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模式探赜

2023-05-30洪小彬

成才之路 2023年1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立德树人辅导员

洪小彬

摘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两支队伍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优势。各高校应将他们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构建日常教育管理协同、课程教学协同、科研协同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从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工作的必然性入手,分析制约两支队伍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两支队伍实施协同育人工作的策略,并对“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教育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1-0125-04

基金项目:2021年度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师研究专项资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协同工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SZS2108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两者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优势,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主渠道和主阵地结合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的现象,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全面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应积极展开相互合作,共筑思政育人“同心圆”,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弥补各自不足,共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工作的必然性

1.两支队伍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塑造社会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按照学科要求、课程内容和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治观念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主要围绕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两支队伍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由此可见,两支队伍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有必要展开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2.两支队伍教育方向、实践路径具有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人们的知识和信仰问题,还要促进知识和信仰转化为实践,即把个体的思想道德外化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从认识、信仰到实践的转化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环节。思想政治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从理论内化到外化应用的过程,教育者要引导、帮助受教育者分析、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教育者既要注重对受教育者准确传递、灌输系统的科学教育内容,又要注重调动受教育者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促使受教育者实现理论知识的自我内化,让受教育者以一种积极的状态实现从“无知”到“知识”,再从“知识”到“理想信仰”的转变,从而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法治及政治素养。

3.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贯穿在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则是‘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思想价值观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出发,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必然要相互协作,共筑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圆”。另外,推动两支队伍协同育人也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取长取短的政治教育新模式,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对于辅导员队伍而言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二、制约两支队伍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实践中,部分高校的两支队伍结合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注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转化,课堂外与学生少有交集,对学生的生活指导、社会实践参与不足,缺少亲和力,而部分高校辅导员则侧重活动式教育,重活动轻理论,未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的引领作用,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笔者经调查研究发现,导致以上现象发生,制约两支队伍协同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平台

在现有的职业院校管理运行机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分别归属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部)和学生工作处(部),二者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大不相同。随着岗位职责分工的细化,两支队伍分别朝着各自的工作方向发展,从而造成结构性分化。运行机制分轨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两支队伍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两支队伍缺乏交流合作的平台,缺乏有效沟通和通力合作的抓手,这不利于两支队伍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共享,很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条块化和碎片化。

2.缺乏政策支持及长效运行机制

大部分高校都是从国家宏观角度指导两支队伍协同融合,鲜少制定制度、下达文件支撑两支队伍的协同交流。有的高校虽然制定了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相关政策,但没有以制度的形式将二者的分工问题、人员调配、工作量计算、协同方案、实施细则、评估考核等落实下来,导致两支队伍的协同流于形式,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3.缺乏开展协同育人的内驱动力

两支队伍缺乏开展协同育人的内驱动力,在工作实践中有时容易产生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两支队伍长期少有交集,各自忙于自己的专业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而辅导员则忙于日常工作和日常事务,导致他们彼此之间缺乏身份认同,互相不熟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两支队伍协同意识不强,因此在协同育人上表现得都不够积极。

三、两支队伍实施协同育人工作的策略

1.统一思想是关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无论是高校领导层,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要积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树立三全育人的“大思政”理念,强化价值认同,筑牢思政课与学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一方面,管理层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多学科、整合多资源、协同各要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合力的形成,开辟高校“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另一方面,两支队伍要扬长避短,樹立合作共赢理念。思政课教师要深度参与辅导员日常工作,尽可能了解学生,深入分析学情,开展不脱离教育实际、受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辅导员要发挥一线影响力,积极投身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建设,充分运用自身积累的鲜活案例及自身优势,增加思政课亲和力、可信力,同时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2.制度建设是前提

各高校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建立校级合作组织,并由专员负责调度涉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人、财、物等相关工作。另外,各高校还要健全发展和激励机制,以增强两支队伍的协同合作动力,要完善培训机制建设,以提高两支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要落实经费保障制度,为两支队伍协同提供必要物质基础。要通过制度明确两支队伍协同育人过程中涉及的人员分工、职责、协同育人的议事细则、交流内容、工作量计算、经费,以及相关的考核评价事宜,定期组织会议,探讨两支队伍育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保障两支队伍协同育人长效运行。

3.平台建设是载体

首先,各高校要积极为两支队伍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第二课堂思政实践开展情况,而辅导员则可以了解学生课堂表现,配合第一堂课开展。这样两支队伍不但可以共享教育资源和教学成果,还可以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其次,各高校要有意识地为两支队伍搭建科研合作平台,鼓励两支队伍组建科研团队,从而提高两支队伍的价值认同,促使两支队伍主动学习、努力钻研,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实现共同进步。最后,各高校要为两支队伍搭建新媒体育人平台,新媒体因其便捷性、丰富性、广泛性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高校要利用网络传播优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和途径,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积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处理好线上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4.队伍建设是抓手

第一,各高校要从源头上严格把关两支队伍,做好人员选聘工作。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选拔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选聘制度要具有前瞻性。选拔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理论功底深厚,还要具有学生干部工作经验,选拔的辅导员要具有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这样的选聘制度有利于两支队伍协同开展工作,提高协同效率。第二,加强培训研修,着力提升全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要长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读本学习,加强中央政策文件学习,紧跟时事前沿开展理论及实践的培训研修,提升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业务水平。第三,促进团队融合,增强协同合力。高校通过构建两支队伍相互流通机制,既可以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开辟通道,也可以为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拓展实践途径。如选派优秀的思政教师到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院团委挂职锻炼,遴选优秀辅导员适当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教学工作,从而有效促进两支队伍的融合和交流。

四、“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教育实践

各高校要积极创新育人模式,努力将两支队伍有机结合起来,并突出各自核心功能,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这种协同不是简单地相加,也不是单纯地互相兼职,而是把两支队伍建设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中,在价值认同基础上,摒除结构性分化,促使两支队伍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结合,构建日常教育管理协同、课程教学协同、科研协同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

1.日常教育管理协同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分层次、分阶段反复实施的教育过程。分层次、分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求两支队伍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方法,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设计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活动载体。在分层次教育上,要把握好教育时间。如利用好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名人英雄的诞辰、五四青年节、辛亥革命纪念日等,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形势政策教育。要通过角色扮演、实践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施展才华、体验生活,深入开展素质教育。通过挖掘当地红色资源,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遵循人才培养规则、学生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分阶段教育上,以高职生为例,把大学三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适应性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第二阶段侧重典范教育和朋辈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独立的思想、高尚的道德、遵法守法的理念。第三阶段侧重社会责任感教育,包括正确择业观、就业心理调适、深化感性认识、强化政治信仰等。

2.课程教学协同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达成了共识,即要运用列宁提出的“灌输论”来揭示。“灌输”是指理论体系的教育、学习、运用的自觉性,而非自发性。“灌输”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描述,而非方法层面上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的主阵地。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要把握事物的根本,要求思政教师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进行课程教学协同,有利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讲深、讲透、讲活。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越来越多的辅导员走上讲台,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等课程。长期一线的工作经历使辅导员与学生积累了较深厚的感情,他们既了解学生的需要,也了解学生的特点,还收集了丰富的案例和鲜活的素材,对学生关注的热点有精准的把握,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青春的话语,有职业优势带来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将辅导员队伍吸纳进思政课教学体系中,有助于把深刻抽象的理论用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语言讲清楚、讲透彻,实现“理论掌握群众”。但是,部分辅导员思政理论积累不足,说理性不够系统,面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尖锐的思政问题,常常无法彻底说服学生,学生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政教师的专业性与辅导员的亲和力有机结合在一起,二者互相渗透,共同构建课程教学协同新模式。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手拉手、师傅带徒弟、教学研讨等方式帮助辅导员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参与集体备课、联合授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互相听课、共同指导学生实践等方式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学理性、教学形式的亲和力。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在备课、教学、实践、考核、反馈等环节相互渗透,既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第一课堂主体地位,也有助于拓展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提升学生评价的综合性和科学性,真正做到思政教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3.科研的協同

要充分运用马克思认识论、方法论来指导科研工作,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多次反复,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两支队伍主动学习、努力钻研、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一方面,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有意识地共同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可协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避免孤立的思考和主观的臆断,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共同探索教学难点、理论热点、学生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合力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反思、质疑和批评,可加强理论修养,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价值认同,共同追求进步。

五、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高校思政协同育人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国家层面要加强宏观引导和具体政策支持,加大协同育人科学研究鼓励力度。学校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大思政理念”,统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人、财、物,为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提供保障。教师队伍层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统一的观点正确认识实践育人过程中的矛盾,积极推进高校“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参考文献:

[1]马成瑶,蔡金淋.关于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

[2]佘双好.关于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

[3]黄伟.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02).

[4]罗光强.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逆阻现象[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05).

[5]胡绪明.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功能定位及实施对策[J].学术论坛,2018(04).

[6]莫军华.全程体验式方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和实践[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7]代玉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探究——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

Explor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Hong Xiaobin

(Qua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Quanzhou 362300, Fujian,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undertaker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two teams have different priorities and advantages.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nite them to form a joint force in education, and build a "trinity" education model of daily education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coordin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ordin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the two teams,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eams,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two teams to implement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the "trini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counselors; cooperate to educate peopl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立德树人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