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开发应用本土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3-05-30李艳红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壮族社区幼儿园

李艳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也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人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基础。”近些年,各地幼儿园都十分重视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我园地处师宗县城区,拥有丰富的壮族地区文化资源,而且都是幼儿生活熟悉的景点、美食、游戏等。为了培养幼儿的乡土情感、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园本课程质量,我园对如何将师宗壮族地区本土文化资源纳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展开了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本土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

因缺乏系统学习和调查了解,教师对本土文化资源的认识大多基于个人零散经验。提到师宗壮族地区本土文化时,80%的教师想到的都是壮族特色美食、节日和习俗,忽略了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名人轶事、地方语言等本土文化资源。

(二)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长期处于被动使用教材的状态,缺乏参与课程设计与管理的机会和权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但不少教师仍停留于执行现成的“教材”的状态,认为只要按照“教材”完成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即可,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部分教师虽然参与了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但其开发的课程结构较为单一,大多认为“课程就是教案,就是将本土文化教育资源转换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集体教学活动方案(教案)”。因此,在课程开发时,这部分教师往往会选择看起来比较容易开展集体教学的本土文化资源,忽略了更多能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的本土资源。

(三)家庭与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力度不够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然而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时,缺乏对家庭、社区资源的了解,大多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网络信息“闭门造车”。幼儿园未能和家庭、社区积极交流、沟通、合作,致使家长在幼儿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时漠不关心,社区不知道如何配合和帮助幼儿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开发。

二、解决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本土文化资源内涵的认识

本土文化是某个地区各种文化长期沉淀的结晶,包括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地方语言等多种文化因素。幼儿园应加强教师理论学习,让教师正确把握本土文化资源的内涵,清楚地认识到师宗壮族地区本土文化资源不仅仅指师宗壮族人民的吃、穿和民俗活动,还包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其他民族文化。师宗土地上一切可以融入幼儿园课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都属于师宗壮族地区本土文化资源。

(二)开展多元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

教师观念的转变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首先要让教师从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转变到课程的開发者、建设者的角色中,在培训过程中加强课程改革宣传学习,不断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意识去参与课程开发,并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其次,要在培训中加强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和认识,让教师知道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教材,还包含“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最后,要让教师在实践中具体练习如何对课程资源进行甄别、开发和应用,让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开发的理解水平。

(三)以主题活动为线索合理建构和优化课程结构

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需要设定一个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来组织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以主题活动“黑尔神韵”为例,教师可将壮乡黑尔特有的梯田、瀑布等自然景观直接转化成幼儿喜欢的绘画活动“黑尔神韵”“美丽瀑布”;可利用糯米、柑橘等特产,组织幼儿开展“分糯米”“ 家乡的水果店”等数学认知活动;利用黑尔壮族特有的民族服饰、民俗活动开展“多彩的壮族”“ 黑沙酒会”等其他领域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可将收集的壮族服饰、生产生活工具、自然景观图片等物品分层次地投放到区角中,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受认识和了解黑尔壮族文化,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四)加强合作,有效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

家庭和社区既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者,本身也是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源,幼儿园要加强与它们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如我园虽地处城区,与五龙、龙庆等壮族主要分布地区相距较远,但幼儿园里有许多壮族幼儿、有许多生活和工作在壮乡的家长,在幼儿园周围还有很多壮族小吃店、服饰店及闻名省内外的电商平台“师宗味道”等。因此,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教育观念,鼓励和引导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和幼儿一起分享自己的见闻。教师还可以让家长带幼儿到菌子山、南丹山等著名旅游景点欣赏壮族地区美景,品尝壮家美食,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美。

教师还应走进社区,深入了解和挖掘社区中蕴藏的本土文化资源;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争取社区工作人员对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支持,让社区工作人员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样配合幼儿园开展课程开发应用活动。比如:与壮族协会、“师宗味道”电商平台联系,合作开展民族文化节,将师宗壮族生产生活用具、民俗文化带到幼儿园,让幼儿在布置场地、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总之,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和应用,对幼儿和教师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幼儿园、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只有真正理解课程开发的含义,才能去开发和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和教师成长。

猜你喜欢

壮族社区幼儿园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社区大作战
壮族民歌“喜”的情感表达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