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编导对舞蹈演员肢体语言的开发
2023-05-30祝希娟
祝希娟
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的编创者及导演者,是舞蹈作品中极其重要的组成元素。作品在大众面前的呈现往往离不开编导的引导,由于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形态、表情、动作、舞台调动等都得经过编导的深思熟虑,想要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编导在创作前期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舞蹈编导需要掌握坚实的舞蹈基础及较强的理论知识。舞蹈作为舞台艺术中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人体艺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才有可能掌握。如果创作者本人都不熟悉,那么也就失去了创作的原材料,创作也将无从谈起。除此之外,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是作为优秀的舞蹈编导必须掌握的,只有充分掌握了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向。
其次,舞蹈编导还应掌握基本的音乐素养。舞蹈艺术除了本身的肢体动作之外,最重要的便是音乐的运用。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就得考虑到作品所要运用到的音乐和所要表达的情绪。可以说,编导对音乐的认识以及理解程度决定着作品的走向,而舞蹈作品中肢体动作所涉及的呼吸的急促、舒缓也要求编导具备一定的乐感。除此之外,舞蹈编导还应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创作的灵感,而灵感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便是舞蹈编导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也是作品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关键。走过的路、遇到的事、见过的人,这些都将印刻在心底,舞蹈编导在编创舞台作品时,过去的经历都会化为一种内在的力量从而指引方向。
最后,舞蹈编导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在具体创作过程中,作品的结构、情节的铺垫、人物的刻画、环境的设置以及虚实、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的应用,都需要从文学作品中吸收营养。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能够使舞蹈编导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扩展,同时也能够使编导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引发观众对作品的认可。
编导在进行舞蹈演员肢体动作开发前期,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能力,方能开始肢体语言的创作。除此之外,还应当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实践经验为舞蹈演员讲解肢体的动态感觉与静态感觉,让演员内心对作品有一定的自我认识,以此让创作出的作品包含更具代表性的肢体语言。
肢体的动态感觉
肢体动态感觉是指在舞蹈过程中舞蹈演员从头到脚,甚至包括自己的眼神所处的一种肌肉状态,其中也包含一定的协调性、韵律及延伸感。其中,面部表情中的喜、怒、哀、乐,还可衍生出另外的不常见情绪。根据这些,可让舞蹈演员展现不同的眼神状态,而演员自身的肢体动作则受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绪所感染,表现出一定的舒展收缩与立起跌落。在作品中,肢体动态感觉具备传情达意的作用,如在杨丽萍老师自编自演的女子独舞《雀之灵》这部作品中,以模仿孔雀的姿态展示孔雀的生活习性,把作品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无论是独创的手臂、手指的颤动还是身躯步伐的移动,都代表着舞蹈中的一种动态感觉。可以说,舞蹈中的动态变化观众能够通过眼睛看到并感知到,其中细微的动作,包括眼神的变换、面部表情的转变、动作的延伸也能够通过仔细观察看到。
肢体的静态造型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通过流动性动作体现其思想感情,静态的肢体造型也能带来一定的情感表达效果,在视觉感受上不随人体肢体动作的静止而静止,其中的情感依旧会随着静止的造型表现当前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如当代舞《中国妈妈》,编导让人物结尾动作造型定格为中国妈妈以目送的姿态送别女孩,动作未曾变化流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仅仅只是中国妈妈目送的静态造型,却足够让人潸然泪下。这是因为在作品思想情感的带领下,静下来的造型反而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动观众的心。所以说静态造型同样也能带来一定的情感渲染效果。
肢体表象
肢体表象是指一部舞蹈作品在观众脑海中重现出来的肢体动作形象,它反映的是肢体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等方面的特点,其中包括内部的肢体表象与外部的肢体表象。内部的肢体表象是指:以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带动自己的内心,想象自己的身体在做与作品情感相关的动作,而实际上身体却未移动半分,但是观众依旧能够体会到其中舞蹈演员内部肢体表象外放的情感。外部的肢体表象是指:观众能够看到舞蹈演员在做肢体动作,可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个人在作品中的舞蹈行为。在舞蹈作品中,肢体表象常伴有一定的节奏性与情感性,在节奏上,通常要求作品的肢体动作,無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都要结合背景音乐与故事情节,运用节奏快慢搭配的方式,找到与舞蹈作品情节相符合的肢体表象。在情感上,多次在舞蹈作品中运用相关故事情节,使得观众更加理解作品中的肢体动作。同时,在作品中运用到故事情节时,可充分运用内部肢体表象,让情感通过静态的肢体表象充分体现出来。
从即兴训练开发舞蹈演员肢体语言
“即兴舞”即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起兴而舞,用肢体动作直接在现场根据听到的声音或是所得的感触,迅速勾勒捕捉到的艺术感觉。因为是无准备的肢体展现,所以即兴训练可培养舞蹈演员情感上的灵敏性及瞬间想象力,提高舞蹈演员对音乐节奏的快慢处理能力,培养舞蹈演员对舞蹈的内在感觉。在即兴训练过程中,舞蹈演员可根据自身条件让肢体得到一定的运用,发掘身体各部分的造型,寻找动作的陌生感并在所处的环境中瞬间作出反应。在后期的即兴训练中,要快速地找到肢体动作与音乐碰撞产生的动态感觉,为后期运用到的肢体动作做准备。
在舞蹈演员进行即兴训练时,可依据从易至难的方式循序渐进,用科学的方法使得舞蹈演员肢体的开发得到最大化。训练时将训练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进行单人自由练习,顺应自己的想法做出符合条件的肢体动作。第二步可要求两人一起进行即兴练习,在原有的单人即兴上再次依照自己的想法,作出更多的两人磨合即兴肢体动作。第三步则进行多人即兴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肢体语言个人“原生态”开发的难度。就本人而言,我自认为即兴训练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极其重要。最开始接触即兴训练时,脑海中的肢体动作积累并未达到最佳状态,接触的作品少,创作过程中就始终一片空白。即兴训练是一个很能培养个人情感的能力练习,哪怕不是舞蹈艺术中的佼佼者,只要内心有一定的情感,便能让自己即兴发挥。总而言之,即兴训练在舞蹈演员肢体语言开发中往往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个人在没有固定姿态造型时根据场景想象最大限度开发肢体动作的关键。
从动作、造型开发舞蹈演员肢体语言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不只是个人在一定环境下所创造的带有浓厚个人情感的即兴表演。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是否可用自身在原环境中即兴所展示的肢体动作来体现,其肢体动作是否与作品中的音乐相符合等,这些都是编导要考虑的实际问题。所以,为了整部作品的和谐性,也为了与整个作品所表达的思想统一,编导必须根据舞蹈演员个人条件进行动作、造型的开发。
首先是对动作的开发,我们所接触的所有舞蹈作品都是由流动的动作及定格的造型构成的。其中,动作的编排大多根据作品要展现的民族、风俗、情感等进行一系列反复推敲删改,从而得到最具有流动性同时也能体现出民族性及思想情感的作品。可以说,一部优秀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实际上就是把生活中的一切艺术化而已,所有的艺术最初的源头都来自生活。
其次是对造型的开发,造型在作品中常常使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外放,也让观众瞬间明白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造型的好坏也常常影响着整部作品的发展趋势,在最初训练时,可根据演员自身看到的人与事,单独用一个造型去定格,再经过多次修改,判定某个造型是否可用。
从舞句、舞段开发舞蹈演员肢体语言
舞句和舞段的练习往往是“动作元素分解、变化技术训练”的延伸与扩展,是寻找舞蹈作品中核心肢体动作,确立舞蹈风格、形象与情感内涵的重要训练过程,同时也是即兴训练与动作、造型的综合性统一练习。对舞蹈演员进行舞句、舞段综合训练更多的是让演员找到舞蹈中的艺术感觉,能够让肢体动作的连接更为流畅、自然。舞句与舞段训练时可结合音乐,体会音乐的风格情感,利用个人对音乐的理解用一小段肢体动作合理连接展示出来。舒缓的音乐可配合舒缓的肢体动作,比较激昂的音乐就不太适合了。练习过程中,通常会涉及肢体的力量、柔韧性、控制力以及身体的稳定性,为本身完成各种肢体动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进行舞句、舞段综合训练之前一定要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再捕捉作品中的“舞蹈形象”,提取这一形象中的动态与动律,从舞姿、节奏、力度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解练习,随后在分解的基础上保留、改变,最终形成一段生动流畅的作品。
在舞句、舞段训练过程中,通常我们在完成动作、造型单一训练并掌握基本元素后,再创作起来便不会觉得困难,就是在一段音乐中将单一训练过程掌握的基本元素連接起来,根据音乐的风格调整节奏。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舞句、舞段训练必不可少,这是形成个人风格性作品的关键,也能在其中找到一定的舞蹈艺术感觉,为今后作品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导对舞蹈演员的肢体开发目前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因为在舞蹈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编导所处的地位直线上升,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必定少不了优秀的肢体语言,而优秀的肢体语言背后往往需要优秀的编导进行分析。所以,编导在进行舞蹈演员肢体语言的开发时,一定要掌握本应掌握的知识,还应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培养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及其创作力。舞蹈艺术中的肢体动作离不开编导大胆的创作力,我们在日常观看各种舞蹈时会发现,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大多是标新立异或者在原基础上进行的新一轮创编,与以往的肢体语言大相径庭。这也告诉我们,在舞蹈作品中进行肢体语言创作时,应多看其他编创者的优秀作品,取其精华,进行新一轮自我肢体语言上的创新。
作者简介:祝希娟,女,湖南益阳人,吉首大学舞蹈编导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舞蹈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