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对包拯的称呼,都是错的

2023-05-30吴钩

今日文摘 2023年7期
关键词:开封府包青天学士

吴钩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这首歌说的是北宋开封府知府包拯。哦,不对,是包公戏里的“包青天”。这“包青天”可跟历史上的包拯毫无关系,从元朝开始的所有包公戏,除了包拯的名字是真的之外,其他的全都是假的,包括包拯的相貌、经历、审案故事、司法程序,全部都是元明清时期的民间文人捏造、虚构的。

不独如此,包公戏里对包拯的各种称谓,比如“包青天”“包大人”“包相爷”“包文正”“包黑子”,等等,差不多也都是后世文人编造出来的,而且编得比较蹩脚,完全不合宋朝历史。

几乎所有的包公戏都将包拯称为“包青天”,但宋人并没有将清官叫成“青天”的习惯。检索宋代史料,我没有找到宋朝称官员为“青天”的记录。有一点可以肯定,“青天”的呼谓是明清时期才流行起来的,其时一位秉公执法的官员,往往就会被民间尊称为“青天”。所以这个时期,包公题材的小说、笔记也普遍出现了“包青天”的称谓,如清代小说《海国春秋》:“当年百姓无奈,俱奔开封龙图包青天跟前告状。”但宋朝人不会将包拯叫成“包青天”。

“包大人”也是包公戏中十分常见的对于包拯的称呼,但这不过是明清文人将本朝流行的称谓套到宋朝人身上罢了,因为宋朝百姓见官,或者下属见上司,并无当面称对方为“大人”的习惯。清代学者赵翼曾考据过,宋朝人若称包拯为“包大人”,是会被人取笑的,因为“大人”只用来称呼父亲。见官称“大人”之风,是从元朝开始的,明清相沿,到了赵翼生活的年代,“大人”之称已经泛滥,京朝官、巡按、督抚都被称“大人”。那么宋朝人见官怎么称呼呢?据赵翼考证,对方若为平辈或以下,则称其字;对方为尊长,则称“丈”;对方为公卿贵官,则称其官位。

明清时期的包公戏、包公案小说还将包拯称为“相爷”,如清代公案小说《三侠五义》:“忽见门上进来,禀道:‘今有开封府包相爷差人到了。县尹不知何事,一面吩咐:‘快请。”相爷,是对宰相的尊称。但,包拯只当过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务,从未当过宰相,他担任过的最高职务只是枢密副使,顶多算是副国级干部,称其为“包相爷”是不合适的。

再说“包公”,称包拯为“包公”,倒不能说错,因为宋人确实习惯将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男性尊称为“公”。不过,“公”一般为第三人称,且通常用于称呼逝者,因此在墓志铭中,特别容易找到“公”的称谓。此时“包公”并不是包拯的专称,只要是姓包的,又有点社会地位,都可以被称为“包公”。所以,我们会看到,包拯的子孙也被叫“包公”,如包拯次子包绶的墓志铭,碑额阴刻篆书“宋朝奉郎包公墓志铭”;包拯孙子包永年墓志铭,碑额阴刻篆书“宋宣教郎包公墓铭”。另外,由于“公”通常是对逝者的尊称,包拯当开封府知府时,恐怕不会有人以“包公”相称。

有时候,包拯也被称为“包龙图”,如明代话本小说《初刻拍案惊奇》:“现今开封府府尹是包龙图相公,十分聪察。”网上有一则网文解释说:“宋仁宗绘了幅包拯半身像赐予包拯,因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故而仁宗皇帝绘的图画便称为‘龙图。龙图不是可以随便乱挂的,仁宗就给包拯赐造一座楼阁,专供张挂龙图之用,称‘龙图阁,也作为包拯的官府。自此,‘龙图阁就正式作为一种官的名称,包拯也就叫‘包龙图了。”这当然是可笑的胡说八道。

包拯之所以有“包龙图”之称,是因为他曾被授予“龙图阁直学士”的职称。龙图阁为皇家图书馆之一,设学士一员,直学士七员,待制三员,直龙图阁五员,这叫做“馆职”,主要用来优待文学之士,以彰显其学术地位,好比现在的官员,如果带上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之类的学术头衔,便可以显得很有学问。但,领有“龙图阁直学士”馆职的包拯却不可簡称为“龙图”,非要简称,也是简略为“包直学士”。

戏曲小说关于包拯的所有称谓当中,可能只有一个称呼是准确的,那便是“包待制”。待制,跟直学士一样,也是馆职。包拯领“龙图阁直学士”职之前,曾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待制的地位在直学士之下,从待制到直学士,有点像从副教授升为正教授。

既然包拯曾领“天章阁待制”之职,那么称他为“包待制”便是恰如其分的。宋朝人也是这么称呼他的,在《宋史·包拯传》里有多处记载。但是,“包待制”这个准确的称谓却流传不广,只在一部分元杂剧与元明小说中见到。而那些谬误的称呼,什么“包青天”“包大人”“包黑子”“包相爷”“包龙图”,却是广为流传,误人至深。

(李阳辉荐自《畅谈》)

猜你喜欢

开封府包青天学士
包公断案故事之巧断雨伞案
瓦学士
宋代的开封府
《宋史·宰辅表一》校正一则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开封府传奇》再现“人民的包拯”
QQ包青天
QQ包青天
QQ包青天
QQ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