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2023-05-30赵春雨薛曼

经济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创新

赵春雨 薛曼

摘 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对挑战。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大国竞争的主战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而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大等问题。据此,从创新驱动角度出发提出强化自主创新、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优化创新要素配置等措施,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化建议。

关键词:创新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4-011-02

一、引言

新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相互交织,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心。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1.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27.4%,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增强、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提升及绿色制造优化推进等特征[2]。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内部培育创新要素与外部构建创新链相结合,可以实现行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3]。目前,中国制造业已经建成了独立完整、实力雄厚的制造体系,成为当之无愧的制造大国,但并不是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转变刻不容缓[4]。综上,本文深入分析制造业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创新驱动发展角度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一)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创新能够催生创造新产品和新产业类型,新技术催生创造新产品与新商机,引导消费品制造升级方向。创新能够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制造业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化的重要支撑。新技术能够让制造业生产过程变得更灵活,优化生产流程并提高产品的精准度,从而改善设计、提升质量,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体性能为产品服务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塑造竞争优势。提高产业创新意识,激发产业创新动力,加大对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投入,发挥平台支撑,建立科学机构,形成创新活动与保障。

(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为突破发展瓶颈,聚焦于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领制造业创新系统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与创新保障。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工业自动化及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整个产业链条串联起来,促进产品、技术等更新迭代的速度,推动产业组织的全新变革。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流程再造,提高供应链效率,塑造培育新的增长点,向新材料、新能源方向转型,为制造业抓住发展机遇、提质增速提供了新动能,助力制造业向智慧制造与智能制造大步迈进。

(三)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创新有助于突破制造业核心技术,破解制造业创新能力的短板问题。科学研究与广泛工业实践有机结合,深耕核心技术,实现科技成就落地,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经济实力,推动中国制造在崛起实现新的跨越,占领技术制高点。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核电、光伏等高科技领域已经具备领先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不断涌现,创新引领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为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提供了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实现了先量后质、量质齐升的转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目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中国制造业长期缺乏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基础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基础零部件与基础材料对外依存度高、创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缺乏创新型领军企业,制造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探索其原因,首先制造业高速发展惯性意识仍然存在,创新意识不足,长期依靠引进模仿外来技术容易形成路径依赖。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中小制造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方面临资金压力与投资风险,智能化转型升级与数字化进程缓慢。很多企业协同合作意识不够,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参与不充分,技术创新研发环节之间链条不顺畅,成果共享與成果应用机制不完善。

(二)产品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

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的地位与参与度不平衡,这与制造业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主要从事生产端技术水平比较低、经济附加值低的工作,创新能力与科技实力远远不够,缺少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的领军型企业,导致我国制造业在“微笑曲线”中低端的局面。目前,发达国家开启了“再工业化”进程,通过“高端制造业回流、低端制造业转移”策略,重构价值链分工体系,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经济逆全球化的趋势难以抵挡[5]。因此,改变我国制造业发展“高端弱、低端强”的局面刻不容缓。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问题长期存在

中国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当前我国制造业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重工业比重较高,“僵尸企业”广泛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供需失衡、产业过剩问题突出,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一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同时,大量高端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低附加值、低生产效率导致我国制造业科技能力与竞争力较弱。大量新兴产业短期内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低,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制造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为75.4%,下降了3.4个百分点,产能过剩问题使制造业发展风险逐年累积。

(四)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制造业长久以来采取高投入、高污染与高耗能的粗放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制造业单位GDP能耗、单位排污量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反映了中国对世界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高,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过度依赖能源资源,使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制约了制造业发展,强大的发展惯性与落后的经营方式,加剧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资源披露方面,制造企业存在“搭便车”与机会主义行为。资源利用率较低,同时受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低端产业虹吸效应的双重挤压,中国制造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6]。

四、实现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一)突破核心技术,强化自主创新

新时代技术加速更新迭代,科技创新成果能否“落地开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从宏观角度,政府应该构建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环境,加速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与政策链融合。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技术与专业化配套体系,促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实现商业化利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出台科技信贷创新等方面激励政策,提升专业化服务功能能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制造业创新提供保障;从微观角度,制造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政策,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建立强大专业的科研团队,增强创新转化能力,完善创新链、资金链与产业链。协同创新是制造业创新突破的重要发力点,企业要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创新质量与效率。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形成了“推力”与“拉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经营活力与品牌竞争力。

(二)强化成果转化,推动整合产业链提升

以“协同创新、服务支撑、品牌打造、绿色改造”为主题,对制造业产业链进行整合。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与区块链解决“信息孤岛”等问题,提升供应链风险应对能力。通过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包括在线增值服务、个性化定制与众包设计等。多链融合提升产业链水平,围绕产业生态形成技术链、信息链、金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链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发展信息制造业、新能源、高技术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重点产业,布局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着眼于技术含量高的领域,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三)完善体制机制,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发挥鼓励型政策和限制型政策并行,发挥二者的联动与调节作用。根据各行各业性质,针对差异性采取鼓励型政策,鼓励不同类型制造业调整与优化,重点扶持战略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时限制型政策并重,关注创新培育,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投入与协同转化能力,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推动劳动型密集产业向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型产业迈进。此外,系统地建立破产清算和破产保障制度,完善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促进制造业向高质量高效能发展,让各种“僵尸企业”及时止损,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加快推动产业政策的转变,避免过度干预市场,破除行业的各类壁垒,提高市场化竞争水平。

(四)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高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调整要素配置存量,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优先发展低消耗和高产值的新兴产业。由政府部门牵头搭建创新要素合作平台,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实现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鼓励制造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装备、绿色产品,建立环保准入门槛,鼓励制造业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鼓励行业以节能环保、低碳减排为核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低碳服务业,鼓励制造业与服务业合作,为制造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向低碳、节能、绿色之路迈进。积极引进外资,重点关注绿色外资,打造绿色资本引进试点示范项目,鼓励外资涌入战略新兴产业,提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FDI准入负面清单。

五、结论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下,制造业是我国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创新驱动是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与问题,未来要坚持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促进制造业持续壮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基金支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数字化创新对黑龙江农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与优化路径研究”(22GLB112)]

参考文献:

[1] 贺俊.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维度和战略要点[J].改革,2021,50(02):81-89.

[2] 余东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路径与动力机制[J].产业经济评论,2020(01):13-32.

[3] 唐琼.“双循环”格局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06):111-116.

[4] 郭克莎,彭继宗.制造业在中国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地位和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2021,3(05):128-149+207.

[5] 马丹,郁霞,翁作义.中国制造“低端锁定”破局之路:基于国内外双循环的新视角[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36(01):32-46.

[6] 陈禹静.中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動因素分析[J].学术论坛,2022,45(03):60-71.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作者简介:赵春雨,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薛曼,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创新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