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ESG评级体系构建研究
2023-05-30杨慧
杨慧
国外的ESG评级体系比国内成熟,评级体系给出统一标准的评级结果,有助于上市公司将自身与行业内的公司进行对比。目前我国的ESG评级体系并不成熟完善,因此在借鉴国际ESG评级体系成熟经验的同时,也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
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局势日渐严峻,环境生态问题逐步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投资者开始意识到,投资对象的环境绩效可能会对经济收益产生影响,企业环境绩效逐步成为投资价值评判的参考之一。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劳动就业、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以及区域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迫使承担社会责任和创造社会价值,以及公司治理情况等问题渐渐被加入到投资决策当中。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付诸在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努力从未如此受到各界的瞩目。
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UNEP FI)表示,期望金融机构可以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简称ESG)这三个要素纳入决策的过程。十四年后,到2006年,在著名投行高盛公布的一份研讨中,第一次明确地出现了涵盖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ESG理念。ESG是由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这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的,它可以看成是一种新颖的投资理念,即在进行投资时不单单只考虑企业的经营绩效,还要参考公司治理能力,以及对环境和社会做出的贡献。相比传统的投资理念,ESG理念有着更加长远的眼光,它强调可持续投资、绿色金融和长期价值等概念。
二、国际国内ESG评级体系的发展
(一)国际ESG评级体系的发展
ESG投资理念在国外已经有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全球范围内已有一定数量的投资者将ESG投资理念作为参考和依据。从高盛初次提出ESG后,国际上的许多组织和机构不断深入和强化其含义,与之相匹配的投资产品和评级指标已适时推出。目前,已经有许多国际组织针对ESG体系出台了相关准则指导,其中应用度较高的是联合国责任投资机构和环境规划署发布的《责任投资原则》(PRI)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世界各国建立的ESG评估机构数量较多,其中包括大量的非营利组织,这些机构所采用的参考标准基本为富时、MSCI等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股指,面向不同行业打造了差异化的评估系统。通常情况下评级机构所考虑的指标数量高达百余个,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来源进行信息采集,常见的来源覆盖企业年报、政府统计数据等。当前MSCI等机构还面向指定国家和行业创建了专门的评估系统,对区域和行业的异质性加以充分考量并进行ESG评估。国际上越来越多成功的金融投资管理机构都采取ESG理念作为金融投资的指导,并且采用ESG投资理念编制的指数收益也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ESG信息披露的标准也不断提升,世界上针对ESG信息披露明确相关标准的国家已经有三十余个,同时披露的强度也不断提升,从自愿披露逐渐转化为强制披露。
(二)国内ESG评级体系的发展
ESG投资理念在我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已经有部分企业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但相关投资规模在市场整体规模中占比很小,我国也没有明确而统一的ESG信息披露制度和评价指标。ESG投资理念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一是2018年MSCI将A股上市企业纳入ESG评级;二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和“碳中和”概念的提出。
2018年,MSCI第一次对A股上市企业进行ESG评级,起初,评级结果相对较好的企业并不多,第一次评级结果公布以后,中国上市企业的整体ESG表现并不理想。2018年,AA级企业只有1家,A级的有11家,一共占参评企业总数的3.05%,位于BB级以上的有124家,占参评总数的31.55%,主要集中在金融、医药、汽车、信息技术等行业,意味着这些行业可能成为ESG领域的主力和先锋队。而排在末位的B级与CCC级的企业各有135家和134家,共占68.45%。ESG表现优异的A股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普遍集中在BBB级,甚至更低。同年,证监会研究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此次修订以后,新添了关于爱护环境和保障投资者利益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部分,标志着我国ESG信息披露大体框架的形成。此后,在行业外部效应的驱动下,我国企业的ESG表现在不断进步,近年的评级情况呈现稳中向好的局面。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世界,许多行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的股票市场都出现了暴跌。但是在危机之中,ESG主题的投资产品和ESG理念指导的投资行为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能力和韌性。在国内,ESG绩效出色的中国企业在股市中也有着更好的表现。2020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联合国大会时表示,中国会努力达到碳中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这不仅仅需要国家和个人的努力,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也可以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对于投资者来说,ESG是其参与碳中和的有力抓手,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是达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也是吸引投资的有利条件,ESG理念的蓬勃发展是必然趋势。
三、国际国内ESG评级体系的特点
当前国际主流机构ESG评级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评估中的内容均涉及环境可持续性、合规程度、利益相关方、风险管理等;二是指标体系同时包含定量和定性指标,并通过将指数标准化,做到跨行业可比;三是信息主要来自企业自主披露的信息;四是采用第三方机构的服务,利用第三方机构提供深入和具体的上市公司数据及分析,为企业的评级过程提供补充;五是国际主要ESG指数评级公司(道琼斯、MSCI等),均通过其ESG指数产品,扩大地区覆盖范围和市场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推动ESG信息披露标准统一的结果。
我国ESG评级体系将上市公司的行业特点和行业数据纳入考量的因素,由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3个维度,14个主题、22个单元和100多个指标构成。评级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企业的年报和各个机构发布的相关信息。我国的ESG评级体系的特色在于:一是在考虑国际惯例的同时,不忘与本土实际相契合,选择有关民生和企业社会责任等热点问题作为指标;二是我国的ESG评级体系同时考虑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的定性指标,也有客观性的定量指标,包括股票质押、违规担保、绿色收入和每股社会贡献值等指标;三是我国的ESG评级体系包括风险与收益两个因素,二者相互影响,是一种较为成熟和专业的评级体系。在兼顾ESG相关风险的同时,也关注企业在改善风险方面的投入和效果。
四、国际国内ESG评级体系的比较
目前,国际上对ESG评级体系没有统一标准。全球得到较多认同的是MSCI的ESG评级体系和Thomson Reuters的ESG评级体系。MSCI的ESG评级体系主要包含3大类和10项主题以及37项关键指标,侧重考察各指标对企业的影响时间和行业的影响程度。MSCI公司每年基于全球5500多家上市公司,编制100多只ESG指数以满足市场需求。相比之下,Thomson Reuters ESG评价体系除3大类10个主题外,还增加了对公司争议项的评分,两部分综合考察得到ESG评分,目前已涵盖了全球超过7000多家上市公司的得分数据。两家ESG评级机构都有其特有的评级体系,他们的评级体系是否有效不能得到保障。在对国内外的主流ESG评级体系进行分析后,将国内国外的ESG评级体系对比,以此来探究国内外主流ESG评级机构的缺陷和其ESG评级体系的不足,为我国的ESG评级体系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一)国际国内ESG评级体系选取的指标
国际ESG评级体系选取的指标主要有9个,我国ESG评级体系选取的指标有7个,没有将“是否将ESG评级的标准统一”和“ESG评级机构是否与被评级的公司进行沟通”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目前国际国内ESG评级体系选取的各项指标见表1。
(二)国际国内ESG评级体系的对比
分析了国际国内ESG评级体系选取的指标后,将国内外的ESG评级体系对比,以此来探究国内外主流ESG评级机构的缺陷和其ESG评级体系的不足。国际国内ESG评级体系的对比见表2和表3。
通过国际国内评级体系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ESG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存在以下现象:一是国外的ESG评级体系的发展成熟,国内对ESG评级体系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而且社会主体对ESG的认知不足,这也导致ESG评级结果的市场影响有限,上市公司在ESG的信息披露中没有统一的标准,信息披露效率较差。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制度,所以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ESG评级体系做出调整,在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民营和国有企业是不同的,国有企业除了盈利目标以外还有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在环境因素方面,国外已经经历了我国目前所遇到的问题,而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但我国现在仍然处在集中力量解决环境污染的阶段,所以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污染治理的压力更大。而社会责任方面,企业要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与义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需要企业的担当; 二是不同的ESG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一致性很低,甚至对于相同的上市公司评级结果会截然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方方面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这个议题是十分广泛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国外大部分ESG评级体系发展成熟的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这就是现今最明显的政治背景差异,这也导致我国的企业必须考虑政治因素。例如我国白酒文化源远流长,白酒行业在我国被认为是潜力很大的行业,而在国外却截然相反;三是ESG评级体系面向部分行业的上市公司,不是面对所有的上市公司,而且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建立起全面统一的ESG评级体系,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ESG评级结果存在分歧。而出现上述现象最根本是因为社会原因,但也有社会环境和技术等原因。
五、对策建议
第一,提高各主体对ESG体系的重视。我国ESG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不够深入,对于不涉足金融领域的广大民众,一些企业甚至是金融机构并不了解ESG理念。政府部门是推动ESG理念在我国发展的重要引领者和布局者,政府需要意识到ESG理念在社会中推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市场环境和经济制度特征来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应用ESG。可利用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ESG评级体系的制定和推广,从法律、政策和资本市场环境积极发展ESG。
第二,加强企业的ESG信息披露。从国际ESG体系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从中借鉴许多经验,一是信息披露标准越来越高,强制披露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美国出台的《92财务告示》,所有上市公司必须依照规定的时间对环境责任信息进行精准披露,不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需要依据规定予以批评和处罚。伦敦证交所也要求所有公司必须要对环境治理有关信息进行披露,必须以定量的形式公开碳排放信息。2017年,生态环境部和证监会签订合作协议,促进了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的发展。不过就现状来看中国ESG系统的发展在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良空间;二是ESG信息披露必须遵循健全的指标系统,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责任投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等文件,其中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指标选择,规定了明确的准则,可以作为我国制定ESG信息披露准则的参考。
第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我国要重新构建ESG评级体系,应该在现有评级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情、行业或领域的基本面的研究指标选取、量化、权重进行相应的调整。任何理念都不可能脱离国家背景独立发展,ESG理念也不例外,其受我国的政策和文化历史背景影响,将ESG评级体系的发展放在我国国情中考虑,推广普及ESG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我国本土的ESG评级机构,提高我国本土ESG评级机构的质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规则,建立中国企业的ESG评级结果数据库,依据政策变动的情况进行调整,提高评级结果的准确度。
第四,扩大評价体系的数据来源。由政府发起,与企业协同建立起第三方数据库,对企业的年报进行精细专业化的处理并提取关键数据。引入更多围绕政府、企业的第三方平台数据,对年报披露数据进行精细化的提取。政府要加大监管的力度,例如环境因素,对企业排污要量化监管,定期对企业发布的排污数据进行检查核实,确保其上传数据信息是真实有效的。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因素方面,可以定期对职员发放匿名调查问卷,也可以选取员工在互联网上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得到职员对企业满意度的数据。
综上所述,在以绿色、可持续为核心的时代,ESG作为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完善中国特色绿色可持续金融体系的众多环节中的核心一环。制定一致的ESG信息披露制度标准,设计立足于我国国情的ESG评级体系,发展中国特色ESG生态系统,推动中国企业ESG发展,助力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长江,张玥,陈雨晴.ESG表现、投资者信心与上市公司绩效[J].环境经济研究,2021(04).
[2]周勤业.加快构建适合中国市场的ESG评价体系[J].董事会,2020(04).
[3]王珊珊,张晗.我国ESG评价实践发展研究[J]. 当代经理人,2020(04).
[4]张飒.ESG体系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 金融纵横,2017(11).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