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适机采棉花品种冀石29
2023-05-30王虎,董章辉,张艳丽,赵丽芬,李增书,眭书祥,朱青竹,高驰
王虎,董章辉,张艳丽,赵丽芬,李增书,眭书祥,朱青竹,高驰
摘要:早熟适机采棉花品种冀石29于2022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品种标准;在2021年河北省棉花品种晚春播组生产试验中,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均居同组第1位。总结了冀石2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冀石29;早熟棉;品种选育;机械采收;农艺性状;纤维品质
我国是棉花生产与消费大国[1],棉花在国内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我国三大棉区之一的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造成棉花严重减产[2];二是棉花种植管理环节多,技术复杂,机械化程度较低,造成生产人工成本较高[3-5];三是粮棉争地矛盾突出。因此,选育抗病、优质、适于轻简化管理的早熟棉花品种,对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提高纺织品质量、增加棉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6-7]。且早熟棉生育期较短,适宜播种期长,可在晚春、初夏或盛夏播种,适于一年两熟或多熟制种植[8]。因此,培育早熟棉品种,发展麦(蔬菜、油菜)棉两熟种植,对缓解我国粮棉争地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冀石29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简称为“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的适宜机采的早熟棉花品种,已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8)第213号,有效区域:黄河流域]。2022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229001。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亲本组合为11M766×石抗126。母本11M766是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的1个高产优质品系。父本石抗126[9-10]是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的国审中熟棉花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2),具有海岛棉和瑟伯氏棉遗传背景,抗逆性好,纤维品质优良。
2011年在石家庄农科院试验场配制杂交组合,并于当年南繁加代。2012年将F2种子种植在辛集市马兰农场选择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的单株,并加代繁殖;经过3年5代的繁殖加代、优中选优,于2014年在石家庄农科院试验田种植的F6中选择综合表现优异的5个单株进行南繁;在2015年进行的品系比较试验中,11M766×石抗126后代编号为G29的株系表现突出,666.7 m2籽棉产量为275.5 kg,超过对照(冀丰1271)12%,2016年将该株系定名为冀石29。冀石29于2019―2020年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晚春播组区域试验(区试),2021年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晚春播组生产试验。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冀石29是适于晚春播的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平均生育期为102 d。株型较松散,叶片大小中等,茎秆粗壮,长势好;结铃性强,铃卵圆形、较大,吐絮肥畅。株高88.0 cm,单株果枝数11.0,第一果枝节位5.9,单株结铃10.6个,铃重5.8 g,籽指10.9 g,衣分40.1%,霜前花率92.7%。
2.2 产量表现
2019年河北省棉花品种晚春播组区试中,冀石29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为263.5 kg,比对照石早1号[11]增产9.9%,居该区试组7个参试品种第4位;平均666.7 m2皮棉产量为103.9 kg,比石早1号增产7.4%,居第4位,7个试点中6个增产;平均666.7 m2霜前皮棉产量为95.8 kg,比石早1号增产6.5%,居第3位。
2020年河北省棉花品种晚春播组区试中,冀石29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为235.9 kg,比石早1号增产76.9%,居7个参试品种第3位;平均666.7 m2皮棉产量为95.9 kg,比对照石早1号增产6.3%,居第3位,7个试点均增产;平均666.7 m2霜前皮棉产量为89.1 kg,比石早1号增产6.8%,居第3位。
2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冀石29的666.7 m2籽棉产量为249.7 kg,比对照石早1号增产8.5%;666.7 m2皮棉产量为99.9 kg,比石早1号增产6.9%;666.7 m2霜前皮棉产量为92.5 kg,比石早1号增产6.6%。
2021年河北省棉花品种晚春播组生产试验中,冀石29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为232.1 kg,比对照石早1号增产7.9%,居第1位;平均666.7 m2皮棉产量为93.0 kg,比对照增产8.6%,居第1位,7个试点均增产;平均666.7 m2霜前皮棉产量为84.3 kg,比对照增产8.5%,居第1位。
2.3 纤维品质
区域试验取样,经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校准棉花标准校准),结果:2019年,冀石29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3 mm,断裂比强度30.1 cN·tex-1,马克隆值4.9,长度整齐度指数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46,品质类型为“Ⅱ”;2020年,冀石29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 mm,断裂比強度32.6 cN·tex-1,马克隆值4.6,长度整齐度指数85.7%,纺纱均匀性指数158,品质类型为“Ⅱ”。
2年平均结果: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80 mm,断裂比强度31.35 cN·tex-1,马克隆值4.75,长度整齐度指数85.35%,纺纱均匀性指数152,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品种标准,且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达到优质棉标准[12-13]。
2.4 抗病性鉴定
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冀石29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2019年、2020年均表现为耐黄萎病,相对病情指数分别为28.04、34.25。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河北省中南部植棉区晚春播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时间
冀中南植棉区应于5月15-25日露地直播。
4.2 种植密度
中等肥力棉田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666.7 m2 0.55万株,其他类型棉田的种植密度在每666.7 m2 0.5万~0.7万株范围内适当调整。中等肥力棉田等行距种植时以行距60 cm为宜,大小行种植时以小行距40 cm、大行距70 cm左右为宜。
4.3 肥水管理及化学调控
666.7 m2基肥施用量:有机肥3 000~4 000 kg、磷酸二铵10 kg、氯化钾15 kg、尿素10 kg。初花期每666.7 m2追施尿素15 kg。
缩节胺应适当晚施并减少用量,建议于6片真叶期、蕾期、初花期和打顶后7 d每666.7 m2分别施缩节胺(纯品)0.5 g、1.0~2.0 g、2.0 g和2.0~3.0 g。
4.4 病虫害防治
冀石29为转基因抗虫棉,但棉铃虫发生较重年份还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全生育期及时防治棉花蚜虫、红蜘蛛、盲蝽和烟粉虱等害虫。9月25-30日、日平均温度>20 ℃时,每666.7 m2用50%(质量分数,下同)噻苯隆可湿性粉剂30~40 g、40%乙烯利水剂[13] 150~300 mL,兑水40~80 L,使用机械均匀喷施于棉株中上部和外围叶片、棉铃。
5 小结
冀石29遗传背景相对丰富,尤其是继承了海岛棉、瑟伯氏棉的特点,保留了陆地棉的优势,且通过常规系统选育,实现了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改良。该品种在2021年河北省棉花品种晚春播组生产试验中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均居第1位,纤维品质为“Ⅱ”型,综合表现优良。
参考文献:
[1] 李胄. 中国棉花育种研究60年的进展及展望[J].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2):1732-1753.
[2] 赵贵元,王凯辉,郭宝生,等. 国审抗枯黄萎病抗虫棉新品种冀杂1号选育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9):55-59.
[3] 唐淑荣,魏守军,孟俊婷,等. 不同流域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分布和地域分异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40-48,72.
[4] 卢秀茹,贾肖月,牛佳慧. 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26-36.
[5] 李培良,雷亚平,李亚兵,等.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 农业展望,2016,12 (12):38-45.
[6] 张曦,钱玉源,刘祎,等. 河北省优质棉育种7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棉花,2020,47(5):1-6,12.
[7] 何团结,程福如,闫晓明,等. 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2):223-225.
[8] 承泓良,喻树迅. 陆地棉早熟性遗传研究进展[J]. 棉花学报,1994,6(1):9-15.
[9] 李爱国,赵丽芬,李增书,等. 高产优质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国审“石抗126”[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40,43.
[10] 朱青竹,眭书祥,李志远,等. 国审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石抗126[J]. 农业科技通讯,2009(6):162-163.
[11] 朱青竹. 特早熟棉石早1号[J]. 中國棉花,2007,34(1):21.
[12] 杨伟华,许红霞,王延琴,等. 优质棉的定义及其评价方法解读[J]. 中国棉花,2008,35(10):2-4.
[13] 张曦,钱玉源,刘祎,等. 河北省高品质棉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棉花,2022,49(9):31-37.
[14] 田晓莉,李召虎,段留生,等. 棉花化学催熟与脱叶技术[J]. 中国棉花,2006,33(1):4-6.
(责任编辑:付毓 责任校对: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