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中秦罗敷的人物形象塑造法分析
2023-05-30刘文静
刘文静
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与先前同类型的人物塑造作品,如《诗经·卫风·硕人》相比,两汉乐府叙事诗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传统写作手法有所超越:以从前善于正面详写女子容貌演变为善用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如运用烘托手法,略写或省略对女子容貌的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景物和周围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来侧面表现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同时,还运用衬托、对比等手法,通过塑造次要人物,创设人物活动情境等方式来刻画人物性格,使得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丰满。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的名篇。本文就《陌上桑》中对秦罗敷形象的塑造上所运用的多种人物形象塑造手法进行具体分析。
一、烘托
“烘托一词指陪衬,目的是使主体明显突出,原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名,即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事物鲜明突出。”(缪芙蓉《高考与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教学》)在文学创作上,“是一种从侧面描写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人物特征鲜明突出,即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烘托物是背景”(许红英《“胸有成竹”方能“游刃有余”—“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辨》)。烘托又可分为以物烘托人、以人烘托人、以物烘托物。《陌上桑》主要运用了以物托人和以人托人的写作手法来塑造秦罗敷的貌美可人。
(一)以物托人
诗歌开篇就描绘了一幅春日朝阳初升图,以景物托人:画面中和煦的阳光照耀在美人秦罗敷的阁楼上。紧接着,作者又告诉我们住在这样一个美丽阁楼里的罗敷还是一个喜爱养蚕的勤劳的姑娘。清晨,太阳初升,她便提着采桑的篮筐去城南一角采摘桑叶,进而对罗敷养蚕采桑所使用的篮筐进行细致的描述,以器物托人:罗敷所使用的桑篮筐是用青丝绳编了络绳,用桂树枝做了提柄的。用青丝、桂树枝作为篮筐的装饰品犹如香草美人,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烘托出罗敷是一个在生活中也精心追求精致、美好的姑娘。以环境之美、器物之美烘托人们理想中的美女,侧面表现了罗敷的高贵美好,让读者对罗敷心生好奇、向往之情。
接下来,作者并未按照传统人物塑造法,如《诗经·卫风·硕人》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所表现的,似美人形象还原图那般铺陈笔墨,正面对美人秦罗敷的身体面目进行细致的描述,而是另辟蹊径,转面容描写为对秦罗敷身上所着的服饰打扮进行细致全面的刻画。我们看到罗敷头上梳着汉代流行的堕马髻,耳朵上戴着晶莹闪亮的明月珠耳坠,上衣是由紫色的绫子裁剪而成的短袄,下裙是由带花纹的杏黄色丝绸做成的。在上文美丽的自然环境的烘托下,这些精美的装饰品和绫罗绸缎搭配在罗敷的身上是如此协调,没有一丝让人觉得这些精美的物件与她采桑女身份相冲突的感觉,足以表明罗敷有着能与之匹配的典雅气质。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冯梦龙《醒世恒言》)真正的美人魅力在于风骨,即特有的气质,而不在皮相。作者抓住这一点,精心为读者展现了罗敷的气质之美,而把皮相之美留白给不同的读者,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以服饰之美和面容留白来侧面烘托人物气质的写作手法,为后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以人托人
作者在前面以美丽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华丽精致的穿着作铺垫,烘托了罗敷的典雅气质。罗敷究竟美不美,美到何种程度,不同的人对审美有不同的看法。作者索性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不同年龄和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眼睛来告诉读者罗敷有多貌美可人。赶路的行人、担者,看见提着篮筐迎面走来的罗敷,都会忍不住停下匆匆的脚步,放下肩上的担子,捋着胡须远远地注视着;英俊的少年远远看见罗敷,也会不自觉地摘下自己的帽子,重新整理自己的头巾,希望罗敷走近自己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最帅气的一面展现出来,吸引罗敷的注意;而田间劳作的耕者、锄者也因为看着漂亮的罗敷入了神,竟然忘记了自己正在耕地、锄草。等罗敷慢慢走远,众人才慢慢回过神,假意相互埋怨彼此都竟因痴迷于看罗敷的美貌而耽误了自己的工作。用现在流行的话来形容罗敷,可谓是一个能迷倒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岁小孩儿的美人。这里的描写虽带有几分夸张,却将围观者刻画得各有特色,活灵活现,使读者忍俊不禁,也更生动形象地烘托出罗敷的可人,让读者似对罗敷之美,举世无双的肯定又多了几分。作者虽未对主角的容貌进行直接描写,但通过对旁观者的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来表现主要人物的形象,似乎比直接描写更具说服力。这种描写角度在当时可谓是一种创新,且在后代文学创作中被广泛借鉴运用。
二、衬托
衬托则是为了使主体的特色突出,形象鲜明,给人深刻印象,用另一些类似事物或把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是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是两种事物都写。俗话说:“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是主角与配角的关系,配角并不等于背景,这时候我们说衬托而不说烘托。用乙事物(配角)陪襯甲事物(主角),主角由于配角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明显,更突出。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一)反衬
单是这样一个貌美绝伦的二维女子并不能令人印象深刻。漂亮的外表下,要有更高尚的品格才能使人心向往之,永久传颂。于是,作者在利用静态描述烘托了罗敷的外在美后又为罗敷增加了配角—使君,利用使君的出场,通过人物的活动来衬托出罗敷的机智活泼、貌美品端,使罗敷的形象由二维变得立体,丰满起来。
为何使君与前面的旁观者们不同,旁观者们为背景,而使君却为配角,唯有使君的出场方能衬托出罗敷品格高尚、机智活泼的特质呢?这是因为,即使透过旁观者们被罗敷美貌吸引而表现出种种窘态来看,也只能给人留下一个秦罗敷是“美女”的印象。美则美矣,却因他们不敢走近罗敷,不敢与之搭话就不能深入了解罗敷的为人和品格。因此,旁观者们只能是背景,来烘托罗敷的外貌,不可能成为配角来衬托罗敷的品格,使罗敷形象突出。在使君出场后,他利用身份不仅打听到了罗敷的姓名、年龄,还对罗敷发出了“宁可共载否”的邀请,这种邀约发生在思想开放的现代社会都难免会让人产生误会,更何况在思想更为保守的古代。这样无理的邀请势必会给罗敷带来流言蜚语,所以将使君的行为定位调戏罗敷也并不为过。在这个时刻,罗敷的选择与反应可以直接表现人物的品格,而罗敷的表现也并未让旁观者对其失望,甚至表达出百姓内心隐藏着的对当权者无理欺压百姓的反抗期待。此时的罗敷,即使遭到有着五匹马拉车,还有随从小吏一路跟随,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权势的使君的调戏,她也不卑不亢,既不贪图能与使君共乘一车可能为她带来的荣华富贵,又不因害怕拒绝使君会遭到打击报复而卑微妥协。罗敷上前回答:“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直接点明双方已有配偶,这样的“邀请”违背礼仪和道德,同时也暗示使君身为一方长官,更应该遵守礼仪规矩行事,不应做出有违自身身份的事情。由使君这个看似社会地位高贵、知书达礼,却不怀好意地提出有违礼仪规矩的无耻邀请的人物形象,反衬出罗敷虽然是一个采桑女,但做事遵循礼仪,有原则。罗敷严词巧拒使君的语言描写又衬托出罗敷的伶牙俐齿,活泼可爱,品格高贵。因而,使君是作为配角而不是背景出场来反衬罗敷这个主人公,使之形象突出的。
(二)正衬
正衬是与烘托相类似的艺术手法,但二者有区别。烘托是代替正面描写来运用的,即侧面描写代替正面刻画。正衬不是代替正面描写,而是强化正面描写,它是“绿叶”,其艺术价值是将“红花”衬得更鲜丽。
罗敷这样美好的女子,她连使君都看不上,那什么样的男子才能与之般配呢?这不禁又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罗敷就当着使君与众人的面盛赞自己的丈夫:自己的丈夫在东方做官,出行也是威风凛凛,随从众多。每次出行,他都骑马走在最前面,而且所骑的马匹是最上等的白马,马尾系着青丝绳,马头用黄金络装饰,随身所配的鹿卢剑更是价值连城。另外,丈夫同样官运亨通,十五岁开始做官,一路上从小吏晋升朝廷的大夫、侍中郎,如今成为专门守护一城的太守,地位并不输于使君。丈夫仪表堂堂,英气逼人,即使在府衙里办事,走路都是从从容容、气定神闲,许多人都评价罗敷的丈夫与众不同。
虽说罗敷口中的夫婿其真实性一直备受研究者们争议,但无论罗敷口中的丈夫是真实存在,还是她为了拒绝使君而虚构的,我们都认为罗敷口中所描述的男子是她心目中的理想型夫婿。而罗敷用不合身份规矩的理由拒绝使君的邀请后,为何还要用如此多的语言来夸耀这样一个有着同样地位尊贵的夫君呢?意图何在?她极力夸赞自己夫君的尊贵与英俊,这显然是针对使君的特殊身份地位而言。因为强调自己的夫君是与使君地位同样显赫的官员,可以让怀有阶级优越感的使君知难而退;又因为使君看中的是罗敷的美色,罗敷说自己丈夫英俊貌美,实际上是说像自己这样容貌与品德俱佳的女子,也只有这样与众不同的男子才能配得上她,暗示自己看不上使君,既不畏惧使君的权势,又不贪慕使君的钱财或容貌。利用这段罗敷对其丈夫的夸赞,既奚落了使君的轻浮与不遵礼节,又塑造了罗敷心目中同样美好的人物来正衬出罗敷对美好婚配对象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罗敷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正是全诗衬托手法的又一次运用。
《陌上桑》以秦罗敷春日采桑为背景。在选择叙述背景时,作者巧妙地将春日朝阳初升、罗敷提篮采桑、行人观而忘其事等富有情趣而又充满诗意的镜头摄入画面,灵活地运用了以物托人、以人托人的烘托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罗敷的貌美可人;在叙述故事情节时,作者又精心设计了使君的出场,利用使君见而马踟蹰、罗敷巧言机智拒使君的故事情节巧衬出罗敷貌美品端又机智活泼的一面。烘托與衬托虽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者某种情感得到凸显,但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方式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烘托在诗歌中是作为代替正面描写的主体技法运用的,即侧面描写代替了正面刻画;烘托往往使事物形象具有空灵感,读者自会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想象中描摹出它的具体状貌,读者也是形象的创造者。“衬托是一种表现手法,即为了使事物(主体)的特色更加鲜明突出,用另一些事物(客体)放在一起陪衬或对照。”(施白云《衬托手法探微》)《陌上桑》中的秦罗敷貌美品端、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与作者高超的叙述方式和多种人物形象塑造法的运用分不开,这也为后世文学创作中有关人物形象的多方面塑造奠定了基础。
从《陌上桑》中的秦罗敷这一人物形象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乐府叙事诗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开始从直接描写、正面刻画转向间接描写、侧面刻画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作者对罗敷形象刻画的角度还是比较单一的,主要对罗敷进行赞美和讴歌,未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