机有显著促进作用。

如表3、4所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在学期初1单元、学期中10单元及学期末6单元均有显著增强,对照班的学习动机强度仅在学期中10单元有显著增强,且实验班的学习动机强度在学期初、中、末均显著高于对照班。由于前测(表2)中实验班和对照班无显著差异,因而此量化结果证明“课程思政”对学习动机强度有显著促进作用。

学期初1单元、学期中10单元、学期末6单元分别融合了“抗疫” “老年人社会保障” “冬奥绿色理念”的新闻素材(表11),这些都是社会热门话题,在访谈中,课题组了解到学生感到这三个单元内容十分贴近自己的生活,相比其他教学单元,这三个单元的补充素材是自己最热切关注的内容。经检验,这三个单元给实验班受访者们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个单元结束时,实验班的“社会责任”动机及学习动机强度均有显著性增强;对照班的“社会责任”动机整学期无显著变化,学习动机强度仅在学期中10单元结束后有显著增强,但与实验班相比,仍有显著差异。

在访谈中,对照班受访者表示第10单元自己想努力学习英语,原因是学期已过半,对“英语成绩有点着急了”,担心不好好学英语,期末考核将会不理想,也担心雅思等英语测试中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因而,对照班在第10单元学习动机强度显著增强源于对学习成绩的担忧。实验班受访者表示学期初1单元、学期中10单元及学期末6单元时,自己始终英语学习劲头十足,希望自己能多读英语文章、多积累地道表达法,用地道的英语在社交平台发声,并且希望自己将来出国留学时用地道流利的英文将祖国的强大、祖国真实的样子,讲给外国朋友听。同时,实验班受访者认为由于自己计划考雅思,学期中10单元开始,更加迫切地提升英语水平。因而,实验班学生学期初1单元、学期中10单元及学期末6单元学习动机强度增强均受到了思政教学的积极影响;第10单元学习动机强度显著增强,也同时源于对学习成绩的担忧。

四、结语

本研究基于课程思政,对北京某高校雅思英语写作课程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动机强度进行了整学期追踪,发现融合课堂思政英语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动机,及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希望该实证研究为广大英语教学同仁的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6-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 _ 462437. html.

[3]黄国文,肖琼.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J].中国外语,2021,18(2):1+10-16.

[4]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2):18-24.

[5]唐慧利,崔萌筱,耿紫珍.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29(3):55-58.

[6]郑志恒,黄雅娟.英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思政内涵及教学实践研究[J].外语研究,2021,38(4):59-63.

[7]杨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0(4):27-31+5.

[8]Tremblay, P. F., & R.C.Gardner. 1995. Expanding the motivation construct in language learning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9: 505-520.

[9]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1):51-58.

[10]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 现代外语, 2003(1):28-38.

[11]Gan Zhengdong. How Learning Motivation Influences Feedback Experience and Preference in Chinese University EFL Students.[J].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0, 11:496.

[12]Ha Phung. A Study on the Techniques of Presenting Vocabulary to Increase Students Motivation[J].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2021,3(5):45-54.

[13]李炯英,刘鹏辉.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回顾与思考(2004-2013)[J].外语界, 2015(2): 34-43.

[14]周燕,高一虹.大学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对五所高校的跟踪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1(2):113-118.

[15]周燕,高一虹,臧青.大学高年级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对五所高校学生的跟踪调研[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2):251-260+320-321.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eaching English on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English

GUO Sisi, LV Yingli

(Beijing Cit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eaching, this paper tracks the motivation type and motivation intensity of students in IELTS Writing course in a university in Beijing for a whole semester. 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SPSS data statistical verification, the IELTS Writing cours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intensity of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English learning, especially when the course incorporates the news facts that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is empirical study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eaching; IELTS Writing; learning motivation; empirical research

(責任编辑:赵军)

收稿日期:2022年06月06日

作者简介:

郭偲偲(1988-),女,北京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吕英莉(1979-),女,山东蓬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商务英语与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城市学院校级课题“课程思政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以国际课程班雅思写作课程为例”(JYC20211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学习动机课程思政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