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鱼骨图分析法”阅读《西游记》

2023-05-30肖淑华

语文建设·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西游记思维导图

肖淑华

【关键词】思维导图;《西游记》;整本书阅读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目标。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名著阅读被纳入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成为一个独立栏目——“名著导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对于名著阅读提出明确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文字应用能力以及文学素养,进而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重视和推动名著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部分提出“《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跳读”并不是漏掉某些东西,而是从选择某些方面去考虑。《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是古代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其中想象奇特的叙事风格和神奇多变的人物形象,需要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的引导。“ 鱼骨图分析法”又名“因果分析法”,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它是我们在进行因果分析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特点是简捷实用,比较直观。它的基本原理在于,针对一个问题(作为鱼头),列明产生问题的大要因(鱼骨主干),再从大要因继续深挖,列出每个大要因产生的中要因,从中要因再挖掘小要因,如此逐层挖掘分析下去,直到找出可以解決问题的具体方法或者步骤。

一、利用鱼骨图强化积累、突出运用,提高概括能力

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出发,梳理《西游记》全书梗概,对重要信息进行“精读和跳读”很有必要。这种梳理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直观有效,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构建鱼骨图的过程就是在对全书进行有意识的跳跃式选择阅读。

在阅读初期,教师引导学生从孙悟空的姓名变化进行“精读”与“跳读”,并利用鱼骨图梳理孙悟空的成长变化过程——为什么孙悟空在不同时期的称呼不一样?

课上,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开始有针对性地对《西游记》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梳理,之后反复揣摩关键语句,进行深入思考。利用鱼骨图,学生从孙悟空的不同称呼入手,如孙悟空为什么被称为“石猴”“弼马温”“齐天大圣”“斗战胜佛”,分析要因。

填写鱼骨图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从繁琐的文字中提炼概括主要内容。(见图1)通过用鱼骨图梳理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学生对《西游记》整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深度整合。这是知识的生成性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的能力,而且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利用鱼骨图拓展思路、挖掘深度,增强理解能力

经过整体梳理以及恰当的图示呈现,学生将书中的故事进行了压缩,对《西游记》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选取恰当的阅读切入点,利用鱼骨图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力,提升他们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能力。例如,可以设置“孙悟空能够取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层阅读,探寻其中的内因和外因;再利用鱼骨图梳理书中的关键要素,多角度进行精读和跳读,然后就可以得出:大要因——个人、团队、外力的帮助,中要因——能力、品质、勤奋、分工、教诲。(见图2)

不难看出,针对一个问题,利用鱼骨图对冗长的内容进行筛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有计划地进行信息的提取加工,对相关主题进行整合,降低学习难度。首先,学生可以归纳出大要因——团队、个人本领、唐僧的训诫、得力的武器以及紧箍咒的约束等。之后,教师利用鱼骨图,有目的地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角度入手,让学生边解读边养成深度思考的思维习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精读”模式下构建的鱼骨图,有助于学生培养发散思维,优化新旧知识信息,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利用文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利用鱼骨图弘扬思想、开拓思维,培养鉴赏能力

通过前面利用鱼骨图开展的阅读,学生对《西游记》的内容已有大致了解,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挖掘《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以及这部经典著作的现实意义。经过研读文本,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将“改变”这个关键词作为主题探讨的中心。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促成了孙悟空的改变? 引导学生利用鱼骨图再次进行精读,深入探析孙悟空发生改变的原因,并从个人生活和成长经历出发,理解这部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艺术魅力及传承价值。一本书,一个形象,以“改变”这个主题作了线性的贯穿和全新的建构,并让学生不断开拓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归纳出的大要因,有取经态度的转变、对唐僧态度的转变,与唐僧、八戒、沙僧关系的转变,以及对待其他各路神仙态度的转变、除妖方式的转变等。这其实也是孙悟空从出生到成佛的经历,是他的形象转变的过程,成佛便是他转变的最终结果。

孙悟空对待学习的做法在转变,对待取经的态度在改变,内在认知也在转变。(见图3)大闹天宫时期的孙悟空自石猴转化而来,闹龙宫偷走金箍棒,闯地府勾画生死簿,此时他最在乎的是“自我”;西天取经时期的孙悟空因路上的重重困难而不断成长,保护唐僧一往无前,奋战各类妖魔鬼怪帮助他人,此时的孙悟空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的形象,有责任心、有正义感;取经成功的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此时的他是能力卓群的“神”的形象,他有思想和见地,已经脱离了最初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他接受封神是因为明白了什么是秩序和责任,不再以个人的喜恶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而是像神佛一样以众生为重,把自己排在最后,此时的他已然达到了“无我”的状态。

改变是成长所必需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从儿童到少年到成年,从幼稚到懵懂到成熟,这也是我们今天依旧阅读这部名著的意义所在。这里再来回看“鱼骨图分析法”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它既是各个阅读过程的单一环节,有效实现了精读和跳读的教学目标。更主要的是,利用鱼骨图进行整合,就成了整本书阅读的系列行为,解决了学生整本书阅读方法欠缺的问题,更让学生对于成长有了自己的理解。

利用鱼骨图辅助《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比较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把复杂、枯燥的信息转化为简单、具体的图像,把书读薄、读透,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这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价值观形成都大有裨益,能为学生阅读名著打下基石,为学生终身阅读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西游记思维导图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