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数”有方,“果”然有趣

2023-05-30张嘉莹

新教育·校园 2023年5期
关键词:点数总数小班

张嘉莹

一、活动来源

混龄班级幼儿吃水果时,速度快的幼儿吃得多,速度慢的吃得少,常出现水果分配不均的情况。如何合理分配水果数量,保障每位幼儿摄入水果量适宜,教师启发幼儿点数当日人数和水果数量,结合二者总数按需分配。

二、活动目标

小班幼儿能点数5以内的量,根据提示取相应数量的水果;中班幼儿能按数取物,并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大班幼儿能按群数水果数量,并记录总数。

三、过程再现与教师支持

(一)使用图示标识水果量

围绕水果分配不均的问题,幼儿提出可以用图示的方式记录当天每人应吃的水果数量,并根据图示按数量取水果。为了让小班幼儿理解图示的含义,还可以在图示上画出具體的水果形象标识。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知道可以用数字符号和实物标记来表示自己应取的水果数量。

(二)点数总数等量分配

幼儿尝试制作水果数量标识提示时,发现每天吃的水果种类不同,水果总数与幼儿相应拿取水果的数量也有差异。幼儿逐一点数时,会被混乱摆放的水果干扰,在教师帮助下,幼儿想出2个2个群数,数到10个摆成一排,再用10个群数的方法快速数出水果总数。不同种类水果幼儿所需适宜量不同,教师抛出疑问:“15个苹果怎么分给30个小朋友?”“30个青枣怎么分给30位小朋友?”幼儿思考提议:“应数出水果总数,根据全班小朋友的人数,再分给每人一样多的水果。”尝试之后,每天的水果都能准确且等量地分给每一位幼儿。

(三)了解需求分组分配

虽然根据人数分配的水果数量人均一样,但小班幼儿容易浪费,而想加餐的小朋友则无法加餐。考虑个人需求,大班幼儿提出根据个人喜好和食用量取水果,水果分配更加合理化。如分橘子时,大班幼儿和喜欢吃橘子的人可以吃2个,小班幼儿和不爱吃橘子的人吃1个。幼儿绘制出体现不同数量需求且不同年龄段幼儿都能理解的含有数字,以及水果形象标识的提示,解决了个体差异,提供适宜且充足的水果量需求。

四、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数学发展

教师借助水果分餐环节,支持幼儿巩固和迁移已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点数后的等量分配,保障幼儿得到的水果数量一样多。运用数字与水果形象制作水果图示,看图示取水果,并点数餐盘内水果数量是否与图示一致。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数的具体实物操作,理解表象数量与抽象数量的联系,最终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

猜你喜欢

点数总数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看不到的总点数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画点数
破解“心灵感应”
多核并行的大点数FFT、IFFT设计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