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
2023-05-30王爽
王爽
“竹骨纤纤任短长,数千年里旧行藏。”这是关于筷子的两句诗。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筷子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坐上餐桌,拿起筷子的那一刻,体会到的就是家的温暖。
学用筷子,也学做人。“中国人是一定要拿好筷子的。筷子拿稳了,做事才能稳。”在我小时候,爸爸经常对我这样说。到了现在,他也会在吃饭时念叨:“握筷子的手要灵巧,一根筷子在内固定,一根在外活动。一动一静,两者对立统一,这就是事物的存在规律。握筷子的位置要适中,要拿得起,放得下。筷子上端粗,下端细,意为养精蓄锐,厚积薄发。”爸爸不愧是个文化人,说起筷子,头头是道。
长长竹条,教会我成长与爱。小时候,我和弟弟总是打闹,玩着玩着便因为一点小事吵起来。有一次吵得凶了,好几天都没搭理对方,妈妈便把我们叫来厨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几兄弟,常常吵架。一天,他们的父亲把他们叫到跟前,拿出一把筷子,说:“你们谁能把这把筷子折断?”几兄弟都试着折了折,谁也折不断。他们的父亲便把筷子拆散了,分给每人一根,叫他们再折,这次,他们一折就断了。这位父亲说:“你们看,一把筷子多结实,折不断;一根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了。以后,你们不要吵了,团结起来才会有力量。”
妈妈接着说:“我们是一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后你们长大了,兄弟姐妹更应该团结一致,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这才是一家人该有的样子。”其实我们心知肚明,尽管心里多少还有点别扭,但我们知道,我们身体里流淌相同的血,只需一句道歉,便能打破隔閡,重归于好。我们懂得,如果只有一根筷子,即使是真金白银做的,也夹不起东西;只有两根筷子一起,才能发挥作用。
筷子连接小家的爱,也连接着“大家”的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在一线战场与病毒搏斗的同时,一座以筷子为材料的“生命之桥”也随之建起—不少家庭和饭馆不约而同地承担起医护人员的伙食任务,自愿免费为他们提供餐饮。隔离病毒不隔爱,中国人用一双双筷子传递着最质朴、最厚重的感情。
一双普通的筷子,却有着不普通的使命,它传承着千万家庭的家风,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它就像一部哲学著作,教会我们生活,教会我们做人。
指导老师:李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