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类蔬菜良种繁育分析
2023-05-30石华会
石华会
近年,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大大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以大白菜、快菜、娃娃菜等为代表的白菜类蔬菜被广泛种植,从而对种子质量及生产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从白菜类蔬菜的制种技术、制种田管理、种子健康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制种技术
(一)设置隔离区
制种技术人员基于杂交制种技术进行选种管理,需综合考虑种子纯度、净度、生活力、健康度等质量指标,遵循《瓜菜作物种子 第2部分:白菜类》(GB 16715.2—2010)标准选育适合杂交的良种,并结合亲本来源预先做好试种,保证种子质量。另外,技术人员在确认选育品种后,落实对制种基地的管理工作,对于娃娃菜、甘蓝型油菜、快菜等不同品种设置种植隔离区,重点控制开花作物间隔不小于2 km,依托远缘杂交技术使白菜类蔬菜的结实率突破50%,保证种子生产质量。
(二)选种去杂
制种基地的育苗床较为集中,且需要围绕大田生产全过程执行严格去杂措施,从炼苗期入手去除杂苗,同时还应该根据种植种苗基本特征,重点关注种株的茎与叶的形状、颜色、聚合状态及长势等特征,有效分辨出杂苗、劣苗,并及时拔除。自植株抽薹至开花期,主要关注种株的棵形、蜡粉、花器等特征,定期巡检去杂,将杂株率控制在0.2%以内。待进入结荚期后,根据种株的枝干、荚形辨别杂株、异株,保证彻底清除杂苗。
二、制种田管理
(一)培肥地力
白菜类蔬菜制种田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禁止与3年内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连作。制种田整地每667 m2施加磷肥30~40 kg、钾肥10~20 kg,腐熟农家肥3000~4000 kg作基肥,并深耕、耙平、做畦。
(二)规范定植
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每667 m2种植3500~4000株,行距40~50 cm,株距33~40 cm。定植后要浇透水,并及时覆盖地膜保水保温,保证有效缓苗。定植后至开花前30天左右,需中耕除草2次。全田有3/4种株花薹均长至10 cm后,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盛花期前,根据种株长势适时追肥,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5 kg。
(三)花期管理
白菜类蔬菜种株花期需密切觀察杂种一代各亲本的生长特性、抽薹时间,当各亲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时应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例如,对抽薹较早的亲本可摘取主花薹,使该亲本开花期向后推迟,人为控制两个亲本的花期保持一致。种株授粉时,部分制种田地块面积较大,可用放蜂方法辅助授粉,通常每667 m2放置1箱蜂,放蜂期间禁止喷洒农药及杀虫剂。
三、种子健康控制
(一)病虫害防治
待制种株进入结荚期后,需重点做好蚜虫、小菜蛾、霜霉病等病虫害的防控工作,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保护种株健康生长。通常开花末期进入雨季,需要重点防控大白菜霜霉病。用50%甲霜灵·锰锌600倍液喷施病株,可以有效治疗大白菜霜霉病;预防白菜蚜虫,可以预先在苗株周围均匀撒施一层草木灰,再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连续喷施2~3次,搭配黄板诱杀技术,有效防治蚜虫;磷酸二氢钾、光合微肥等混合溶液喷施在植株叶面上,间隔7 d喷施1次,可预防干热风及早衰,促进苗株增产。待苗株结荚后,由人工辅助设置缆绳,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效果,预防苗株倒伏及其他病虫害。
(二)种子收获
待种株上部约1/2角果颜色转黄后即进入收获期,宜选择晴天清晨收割,将茎秆码垛在一起通风晾干。种子脱粒过程中严格控制脱粒力度,避免暴打或压扁。在晴天将种子均匀摊铺在苇席表面晾晒2~3 d,降低种子含水量、防止种子发生霉变,有效促进种子早熟、籽粒饱满。
(三)合理储存
种子储存前,用快速检测仪配合人工检验方法进行水分含量测定,避免夹带潮湿种子,降低病粒率。在入库存放前预先做好包装及加工用具的清理工作,严格将种子储存温度控制在20℃以下,做好储存区域的通风、防潮措施,保证种子在低温环境下分类存放。种子存放期间,要定期检查,做好储存室内的灭虫、灭鼠措施,并且防止种子发霉、变质,保证入库种子质量达标。
四、结论
通过整合多类杂种育成经验,采用设置隔离区、选种去杂方法规范制种技术,围绕培肥地力、规范定植、花期管理三个方面细化制种田管理要点,并聚焦病虫害防治、种子收打与储存等环节,落实种子健康控制,有效实现良种繁育目标,为白菜类蔬菜选种优化提供示范经验。
(责任编辑 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