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5-30万海玉

经济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重要性分析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摘 要: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各国从单纯地对军事、经济等硬实力的较量转向了对文化这一“软实力”的角逐。当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依旧存在困境。因此,新时代下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时代 文化软实力 重要性分析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4-035-02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他将综合国力分为两部分,用“软实力”描述文化、意识形态等看不到的因素,作为硬实力的补充。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明确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也多次强调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之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教育文化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会议将提升文化软实力列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并指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进一步阐明文化软实力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新时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我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一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提高公民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促进国民形象的全面提升。国民形象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基础。提升国民形象致力于促进良好国家形象的形成。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除经济政治领域的交流外,文化在外交领域也越来越重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可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认同,有助于向世界人民传达好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国外民众对本国思想的情感共鸣,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外国民众的支持,进而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五位缺一不可,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赓续不断的桥梁,也是我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力支撑。可见,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文化软实力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途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进入新世纪,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文化的经济功能逐渐显现出来。首先,体现在对经济主体的影响上。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文化对人力资源具有培育教养的功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会带动教育的提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体现在对经济制度的影响。我国古代“帝王为天”“小国寡民”的思想影响经济制度朝着小农经济、“抑商”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门打开,接收的新鲜事物增多,与其他各国交流也日益增多,我国的经济制度朝著多元化发展。最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发展促进科学技术革新。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为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显著,成果颇丰,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国家繁荣富强添砖加瓦,促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其次,文化软实力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回顾我国历史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氛围为古代科技的长期领先提供了足够的智慧支持。当时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令西方望尘莫及。但是,宋朝以后,儒学发展僵化,宋明理学成为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三纲五常”“八股取士”等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对社会乃至整个民族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思想的僵化带来了科技和文化软实力的退步,以至于近代中国的大门很容易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使整个中华民族陷入危亡境地。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一些仁人志士努力寻求救国之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向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发展关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文化软实力。

最后,文化软实力是人们幸福的重要因素。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不只需要充足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雅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不仅要丰富的文化产品也要优秀的艺术作品。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各式各样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人民群众在消费文化产品时,可以感受文化带来的幸福感,从而实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

二、新时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们丰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发展的文化源泉。因此,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就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1.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文化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和狭隘性,因此,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时应发掘那些超越时空限制的、在今天仍能够发人深省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例如,儒家“天下大同”的和平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勤俭廉政”“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为本”的美德思想等等,都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精髓。此外,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也蕴藏着优秀文化。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活动可以激发我们内心深处重亲人、重伦理的情感;清明节祭祖活动,体现着尊重先人、重视礼仪的思想;端午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是为了纪念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为人处世的价值观,我们在理解认同的同时也要身体力行,将其发扬光大。

2.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经了上下五千年之久,拥有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很多优秀的文化资源被冷落,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戏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多数人对其带有一定的偏见,通常谈“伶”色变,但戏曲中所反映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戏曲人所体现的尊师重教、吃苦耐劳的价值观是我们应尊重并传承下去的。近年来,一些戏曲爱好者将戏曲与新媒体平台结合,戏曲得以重回大众视野,重新被人们认识。除戏曲之外,我国特有的文化元素,例如:花木兰、熊猫等,都被好莱坞当做素材并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鉴于此,对于那些被忽视的优秀文化资源,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并运用多种媒体方式让其蕴含的价值呈现在大众面前;对于那些显在的优秀文化资源,我们应与时俱进,创新其传承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

1.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存在分散化、规模小等特点,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此情况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变。首先,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要充分发挥好国有文化企业的引导性作用,调动其他企业投资文化的积极性,促使文化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其次,对于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应持鼓励态度,推动其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提高文化产业集约化水平。最后,要建设一批具有地域或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如:影视基地、动漫、出版发行等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专业化水平。

2.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文化产业想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关键在于靠科技力量实现创新。首先,国家要完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给予其政策上的支撑。例如,文化与科技融合需要兼具文化与科技素养的综合人才,国家可以鼓励高等学校与其他相关企业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应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3D、网络、新媒体、数字媒体等方式与文化产品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变,促进文化科技产业新型业态的形成和发展。

(三)完善传播体系,提升中华文化辐射力

文化的生命力是依靠传播来体现的。目前,我国文化的传播能力还不足,我们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1.优化文化内容,讲好中国故事。文化软实力具有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功能,因此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应具针对性和区域性。对内传播时,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道义和正能量。要讲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与奋发图强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救国的故事;要讲好在抗日战争中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要讲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五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故事。此外,还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尊重和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文化氛围。对外传播时,因存在语言与文化环境的差異,为此我们要树立在地化的传播理念。要根据他国受众的特点与需求,选择我国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进行传播。此外,在传播过程中,要着重表达中国优秀文化、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普适价值与世界意义,将中国文化的本土化表达转换为国际化表达。

2.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光依靠官方传播平台是不够的,要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拓宽传播的渠道,搭建智能传播平台。比如,可以利用短视频休闲娱乐的特点,在互动与参与中传播我国文化。微博、脸书等具有转发评论、点赞的功能,也使得传播形式多样化。另一方面,留学生与海外华人也可作为传播的主体展现我国文化。2020年,一位网名为“碰碰彭碰彭”的中国姑娘,在法国巴黎铁塔下独奏古筝,仙乐飘飘吸引了众多国外友人。她带着古筝走出了国门,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奏响了属于中国的声音。法国高等教育署授予了她“中国留学生形象大使”的称号。此刻,她不只是一位专业的古筝弹奏者,更是一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旅日华人武乐群为二胡在日本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应倡导更多的在外留学生与海外华人发挥其在传播中的引领性作用,通过民间的力量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发出中国声音。

三、结语

文化力量与物质力量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一个国家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二者缺一不可。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的发展却并不与之相配。进入新时代,国内外环境愈发复杂,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世界文化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阳雨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转型方向与实现路径[J].理论导刊,2020.

[2] 杨泽喜.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现状审视与提升路径[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3] 李连龙.新时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和新途径[J].现代商贸工业,2020.

[4] 新华社.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学会,2016.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7.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作者简介:万海玉(1997—),女,汉族,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研究。]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重要性分析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