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三维体系
2023-05-30陈俊
摘 要:新时代高职院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高职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品德高尚、技能过硬的优秀建设人才。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政治、外交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大幅提升,但仍然面临复杂动荡的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局势,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肆虐,面临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刻,这些都对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文章对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资源、渠道的层层研究,着力构建提高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三维体系,促进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发挥最大作用,培养出新一代优秀的爱国青年。
关键词:高职教育 爱国主义 契机 资源与渠道
中图分类号:F061.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4-219-03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7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世界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彰显出大国的魅力,国家的富强让我们的人民更加自信、更加团结。
在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們国家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这个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深远价值,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理论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现的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导。
二、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古往今来,经历无数外族侵略欺侮。“九一八”事变,由于国家的贫穷落后,国土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践踏,14年的抗战,中国人民生灵涂炭,受尽凌辱,浴血奋战,坚贞不屈,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我们国家的门口,威胁到新中国安全的时候,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几十万志愿军的英雄们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投入到保家为国的战争中,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面对突发的灾难,在党的领导下,同样涌现出无数不畏生死的“逆行者”,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全力赴投入到抢险救灾的斗争中。
当前,国际环境风云变幻,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国力增强、影响力扩大,西方一些国家冷战思维,唯恐被我国发展超越,力图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卡脖子”,围堵打压我们发展,甚至狂言“从实力的地位说话”,根本没有一个对主权国家起码的平等和尊重;在我国高科技发展有所成就的时候,霸权国家肆意挥舞所谓制裁大棒,利用无耻手段遏制我国芯片等高科技技术的突破,想迫使我们屈服,但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从来都不会向霸权低头;近两年多来,新冠肺炎病毒还在肆虐,国内疫情出现多点爆发,经济不能放开手脚大力发展,国家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不惜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无数白衣战士、志愿者为了国家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健康,勇敢面对病毒,冲向疫情第一线。英雄的事迹感染着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的情怀已经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在内外环境形势出现困难的时期,对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就更加重要和急迫。国家的未来,在青年。“对新时代的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是高职学生对国家的根本情感,是作为建设我们国家的有生力量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国家因此才会具有强大而持续的生命力。中国需要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青年人。高职院校一直以来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国家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青年人才,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高职院校一切教育教学的基础,是历史责任。
三、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体面临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在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经济呈现高质量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高职学生面对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受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面对所谓“普世价值”,对自己祖国的情感淡薄,爱国主义情结淡化。对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造成极大的挑战。
一是少数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认知受到严重冲击。随着全球一体化深入和我国对外更加开放,世界上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信仰等意识形态逐渐渗透,对正处在形成价值观年龄的高职学生造成很大冲击。他们对西方文化、制度等,一知半解,很易被拜金、享乐的落后思想蛊惑,造成自身的价值观扭曲,崇洋媚外思潮泛滥,爱国主义意识淡薄,甚至出现损害自己国家利益的行为,引发了大学生信仰危机。
二是爱国情感抛在脑后。爱国应该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感,但是身处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眼花缭乱的信息世界,出于好奇或者探求未知的心理,一些大学生崇尚伪精致生活,忙于独自享乐;娱乐至上思想,造成精神空虚;盲目崇拜物质生活,判断力下降,失去了作为一个青年人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信心,忘记了历史,淡化了对祖国的情感。
三是爱国主义教育缺少完整有效的模式。目前在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尚缺少一套系统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大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授课的形式单一,语言空乏无激情,导致学习者兴趣大减;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内容落后,未能及时更新补充,与新时代步伐严重脱节,青年人缺少代入感;教学偏重认知理论,与实践脱离,高职学生对爱国的认知只停留在课本上、教室中,未能将学校的教育学习与社会的实践相结合,缺少了亲身的感受,爱国教育的实际意义成为空谈;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者较为缺乏,造成授课者敷衍了事、听课者得过且过,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仍需要着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形式不够丰富,宣传力量较弱。
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挖掘不够。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更多选择历史上和近代抵抗侵略战争的爱国事迹和英雄人物,一直激发着每位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但是针对高职学生目前年龄段的心理特点、针对90后、00后认知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范例和英雄人物安排较少,造成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时效性不及时,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三维体系的构建
(一)紧抓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提高学生爱国认知
热爱祖国、技能过硬的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国家持续进步的根基。面对当前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和我国在国际上实力地位逐步提升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认知。
1.用党的理论指引爱国主义正确方向,明确中国人为什么爱国。中华民族是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每个中国人深知国家兴衰与个人荣辱的关系。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走向了繁荣、富强,人民生活进一步富足。中国共产党用实践得出的理论真知,为爱国主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高职学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征程奋斗目标的激情。
2.祖国的强盛,极大地提高了爱国自信。经过多年经济发展,我国已经从过去的贫穷落后,实现了如今的全面小康。当今世界,中国已经不可阻挡地崛起,政治地位提高,话语权的强化,国家更加强大,高职学生们就更加自信,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国家的情感,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契机。两年多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人民生命造成很大威胁,国家牺牲了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出现无数的为国分忧、舍己为人的“大白”抗疫英雄,为青年学生做出了真真切切的爱国主义榜样。
3.对比全球各国的发展,弘扬爱国主义、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当今国际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地缘政治的复杂造成国际局势动荡,甚至发生战争,给全球带来不稳定因素,给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给我们实现伟大振兴战略带来困难。相比全球,我们国家更加稳定和安全的社会给人民带来真实的幸福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大国的责任,这正是实现对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而现实的契机。
4.紧紧抓住提高高职学生爱国意识的关键时期。高职学生正处在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想不成熟、不稳定,极易受到诱惑。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借此时期,积极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培养他们主动的爱国意识,争做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汇聚起势不可挡的青春力量。
(二)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
契合新时代特点要积极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贴近爱国主义教育现实情况,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爱国方向,以红色的文化资源铸就爱国主义。
1.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国主义的论述理论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指导,指引了方向,也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料。
2.充分挖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结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拓展爱国元素,创新和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滋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每个时代都涌现出无数爱国英雄,古代有抗击外侵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近代有抗日救国英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士以及无数的老一辈革命家等,他们都怀有坚定的信仰,为了国家不惜献出生命,是鲜活的爱国典范。学者周银丹在《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究》中说:“每一个虽平凡却不可或缺的中国人的不懈奋斗,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比如,在各种节假日组织高职学生参观革命博物馆、红色教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缅怀革命烈士,学习爱国榜样,充分体会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红色基因融入高职学生的血脉,更好地讓他们继承英烈遗志,发扬红色传统。
3.加强高职院校思政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的榜样,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更包括具有强烈爱国心、并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素质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授者,他们一言一行也在为大学生树立爱国家、爱民族的榜样。因此,要大力做好高职院校思政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4.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宣传工作。高职院校要邀请爱国先进人物为学生们进行爱国事迹报告;鼓励学生们参与爱国剧目排演;结合纪念日组织爱国主义演讲;召开爱国主体班会;校园内设立爱国主义宣传专栏,大力宣传抗战救国的战斗英雄、疫情一线的白衣战士、奥运奋勇争先的体育健儿,恶劣自然条件下保卫祖国的哨兵,心系百姓的科学家,不畏霸权技术封锁的企业家等鲜活的英雄事迹;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剧目,感受爱国激情。
5.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爱国主义实例。在社会中都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爱国的真实事迹。学习理论知识之余,组织学生们走出去,用身体、用心灵去感受就在身边的爱国情怀。
6.重大节日、纪念日的仪式感对增强爱国主义有重要作用。通过积极参加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活动,如“抗战胜利纪念日”“解放纪念日”及革命前辈诞辰、逝世纪念日等,亲身感受庄严氛围,亲耳聆听缅怀爱国志士的声音,隆重的仪式和庄严的氛围让每个参加者油然而生对祖国热爱。
(三)积极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渠道
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贯穿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全方位、全过程,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
1.高职院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发挥教育功能的主阵地。通过建立科学实用的课程设置体系,结合不同学生性格心理特点,通过生动形象教育形式,借助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构建校园文化等等,让爱国信念深入大学生心灵。培养人格健全、道德高尚、专业过硬、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未来建设者。
2.从意识到行动,通过社会实践强化爱国主义理想。爱国不是喊口号,弘扬爱国主义将课堂内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到社会、到企业、到社区、到农村、到部队去亲身感受中国速度,感受爱国力量,积极主动参加志愿者、救援队、社区义工等,切身经历、切实体会国家建设者、服务者的辛劳和他们的拳拳爱国、报国之心,在实践中增强爱国理想。
3.提高對学生素质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爱国理论水平,强化信心意识、责任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将爱国情怀深入骨髓,把个人未来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早立志,立大志,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对新时代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新时期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学校、社会、个人相结合,通过“抓契机、整资源、拓渠道”来构建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三维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激发高职学生爱国热情,树立爱国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探究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自觉担当,不畏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遂宁市思政课专项立项课题“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20SNJT01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金桥.从“五四运动”看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J].克拉玛依学刊,2020(01):25
[2] 莫修良(导师:谢晓娟).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21-06-30
[3] 李昱(导师:金建萍).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05)
[4] 李正兴,邓芳芳.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2021(34)
[5] 周银丹.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究[J].文存阅刊,2020(18)
[6] 王蔷蔷(导师:张艳).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论文,2019.
[7] 禹文龙(导师:曹伟琴).新时代初中生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研究[D].宁夏大学硕士论文,2021(06)
[8] 王建国,赵亚楠.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基本内涵和践行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0(03):25.
[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J].中国军转民,2021(10):30-2021-10-30
[10] 本报记者汪晓东,张炜,吴姗.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人民日报,2021-10-02.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遂宁 629000)
[作者简介:陈俊(1968—),男,四川大英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和行政管理。]
(责编: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