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米还是山西的好
——山西着力打造“山西小米”区域公用品牌

2023-05-30刘国信

优质农产品 2023年1期
关键词:谷子小米山西

文︱刘国信

“小米还是山西的好!”如今,这句广告语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事实上这也是品尝过各种小米的人,对山西小米的赞誉。近年来,以有机旱作农业闻名的山西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名优特色,着力打造“山西小米”区域公用品牌,使得“山西小米”声名鹊起,在国内外市场大放异彩,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小米产业实现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呈现可喜的发展势头。

山西小米最养人,待在闺中曾未识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山西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和黄河中游古老的农业区之一,区域内南北横跨六个纬度,境内山涧、河川、丘陵、盆地纵横交错,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成就了山西小杂粮品种多样、质量优良、食药同源、具有保健功能等特色,因而是优质小杂粮的“黄金产区”,具有“小杂粮王国”之美誉。而谷子作为杂粮谷物中的大类产品,在山西全省的年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0 多万亩,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代诗人李绅诗中的“粟”即是谷子,其去皮后则称为“小米”。山西是小米的故乡,其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出土的古代遗存谷粒化石距今约有5 万年的历史。中医认为,小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补气益肾、清虚热、利小便等功效,对脾胃虚弱、气血双亏、产后虚损等症具有良好的食疗作用。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关于食用谷物重要性的论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小米作为五谷之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物,自古以来一直备受人们推崇。

据现代科学测定,小米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 和维生素B 族以及钙、铁、硒、锌、锶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生理活性成分,还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人体必须氨基酸,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粮,经常食用小米可以滋养脾胃、补益虚损、健美肌肤、降血脂、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我国北方地区,小米历来是孕产妇、婴幼儿的传统营养佳品,小米粥更是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

“谷子好,谷子好,吃得香,费得少……”被誉为山药蛋派的人民作家赵树理,在20 世纪50 年代创作的高平鼓书《谷子好》里唱到:“爱稀你就熬稀粥,爱干就把捞饭捞;磨成糊糊摊煎饼……”山西小米真的是三晋一大“宝”,不仅营养美味,而且吃法多种多样。山西小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三晋儿女。过去,“小米加步枪”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小米助小康”在脱贫攻坚战中大显身手。因此,小米在山西人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广大农村,吃小米几乎是一天不能少,在城市商超,来自各地的小米产品琳琅满目,无论是自家食用,还是馈赠亲友,都是首选之品。

山西小米,虽然是山西人的骄傲,但对于全国市场而言,不得不承认,似有“待在闺中人未识”之感。长期以来,由于种植方式传统,品种多为农家自留,导致品种退化流杂,失去特性,产量不高;同时,由于产地甚多,品牌杂乱,小米市场曾经乱象丛生。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加之市场混乱,规范化产销存在短板,不仅消费者很难识别真正的优质小米,而且优质小米的价值难以体现,导致山西小米一直处于低端竞争之中,其市场销势、经济效益与产量全国第一的地位不相匹配,品牌优势和效应更难以凸显。

毋庸置疑,只有树立大品牌意识,走产业整合发展之路,让“好米”变“名米”,“名米”卖“好价”,做强产业,壮大优势,才能实现提质增效,让山西小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着力打造“山西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引领小米产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

金秋送爽五谷香,三晋大地丰收忙。今年山西谷子不仅喜获丰收,而且品质优良、经济效益倍增。如今,“山西小米”以其天然有机旱作、绿色健康、营养丰富享誉国内外,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地道山西美食。这盛景,不仅是田间农民辛苦耕耘的回馈,更是“山西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成果的生动展示。

2017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山西是著名的“小杂粮王国”,要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一语荡起万重波。山西小米产业由此迎来发展新机遇,走上“山西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之路,掀开了山西农业品牌建设的新篇章。

2017 年8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加强“山西小米”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精深化加工、全程化监管,打造“绿色、营养、保健、好吃”的优质山西小米,力争将“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成为全国著名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山西小米”由“好米”变“名米”,把“名米”卖“好价”。毋庸置疑,重新定义后的“山西小米”品牌,是以山西区划地理特色为标志、以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为核心、以中高端产品为市场定位,以引领小米产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区域性品牌。

据山西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云龙介绍,用“山西小米”区域品牌统领整合企业品牌之后,山西集成省级团队的合力,不断加大品牌创建和营销力度,全面提升了“山西小米”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山西小米产业联盟”不断发展壮大,“山西小米”品牌已纳入“中国好粮油”省级平台,品牌建设纳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重点支持内容,荣获“中国粮油影响力公用品牌”等殊荣。

业内人士表示,在“山西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过程中,“山西小米产业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联盟理事长徐剑杰介绍,“山西小米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包括全省小米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共计20 多家,集结了全省在小米生产、储藏、运输和加工方面的高精尖力量,旨在将山西小米产业链上无序的、自发的经济行为,集合形成推动“山西小米”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合力。

俗话说:“种地选好种,等于多两垄。种地不选种,一年退二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实现小米优质高产目标,培育优势品种至关重要。据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谷子课题组负责人杨成元介绍,近年来,该所育成了以晋谷6 号、10 号、20 号为代表的系列抗旱、高产、抗病品种,还有堪称经典的优质谷子品种晋谷21 号、29 号、54 号等品种,其中尤以晋谷21 号为代表的品种以品质优良而著称,多年来全省年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200 万亩左右,占到山西谷子总播种面积的60%左右,并成为各优质品牌小米加工采用的主要品种;此外,还有晋谷40、60,长农35、36,东方亮,大白谷等,这些品种既有很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又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为山西小米提供了过硬的品质保障。不言而喻,优良品种的成功选育与大面积推广,标志着山西谷子产业正式进入优质时代。

“播种靠摇耧,收割靠镰刀,掐穗靠爪镰,脱粒靠碌碡”。这是长期以来农民种收谷子的真实写照。谷子虽然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但由于主要种植于干旱丘陵地带,生产方式传统,管理分散粗放,使得种植效益不高,产量和品质更难以控制,制约着产业化发展。因此,改变谷子的传统生产方式,因势利导发展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的谷子商品生产是实现小米产业化、品牌化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谷子创新创业团队在引进、筛选、改装多种农业机械,在筛选各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谷子品种及节肥减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谷子精量播种、施肥施药、联合收割、秸秆利用等全程生产机械化,成功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谷子生产的“间苗难、除草难、收割难”等重大技术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益,有效促进了谷子产业的转型升级。

该团队负责人、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郭平毅表示,近年来,随着渗水地膜覆盖种植谷子技术、谷子全程机械化简化栽培技术等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了以有机旱作技术为主的谷子种植优质技术模式,带来的效益十分显著。我们集成的不间苗、不锄地、不锄草、不割谷的全新谷子生产技术,在多个示范基地实现了千亩连片,亩产过千斤。全程机械化再加上智能化生产,不仅实现了谷子节本增效,而且为山西小米标准化生产,绿色有机生产提供了作业保障。

同时,为保障品牌信誉,山西省还建立健全了“山西小米”质量监管、质量追溯体系和制度。比如,加强对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和种植环节的管理指导,鼓励增施有机肥,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有害物质残留;建立健全了“山西小米”检验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检验监测能力和水平,及时排查谷子产销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同时,强化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安全可追溯”,以确保小米产品优质放心,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近年来,山西省依托资源禀赋,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以发展小米产业,推动精深加工为宗旨,邀请国内谷子育种、种植、农资、贮藏与加工、功能农产品研究、营销和品牌推广等专家开展广泛交流活动,同时也为“山西小米”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对推介区域品牌、促进产品流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品质强则品牌强,品牌强则产业旺。“山西小米”品牌化的过程,也是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控制、产业化经营的过程。近年来,以“山西小米”品牌建设为引领,在山西小米产业大联盟带动下,经过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和精心打造,“山西小米”品牌在基地、标准、良种、质量保障、营销等五大体系建设方面实现全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全国领先的科技成果,培育和形成了沁县、武乡、广灵、阳曲、山阴、原平、汾阳、兴县等一批小米产业强县,涌现出一批成长性好、核心竞争力强的小米品牌骨干企业,从2020 年开始,全省小米年产值连年突破30 亿元,辐射带动30 多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以沁州黄、汾州香、汾都香、东方亮为代表的小米品牌已走向世界舞台,还有沁县“檀山皇”、汾阳“汾珍香”、阳曲“朱砂红”、阳城“老谷米”、临县“谷上谷”榆社“河峪”、翼城“隆化”、泽州“鲁村”等小米知名品牌香飘大江南北。“小米还是山西的好”,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山西小米”已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加大开发创新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山西小米”是山西“小杂粮王国”的代表品牌。近年来,小杂粮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健康食品,大量的小米产品和品牌不断涌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开辟出一条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然而,小米虽然营养美味且具有明显的食疗功用,但目前我国小米还是以原粮消费为主,多数产品还仅限于初级加工转化,产品附加值较低。因此,加大小米深加工研发创新力度,充分挖掘其功能价值,开发新的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进一步做优做特产业,方能使“山西小米”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山西长治市具有发展小米产业的历史渊源和资源禀赋,是优质小米的“黄金产区”,被中国粮食产业协会授予“中国小米之都”称号。目前长治市拥有沁县沁州黄小米,武乡晋皇羊肥小米、屯留珍珠黄小米、长子贡皇小米、黎城三皇小米等20 多个地方优质品牌,50 多家谷子加工企业,已经形成了从品种选育、基地种植、产品研发,到初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据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该公司以沁州黄小米为基础产业,以小米深加工产品为主导方向,推出了“谷之爱”品牌的婴幼儿、中老年营养小米米粉系列产品,并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谷之爱系列产品已销售到全国28 个省份,终端销售店达到1 万多个。

近年来,位于左权县的太行明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的科研力量支撑,大手笔投入引进了日本、荷兰、德国的机械设备,率先实现了小米粥生产全程机械化与自动化。目前,太行明珠品牌的蓝莓、红枣、蔬菜、核桃、花生等8 大系列小米粥已投放市场,该产品荣获“第五届世界健康大会功能食品展评会”金奖。

说起晋城小米,阳城析城山红苗“老谷米”、泽州县鲁村“鲁村小米”等均是其中的佼佼者。近年来,阳城县征弘食品有限公司以阳城“老谷米”等晋城本土优质小米为原料,与山西省谷子研究所合作研究开发成功高妆牌“小米锅巴”,目前,该产品已经成为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大牌零食厂商青睐的高人气网红零食,销售量直线上升。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与市场上很多同类产品中小米含量低,甚至使用粉制品制作或者是经过膨化处理截然不同的是,他们公司的小米锅巴采用了全国首创自主专利技术,产品制作过程严格控制水分,采用蒸煮等11 道工序将小米的营养美味集于锅巴的方寸之间,每片锅巴不低于300 粒小米,米粒看得见。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三条小米锅巴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 多吨,产品荣获“山西省名牌产品”。

鲁村小米的生产厂家山西五谷养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产品除鲁村小米外,还开发有“本尔昆”“鲁村”“双生娃娃”3 大品牌45 个品种的小米产品;同时,还在产业链上动脑筋,将小米加工剩余米糠利用起来作为酿酒的主要辅料之一,研究开发出了清香型纯粮白酒——“鲁村小米纯粮酒”,显著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山西各地纷纷依托品牌优势进行小米深加工,小米锅巴、小米醋、小米酒、小米挂面、小米米粉等小米深加工食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市场;与此同时,一批富铁、富钙、富锌、富硒、高叶酸的山西小米相继产出,山西小米产业化、功能化的势头正在形成。不言而喻,以开发功能性食品、发展功能农业为主攻方向,契合了消费结构升级和人们追求营养性、安全性、功能性、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给小米产业的全产业链开发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指出,目前我国谷子消费的类型主要是原粮消费,且80%以上以煮粥为主。单一化的小米粥消费方式是限制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小米主食化品种培育、传统主食的恢复、主食化食品的研发、其他消费途径的拓展迫在眉睫。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郭顺堂教授建议,未来小米产品的发展方向可以向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发展,以提高附加值。比如,可以开发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要的全营养配方小米粉;根据肿瘤患者,创伤、感染、手术患者,胃肠道吸收障碍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及治疗需要,可以开发特定全营养配方小米粉;还有针对婴幼儿等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等。

据悉,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卓玉正带领研究团队,对小米米糠源保健品及抗肿瘤药物制剂进行研究及开发。李卓玉表示,从山西特色农副产品小米米糠中筛选抗肿瘤活性分子,开发绿色保健品及抗肿瘤药物制剂,可以促进小米及米糠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大幅度提高相关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收益。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任智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营养等愈来愈重视,杂粮、小米正从过去的资源劣势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小米产业有了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呈现喜人的发展态势。同时,作为我国旱地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的首选作物,小米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王云龙表示,“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刻把握省情粮情、充分研判形势机遇、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山西粮食系统立足“杂粮纯优势,小米大产业”,加快推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探索创新和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山西小米”品牌的带动下,34 个小米品牌成为省级、市级区域品牌和功能农产品品牌;长治“中国小米之都”、忻州“中国杂粮之都”、朔州“中国杂粮强市”、神池县“中华亚麻油籽之乡”等一批特色杂粮市县陆续授牌,“沁州黄”“东方亮”“太行明珠”等一批小米品牌走出国门,省、市、县、企业立体化品牌体系逐步形成。

业内专家表示,杂粮产业作为山西农业的战略性产业,是一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富民产业。2022 年10月1 日起施行的《山西省小杂粮保护促进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小杂粮产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山西小米”正在成为山西省农产品品牌的新标杆,为山西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振兴乡村经济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毋庸置疑,“山西小米”品牌已成为继山西汾酒、山西陈醋之后,山西农产品品牌的又一张“黄金名片”。未来还有更多的“晋字号”小杂粮品牌有待叫响,在“山西小米”区域公用品牌的带动下,一幅壮丽的“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美好图景将在三晋大地展现开来。

猜你喜欢

谷子小米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传递
打谷子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杜小米的夏天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可爱的小米
谷子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