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视域下指向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023-05-30黄苏萍
黄苏萍
摘 要:随着高中英语教育的发展,如何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意识,如何让他们更好地贴合社会发展趋势,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作为学生获取文化知识,打开国际视角的主要渠道,逐渐成为教师优化教学内容、践行国际理解教育的重点。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充分探讨国际理解教育视域下指向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跨文化意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国际理解教育
从高中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高中英语的主要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化差异的反思。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在国际理解教育视域下,加强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会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是怎样的?二是自己该如何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往往会提出三大策略,即在阅读教学中展开中西文化对比,拓展阅读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构建多元的探索活动。
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文化熏陶
(一)筛选课外素材,优化阅读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紧扣教材内容,完成词汇、句式以及语法的输入。与此同时,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往往会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历年考试真题。虽然上述内容可以让高中生充分接触真题,提高他们对高考的理解,但是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来看,单纯的教材内容以及真题,并不利于学生形成对英语国家的印象。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搜集大量有关隐性文化信息的语篇,并利用其中的地道表达,输出文化知识以及语言知识。英语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它的学习离不开多元且丰富的英语作品。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展跨文化素材,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的内容。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Festivals and customs”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充分阅读教材内容,还要尝试性地用英语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眼中的传统节日,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了许多有关春节的英文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外国人眼中的春节有哪些风俗习俗?”通过简短的视频内容,学生不仅能直观地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快速实现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连接。随后,教师从教材内容出发,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理解Reading部分的内容,并回答问题:How can you learn about foreign customs and traditions?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的互联网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英文视频、英语新闻等资源,实现教材内容的拓展。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英语阅读,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料可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开学生的视野。
(二)重构教学方法,提高文化敏感度
教师在讲解一篇语篇时,往往会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架构,随后,针对文章中的词汇、句式以及语法,再展开逐词、逐句的翻译。虽然此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基礎知识,但是从语言的学习来看,如果教师过于关注某一具体的知识点,就会让学生忽视文章的语境以及其文化背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化敏感度。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Lights,camera,action!”为例,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影评的基本方法,还了解了诸多地道的表达。在作业设计阶段,教师布置了一项观影任务:电影中的美国经历了哪些阶段的变化?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教师分别剪辑了《硫磺岛来信》《阿甘正传》等电影片段。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及思维能力,体会美国文化,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在《阿甘正传》中看到了美国梦的影子。通过历史、文化背景的查阅,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电影背后的文化内涵。
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在多元的阅读材料中感受文化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要素,还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语篇特点,借助适当的资料扩充,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
二、贴合学科特点,促进文化交流
(一)二次加工教材,构建语言环境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英语作为一项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理解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教师不能过于关注某一词汇的语音抑或是某一语法的使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价值观念以及名人名著等元素,适度融入教材。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开放性、仿真性的话语空间中,获取更多有关文化的认知。在西方文化中,人们经常讨论的都是天气、爱好、新闻等话题,而对于婚姻、工资收入等隐私话题,西方人则很少涉及。因此,当面对饮食文化等类型的教材内容时,教师应尊重英语国家的文字习惯,并尽量减少在教学内容中涉及有关寒暄的对话。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Be sporty,be healthy”为例,在备课阶段,教师首先分析教材内容。通过Reading部分的阅读,学生不仅要明晰健身的重要性,还要了解健身的具体方法。针对上述教材内容,教师在课程导入阶段提出了以下的问题:In your impression,which country is more interested in working out?随后,学生一边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边举出相应的案例。At first,I thought Europeans and Americans would like to exercise,but recently,when I read the news,I found that Koreans like to exercise very much.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列举有关多个国家的人的健身数据。“这些国家最喜欢的健美身材是怎样的?”考虑到课堂的互动性,教师随机挑选几名学生并邀请他们利用电子白板技术,画出相应的身材图。依托一系列的互动,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参与师生互动。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的细节,并尝试性地引入多个国家的生活现象。随着高中英语教育的发展,高中英语教材在拟定时越来越注重跨文化意识的熏陶。因此,教师可以二次创作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活动。
(二)打破刻板印象,输入文化知识
一直以来,学生容易对异文化产生刻板印象,即当他们读到有关法国的语篇时,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语篇中的人物都是浪漫的;当他们读到有关德国的篇章时,就会不自觉地认为里面的人物都是严谨的;当他们读到有关英国的篇章时就会联想到绅士。虽然正向的印象能够作为补充材料,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印象都是正向的,如果学生存在刻板印象,就会先入为主地产生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思维固着。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英文语篇,并让他们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取合适的读物。这样一来,学生将了解更多的文化趣事并减少对某一事物的刻板印象。
以譯林版高中英语“Exploring literature”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诸多文学作品,还要懂得如何评价一个文学作品。在作业布置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一本有关文化的书籍,体会其中的文化现象,并用PPT总结起来。随后,各学习小组纷纷结合小组成员的自然兴趣点以及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书籍。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并未要求所有学生都要阅读英文原著。在后续的成果汇报中,各学习小组纷纷就本小组阅读的书籍进行分析。有一组学生阅读的是《菊与刀》。“The book says a lot about Japanese culture,but it also hides a lot of stereotypes.”随后,该小组就书中列明的现象以及日本的国情,做出一张表格并展开具体的分析。
英语学习不仅包含诸多的专业知识,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载体,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人文要素。考虑到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积累情况,教师还可以将探索文化知识的权利交给学生。通过多元的阅读活动,学生逐渐了解多个国家的国情,并尝试性地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最终的成果汇报。
三、贴合课程标准,加强文化理解
(一)理解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交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篇教学除了要阐明具体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还要了解文字中隐含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因此,教师除了要注重选材的合理性外,还要在具体的讲解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逐渐成为一种无法避免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跨文化意识以及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依托三个层次的引导,逐渐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第一个层次是浅层的文化现象,第二层次是作者的思想与价值观,第三层次是实现文化的定期更新。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为例,在讲解Reading部分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分析屠呦呦的生平,总结她做出的贡献。根据上述要求,学生相继制作屠呦呦的人物卡片。“What do you think of Tu Youyou?”随后,学生详细阅读教材内容并概括文章的框架。一般来说,无论是媒体的报道抑或是教材内容,都会针对人物的某一时间段进行描写。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屠呦呦这一人物,教师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屠呦呦的最新报道。凭借一系列的补充,学生逐渐了解屠呦呦及其团队涉及的诸多领域。“如果让你报道一名科学家,你会选择谁?”结合这一要求,学生尝试性地模仿Reading部分的论述,并介绍一名科学家。
受中文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在阅读有关人物生平以及文化现象的描述时,往往习惯性地忽略其背后的价值观以及思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了解事件、文化现象的最新进展。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需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并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构建文化情境,设计主题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教学包含语言知识学习以及文化知识学习两部分。针对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教材内容,教师除了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还要构建文化情境。在文化情境中,学生被带入到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学习多元的交流方式。区别于课文朗读等教学形式,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Back to school”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演讲的语言特征,了解中美学生高中生活的差异。为了提高生生互动的效率,教师要求学生在预学阶段就搜集有关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高中生的日常。随后,教师模拟《非正式会谈》,邀请多个学生分别代表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高中生。通过学习内容、校服、基础设施、学生会等多个方面的对比,学生逐渐了解了多个国家的高中生活。当学生产生表达上的问题时,教师并未第一时间进行纠正,而是在活动的最后进行总结。
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学生既能根据英语思维以及英语国家的行为习惯,模拟真实的社交场景,又能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生生互动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应积极展开引导,并构建起一个自由且宽松的跨文化交流环境。
四、结语
总之,在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国际理解教育,抑或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都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依托多元的教学策略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逐渐形成跨文化意识。一般来说,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在自由且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完成专业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探索、学习,提升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程丽,丁振. 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728(02):255-256.
[2]郑春雷.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对策探究[J]. 中学生英语,2021,851(20):75.
[3]王春芝.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路径[J]. 求知导刊,2021,296(44):25-27.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