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研究
2023-05-30肖红斌
肖红斌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思维、学习观还是学习能力都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核心素養,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尽管不少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非常认同,但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在教学形式和手段方面做不到“知行合一”。主要表现在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去分析学情,在课堂教学环节也是“按照自己的感觉走”,忽略了研究“是不是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理解和内化”,课堂教学模式总是有应试教育的痕迹。
2.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角度单一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以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然而,不少教师长期被传统的教学理念所禁锢,使其教学模式非常单一。所以,当下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适当地调整教学手段。
3.教学方法不科学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不科学、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众所周知,教材是依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编排的,可是教材的知识结构比较零散,过于依赖教材会影响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其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没能帮助学生整合具有逻辑关系、数量关系的知识点,导致知识碎片化现象严重,令学生无法完成对某一部分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其三,绝大多数教师并未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变通、延伸与拓展,导致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狭窄。
4.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化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下很多教师依然将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评价反馈的唯一标准。这些教师并没有深入了解学情,也没有认真思考新的教学模式下怎样保证课堂教学的客观性,使得教学评价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评测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并且,教学评价标准的单一直接导致了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日趋被动。长此以往,成绩、排名会对学生强制分层,甚至导致全班学生学业质量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策略
1.深化教师对新旧教学理念的理解
当前,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也是如此。核心素养视野下,不少教师的思想高度与思维模式发生了转变,尤其一些青年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要深化自身对新旧教学理念的理解,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所以,当下学校有必要普及新教育理念的内涵、机制以及实施办法,通过培训会、讲座等形式对应试教育理念与新教育理念进行对比分析,让教师清楚地意识到比起成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
2.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翻转教学法是近年来不断被教学实验论证过的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的教育成果,教师可适时将其应用于特定的课堂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情境教学法能够让课堂变得更生动,给学生营造一种深度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环境。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依据学生学情和具体教学内容对教学情境进行创新,也可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搬上讲台,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完成具体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个人爱好,然后从这些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作业以及教学评价,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3.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要站在全局角度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对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变通、拓展、延伸和补充,如此才能达到拓宽学生数学知识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可以抓住一个知识点从数学史、数学思想、相关理论以及生活实践应用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整合,将其制作成一个个独立且有着紧密逻辑关系的微课视频,将视频作为学习资料分发给学生,供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4.创新评价机制,优化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背景下,教学评价环节日趋单一固化,如果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教师就要创新教学评价机制。除了成绩外,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纳入评价标准中,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识分配规律来完善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教师而言,将结果型评价与过程型评价两种方式相结合,及时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哪怕看起来微不足道,教师也要及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当学生学习退步时,教师也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反馈来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课堂上不仅能收获知识、提升能力,还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对于学生而言,应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评价,从评价结果中清晰地发现个人的优势和短板,从而不断调整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
核心素养理念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小学生自身能力成长的需求。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解读、学生思维的提升、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供了向上的阶梯。
作者单位 西安市未央区阿房路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