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3-05-30张妮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3期

张妮

摘  要:为提高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语文学习强调“核心素养”“多角度阅读”“创意阅读”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关注课内外阅读内容的衔接、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借助多媒体辅助性资料,从而让学生深入其中,主动探寻文言散文的价值,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散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散文阅读教学;课内外阅读衔接;探究性问题设计

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追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地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作为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的文言散文,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统编新教材也选用了很多经典篇目,但由于缺乏整体性的教学规划,再加上文言散文自身“小众化”的特点,导致教师只关注背诵、翻译,学生也不能将学习到的文言散文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为改变这种状况,本研究以研究者所在中学高一到高三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每个年级每个班随机抽取10名同学参与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从学生文言散文阅读倾向性、文言散文阅读难度、兴趣,教师对文言散文阅读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具体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调研结果显示:

(1)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散文阅读的兴趣不大。很多学生在文言散文阅读的学习中往往关注其字词释义、阅读题目训练等方面,很少是抱着对其文学审美价值探寻的角度去阅读,阅读的兴趣不足。

(2)教师找不到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当前问题。教师对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创新不够,往往采取传统的教读法,一味关注背诵、翻译,却忽略了教学形式的创新,从而使得语文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枯燥乏味,失去了吸引力。

(3)多媒体得不到有效应用。很多语文教师认为文言散文阅读教学课堂根本无需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因而多媒体使用频率不高。

基于此,本文研究相关的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策略,在大范围内进行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改革,组织了相关的教学观摩活动,结合高中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特点,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通过对访谈记录分析得到的原因,重點进行高中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三个方面的研究,希望使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呈现崭新面貌。

一、文言散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横向贯通

所谓“横向贯通”是指教材内部课文融会贯通,这适用于积累、建构语文知识和经验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由点到面地高效学习。

比如利用《烛之武退秦师》进行“语言运用”的练习。先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谏太宗十思疏》《触龙说赵太后》等课文,着眼全篇,从语言艺术角度思考烛之武劝谏成功的原因,从中总结出劝说的技巧。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交流,最后归纳出这样几个技巧:

第一,说话讲究层次性,循循善诱,水到渠成。

第二,态度谦逊,用词得体,不刻意贬低自己。

第三,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明确利弊,让对方自己选择。

(二)纵向贯通

所谓“纵向贯通”是指文言散文阅读教学与现代文不同知识板块间的融会贯通,也可以是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甚至是与课文有关的生活经验的融会贯通。

比如《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一句中的“归”甲骨文的本义一般认为是女子出嫁。《诗经》中“之子于归”也是此意。而古代女子以夫家为自己家,出嫁就是回家,于是引申出“返回”义,“吕蒙既归”中“归”即“返回”。因出嫁的女子是夫家的人了,含有将女儿送别人之意,于是又引申出“赠送”之义,即为“馈”,“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就是这个意思。这些都属于纵向方面的融会贯通,这样就打通了课内外的界限,实现了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在联结中深化学生对文言散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语文承载着提升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是真正包罗万象的学科,而且所有的这些内容之间互相联系,所以不能简单、机械、孤立地学习。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学习亦是如此,需要教师在把握了语文考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各版块的知识点通过比较、梳理、探究建立联系,获得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转化和综合应用。

二、引领学生深度阅读文言散文的问题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很多文言散文的内容艰深难懂,要实现其深度阅读目标,首先要提高学生阅读的热情。教师可以在“情景还原”方面下足功夫,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参与的热情。

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你能找出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吗?学生很容易找出“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这样句子,然后继续追问“假如你是烛之武,你是不是也不去找晋国国君而去找秦国国君呢?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回到当年当地,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具体情景,完成即兴的分角色对话。如此,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思维空前活跃,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问题的探究。

(二)巧设主问题,走向深入

在教学活动中,问题不能过多过碎。主问题是指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支撑作用的问题,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如学习《项脊轩志》时,可以设计主问题——项脊轩是“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文章写了一个阁子,两种感情,三位女性;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来品读体会。这样主问题指向明确,学生能够迅速找出喜、悲两种感情。然后通过阁子修缮前后的对比,品可喜之情,再找作者对母亲、祖母、妻子三位女性的怀念,悟可悲之意,这样的主问题设计使阅读走向深入,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

(三)抓取细节,挖掘内涵

教材所选文本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是文笔,还是思想都有极大的价值,值得我们品读体味,文章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标点往往都有作者独特的用意,教师可从这些细节出发,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

如《项脊轩志》中表达思念母亲,作者写到“余泣,妪亦泣”,思念祖母却用“令人长号不自禁”,追问学生为什么思念母亲是“泣”,而思念祖母却是“长号”,正常不应该思念母亲更甚吗。以此引导学生抓细节,深解读,结合作者经历来理解作者对她们的感情是不同的。也可以关注标点符号,“大类女郎也?”“儿之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之!”祖母三句话的末尾分别用的是问号、句号、句号,引导学生思考“可否都用问号或者都用句号,有什么区别”,通过探究体会祖母的复杂深沉的感情。如此既培养了学生关注细节的习惯,又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上师生角色重新定位,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来进行深度研讨,提升其学习研究的深度,在思考的过程中感知文本更深厚的价值。

三、利用多媒体科学地提供辅助性资料的研究

(一)借助数字技术,充实文章背景

文言散文再现的是古人的生活,古人的情感,而学生对其不能理解的一大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对文章的写作背景难以想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更详细地了解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找寻与自己相通的点,缩小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出示动态的地形图,通过箭头的走向让学生从地理位置方面明确烛之武选择游说秦国的理由。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关于烛之武以及写作背景的知识,然后用小情景剧或制作的小短片等形式展示出来。如此,学生既了解了相关知识背景,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视频演绎创情境,激发兴趣深理解

图画、音乐、表演等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及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境。如学习《项脊轩志》时,先播放陈少松的朗读和胡歌、赵丽颖演绎的短片《震川先生及其妻》,略带伤感的旋律配上唯美的画面,以及娓娓道来的唱白,既唯美唯情,又侧面烘托出情感的真挚,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初步理解。

再如学习《屈原列传》,囿于字词,学生很难体会屈原的情感,播放方明的示范朗读,配合《典籍里的中国》对屈原和司马迁部分的演绎,学生再诵读文本,就容易体会两人的深沉感情,明白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却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以及司马迁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的写作手法。

(三)变换阅读形式,扩大阅读范围

同样的文本,教師选择恰当的与之相关的文章,借助多媒体形式,将其制作成为幻灯片或小视频播放出来,供学生阅读、理解;或者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作品用视频串联的形式剪辑、展示,可以事半功倍,起到扩大学生视野范围的作用。

例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引入《春秋战国之秦国篇》的十三集《秦晋围郑》的相关剪辑,学生明白了郑文公拒绝接纳流亡的重耳和城濮之战中郑国帮助楚国以及秦穆公帮助重耳登基的历史事实,了解了烛之武过去不被郑文公重用而产生的牢骚,明确了郑国所处的危如累卵的局势,进一步清楚了烛之武的大义,也能体会到烛之武游说的高超技巧。然后联系《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陈情表》等,自己选择一篇,做出类似的与文本理解相关的剪辑,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理解单篇,又可以群文比较阅读,形成大的看待问题的格局。总之,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给学生以更直观的认知,让学生乐学,让课堂高效。

本研究所提出的文言散文阅读教学改革方向虽然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内外知识的融合,纠正了教师课堂上“随意提问、简单追问、习惯碎问”的弊病,借助多媒体让课堂焕发生机,让学生乐于学习,对文言散文阅读教学改革是具有普适性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春兴.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M]. 亚太教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代立红. 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建议[J]. 语文课内外,2020(18):229.

[4] 聂晨曦. 思维导图辅助高中语文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2019(09):40.

[5] 耿红卫. 新课程:语文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